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合肥市滨湖医院有皮肤科么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合肥市滨湖医院有皮肤科么

发布时间: 2021-11-09 23:14:36

A. 合肥市滨湖医院眼科怎么样

还不错!滨湖医院眼科赵军民教授在安徽省名气挺大的,还有刘钢生主任,眼科具体在滨湖医院外科2楼

B. 吃了螃蟹后吃了柿子怎么办

上周末回家的时候,给爸妈带了大闸蟹尝尝鲜,全家人饱餐了一顿。

饭后儿子看到院子里的树上结满了柿子,想摘一个解解馋,但被妈妈严肃制止了:螃蟹千万不能和柿子一起吃,会中毒!

吓得儿子远远的离开了满树橙红的柿子树……

会中毒?我一个营养师都不知道的事,妈妈竟然说的这么郑重其事。

除此之外,还有螃蟹不能和西红柿一起吃,海鲜不能和水果一起吃……

妈妈还顺手指了指墙上的一副《食物相克》表,你看,这些食物都不能一起吃的!

想必大家对食物相克的理论也早已不陌生,对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央电视台早已辟谣:很多食物相克是不存在的!

如果会让人中毒的话,除非你一次能吃进去1吨的量!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但是道理确实如此。

无风不起浪,

螃蟹和柿子一起吃为什么会有能使人中毒的说法呢?

孩子吃了会有什么影响?

会形成胃结石?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的含量尤其高;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果胶、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除此以外,柿子里很不巧的含有一种叫做"鞣酸"的物质。

如果单纯的吃螃蟹,并没有什么不妥,一旦和柿子混着吃,蛋白质和柿子里的鞣酸就会结合形成一种不溶性的物质,降低胃的消化能力,甚至形成胃结石,造成胃痛、胃溃疡。

辟谣:

结石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不可能你吃进去一个柿子就能形成柿子大小的结石,他的形成过程是很缓慢的,一般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进入肠道随肠胃排出体外。

若要形成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只怕要一次性吃进去100斤柿子和100斤螃蟹了。而孩子的胃口普遍偏小,代谢更加旺盛,即便是形成了少量的结石,也很快被排出体外了。

会产生砒霜?
谣传中说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的另一个原因是:会产生砒霜!

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将螃蟹中的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而三钾砷是一种剧毒物质,俗称"砒霜"。

辟谣:

螃蟹和其他海产品中含有的砷多为有机砷,而能被维生素C还原的是无机砷,恰恰海鲜里的无机砷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要想让人中毒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摄入了大量的维生素C

2.摄入了大量的海鲜

有研究表明,一次性的摄入50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者30个梨或者10个橙子,或者生吃30斤以上的绿叶蔬菜,才算是大剂量摄入了维生素C。

以我们经常吃的鲜虾为例,每千克的鲜虾中含有的无机砷不超过0.5毫克,要想让一个人中毒,需要100~300毫克的的砒霜,我们按照最低标准100毫克来计算:100毫克/0.5毫克每千克=200千克,足足400斤的鲜虾,同时还要吃进去至少30斤的蔬菜或者50个苹果,试想,有谁能做得到呢?

按照正常成年人的食量,即便是形成了少量的砒霜,也很快被代谢出去了,况且身体自身有很好的排毒机制,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而儿童的食量更少了,完全不用担心砒霜中毒的发生。

除此之外,西红柿不能和大虾一起吃,水果不能和海鲜一起吃,都是同样的道理,在此不多加赘述。

有的人在吃了螃蟹之后吃了柿子,的确出现了不舒服的情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此提醒大家:

1.不吃未熟透的螃蟹
未熟透的螃蟹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一旦被吃进体内,会引起肠胃不适或肠胃疾病,尤其是婴幼儿。

2.不吃死掉的螃蟹
死后的螃蟹蛋白质会发生分解产生组胺并产生大量毒素,即使在在烹制的过程中彻底加热了,也很难去除,所以为了健康,一定不能吃死掉的螃蟹。

3.不吃未熟透的柿子
没有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会更高,它不但会增加形成结石的几率,还会与钙铁结合,造成缺钙缺铁,影响孩子身体对钙、铁的吸收。

4.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少吃
螃蟹和柿子都是性寒的食物,非常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及月龄小的宝宝,要尽可能的少吃或不吃。

所以,如果孩子不小心同吃的螃蟹和柿子,也不需要担心或不会引起中毒或结石,如果因为大量食用而出现了腹泻,多半也是因为寒凉所致,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即可,孩子会很快恢复的,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中毒所致。

C. 合肥有哪些公立医院

安医大附属合肥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友好医院.合肥新民医院.合肥朝阳医院.合肥龙华医院.合肥民众医院.合肥市康泰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中山医院

D. 合肥滨湖医院可以打乙肝疫苗吗

规定,任何地方,除了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能在医院产科打外,其余的乙肝疫苗只能到疾控中心或乡镇及社区医院打。所以,你只能到疾控中心或社区医院接种。

E. 合肥市滨湖医院的专家介绍

高斌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和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放射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介入放射学组组长,合肥市放射学会秘书长,《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
张君良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 ,教授,大内科主任兼心内科技术主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对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曾主编《循环系统疾病综合征》,发表论文40余篇。
朱丹木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教授,合肥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对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胰头癌、胆管癌、大肝癌、复杂肝胆管结石、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直结肠癌及胃癌等疾病的高难度手术和综合治疗。1995年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合肥市第二届卫生系统百佳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李新玲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李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3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解决妇产科疑难问题的能力。特长妇科肿瘤、妇科微创技术,宫颈疾病诊治、围产期保健等。
苏家庆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市一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关节外科诊疗中心合肥市一院分中心主任,合肥市医学会理事。 苏主任从事骨科临床30余年,在骨科创伤、脊柱疾患、关节疾病、小儿骨伤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9次获得省、市不同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改用多功能外展支架代替石膏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实用型国家专利权,现已扩展到省内外。
范鲁雁
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院首席专家。合肥市医学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安徽省药学会常委、副秘书长,合肥市ADR监测中心主任。合肥市第五批科技拔尖人才。主持和负责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长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朱先华
门诊部主任、副主任护师。1972年参加工作,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高护专业。1987年任门诊部护士长,1995年先后担任门诊部副主任兼护士长、门诊部主任。具有丰富的门诊管理经验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处理问题、协调工作能力。 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并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该项研究的学术论文被评为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张海燕
副主任医师中华疼痛医学会安徽分会委员,专业方向:神经外科麻醉,小儿麻醉,疼痛治疗
1.头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2.颈项部疼痛:颈椎病、寰枢关节紊乱、枕神经痛;
3.四肢痛:如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
4.各类软组织疼痛;
5横突综合征、肌纤维织炎;
6.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
7.癌性疼痛:癌症所致疼痛或与癌症治疗相关疼痛等。
赵军民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眼科行政副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中心主任、眼内人工晶体植入研究室主任,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门从事白内障摘除及各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及衍射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上万例手术经验,并承担安徽省卫生厅下达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新技术全省推广任务。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取得科研成果4项,其中3项获合肥市科技进步奖。
阚明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血液净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流行病学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精通血液净化治疗。
李秀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合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安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兼职教授。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吴艳妹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副教授,中华消化学会安徽分会常务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消化科疾病的诊断及疑难危重病人处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技术及诊断、治疗各种手段;2005年在我市率先开展了无痛胃镜诊疗技术。
马维青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安徽省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多年,专攻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对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在国家级、省市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陶瑞雪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处理妇产科危重急症的能力。在妇科领域,擅长妇科良性肿瘤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在产科领域,对产前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各类难产的处理及妊娠合并和并发症有很强的处理能力。
周业金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地区手外科协会委员,安徽省骨科协会委员,安徽省显微外科协会委员,《临床骨科杂志》编委,在手外科、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胸廓出口综合征、游离复合组织移植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带足背皮瓣的第二游离足趾再造拇指、断指再植和复杂性断指应用显微血管移植再植领域具有很高造诣;另外在复杂性骨与关节创伤、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
文刚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暨外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靶向专业治疗专业组和胃肠肿瘤专业治疗组常委。1996年至199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研究胃肠道肿瘤和肝移植基础。2004年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研修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主持和负责科研课题六项。其中市科委重点项目三项。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 专业特长: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和肝移植。
温晓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安徽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特长儿科内科、新生儿疾病。朱幼玲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尤其对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2004年被评为合肥市精神文明十佳个人,安徽省女职工“十五”文明立功先进个人。
胡淑荣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省肾病协会委员,从事肾内科专业30余年,对肾内科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并发症(如:各种原发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疑难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肾内科血液净化疗法。
冯益进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合肥市耳鼻咽喉科学会秘书长。特长耳显微外科,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疾病,鼾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喉肿瘤的切除。
刘刚生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技术特长:青光眼,眼底病。主持开展的屈光性晶状体手术、青光眼防粘连术国内领先,胎儿角膜移植术、复杂视网膜脱离术、玻璃体切割术、人羊膜眼表重建术居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丁锐男
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肝胆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血管外科主任,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术式及病理研究》科研课题已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熟练地掌握普外科急危重病人及各种疾病的处理;在我省率先开展多种血管疾病诊治及研究,如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杂的动静脉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王可兵
胸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毕业,擅长普胸外科、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食道癌、肺癌、胸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治疗上颇有心得,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治愈病例数千。
尹忠祥
主任医师,安徽省颈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对骨科疑难病症有极高的诊疗水平,有八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脊柱损伤、痉挛性脑瘫综合症、先天性髋脱位、儿麻后遗症、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病症的诊治。
王家米
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合肥市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技术主任,合肥市干部保健专家,工伤鉴定专家,精通外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精湛、全面。能熟练完成各类手术操作,复杂的肝胆外科手术,乳腺癌,甲状腺癌,胃肠肿瘤。胰腺癌手术。
刘尚全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足诊疗中心主任,医务部副部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
主 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 研究方向: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GLP-1质粒的构建及其降糖机制研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与钠调。
汪宏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外科学会常委。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颈部不留任何疤痕,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特长胃肠道疾病、微创手术。血液肿瘤科。
鲍扬漪
198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学系,现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及徐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抗癌协会理事,安徽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血液专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肿瘤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1992年-199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并多次参加全国肿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