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罗斯有多少人患有皮肤病
这种病在俄罗斯比较普遍,具体的统计数字可以到俄罗斯网站去搜寻,应该挺多的。给你一个建议, 想开门诊的话,去莫斯科最好,因为那里消费比较高,利润比较大,人口密集度表较高。
祝你成功!!!
⑵ 中国有多少人得牛皮癣
牛皮癣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的,不过治疗困难,比较顽固,多少人得真没有统计。建议一定要规范治疗,到专科听取医生的意见的,不要相信偏方什么的,注意避免外界的刺激等等的。以上是对"中国有多少得牛皮癣的人"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⑶ 中国有多少人患有牛皮癣
1984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牵头进行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进行调查。涉及24省、市、自治区,53个调查点,调查人口总数6617917人,共计发现银屑病患者11393。
由于统计的标准话,取样5742066人,患者9582名,患病率0.167%,发病率0.123%,总数男性多于女性,但是15-19岁区间年龄女性多于男性,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年及中年人群中。根据统计,北方患者要多于南方患者。调查统计报告中显示我过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各国(1-2%),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当年可能发现银屑病患者至少123万。
而诱发银屑病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季节因素、其他环境感染等因素。春季初发率最高,冬春季节病情加重率最高,超过一半以上在夏季病情缓解。由于治疗没有特效药,治疗过程缓慢,也成为是世界性的难题。治疗可通过药物止痒抑菌,修复肌肤,控制饮食,减少复发,直至不复发。根据多年的发展,预计我国患病人数超过500万。
⑷ 看皮肤科做检测,ASST阳性和IgE阳性分别值什么
【摘要】 目的 了解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ASST的关系,探讨ASST阳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 方法 观察与分析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每例均进行ASST试验,并与42名正常人对照。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ASST阳性率58%,正常对照组ASST均为阴性;ASST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病程长,风团量、面积,易出现甲状腺肿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比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 【关键词】 荨麻疹,慢性;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 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病程长,病情轻重不,病因大多不明〔1〕,近年来发现部分CU患者皮内注射自体血清后局部可出现速发型红斑风团反应,此即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2〕,阳性提示血清中有功能性的循环自身抗体存在,ASST是临床诊断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进行ASST检测,探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与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入选标准:(1)病程超过6wk;(2)反复起风团,持续时间多不超过24h;(3)每周发作不少于2次;(4)排除食物、药物等明确过敏原;(5)排除物理性荨麻疹(寒冷性、胆碱能性、人工性荨麻疹)及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6)3d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类固醇激素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物;(7)非异位性体质者;(8)年龄、性别不限;(9)同意完成本研究的一系列步骤。满足以上标准者均可入选病例组,共10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范围9~68岁,为本科门诊病人。对照组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15~65岁,为本院健康体检者。 1.2 实验方法 1.2.1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对100例患者和42名对照者均进行,常规抽取外周静脉血3ml,放入无菌干燥管中,室温静置30min 24 00转/min离心5min 。取血清0.1ml在臂屈侧作皮内注射,并以等量生理盐水皮内注射作对照两注射处至少相距5cm,30min后观察结果。若血清注射处出现红斑—风团反应,其直径比对照大2mm以上即为阳性。 1.2.2 记录100例CIU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月)及临床表现.其中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是否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评分:皮肤瘙痒:0分为无痒感,1分为轻度瘙痒,2分为中度瘙痒,3分为重度瘙痒;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1~6,2分为7~12个,3分为>12个;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直径<5mm,2分为6~15mm,3分为>15mm;甲状腺大小情况:正常为看不到肿大也不能触及,I度肿大为看不到肿大但能触及,Ⅱ度肿大为可看到亦可触及肿大,但不超过胸锁乳突肌,Ⅲ度肿大为可看到亦可触及且超过胸锁乳突肌。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偏峰分布资料应用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比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ASST阳性率 病例组100例中ASST阳性例数58例,ASST阳性率为58%,对照组42例ASST均为阴性。 2.2 慢性荨麻疹病程与ASST的关系 患者病程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偏度系数=2.395,偏度系数的标准误=0.241,峰度系数:6.443,峰度系数的标准误=0.478。偏度系数与峰度系数均远大于0,故可认为病程为呈具有尖削峰的正偏态分布(见图1),故采用非参数检验。ASST阳性患者病程的中位数为17(月), ASST阴性患者病程的中位数为9(月), Manna-Whitney检验显示,两者病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010,P=0.044)。 图1 病例组患者病程分布(略) 2.3 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ASST的关系 2.3.1 皮肤瘙痒与ASST的关系 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anna-Whitney检验z=-1.508,P=0.132(见表1)。 表1 皮肤瘙痒与ASST的关系(略) 2.3.2 风团数量与ASST的关系 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风团数量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anna-Whitney检验Z=-2.484,P=0.013(见表2)。 表2 风团数量与ASST的关系(略) 2.3.3 风团大小与ASST的关系 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风团大小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anna-Whitney检验z=-2.782,P=0.005(见表3)。 表3 风团大小与ASST的关系(略) 2.3.4 ASST与甲状腺肿大的关系 ASST阳性患者甲状腺肿大的发生率较ASST阴性患者为高(Pearson χ2=4.105,P=0.043,见表4)。 表4 病例组ASST与甲状腺肿大的关系(略) 2.3.5 ASST与系统表现的关系 病例组100例中有3例出现发热,7例出现关节痛,9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中部分病例同时出现以上2~3症状。ASST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出现系统表现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χ2=0.029,P=0.865,见表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CIU)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固性、难治的皮肤病,占慢性荨麻疹病例的80%~90%〔1〕。其诊断必须排除所有可能引发荨麻疹的内在和外部因素,目前认为可能主要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包括组胺、慢反应物质等化学介质的释放以及精神抑郁、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近年来国外报道有30%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实验(ASST)阳性,CIU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1)的自身抗体或抗IgE自身抗体及抗甲状腺抗体等,提示与自身免疫有关〔2〕。国内木其日等通过研究证实CIU患者ASST阳性率30%,与国外报道一致,也支持这一观点〔3〕。有人采用血浆置换、环孢菌素A、丙种球蛋白注射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为CIU自身免疫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正常情况下,体内两种辅助T细胞(Th1和Th2)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相互约束,相互消长。机体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导致Th1反应减弱,同时Th2反应相对增强,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与B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激活有关,并对IgE的产生具有选择性促进作用,机体易于发生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是一种新型卡介菌提取物,它含有多糖、核酸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Shirakawa等通过对日本约1000名12~13岁儿童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类疾病的发病与结核菌素反应(PPD)呈显著负相关,卡介苗(BCG)接种后PPD反应呈阳性的儿童与阴性儿童相比,变应性疾病的缓解明显增多。据此提出BCG诱导Th亚群向Th1转化,从而抑制Th2反应,以期达到控制变应性疾病的目的〔5〕。INF-γ是Th2细胞活性的强大抑制剂,实验证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产生INF-γ,可以通过逆转Th1/Th2的细胞因子失衡,即产生以INF-γ为主的Th1型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抑制IgE的作用〔6〕。Herz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BCG接种可以减少嗜酸粒细胞的浸润,诱导INF-γ增加〔7〕。 笔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4周后有效率达90.9%,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观察时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愈率亦明显增加,因此应用BCG-PSN治疗时要掌握用药时间,不宜过早停药。在观察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亦是抗组胺类药常见的副作用。该药临床疗效可靠,应用安全。另外我见意你去大医院看看.做一下血系列.查一下病员在做 IgE阳性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CIU)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固性、难治的皮肤病,占慢性荨麻疹病例的80%~90%〔1〕。其诊断必须排除所有可能引发荨麻疹的内在和外部因素,目前认为可能主要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包括组胺、慢反应物质等化学介质的释放以及精神抑郁、情绪波动、气候变化等。近年来国外报道有30%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实验(ASST)阳性,CIU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1)的自身抗体或抗IgE自身抗体及抗甲状腺抗体等,提示与自身免疫有关〔2〕。国内木其日等通过研究证实CIU患者ASST阳性率30%,与国外报道一致,也支持这一观点〔3〕。有人采用血浆置换、环孢菌素A、丙种球蛋白注射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为CIU自身免疫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正常情况下,体内两种辅助T细胞(Th1和Th2)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相互约束,相互消长。机体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导致Th1反应减弱,同时Th2反应相对增强,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与B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激活有关,并对IgE的产生具有选择性促进作用,机体易于发生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是一种新型卡介菌提取物,它含有多糖、核酸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Shirakawa等通过对日本约1000名12~13岁儿童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类疾病的发病与结核菌素反应(PPD)呈显著负相关,卡介苗(BCG)接种后PPD反应呈阳性的儿童与阴性儿童相比,变应性疾病的缓解明显增多。据此提出BCG诱导Th亚群向Th1转化,从而抑制Th2反应,以期达到控制变应性疾病的目的〔5〕。INF-γ是Th2细胞活性的强大抑制剂,实验证明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产生INF-γ,可以通过逆转Th1/Th2的细胞因子失衡,即产生以INF-γ为主的Th1型细胞因子,从而起到抑制IgE的作用〔6〕。Herz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BCG接种可以减少嗜酸粒细胞的浸润,诱导INF-γ增加〔7〕。 笔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4周后有效率达90.9%,明显好于单独应用盐酸西替利嗪。观察时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愈率亦明显增加,因此应用BCG-PSN治疗时要掌握用药时间,不宜过早停药。在观察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亦是抗组胺类药常见的副作用。该药临床疗效可靠,应用安全。另外我见意你去大医院看看.做一下血系列.查一下病员在做
⑸ 是什么皮肤病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的大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
尽管如此,在皮肤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并不会觉得自己已经患上皮肤病,从而造成疾病的延误治疗。又或者在医院选择治疗的时候往往容易挂错科室造成越治越严重的情况,那么,哪些疾病是属于皮肤病呢?
据皮肤病数据统计显示:皮肤病分为28类,1016种病,常见的有13类,最常见的有6类。
1.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2.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病
常见的有脓疱病、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丹毒及麻风。
3.真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
4.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螨虫皮炎
如疥疮、螨皮炎、隐翅虫皮炎、虱病、虫螯伤或咬伤。
5.性传播皮肤病
尖锐湿疣
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肤病
鸡眼
常见的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痱子、冻疮、鸡眼、手足皲裂、压疮。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瘙痒症
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
常见的有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红皮病。
10.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
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
11.大疱性皮肤病
天疱疹
常见的有天疱疹、大疱性类天疱疹。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白癜风
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纹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雀斑样痣、瑞尔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皮肤附属器疾病
酒渣鼻
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秃、秃发、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遗传性皮肤病
鱼鳞病
常见的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病、毛发苔藓、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15.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肠病性肢端皮炎
常见的有维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黄素缺乏病、烟酸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黄瘤病。
16.皮肤肿瘤
恶性黑素瘤
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恶性皮肤肿瘤,如鲍恩病(皮肤原位癌)、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恶性黑素瘤。
⑹ 为什么皮肤病与情绪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好坏与皮肤休戚相关。情绪紧张、焦燥、烦恼、愤怒、冲动、忧郁、恐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人的皮肤、毛发损伤。医学专家指出,皮肤会说话,下垂的嘴巴透露出疏离和不信任;纠缠的眉心传达了你的焦虑和慌乱;黑黑的眼圈泄露疲乏;点点的色斑和痤疮则揭露了情绪和睡眠的不足。有医学专家随机取样研究了200例牛皮癣患者,发现其中有50%的具有强迫症性格,16%的人有焦虑及恐怖倾向;另有人研究了90例变应性湿疹患者,发现有77例在发疹前有过烦恼等生活事件;而147次发作中,起因,加剧和复发都与情绪变化有关。临床医学发现,其它常见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痤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也大多是在情绪紧张、烦恼、忧郁之后发病的。另外,情绪剧变也是引起秃发的重要因素,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秃发,发作前往往有精神抑郁,求欲不满或其它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医学专家已把排除消极精神因素,调动积极精神因素,稳定人的情绪作为治疗皮肤病的有效心理疗法。最后,专家提醒,皮肤不好不要总认为与营养、年龄等因素有关,应该适当考虑是否是受到了不良情绪的影响。如果你正被某种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所困扰,则要尽快咨询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以维持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美丽的皮肤。
⑺ 皮肤病咨询
一、避免环境、食品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种污染物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治理好环境需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于每个人,特别是皮肤病易感人群,则应采取一些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有害物对机体的损伤。
1、减少有害物的接触:尽量减少接触化工原料、油漆涂料、重金属盐类有害物,经常性接触的工作人员,要作好劳动防护措施。房屋装修要按国家规定标准选材,装修完工后最好通风三个月以上再居住,入住后也要保持经常性通风,有条件应做环保监测。
2、减少自呼吸道吸入的有害物:不在马路或烟雾大的场所做剧烈运动,如跑步、练功等活动。
3、减少有害食物的摄入:蔬菜水果食前要反复以净水冲洗,如时间允许,洗后再以净水浸泡15~30分钟,再冲洗食用,以减少农药等有害残留物。儿童食用水果应洗后削皮,不食用重金属盐超标食品,如用铅容器加工的爆米花类。
4、减少紫外光的辐射: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应采取防晒措施,经我们临床中观察,旅游、海浴后不但发病者多,而且皮损更趋顽固,难以治愈。长时间户外活动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射,可遮掩或涂防晒霜。
二、纠正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膳食与营养平衡
注重饮食营养,制定科学的膳食食谱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据临床观察,有两种患儿较难治愈:一是偏食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的弱瘦儿;二是过量摄食鱼、肉、蛋和甜食而不吃蔬菜的肥胖儿。
长期偏食,必然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或比例失调。我们日常所用食物达数十种至数百种,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有较大差别,如米、面富含淀粉;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动物性食品含动物蛋白及脂肪;蔬菜水果含果糖、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B族维生素在米麦外层中含量最高;西红柿、甘橘等酸类水果维生素C含量较多;各类食物虽然均含有不等量微量元素,但以菌类、干菜及黑色食物含量较高(详参阅附录二)。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养成一日三餐规律性饮食习惯和食物种类的科学搭配,保证人体所需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需求,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科学饮食习惯。如果长期打乱正常的饮食规律,会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甚至发生消化道疾病。
近年来,小食品、饮料花样繁多,有的食品中还夹带有儿童玩具,对儿童有较大的诱惑力。一些家长不懂食品卫生,娇宠孩子,为达到孩子的心理满足,长期给孩子乱用小食品、饮料,久而久之,便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习惯。据我院2000年7月至12月统计,患儿发病率的63%有嗜好小食品、饮料及偏食情况。所以务必启发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即要细心照顾,又要严格要求,不能娇宠任其购买零食,为孩子制定膳食食谱,做到粗细搭配,主副食结构合理。有些家长对饮食营养重视不够,却给孩子滥用滋补保健品,认为孩子偏食、少食及厌食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以保健品补充代替,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任何保健品也不能替代食品营养,按科学食谱用餐,养成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供应。
三、加强自身休养,保持乐观情绪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坎坷和不愉快的事情,给心理和精神上造成压力,如不及时进行化解,即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据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研究分析,人在生气时会分泌一种毒素,使自体中毒而发生许多疾病,如过敏、肿瘤及某些皮肤病等。祖国医学在两千多年前就初步形成了病因学的理论,将病因大致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即六淫(风、寒、暑(热)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内伤。指出人的情绪变化与健康密切相关,情感的异常反应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克制异常的情感反应,提高自己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坎坷与磨难常与人生相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是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是灾难的考验。有些人虽然心理承受力很强,但偶遇恶性事件的突然打击,特别是奸佞小人的残酷迫害,会给心理上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怎样及时化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为事业而奋斗,为社会做奉献的无私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消除私欲(私欲是邪恶之源,任其恶性膨胀,即毒害着别人,也毒害着自己,最终使自己陷入痛苦与烦恼中不能自拔),以平和的心态应变环境的变化,通过主观努力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休养,努力处理好家庭与社会、亲友与同志的关系,减少嫉妒和猜疑,避免人间争斗,养成良好道德素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遇事先为他人着想,便能万事看开,将一切烦恼抛之九霄,活的开心,活的舒心。保持心理平衡,方能维持生理平衡,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永葆人生的健康。
⑻ 皮肤病的研究背景
皮肤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尤其统计发现,约2-3%的人群会患上牛皮癣这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有研究证明,牛皮癣与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有关,但是参与其中的抗原并不为人所知。
⑼ 哪种皮肤病
们将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皮肤病统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病”,包括许多种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 >>糖尿病并发症一类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皮肤黄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糖尿病产生的高糖血症以及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当糖尿病得到控制后这些病变随之缓解。第二类与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变有关,如糖尿病性皮病、红斑与坏死、糖尿病性皮肤大疱、硬化性水肿、糖尿病性神经疾病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皮肤血供减少,伴同血管疾病的真皮结缔组织受损和其他附属器受损。这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很缓慢,治疗起来也很困难。第三类是伴发于糖尿病但与代谢障碍或退行性病无关的皮肤病,如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环状肉芽肿、白癜风等,这些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见,它们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感染非常常见,甚至有不少患者是在医院看皮肤感染时被查出患有糖尿病的。发生皮肤感染的因素很复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与他们身体内各组织中长期维持高浓度的葡萄糖以及代谢产物,使得白细胞数目下降、趋化性减弱及吞噬与杀灭病原体能力减弱有关。引起皮肤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等。有资料表明,2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而得以诊断。此外,从活动性糖尿病患者的鼻前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或病情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受感染的患者在皮肤上发生疖、痈、麦粒肿、多发且病情顽固的毛囊炎等,较严重者由于细菌进入皮肤深层组织而发生球菌性脓皮病、丹毒、蜂窝织炎,这类患者若糖尿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感染则很难治愈。若在发生肢端血管炎症或神经损害处继发感染则很危险。北京协和医院曾经在1983年分析了50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发现其中289人患有皮肤真菌感染,占糖尿病患者的57.3%,居糖尿病引起皮肤病各种疾病的首位,而且显著高于正常人的发病率。患者可以发生足癣、甲癣、手癣、外阴念珠菌病、体癣与花斑癣,病情顽固、皮损广泛,治愈后容易复发。引起感染最常见的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皮肤真菌病的发生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皮肤免疫力低下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经验的医生常常要求患有顽固性毛囊炎、体股癣的患者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化验检查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皮肤感染的同时需要积极控制糖尿病,只有在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之后,继发的皮肤感染才容易被控制且不容易复发。皮肤感染时需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还需要根据病灶部位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面积广泛的皮肤癣菌病和甲真菌病时,除了外用抗真菌药物之外,经常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依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患者需要经常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这也是预防皮肤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发生感染,一旦遇到昆虫叮咬、皮肤瘙痒时切不可搔抓或挤压,以免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常常是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之一,可以是全身泛发性瘙痒,也可以是局限性瘙痒,后者尤其多发生在外阴部位。在统计的504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症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真菌感染,占37.7%。皮肤瘙痒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患者的腰背部和下肢,经常表现为顽固持久的瘙痒和皮肤干燥,由于搔抓引起皮肤抓痕、结痂和脱屑等,严重者还可以在抓破部位发生皮肤感染。因此,医生经常要求患有皮肤瘙痒而原因不明确的患者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帮助查找原因。如果明确了皮肤瘙痒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皮肤瘙痒症状会随之缓解。此外,由于患者经常出现皮肤干燥,需要经常使用具有润肤作用的护肤品,同时在瘙痒的局部外用具有止痒作用的乳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以在临睡前服用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经典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等)减轻瘙痒、促进睡眠。患有皮肤瘙痒的特别需要注意尽可能做到不要搔抓患处,不使用浓盐水、辣椒水、热水等烫洗患处止痒,否则会使皮肤炎症加重而引起更加剧烈的瘙痒,也有可能损伤皮肤引起继发细菌感染。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⑽ 狗狗皮肤病如何治疗
犬真菌性皮肤病是指由各种致病性真菌侵染体表皮肤、被毛、爪等处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通常由犬小孢子菌、石膏状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所引起。俗称皮霉病或皮肤丝状菌病。该病主要通过动物接触传播,其他皮肤病如螨病、脓皮病等也可继发。拥挤、潮湿以及卫生条件差将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根据真菌在毛发上寄生的情况,有寄生于毛内和毛外的区别。
轻度感染时,病犬皮肤呈环形的鳞屑斑,病灶内残留被破坏的毛根,此时往往不引起犬主和饲养人员的重视。严重感染时,病犬痒觉明显,病犬皮肤大面积脱毛,局部或全身皮肤发红并覆盖厚厚的痂皮,稍加梳刷即有大量被毛脱落或断落。有些病犬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并发生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严重者可发生溃疡,久治不愈。病变出现于颜面部、眼、耳、口、肛门周围,严重者波及全身大部,病程长者在腰背部发生色素沉着。病犬瘙痒不安、贫血,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停止。如因螨病、湿疹或皮炎并发真菌感染时,表现剧烈瘙痒、严重脱毛等变化,除表现真菌性皮肤病变化外,还具有其他病原所致相应皮肤病的特点。犬小孢子菌为人、犬共患,当人接触病犬或其毛、皮屑、用具等后,立即感到身体接触部位瘙痒,并有红丘疹、水泡。轻者,可无须治疗,靠机体免疫的增强,几日内自愈;重者可形成圆形癣斑,且久治难愈。
诊断时根据症状,并配合病原体检查。取患犬毛、皮屑用伍德氏灯检查,如有真菌存在则发出黄绿色荧光。也可将被检材料置玻片上,滴加2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加盖片,静置染色5~10分钟后镜检。此时,真菌被染成蓝色,其孢子紧密而无规则地排列在毛干周围,好似1个管套镶嵌在被毛外面。有时真菌侵入毛囊内,整个毛根破坏,呈高粱穗状。
防治时,发现病犬应及时隔离治疗。病犬舍及用具可用热的(50℃)5%石炭酸溶液消毒,或用热的(60℃)5%克辽林消毒。病犬可用灰黄霉素25~50毫克/千克,内服,1天1次,连服3~5周,直到痊愈为止。如用癣螨净888针剂皮下注射,0.05~0.1毫升/5千克,7~10天1次,连用3~4次,效果最好。患部选用下列药物涂擦。
(1)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每天或隔天外用涂擦。
(2)水杨酸6.0、苯甲酸12.0、碳酸2.0、敌百虫5.0、凡士林100,混合外用涂擦。
(3)水杨酸50.0、鱼石脂50.0、硫磺400.0、凡士林600.0,混合制成软膏。用时先将痂皮清除,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每隔3天涂药1次,一般4次可愈。
根据作者经验,查明病因后,先用癣螨净887浴液按1∶200稀释后洗浴全身,3天1次;局部涂擦癣螨净886擦剂,1天2次,再配合使用888癣螨净注射液,经2~3周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