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皮肤科医生的感人故事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科医生的感人故事

发布时间: 2021-11-07 10:39:17

㈠ 有关于医生的感人小故事。要一百到两百字的

2003年4.5月份的时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时候,恐怖的气氛笼罩在北京上空,不断有疑似病历出现,弄得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白衣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抗非典前线有这么一家医院----小汤山医院,发生了这么一场感人的故事:一名医生,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大家让他休息,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时间吧?”这位好医生已数月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终于,他被传染上了非典,因为发现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关头,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这位医生在隔离区解手记者采访时,尽管眼里噙着水,无限留恋这美丽的世界,却坚定的说:“请把我的遗体交给医学组织用于解剖,尽早解决非典疫苗,让更多 的病人早日离开医院,早日回家团圆。”

㈡ 有什么医生背后感人的故事啊

郭春园一代名医声名远播
郭春园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骨科专著《平乐郭氏正骨法》及展示郭氏医术的《世医正骨从新》。
郭春园的名气大,但在病人面前没有一点架子。从医60多年来,他坚守着"生命无价,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每次看门诊,他都佩戴共产党员的红标牌。为了满足更多病人想挂他号的愿望,他总是提前1小时开诊,到晚上八九点钟才结束。一次,一名小伙子因车祸左腿粉碎性骨折,辗转了好几家医院,都建议他截肢。最后,小伙子来到平乐医院,郭春园亲自接诊治疗,先为他敷上祖传的三七散活血消肿,再进行断骨手术复位,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左腿。还有一次,青年张明在深圳遭遇车祸,被撞成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经郭春园精心治疗后,伤口13天就愈合了。张明的家人拉着郭春园的手说:"我们全家该怎样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呀!"60多年来,郭春园用精湛的医术,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奇迹,用博大的爱心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2002年,郭春园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他违背“平乐郭氏医术,不得乱传外人的‘家训’”,不要任何专利,不要一分钱提成,将13种祖传秘方、验方的专利权全部捐献给国家。他说:"秘方藏在抽屉里只能是文物,只有捐出来,让更多的医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财富。"平乐医院院长黄明臣接过献方时手都在颤抖:"这是郭家几代人的心血,更是老院长那颗金子般的心啊!"
一生清贫两袖清风
从1985年来深圳,郭春园创建的平乐医院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的二甲专科医院,按照他的献方生产出来的药品,年销售额已达到800多万元,超过医院药品总收入的60%。但在一代名医郭春园家的存折上,只有5万元的存款,一套两房一厅的二手房才刚刚还完了按揭贷款。
多年来,许多病人为表达对郭春园的感激之情,有的送红包,有的送烟酒或营养品,他总是婉言拒绝,实在退不掉的红包就上交到医院财务科。在他的倡导下,医院成立了"特困患者救助金",将医生推不掉的红包集中起来,用于救助在该院治疗的特别困难的患者。为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郭春园把给他定为100元的特诊专家挂号费降为20元,与普通专家一样。
作为一代名医,郭春园不但用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数不清的重病患者,而且还特别注意为病人省钱,始终坚持"能花10元钱治好的病,绝不让病人花11元"。一位农民患者治病花费了几千元仍不见好,后来慕名找到郭春园,他开出了处方不足13元的药,几天后患者就病愈了。为此有人对郭春园说:"像您这样给病人看病开药,什么时候才能赚钱啊?"郭春园回答:"医者要有父母心,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见钱眼开。"
一心救人牺牲自己
"如果不是长期徒手在X射线下给患者疗伤,他的左手不会溃烂更不会癌变;如果不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不会拒绝及早截除病指,癌细胞也就不会顺着病指扩散到全身。他为患者献出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还有他的健康乃至生命……"平乐医院的医护人员说起老院长,个个泣不成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为了救治病人和临床教学,郭春园在X光下整整工作了25年。作为医生,他比谁都清楚长时间不加防护在放射线下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危害,但如果给患者接骨时要戴上重达几斤的含铅防护手套,就无法实现他提出断骨要百分之百复位的要求。为了患者的疗效,任凭别人怎样劝说,郭春园坚决不肯戴上沉重的铅手套。
1982年,59岁的郭春园左手食指因长期遭受X光射线侵蚀而开始溃烂,伤口长期流血化脓。为防止癌变,大家劝他尽早截掉左手的食指。郭春园坚决反对:"我是骨科医生,截去食指还怎么给病人治病呢?"直到2001年,78岁的郭春园受伤的手指查出了鳞状上皮癌,他才不得不截去了左手半截食指。术后不到一周,他又坚持像以往那样每天专家门诊,每周三天住院部查房,直到癌症晚期,他躺在病床上,还坚持为病人看病。
终于,癌细胞扩散、心肺功能衰竭将老人击倒了。但就是在他意识的模糊状态,心里想的仍然是为患者看病。他每天都要重复几遍给病人看X光片的动作,有时右手还以握笔写字的姿势在床单上画来画去。家人见状问他在写什么,他说:"我在给患者开药方。"
入党23年的郭春园在用鲜血写成的入党申请书上这样表示:"把真心交给党,对党无虚言;不求名利,不骄不满,全心全意为病人,不让金钱杀伤我的双手……当党的事业需要我的生命时,我会毫不退缩地贡献出我的生命。

㈢ 有关医生的感人小故事1500字以上

2003年4.5月份的时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时候,恐怖的气氛笼罩在北京上空,不断有疑似病历出现,弄得人心惶惶。就在这时,白衣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抗非典前线有这么一家医院----小汤山医院,发生了这么一场感人的故事:一名医生,从隔离开始就战斗在第一线,大家让他休息,他总是说:“我已经上了一线这么长时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职责,重新换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干一段时间吧?”这位好医生已数月未跟家里联系,他把对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终于,他被传染上了非典,因为发现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关头,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这位医生在隔离区解手记者采访时,尽管眼里噙着水,无限留恋这美丽的世界,却坚定的说:“请把我的遗体交给医学组织用于解剖,尽早解决非典疫苗,让更多 的病人早日离开医院,早日回家团圆

㈣ 疫情期间医生是最辛苦的,你知道哪些让人感动的医生故事

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对于这些事情的发生对我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信大家对于疫情这个事情来说也是都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是感同身受的,我们都知道以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么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视线,大家在网上也是看到了一疫情期间,医生是最辛苦的这个世界,所以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你知道哪些让人感动的人生故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我看来,我觉得有很多的,比如说因为女医生在自己的生理期的时候,还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站岗24小时。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因此在这次疫情期间,其实我们也是非常有感同身受的一种感觉,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一句其中医生的那种坚持的精神和毅力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而且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这是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问题。

㈤ 医生感人故事

『一个三十年的谎言』
有一位婆婆,每天早上便到酒楼清洗碗碟来维持生计,她和十二岁的孙女一起居住。她孙女在三年前的一宗车祸中被硬物撞击导致失明,她爸妈更当场丧生。从此两口子过著非常艰苦的生活。
婆婆最大心愿是在有生之年见到她能重见光明,所以,她每天都到眼科医院查问有否适合孙女的眼角膜。但过了三年仍未有消息,她更因为每天这样操劳导致身体愈来愈虚弱。幸好孙女性格坚强乐观,她每天到特殊学校学习用专业器材来解决日常生活,还学懂盲人阅读。

有一天,她和婆婆到眼科医院覆诊,当经过一所中学的时候,有位多口的男生对她说:『你这麼大还要人照顾!原来是盲,让我试你真瞎或是装出来!』
之後更走到她面前摇晃双手。婆婆见到後便喝止他,跟著便离开那裏。

从此她终日困在房间,婆婆见到这情况便到医院要求马上替孙女做移值手术,她跪在医生房门哀求他们。最後,一位医生被她感动了,便跟她说:『有一位少女在昨天去世,她生前愿意在死後将其眼角膜捐出,但现在她父母反对这做法。你尽管劝劝她们。』

她知道後便冒雨到死者住址找其父母。

死者母亲对婆婆说:『你知否我的心如何伤痛!你还要我将女儿的眼角膜来救你孙女!请不要骚扰我们。』

婆婆说:『我明白你心情。若不是我双眼已患上白内障,就算弄瞎自己亦会将眼角膜捐给我孙女。此刻我已时日无多,死後便再没有人照顾她。换转是你,也不愿意眼看自己女儿受苦。当我死後会在天堂向你死去的女儿道谢。』
婆婆说後便不断向她叩头。之後终於不支晕倒。当她从病床醒过来时,看见哭成泪人的孙女坐在身旁。

婆婆说:『你可以重见光明了,医生说我的眼角膜能适合你,自己知自己事,我大限已到,但愿能在死前为你做到这件事,便死而无憾。』
孙女听了这话後更哭不成声说 :『如果要你死我才可以看见东西,我宁愿一生一世也做盲女。我要你永远在我身边。我现在读书识字,将来揾很多钱令你生活无忧。只要有你,我再不怕甚麼人嘲笑我,你死了,就算有一千对眼角膜我也不会做手术。』

婆婆听後便掴了孙女一把。说:『你如果不懂自爱,便不要做我乖孙。你知否我心愿是希望见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你要用我的眼睛看尽这世界。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在乎长短,而是活得是否有价值。你便是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若然你不能康复,就算我有一百岁亦是枉过。我死後你不要为我难过,我要见到一个可爱的孙女在我墓地对我说过著很快乐的生活。』
当孙女听到了这话後便擦光眼泪,用坚定的语气答应了她最後的要求。之後,她们便相拥一起,渡过婆婆的最後一晚。

转眼过了三十年,她的努力令她成为了一位很出色的眼科医生,巧合地更做了这间眼科医院的院长。她已去过四十多处的国家,拍摄了当地的特色,再将它放到婆婆的墓地。

有一天她从电脑中看到原来当年捐眼角膜给自己的不是婆婆,而是一位女孩 … 是当年婆婆找她父母的这家女儿。为了找出真相,她便打电话问个究竟。一把年老女士跟她说 : 『其实婆婆根本不能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你,因她已患上白内障。当时我被她感动了,所以我在医謢车内已向她承诺了愿意捐女儿的眼角膜。我相信她骗你是希望你珍惜这次手术的机会和激励你做人的斗志!你有今天的成就全赖她当天的谎言。』

当她听了这番话後便浮现出一幕幕和婆婆相处的往事,内疚恩念之情令她流泪了。

突然,在门外有位男孩因眼疾所带来的痛楚导致大声哭出来,还痛骂带他来覆诊的婆婆。她见到後便上前跟这位男孩说。
『真羡慕你可以骂她。我真想给婆婆再次痛骂和听她说一个为我好的谎言,之後便紧紧拥抱!希望你骂婆婆的时候回想她如何劳碌照顾你!』
小孩当然不明箇中意思,之後他婆婆便用慈祥的手替他抹乾眼泪,带他离开!

『一个三十年的谎言,使我有这丰盛人生!婆婆,我会好好的活下去,来答谢你赐给我的光明!』她便望著这对婆孙的身影远去。

㈥ 医生的感人故事200字左右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无形的病魔,看不见、摸不着,即便你全副武装,有时也防不胜防。超负荷、紧张的工作,使人们常常无暇顾及没戴紧的口罩;体力的严重透支,使病魔乘虚而入。有的护士病倒了,叶欣心急如焚。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打来开水拿来预防药,亲眼看着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实各项隔离措施,从医生到护工,一个也不能落下。其检查的严谨和认真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
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
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叶护士长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原本虚弱的身体明显不敌新疾,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发生。此时此刻,挽救生命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原有冠心病,且处于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叶欣护士长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接上床边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静脉注射强心药、血管活性药、呼吸兴奋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的身躯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因为还有上了呼吸机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护理工作等着她去检查……就这样,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叶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可谁能想到,此刻的叶欣,是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着一次次的抢救和护理。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险和死亡那么真切地走向医务人员。“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和二沙急诊科主任张忠德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声色俱厉,毫无协商的可能。他们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或少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们心甘情愿!

“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㈦ 医生救人的感人事例

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7)皮肤科医生的感人故事扩展阅读:

白求恩的成就贡献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㈧ 谁有关于医生的感人小故事。要一百到两百字的

2.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很饿,就去一个人家讨要一点吃的,他敲开了门,>里面出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男孩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最后只要了一杯水,可女孩子 知道他很饿,便给了他一杯牛奶,男孩十分感激。
十年后女孩患了一种怪病,医生门束手无策,可一个好消息传来了,一个很伟大的医生来了,并要给女孩子治病,在这个医生的手术下女孩得救了,可是,女孩子却哭了,他知道这一定会让他们家破产,病历单发了下来,女孩子不敢看,她知道一定很贵,最后她鼓起勇气看了一眼,可女孩惊呆了,因为上面写着,一杯牛奶。没错,这个医生就是十年前的那个男孩
第一个回答有点长,被我删了,我觉得这个不错,全手打,给过吧。

㈨ 谁知道有关医生的感人故事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广东省台山市人,中共党员,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1968年2月 - 1969年12月,在广东省台山市冲萎白岗大队卫生站工作;1970年12月 - 1973年12月,在中山医科大学读书;1973年12月 - 2003年4月,任中山大学附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其中1977年-1981年,任传染病科党支部副书记;1983年-2003年4月,任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1991-2003年4月,任传染病科副主任;1998-2003年4月,任传染病学教研室副主任;1995-2003年4月,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委员。 2003年2月3日因抢救“非典”病人而染病,于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抢救无效,光荣殉职。他临危不惧的奉献精神,待病人如亲人的情操,脚踏实地做人的品德,先锋模范的大无畏精神受到高度称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3日作出重要批示:“德江同志:请转达我对邓练贤同志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对邓练贤同志亲属的亲切慰问,我坚信,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战胜疫病。”4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要求,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动力,在全省掀起学习邓练贤等抗击“非典”英雄的热潮,团结一致,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全力以赴投身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直至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