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瓷片耳穴治皮肤病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瓷片耳穴治皮肤病

发布时间: 2021-03-15 20:06:42

『壹』 耳穴的注意

除必须注意有关治疗的各事项外,主要须防止耳廓感染和晕针。①针具、药子、磁珠等器具必须严格消毒,耳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②出针时,在局部涂以2.5%碘酒。如有出血,可先压迫止血,再擦碘酒。③夏季敷贴药子、磁珠时,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④换贴药子时,休息一天为宜,将耳部胶布膏痕迹擦净,以免皮肤感染。⑤用皮内针、三棱针、皮肤针等刺激耳穴后,尽量不要淋洗耳廓局部。⑥如治疗后耳穴局部红肿、破损,或伴有少量渗出,则为耳廓皮肤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局部化脓、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血白细胞增加,为耳廓软骨膜炎,需进行及时处理。皮肤感染可照射氦—氖激光;或用清热解毒中药内服、外洗。耳廓软骨膜炎可用艾条灸大椎、曲池或耳穴局部;积脓者应配合排脓方法;炎症显著者可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中药。 适应范围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胁痛、蛇丹、腰腿痛、关节痛。②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③各种热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疟疾、痢疾等。④皮肤病和五官病,如风疹、湿疹、目赤肿痛、牙痛、口疮、耳内流脓、乳蛾、喉痹等。此外,还可用于戒烟、戒酒、戒毒和催产、催乳等。其中有许多病症可单独用本疗法,有的则宜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耳针疗法还可用于外科手术麻醉(见针刺麻醉)。 禁忌症①外耳湿疹、溃疡、冻疮溃破等情况不宜用。②严重器质性疾病,如高度贫血、心脏病等不宜用。③妇女怀孕期间须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当禁用。

『贰』 耳穴放血适合各种皮肤病吗

不能。这个病,还是去看看西医,要根据不同细菌感染情况,对症下药才行。

『叁』 为什么第一次贴耳穴痛

健康咨询描述:这个耳穴为什么贴上去会痛,还是地方贴的不对,因为是自己贴,对照医生左边的耳朵贴的,贴的位置是,耳尖下边里侧的沟那,第二张是耳朵外侧孤凸起骨头里侧一点那个地方,第三张是里耳耳口旁边点,第四张是里耳耳口斜上方,第五张是耳肉中间.
是增强低抗力的.对皮肤病的.

『肆』 牛皮癣有什么好药

所谓的好药是适合于你的药,银屑病表现在外,是内脏病变的反映,必须内服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建议你采用。还可以配合光疗、中药熏蒸、外用药等方法。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所以不能寻求什么灵丹妙药,别人用着效果好的对于你不一定适合。建议你找个中医大夫整体调理,只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理顺了才能保证不复发。治愈后还要进行抗复发治疗,就是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一般一个月左右。

『伍』 割耳能治好牛皮癣吗

耳穴割治法:使用打碎的细瓷片(以江西瓷为最佳),用锋利的边缘(消毒后)在对耳轮下脚划一小口,用力适度,深度均匀,轻度出血即可,切口约2-3毫米,然后消毒敷料包扎,每周一次。 割耳疗法医治牛皮癣,很多牛皮癣患者都已经了解过,甚至有些牛皮癣患者试过很多次了留下很多的伤疤,据说根据中医理论肺主皮毛故刺激耳部肺穴。通过刺激耳部可以调节各器官之间的关系起到改善整体生理状态的作用。关于治疗牛皮癣的方法可以咨询: http://www.yinxiebing.me 部分牛皮癣患者治病心切,认为这点小疼痛当然要忍了。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哪位牛皮癣患者运用了医治牛皮癣割耳法可以把牛皮癣治愈好的,甚至得不偿失,赔了夫人又折兵,花了很多的冤枉钱。牛皮癣患者一定要慎重选择割耳放血治疗牛皮癣的方法,多听听病友们的意见,以免对牛皮癣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陆』 怎么办什么是耳穴割治法,什么是耳穴割治法

什么是耳穴割治抄法在《袭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2期,有一篇文章曾提到耳穴割治疗法治疗皮肤病举隅方法 :对痤疮、扁平疣、酒糟鼻、黄褐斑患者采用耳穴割刺放血治疗。结论 :耳穴割治疗法治疗皮肤病具有较好的疗效。【点击了解更多→】

『柒』 割耳朵治疗皮肤病

有耳针治疗,有耳穴压豆,您的意思不明白,怎么割法?

『捌』 耳朵的穴位和皮肤病有关系吗

耳朵的穴位和皮肤病有关系 全息医学认为,耳朵可被视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下面给你介绍耳穴相关的内容: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眼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枕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颞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胸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腹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肩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腕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臀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膝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踝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趾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口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贲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胃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肾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肝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玖』 耳穴埋豆的穴位作用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人体某一部分有病时,就会反应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这些部位就是耳针治疗的刺激点,统称为耳穴。

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适应范围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胁痛、蛇丹、腰腿痛、关节痛。②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③各种热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疟疾、痢疾等。④皮肤病和五官病,如风疹、湿疹、目赤肿痛、牙痛、口疮、耳内流脓、乳蛾、喉痹等。此外,还可用于戒烟、戒酒、戒毒和催产、催乳等。其中有许多病症可单独用本疗法,有的则宜配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