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皮肤病综述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病综述

发布时间: 2021-03-03 23:49:42

⑴ 什么是真菌感染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内毛发和甲容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皮肤癣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疣状毛癣菌、大小孢子菌等。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特别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反复发作、反复治疗,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花斑癣等癣病;所穿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容易患股癣等癣病;经常穿胶鞋、皮鞋、运动鞋,如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再加上皮肤不干净,就极易发生足癣等癣病。而且,身体上如果有了一种癣病,还会通过自身传播而使其他部位也发生癣病。

⑵ [高分请教]有关微生物的综述

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依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爱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有些人误将真菌当作细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过系统生物学教育者。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什么是微生物

简介: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 ...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上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其实,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则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微生物与人类"相识"甚晚,人类认识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几百年。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从而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微生物世界。

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单个的微生物细胞,但是当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种材料上形成一个大集团时,或是把微生物培养在某些基质上,我们就能看到它们了。我们把这一团由几百万个微生物细胞组成的集合体称为菌落。例如腐败的馒头和面包上长的毛,烂水果上的斑点,皮鞋上的霉点,皮肤上的藓块等就是许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虽小,但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对人类有害,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有的虽然和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http://www.51sbo.com/article/2007/0910/article_5.html

⑶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的主要栏目

中医药、综述与讲座、学术探讨、经典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证治集粹内、中西医结合、病容例讨论、临床经验、中药园地、针灸推拿、中医教学、名医经验、海外中医、经方验方、药事管理、中医骨伤、中医妇产、不孕不育、皮肤病防治、老年病防治等。

⑷ 一掷千金:帮忙写一篇综述!

小朋友,莪不能回答你的问题啊
凡事都要自食其力,姐姐不是信口开河啊!
要听姐姐忠言

⑸ 天疱疮怎么治疗最快

天疱疮的治疗方抄法是:袭1.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2.可以局部涂抹一些消炎的药膏进行治疗。天疱疮是一组非常严重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很有可能会出现皮肤搔痒和疼痛,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要穿纯棉透气性好的衣服,避免用手抓挠。天疱疮的治疗包括全身支持治疗、全身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可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尤其对重症病例,可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注重营养,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加强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皮肤干燥缺少什么维生素

补充些维他命E,VE的好处自己可以在网上查,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尽量不要版每天用沐浴液洗皮肤,就用权热清水洗,你属于极干性皮肤,而这些沐浴液等都属于碱性,你只有越洗越干。

最好的办法是有洗米水洗头甚至洗澡,但这点作起来有点麻烦。所以每天除了坚持清水洗澡外,补充VE,用油性点的肤霜擦身体,工作不要太疲劳,尽早点睡早起,多喝水(牛奶等),慢慢的你会好起来的。

⑺ 跪求3000字以内的美容或医学美容方面的综述~~必重谢~~!

针对眼底脂来肪凸出及眼底凹陷导致皱自纹产生的现象:

  • 秘密激光眼底除脂术

  • 轮廓矫正脂肪移植

  • 皮肤分层弹力强化治疗

  • 印象诊疗

  • 针对中颜面饱满感下降脸部凹陷,以及下颜面轮廓线条逐渐变厚并下垂的现象:

  • 秘密轮廓术

  • 轮廓矫正脂肪移植

  • 印象诊疗

  • 针对面部皮肤变得褶皱且凹凸不平从而引起细微轮廓变形的现象

    皮肤分层弹力强化治疗=表层饱满感再生注射+弹力注射+弹力激光

⑻ 谁能提供最新人畜共患病研究综述(3000~5000字)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内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容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狂犬病毒,常见于狗、猫等家畜,人或其它家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猫咬伤时也能感染。家畜患狂犬病时,症状是食欲不振,看见水就恐惧,狂叫,痉挛,碰到人畜或其他物体就咬,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人患狂犬病时,症状是精神失常,恶心,流涎,看见水就恐怖,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全身瘫痪而死亡。也叫恐水病。

⑼ 什么方法可以最有效的治疗结节性痒症

1.如果结节明显、局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做冷冻治疗。
2.如果较多或较平坦,仅以瘙痒为主,可外涂维A酸软膏,每天两次。
3.如果仅有深色的斑,瘙痒,可外涂中药膏,如冰黄肤乐软膏、丹皮酚软膏等,不要长期抹激素药,避免加重色素沉着。
4.一般不必吃药。
祝你早日康复!

⑽ 关于郑和渡美洲的综述

(之一)郑和发现美洲新证据 加拿大发现郑和航海基地

2005年06月16日<人民网 >

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考古工作有最新进展

昨晚,《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抵京出席该书中文版发行仪式。孟席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英国作家孟席斯到京,披露郑和发现美洲最新证据

遗址坟墓中有汉字 遗址居民曾有黄种人特征

昨天晚上刚刚抵京的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向记者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

遗址内留有佛教徒坟墓

孟席斯介绍说,这一处称为新斯科舍的地区,在西经60度26分、北纬46度19分附近,在约面积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存在一个曾经繁荣海港的遗迹。半岛上绵延着修筑的城墙遗址,并且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同时发现了大量佛教徒与回民的坟墓,坟墓中留存有中国的汉字。

遗址居民戴中国式耳环

这处区域几百年来人迹罕至,离此地最近的居民也对这处遗迹的存在一无所知。孟席斯介绍说,1497年后最早一批到达这里的欧洲人曾描述说,这一地区是一个繁荣美丽的海港,部分土著居民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一些人使用奇特的象形文字,并且穿着带有东方金丝花纹的服装,带着中国式的耳环。当地印第安人声称这些异族人是从海上乘着巨大的船只而来,后来这些神秘的异族人又“回到了大洋的对岸”。

(之二)郑和发现美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侯杨方 2006-2-2
最近,一张购自上海古玩市场的地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公布了这张地图,BBC等数十家权威英文媒体也先后发布了该消息。这张地图已于今年1月16日在北京展出,网上也公布了照片,使得更多人有幸能够目睹。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因为它不仅绘制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甚至还有南极洲和美洲。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
如果这张地图的原本真是绘制于1418年,不言而喻,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后果: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澳洲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南极大陆由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820年发现,美洲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当然这些公认的发现反映的只是西方世界对其文明之外的探险与发现,由于真正第一个发现这些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更由于是西方人发现这些地区后,这些地区才开始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西方人的第一次发现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现在这张地图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一切,表明这些地区有可能在1418年之前就已被中国人发现,并记录下来。
此前不久,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出版了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并成为畅销书,他用3个证据“航海图”、“历史遗迹”、“当地人的DNA”证明中国人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而这张地图中有红圈标注“一于永乐十三年随正使太监马三宝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此处有一字模糊)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郑和原名正是马三宝,号称“三宝太监”。这张地图的出现像是一个奇迹,成为对孟席斯理论最有力的支持——而他的理论此前已获得不少中国学者认同。这张地图表明,中国人不仅首先发现了好望角、美洲、澳洲甚至南极洲,而且也明确知道地球是球形,并且掌握了投影制图方法——这种方法以前公认由16世纪末的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

(之三)郑和发现了美洲?

南方周末 2005-08-04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钟宏杰

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制了世界海图;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郑和是世界环球第一人;比库克船长早350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澳洲和南极洲,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
在一本描写郑和下西洋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书里,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根据自己十几年对郑和船队的研究考证,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上海,孟席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孟席斯首次公布自己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和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 孟席斯所有的猜想起缘于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张航海地图。“这张地图绘制于1424年,上面有威尼斯制图学家祖阿尼·匹兹加诺(Zuane Pizzigano)的签名。地图描绘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奇特的是除了画出大陆,地图上还画了处于西大西洋深处的四个岛屿,标出的名称分别是Satanazes、Antilia、Saya和Ymana。我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地图上标识了一些当时欧洲人没到过的地方,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历史知识,欧洲人在70年后才去那儿探险。我在地图收藏室和档案馆中查了几个月的海图和文献之后,我确信Satanazes和Antilia事实上就是加勒比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和瓜德鲁普岛。”
孟席斯称,这份地图的年代是无可怀疑的。他认为,这暗示了在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前大约70年有人精确地考察过了这些岛屿。
除了匹兹加诺地图外,孟席斯还发现,1459年的法莫拉地图上已经明确地标出了好望角,澳洲出现在1452年让·罗茨绘制的海图上。“当哥伦布从欧洲出发,寻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时,他在出发前就已经看过标有美洲大陆的地图。他知道他能够‘发现’新大陆。”
接着,孟席斯又在威尼斯见到绘制于1459年的一幅显示印度洋和南部非洲的平面球形地图。这张地图上已经标明了南部非洲的好望角,而好望角直到1497年才被达·伽马“发现”。在那张平面图上还用中世纪腓尼基语标注说,1420年曾有人绕过好望角航行至贝尔德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大帆船。
接下来,孟席斯又在日本的龙谷大学里找到一幅《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张地图印在丝绸上,内容除了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国家外,还涉及到非洲的东海岸、南海岸、西海岸。“这张地图如此精确,毫无疑问,它是曾绕过好望角航行过的人绘制的。因为欧洲人直至60年后才到达南部非洲。”
在古代的地图上,孟席斯的发现越来越多。“我惊奇地发现,在欧洲人发现之前100年,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和安第斯山脉就已经被标识在地图上了;在欧洲人到达那儿之前大约400年,南极洲就已经准确地画在地图上了;另一幅海图标识了非洲东海岸地区,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标着经度,此后3个世纪欧洲人尚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还有一幅地图标明了澳大利亚,早于库克船长的发现有300年;另外一些海图标明了加勒比海、格陵兰岛、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线。远在欧洲人到达之前,这些地方就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在海图上了。”
是谁去过了这些地方,把它们描绘在海图里的?孟席斯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自费走访了120多个国家,参观了90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和海港,深入海岬、珊瑚礁、偏僻的海滩和海岛……
“我的结论是中国人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绘制了世界地图,完成了全球航行(编者按:郑和船队于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他们到达了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几十年后他们的大部分记录被毁掉,并且放弃了全球远洋航行。但是中国人的知识通过葡萄牙人,通过参加了中国人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尼可洛·达·孔蒂传播给了西方早期的地图制作者。”

证据:公鸡和玉米
对自己的研究发现,孟席斯非常自信。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里说,完成这次环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澳洲、非洲及南极的,是郑和下属的洪保船队、周满船队、周闻船队和杨庆船队,而非郑和本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孟席斯在书里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和证据。除地图外,他的证据还包括沉船、植物、动物。
孟席斯以小说化的笔法描写他的发现过程。在秘鲁停留的某一个早晨,一阵鸡鸣打破了孟席斯的睡梦。“我马上意识到,这些鸡不是欧洲鸡。欧洲的鸡叫起来是‘咕-咕-咕’的声音,而这种鸡的叫声是‘咯-咯-咯’。”孟席斯在马来西亚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回想起当地的鸡叫声是“咯-咯-咯”,和秘鲁的鸡一样。
亚洲鸡和欧洲鸡的鸡冠、羽毛、脚爪和叫声都不一样,下的蛋也不一样。公元1500年,美洲大陆上已经满地可见亚洲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是哥伦布的船队将它们带到那里。孟席斯却认为,郑和的船队早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到过美洲,是他们把亚洲鸡带到了新大陆。
“这些鸡不是欧洲人带去美洲的,因为第一批欧洲人在抵达新大陆的时候发现了它们。”麦哲伦也曾经记述他在美洲得到了很多鸡,“用一个鱼钩或一把小刀就换了当地人6只鸡,甚至担心当地人是在骗我。”这些鸡与欧洲鸡明显不同。在一本出版于1430年的中国书籍《异域图志》上,记载了一些中国人在他们的航行中见到的一些奇怪的动物。比如印度的大象、非洲长颈鹿,以及美洲的豹子。比如有一种长着狗头的动物与在皮里·雷斯图上画着的大树獭很相似,并有文字说明,说他们是在从中国往西航行了两年才发现这种动物的。大树獭是南美洲独一无二的动物,在300年前灭绝。
玉米也被认为是郑和发现美洲的一个证据。“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郑和航海之前一直不为中国所知。中国的记载说,郑和将军带回了一些‘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中国人习惯于吃一种穗的大小和大麦相似的稻米。这种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只能是玉米。葡萄牙人在印尼、菲律宾和中国都发现了玉米,在菲律宾西南的海底发现的一艘建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的平底船上,还发现了一种南美洲特有的用来磨玉米的工具。”
在书里,孟席斯列出了一串“跟随郑和漂洋过海在异地扎根”的动植物,包括猪、狗、马、香蕉、大米、棉花、山药、椰子等等。同样作为证据的还有人类的疾病。“美洲印第安人的DNA和他们的疾病同中国人以及东亚人十分一致。”在巴西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发现的印第安人的一种皮肤病,巴拉圭伦瓜(Lengua)的印第安人的十二指肠病,秘鲁和墨西哥的蛔虫,据说都和中国人的疾病近似。“不少资料显示,印度洋、非洲、北美洲和大西洋海岸、澳大利亚等地,第一批欧洲探险者都记述了中国人或亚洲人存在的情况;而且,我对不少人和物进行了DNA分析,发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人同中国人有特殊的关联。”
考察了120多个国家,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孟席斯,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他自己也吃惊的结论:“当时只有一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财力、科学知识、船只和航海经验,能够开展如此宏伟壮丽的发现之旅———那就是中国。许多文献都表明,中国人绘制了最早的航海图,中国人对当时的世界似乎更了解。”

孟席斯是骗子?
在2004年7月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的特别节目中,孟席斯曾经在专家的“围攻”中数次承认自己可能存在“误读”,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的结论是对的。
“一个退役的潜水艇船长,怎么能够发现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没有发现的秘密呢?虽然我只是一个业余的历史研究者,但我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我在皇家海军掌握了天文导航术和航海方面的系统知识,我对古代的地图、航海图非常了解,我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我不仅去图书馆,还实地探察。另外,我不墨守成规,没有权威压着我的思路。这些成了我打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孟席斯嘲笑那些批评他的人,包括中国的学者,只会查书,不会看地图。“一个航海的外行,不管他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他在看一幅地图或是海图的时候,只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轮廓线。一位有经验的航海家,在看同样的地图时,可以推理出更多线索:第一次绘制此图的制图学家航行到了哪儿,是以什么方向航行的,航速是快还是慢,距离陆地有多远,他掌握经纬度知识的情况如何,甚至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看出来。地图包含的重要信息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从许多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眼前溜掉。他们并不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
在近3年的时间里,孟席斯曾几度来华,搜集郑和的历史资料,并实地考察郑和的印迹。在与中国历史学者对话时,面对中国学者们的质疑和不信任的眼光,孟席斯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在孟席斯的预料中,中国的学者对待他的态度应该与西方学者有所不同。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已经公布了几千个证据和发现。和其他的版本不同,为了和中国读者进行沟通,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里,我特别增加了近100页的内容。我希望这些新发现的材料能够为中国的研究者所用,一起来参与研究郑和下西洋这段伟大的历史。”
目前,孟席斯的研究发现还在继续。今年5月,孟席斯在北京公布,加拿大最北部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建筑物遗址,在离岸边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孟席斯去了现场,他认为这是郑和营地的遗址。

(之四)孟席斯被指认错地名 郑和版世界地图遭质疑http://tech.163.com 2006-03-29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上周四,北京律师刘钢公布了其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样本纸片碳-14年代检测结果,并与英美相关研究者一起,答复了部分来自学界的疑问。里斯本中葡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国平昨天致电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强调,该检测并不能论证“郑和发现世界”说,而一些媒体过于草率的报道可能影响中国的学术形象。
金国平认为,直接使用“郑和地图”的称谓是对公众的误导,因为该鉴定报告只对送检的纸片负责,并不说明纸片来自刘钢所藏《天下全舆总图》,更不能证明其是至今尚未发现的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或与郑和有关。

汤普森演讲有逻辑漏洞

在检测结果发布当天的演讲中,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贡纳·汤普森比较了中西方地图,认为《天下诸番识贡图》当时已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甚至成为欧洲地图的参考。他说,1500年之前,欧洲绘制的地图将非洲描绘得很扭曲,到了1502年葡萄牙的“密用标注图(Padrao)”中,非洲就有了大致正确的形象,它很接近《天下全舆总图》,而且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长脖子”。而当后来的西方资料早已修正这一错误,这份中国绘制于18世纪的地图继续犯错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确是更早的《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

我国海图研究专家、原海军测绘研究所制图室主任朱鉴秋指出了该推断中的逻辑错误———首先预设《天下诸番识贡图》存在的真实性。他说,可以确证的事实是:利玛窦来华之前,西方地图中对中国海岸线的描绘都是不准确的。而直到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中国刊出的世界地图中对非洲的描绘依然没有《天下全舆总图》中的进步。

据金国平介绍,在郑和航海之前的三个世纪,阿拉伯人已画出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大西洋沿岸到中国大陆沿岸的几乎全部航线情况,所谓的“长脖子”非洲早在1154和1351年的阿拉伯地图上就已出现。认为只有郑和的船队才有能力进行远洋航行,并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孟席斯学术能力遭质疑

金国平进一步质疑了孟席斯过于“业余”的中国古代地图鉴别能力。据他介绍,自己曾于2004年在里斯本科技大学与孟席斯就相关论题正面交锋。当时孟席斯指着《西南海夷图》幻灯中的一些汉字说,这是中国史料中关于南极的详细记载。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南洋的地名。孟席斯解释说信息来自翻译。

金国平认为,孟席斯这次借用伦敦海洋博物馆发布刘钢地图的新闻和其2003年自费租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礼堂发布“找到郑和船队最早发现美洲的证据”的信息,同属给公众制造信息权威性错觉的“炒作”。从贡纳·汤普森已经在网上预售以该地图为题材的新书———《秘密的1418年地图》来看,汤普森支持刘钢的立场更多出于商业考虑,而孟席斯则不仅仅出于商业动机。现有报道披露,他在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期间,因1969年撞坏美国核潜艇的责任而被解职,1996年又因与人的商业纠纷被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判定“诬告”罪,这可能使他在心底对自己的国家和整个西方文明抱有不满。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发现世界历史上贡献的主观想象,既支持了这一心理动机,也有助于其作品《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销售。

朱鉴秋表示,目前最理想的揭示真相的办法是:刘钢向该研究领域专家公开出示地图,避免因为暗箱操作引起的猜疑。

(之五)云南支持英国“业余学者”学说: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

07/14/2005/10:15 华夏经纬网

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此言一出,举世皆惊。最近,云南特地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对孟席斯的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也在这次大会拿出了新证据。

孟席斯之前并非没有理论提出郑和可能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但孟的理论比那些没有根据的猜想前进了一大步。最近在云南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的助手代表因病缺席的孟席斯再次重申了“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的观点,同时,他展示了“证据”:3个月前刚刚发现的世界航海总图很可能出自郑和之手。这份世界航海总图出版远在欧洲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其描述范围海区面积达到2亿多平方海里,所涉及海岸线长达100万英里……从北到南,由厄瓜多尔到南极半岛的范围,需要整个庞大舰队才能胜任,当时世界上有此能力者只有中国――15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有能力到达美洲、绘制航海图,而郑和遗留的航海图中就有类似记录。

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来自DNA,许多当时郑和所经之处的美洲当地居民都有中国人的DNA,并有一些中国人的聚居地。

“第一批达到新大陆的欧洲人已经发现中国聚居区,因此,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不可能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孟席斯断言。

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何明认为,孟席斯的理论尽管尚待考订,但他是第一个否定欧洲中心说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方式不像中国学者重在探询典籍故纸,而是重视实地的踏勘、考察,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经验和手段。“在我们不能证伪的前提下,首先应该支持这样的苦心研究和大胆论断,它对郑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何明说。

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孟席斯以“票友”身份自费开始郑和研究,他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布了惊人观点: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比哥伦布早87年。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昆明曾经召开第二届郑和研究国际会议,邀请孟席斯做专题报告,对其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令人震惊和叹服的广泛调查基础之上,多年来寻访120个国家,查阅了900多个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收集了大量资料,运用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遗传学等众多学科对郑和航海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