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烤燈
擴展閱讀
兒童嗓子起皰疹 2025-05-16 12:01:34

蕁麻疹烤燈

發布時間: 2025-05-16 08:37:29

1. 請問用紅外線烤燈對皮膚瘙癢有治療作用嗎

有作用。

紅外線烤燈會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在清創期間可以用,但要注意照射強度和時間,建議不超過十五分鍾。

紅外線通過其熱輻射效應使使皮膚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增加表皮水分蒸發等直接對皮膚造成的不良影響。其主要表現為紅色丘疹、皮膚過早衰老和色素紊亂。

皮膚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充血, 增加表皮水分蒸發等直接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咨詢好醫生或生產廠家,不要自己盲目的使用。

(1)蕁麻疹烤燈擴展閱讀:

紅外線照射體表後,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膚吸收。皮膚對紅外線的反射程度與色素沉著的狀況有關,用波長0.9μm的紅外線照射時,無色素沉著的皮膚反射其能量約60%;而有色素沉著的皮膚反射其能量約40%。

低頻長波紅外線(波長1.5μm以上)照射時,絕大部分被反射和為淺層皮膚組織吸收,穿透皮膚的深度僅達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膚的表層組織;高頻短波紅外線(波長1.5μm以內)以及紅色光的近紅外線部分透入組織最深,穿透深度可達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膚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末梢及其他皮下組織。

2. 護師考試知識點歸納(五)

1.劇毒葯、麻醉葯必須加鎖、登記並交班。

2.內服葯標簽為藍色邊,外用葯為紅色邊,劇毒葯為黑色邊。

3.易氧化和遇光變質的葯物,應放入有色瓶或避光紙盒內;易揮發、潮解或風化的葯物,應裝瓶蓋緊;易被熱破壞的葯物,應冷藏保存;易燃、易爆的葯物,應單獨存放於陰涼低溫處,遠離明火。

4.固體葯用鑰匙取葯;葯液不足1ml應用滴管吸取(1ml=15滴);油劑要先加少許冷開水,再滴入葯液。

5.配葯時應先配固體葯,再配水劑。

6.發葯時要等病人服下後再離開;因故不能服葯者,應將葯取回並交班;危重患者應喂服;鼻飼患者須將葯碾碎、溶解後從胃管灌入。

7.健胃葯,飯前服;助消化葯及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葯,飯後服;止咳糖漿,服用後不宜飲水;磺胺類葯和解熱飢鄭葯,服用後多飲水;鐵劑,用飲水管服用葯液;強心苷類葯物,服用前應測脈率及節律,脈率低於60次/分或節律異常,應停服並報告醫師。

8.超聲波霧化吸入法的葯物:①控制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類,如慶大黴素。②解除支氣管痙攣,用氨茶鹼、沙丁胺醇。③稀釋痰液、幫助祛痰,用α-糜蛋白酶、乙醯半胱氨酸。④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用地塞米松。

9.超聲霧化吸入法中,霧化罐內葯液應稀釋至30-50ml;囑患者緊閉口唇深吸氣;治療完畢,先關霧化開關,再關電源開關;水槽和霧化罐內只能加冷蒸餾水。

10.氧氣霧化吸入法時,濕化瓶內勿放水;調節氧流量為6-8L/min;吸氣時按住出氣口,呼氣時松開出氣口,防止葯液丟失。

11.靜脈注射必須見回血後方可推注葯液;皮下、肌內注射抽吸無回血,方可推注葯液;注射時要做到「兩快一慢」,即進針快,退針快,推葯慢;一般先注射無刺激或刺激性弱的葯物,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葯物。

12.注射器空筒內壁、乳頭、活塞必須保持無菌,不得用手接觸。

13.皮內注射:①部位:前臂掌側下段,預防接種則在三角肌下緣。②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呈5°角進針。③針尖斜面完全進入皮內。④忌用碘酊消毒。⑤注射部位不得按揉。

14.皮下注射:①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緣。②與皮膚呈30-40°角進針。不超過山耐45°角。③葯液少於1ml時,用1ml注射器吸葯。

15.肌內注射的定位:①臀大肌注射包括兩種定位法:十字法,臀裂頂點向左或向右滑一水平線,然後從髂棘最高點做一平分線,取外上1/4處(避開內角)為注射部位;連線法,髂前上棘和尾骨連線的外上1/3處為注射部位。②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側,自肩峰下2-3橫指。

16.肌內注射:①體位:側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彎曲。②執筆式持針與皮膚呈90°角刺入針梗的1/2-1/3處。③兩歲以下嬰幼兒,選臀中肌和臀小肌。

17.全血標本包括血糖、肌酐、尿素氮、肌酸、尿酸、血氨的含量。

18.血清標本包括測定肝功能、血清酶、脂類、電解質等。

19.靜脈注射:①在穿刺部爛唯頌位上方約6-8CM處扎止血帶。②針尖斜面向上與患者皮膚呈15-30°角進針。③對於肥胖患者,進針角度為30-40°角。

20.動脈注射後應局部加壓止血5-10分鍾。

21.皮內注射0.1ml含青黴素20-50U。

22.青黴素陽性是指皮丘隆起發紅,直徑大於1CM或周圍出現偽足、發癢。陽性者禁用青黴素。

23.青黴素過敏反應:①過敏性休克:出現呼吸系統症狀,由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和肺水腫引起,表現為胸悶、氣促、哮喘、呼吸困難等;出現循環系統症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發紺、脈細、血壓下降等;急救措施為首選鹽酸腎上腺素,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②血清病型反應:一般在用葯後7-12天發生症狀,表現為發熱、關節腫痛、皮膚瘙癢、蕁麻疹、腹痛、全身淋巴結腫大。

24.停葯3天或改用不同生產批號的青黴素制劑,需要重新做葯敏實驗。

25.曾用過破傷風抗毒素(TAT)者,超過一周則需要重新做葯敏試驗。

26.皮內注射0.1ml含TAT共15U。

27.TAT陽性是指硬結大於1.5CM,紅暈超過4CM。陽性者使用TAT,需用脫敏注射法,即分為4次注射,劑量遞增。

28. 皮內注射0.1ml含鏈黴素250U。鏈黴素過敏時用10%葡萄糖酸鈣溶液或5%氯化鈣溶液。

29.陰道栓劑給葯時葯物要送到陰道穹隆。

30.冠心病患者舌下給葯時,應採取半卧位。

31.20%甘露醇,利尿脫水。

32.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中分子右旋糖酐,擴充血容量。

33.靜脈輸液:①長期輸液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注射。②輸液速度一般是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

34.小兒頭皮靜脈:①輸液的優點:淺表易見,不易滑動易於固定。②常用靜脈:包括額靜脈、顳淺靜脈、耳後靜脈、枕靜脈等。

35.頸外靜脈的定位:下頜角與鎖骨上緣中點連線的上1/3處。

36.需24小時輸液的患者,應每天更換輸液器。

37.輸液時間(h)=[輸液總量(ml)*點滴系數]/[每分鍾滴數*60(min)]

38.輸液時溶液不滴:①針頭處:針頭滑出血管外,另選血管重新穿刺;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可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針頭堵塞,感覺有阻力且無回血,則表示針頭已堵塞,應更換針頭重新穿刺。②壓力不夠。③靜脈痙攣。

39.茂菲式滴管內液面自行下降:檢查滴管上段輸液管和滴管內有無漏氣或裂隙,必要時更換輸液器。

40.常見輸液反應及護理:①發熱反應:輸入致熱物質引起。②急性肺水腫: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雙肺可聞及濕啰音;立即停止輸液,取端坐位,兩腿下垂,高流量氧氣吸入,同時給予20%-30%乙醇溶液濕化吸氧,目的是減輕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③靜脈炎: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患肢抬高制動,用50%硫酸鎂或95%乙醇溶液熱濕敷。④空氣栓塞:聽診心前區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音」;取左側卧位並頭低足高位,有利於氣泡移至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入口。

41.靜脈輸血用於休克等患者。

42.血液種類:①新鮮血:適用於血液病病人。②庫存血:大量輸注時可引起高血鉀和酸中毒。③冰凍血漿:-30℃保存,有效期為1年。④白細胞濃縮懸液:4℃保存,48小時內有效,用於粒細胞缺乏伴嚴重感染的患者。⑤濃縮血小板:22-24℃保存,保質期為24小時。

43.取血後,勿劇烈震盪,不能將血液加溫;輸血時不得隨意加入其他葯品。

44.輸血四禁:「禁加熱」、「禁加葯」、「禁振盪」、「禁直接輸」。

45.輸血的「三查八對」:「三查」是指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是指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液種類、血液劑量。

46.輸血前要雙人查對。

47.輸血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酌減。

48.輸血前後及輸兩袋血之間應輸入少量0.9%生理鹽水。

49.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①發熱反應。②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輕度血管性水腫,如眼瞼、口唇水腫;重者因喉頭水腫出現呼吸困難,兩肺聞及哮鳴音,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③溶血反應:為輸血中最嚴重的反應。④枸櫞酸鈉中毒反應:與大量輸血後血鈣下降有關;表現為手足抽搐;輸入庫存血1000ml以上時,需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ml。

50.溶血反應:①症狀:初期出現頭脹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和胸悶;繼而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後期患者出現少尿、無尿等急性腎衰竭症狀。②處理:立即停止輸血,靜脈注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雙側腰部封閉並用熱水袋敷雙側腎區。

51.葡萄糖酸鈣的應用:①每輸入庫存血1000ml,遵醫囑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ml。②發生鏈黴素過敏時,遵醫囑靜脈緩慢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ml。③高鉀血症時,可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以拮抗高鉀對心肌的抑製作用。④甲狀旁腺誤切引起抽搐時,可遵醫囑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⑤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可在鎮靜的同時給予鈣劑。⑥硫酸鎂中毒出現膝反射消失時,可靜脈緩慢推注10%葡萄糖酸鈣。⑦小兒腹瀉引起低鈣抽搐時,可靜脈緩慢推注10%葡萄糖酸鈣。

52.繼發效應:指用冷或用熱超過一定時間,產生與生理反應相反的作用。

53.冷熱療法的時間為20-30分鍾。

54.濕冷、濕熱的效果優於乾冷、乾熱;冷熱療法的效果與面積大小呈正相關;對昏迷、血液循環障礙、血管硬化、感覺遲鈍等患者,要注意不要燙傷或凍傷。

55.冷療的目的:①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適用於局部軟組織損傷的初期、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等。②減輕疼痛:冷療能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③控制炎症的擴散:適用於炎症早期。

56.冷療的禁忌症:①血液循環障礙。②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膿病灶。

57.冷療的禁忌部位:①枕後、耳廓、陰囊處:以防凍傷。②心前區: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③腹部:以防腹瀉。④足底:以防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58.使用冰帽應維持肛溫在33℃左右。

59.冷、熱敷的部位若為開放性傷口,按無菌技術處理。

60.溫水擦浴或乙醇擦浴時,患者的體溫低於39℃,即可取下頭部冰袋。

61.熱療的目的:①促進炎症的消散和局限。②減輕疼痛。③減輕深部組織的充血。

62.熱療的禁忌症:①未明確診斷的急性腹痛。②面部危險三角區的感染:因該處血管豐富且與顱內海綿竇相通,熱療可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和敗血症。③各種臟器內出血、出血性疾病。④軟組織損傷或扭傷的早期(48小時內)。

63.熱水袋的水溫成人為60-70℃,昏迷、老人、嬰幼兒、感覺遲鈍、循環不良等患者,水溫應低於50℃。

64.烤燈的燈距為30-50cm,治療時間為20-30分鍾。

65.溫水浸泡的水溫為43-46℃,時間為30分鍾。

66.心性水腫,多表現為下肢水腫;腎性水腫,多為晨起眼瞼、顏面水腫。

67.熱水坐浴:①用於會陰部、肛門疾病及手術後。②水溫為40-45℃,時間為15-20分鍾。③女性患者經期、妊娠後期、產後兩周內、陰道流血和盆腔急性炎症不宜坐浴。

68.稽留熱:24小時體溫波動范圍不超過1℃,常見於肺炎球菌性肺炎、傷寒等。

69.弛張熱:24小時體溫差在1℃以上,最低體溫仍高於正常體溫,常見於敗血症、風濕熱、化膿性疾病等。

70.間歇熱:高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常見於瘧疾等。

71.不規則熱:常見於流行性感冒、癌性發熱等。

72.脈搏短絀:脈率少於心率。

73.嗜睡:能被言語或輕度刺激喚醒,醒後能正確、簡單而緩慢地回答問題。

74.意識模糊:思維和語言不連貫,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發生障礙。

75.昏睡:強刺激可被喚醒,醒後答非所問。

76.昏迷:①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對疼痛刺激(如壓迫眶上緣)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應。②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均無反應。

77.正常瞳孔的直徑為2-5mm。

78.瞳孔直徑小於2mm,為瞳孔縮小;小於1mm,為針尖樣瞳孔。雙側瞳孔縮小,常見於有機磷農葯、氯丙嗪、嗎啡等葯物中毒;單側瞳孔縮小,提示同側小腦幕切跡疝早期。

79.瞳孔直徑大於5mm,為瞳孔散大。雙側瞳孔散大,常見於顱內壓增高、顱腦損傷、顛茄類葯物中毒及瀕死狀態。

80.心搏驟停的臨床診斷為突然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

81.心肺復甦(CPR)的步驟包括胸外心臟按壓(C)、開放氣道(A)、人工呼吸(B)。

82.胸外心臟按壓(C):①部位:胸骨中、下1/3處。②深度:胸骨下陷5-6cm。③頻率:100-120次/分。④按壓與放鬆的時間比為1:1。⑤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為30:2。⑥有效指標:大動脈可捫及搏動。⑦為避免患者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心肺復甦搶救開始的時間不超過6分鍾,搶救中斷時間不超過5-7秒。

83.開放氣道(A):打開氣道是解除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技術。

84.人工呼吸(B):①方法:搶救者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氣,雙唇包住患者口部用力吹氣,吹氣畢,松開口鼻。②有效指征:患者胸部起伏,且呼氣時聽到或感到有氣體溢出。③頻率:成人為14-16次/分;每次吹氣量約為800ml。

85.缺氧的分類:①低張性缺氧:動脈血氧分壓(PaO2)降低。②血液性缺氧:血紅蛋白數量減少或性質改變。③循環性缺氧:組織血流量減少。④組織性缺氧:組織細胞利用氧異常。

86.用氧的指標是機體動脈血氧分壓低於6.6kPa。

87.氧療方法:①單側鼻導管給氧插入長度為鼻尖至耳垂的2/3。②面罩法給氧流量為6-8L/min。③氧氣頭罩法主要用於小兒。④氧氣枕法用於家庭氧療、危重患者的搶救或轉運途中。

88.用氧的注意事項:①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熱、防油。②氧氣筒應放在陰涼處,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氣1m。③使用氧氣時,應先調節流量後再使用。停用氧氣時,應先拔出導管,再關閉氧氣開關。④氧氣筒內氧氣勿用盡。⑤懸掛「滿」或「空」的標識。

89.避免長時間、高濃度氧療,以免氧中毒。

90.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經常變換卧位、姿勢,預防肺不張。

91.吸氧前一定要先濕化再吸入,以減輕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92.Ⅱ型呼吸衰竭應給予低濃度、低流量(1-2L/min)吸氧。

93.吸氧濃度(%)=21+4*氧流量(L/min)

94.電動吸痰器吸痰的負壓為40-53.3KPa。小兒吸痰時,壓力小於40KPa。

95.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吸痰時從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轉。

96.吸痰時患者痰液粘稠,可採取口拍胸部、超聲霧化吸入、緩慢滴入生理鹽水或化痰葯物,使痰液稀釋,便於吸出。

97.服毒後4-6小時內洗胃最有效。

98.口服催吐法適用於清醒而能合作的患者。

99.電動吸引器洗胃的負壓宜保持在13.3KPa。

3. 剛出生的寶寶身上有很多的紅疙瘩,該如何處理呢

可能是濕疹,奶蘚之類的,可能是寶媽吃了什麼東西引起的奶水問題,最好到醫院去檢查一下,如果是奶水引起的,斷奶兩天就好了,斷奶期間也要把奶水擠出來,避免回奶。先看一下引起紅點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過敏,或者濕疹,過敏就要檢查是衣服材質過敏還是食物過敏,給寶寶選擇通過國家標准a,b,標簽型可貼身的衣服!檢查衣服是否舒適,然後是母親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或者是母親吃的孩子不適應,比如我大兒子小時候吃奶 我一吃青菜 他就拉肚子。

新生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兒起初皮膚發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通常來說,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