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Paget病
一、乳房 paget病的具體症狀是什麼?來了解一下
1、乳房 paget病有什麼症狀和表現?
乳房腫塊表現為鱗屑、炎性、囊泡樣或潰瘍性病變,開始於乳頭,後擴散至乳暈。有時也會出現血性分泌物。病變通常是單側累及,但也有雙側累及的狀況出現。
2、乳房 paget病通常是怎樣發生的?
多以單側乳房發病為主,最初的症狀是瘙癢、燒灼感,然後乳房表皮變潮紅,但病人往往不重視。疾病進一步發展,出現皮膚粗糙變厚,有脫屑、糜爛、滲液、破潰等症狀,經皮膚科對症治療後,可暫時性痂下癒合,且反復復發,露出肉芽。
損傷部位從乳頭擴散到乳暈或鄰近皮膚,嚴重時可出現乳頭輪廓消失。晚期可能會觸及乳暈下的腫塊,甚至乳頭內陷,腋窩淋巴結腫大或轉移,並常伴有導管癌或其他侵潤性癌。奶頭回縮也很少見,但可能發生在後期。通常伴隨著疼痛、燒灼感和/或瘙癢,但這些症狀可能在明顯的臨床病變之前出現,發生後應密切跟蹤監測。
3、乳房 paget病需要復查嗎?如何復查?
如 MRI、 B超、鉬靶等常規的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要及時就診。
總結:如果你患有乳房 paget病的話,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避免跟其他乳房病症進行混淆,延誤了及時的治療,可以通過比較好的化療等方式來達到治癒的效果。即使治癒好後,也一定要及時的去復診。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㈡ 乳房濕疹鑒別
乳房濕疹與乳頭濕疹樣癌濕疹(Paget病)在臨床表現上有時不易區別,當發現乳頭、乳暈出現濕疹樣改變時,應警惕並及時就醫進行檢查和鑒別。
以下是區分二者的關鍵點:
首先,濕疹常發生在雙側乳頭乳暈區域,而Paget病僅局限於一側乳頭或乳暈。
其次,從患者年齡分布來看,乳房濕疹多見於哺乳期或哺乳後女性,而Paget病則常見於老年女性。
第三,濕疹在去除刺激因素後,通常能夠自行恢復,而Paget病則不具備自愈的特性。
第四,乳頭濕疹樣癌的病理組織切片中,可以觀察到具有Paget細胞的特徵。在更深入的組織中,通常可以發現導管內存在癌細胞。因此,病理切片檢查是區分濕疹與乳頭濕疹癌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對於乳頭、乳暈出現濕疹樣改變的情況,特別是伴隨年齡較大、單側性或難以自愈的特徵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確保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
(2)乳房濕疹樣癌圖片擴展閱讀
乳房濕疹多見於年青婦女,特別是哺乳期婦女,這可能與嬰兒吮吸奶頭等物理刺激有關。病變多為雙側性,亦可為單側性。發生於乳頭及乳暈處,特別是乳房下部,有時累及乳頭周圍皮膚,常常反復發作而轉成慢性。
㈢ 濕疹樣癌知多少
濕疹樣癌又名Paget病,為臨床上表現為濕疹樣皮損,組織病理已表皮內有大而淡染的異常細胞為特點的一種特殊型皮膚腫瘤。
濕疹樣癌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病因未明。多認為起源於乳腺導管及頂泌汗腺導管開口部原位癌,並從該處想下沿乳腺導管及腺上皮擴展,最終可侵入結締組織;向上則擴展到表皮內而形成Paget病皮損。
濕疹樣癌的臨床表現
1、 乳房Paget病
幾乎均累及婦女,好發於單側乳房和乳暈部,平均發病年齡為55歲,罕見於男性乳房。皮損出發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常伴有濕疹話,呈表淺糜爛、滲出或結痂,浸潤明顯,緩慢向周圍擴大,可形成潰瘍和乳頭回縮。常伴發乳腺癌,可有腋窩淋巴結轉移。
2、 乳房外Paget病
可累及兩性,但以女性居多,平均發病年齡大於乳房Paget病。好發於女陰,其次為陰囊、會陰、肛周,亦見於陰部以外頂泌汗腺區(如腋窩等)。皮損和乳房Paget病相似,但面積較大,呈界限清楚的紅色斑片或斑塊,表明呈濕疹樣,糜爛、滲出和結痂,長有痛癢感。一般預後較乳房Paget病號,但可伴發真皮內侵襲性癌;由直腸腺癌擴展到肛周皮膚或由宮頸癌擴展到外陰部者,稱為繼發性乳房外Paget病,預後不良。
濕疹樣癌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表皮內單個或呈巢狀排列的Paget細胞,胞體大,圓形或橢圓形,無細胞間橋,細胞內含一個大的胞核,胞質豐富而淡染,甚至空泡裝,PAS反應陽性,耐澱粉酶;Paget細胞增多時科將周圍細胞擠壓成網狀,還可將表皮基底膜帶擠壓成細線狀,真皮內伴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濕疹樣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中老年人單側乳房或頂泌汗腺分布區發生濕疹樣斑片,基底有浸潤,病程緩慢,持久存在,如按濕疹治療無效,均應懷疑本病,病理活檢可確診。本病應與乳房、外陰濕疹、Bowen病、基底細胞上皮瘤等進行鑒別。
濕疹樣癌的治療
乳房Paget病應進行乳房次全切除術,如伴發乳房內腫塊,應進行乳房根治術。乳房外Paget病應首選Mohs外科技術,廣泛深切除,以免復發,若損害較大,累及腹股溝和肛周時,需作植皮術。
㈣ 濕疹樣乳癌疾病概述
濕疹樣乳腺癌,亦稱派傑氏病,是一種在乳頭區域發生的惡性腫瘤,屬於乳腺癌的特殊類型。其較為罕見,大約占乳腺癌總數的0.7%至3%。它是由乳頭表皮細胞原位惡變而來,與深層乳腺組織的癌瘤無直接關聯,因此也被稱為「乳頭癌性濕疹」或「乳頭濕疹樣癌」。
濕疹樣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研究認為可能與遺傳、激素、環境等因素有關。遺傳因素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病風險。激素因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響,環境因素可能包括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
濕疹樣乳腺癌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乳頭的瘙癢、灼熱感、脫屑、出血、分泌物等。患者可能還會出現乳頭皮膚的紅腫、粗糙、增厚、凹凸不平,以及乳暈區域的色素沉著等症狀。由於症狀不典型,加之患者可能忽視乳房自查,導致早期診斷較困難。
濕疹樣乳腺癌的診斷通常包括臨床檢查、乳腺超聲、乳腺X線攝影、磁共振成像(MRI)、病理檢查等。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關鍵,主要通過活檢獲取病變組織進行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病理類型通常分為原位癌和浸潤癌,原位癌通常預後較好,而浸潤癌則預後相對較差。
治療濕疹樣乳腺癌主要根據腫瘤分期、患者個體情況以及臨床醫生的綜合判斷來制定。對於早期濕疹樣乳腺癌,通常採用乳房保留手術(保乳手術)聯合放射治療,對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則可能需要進行乳房切除手術,並結合化療、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方式。治療目標不僅包括根治腫瘤,還注重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術後並發症。
濕疹樣乳腺癌的預後與腫瘤分期、病理類型、患者年齡、個體差異等因素密切相關。早期診斷和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後,提高生存率。因此,定期乳房自查、乳腺癌篩查以及及早診斷對於預防和治療濕疹樣乳腺癌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