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帶狀皰疹分為哪些類型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可愛染皮膚病,如果沒有抗體被感染的話就會形成我們都知道的一種皮膚病,水痘,這個病症在春秋世界最容易發作,並且會有疼痛感,帶狀皰疹不止一種類型,那麼,帶狀皰疹分為哪些類型?怎樣針對治療帶狀孢疹。
1、帶狀皰疹的類型
帶狀皰疹發病前常先感局部疼部,或輕度發熱、乏力,亦可無前軀症狀,患部先出現紅斑,繼而成簇性丘疹、丘皰疹、迅即成水皰,皰壁緊張、皰周紅暈,7-8天後水皰乾涸結痂,癒合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各群水皰之間皮膚正常,附近淋巴結腫大。
皮疹往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一般不超過體表中線,多見於肋間神經或三叉神經、腰骶神經支配區,病程2~4周,愈後獲終身免疫,一般不易復發,(免疫力低下者例外)。
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疼痛可出現在發疹前或伴隨皮疹存在,年齡愈大,疼痛更劇烈。老年患者於皮損消退後遺留頑固神經痛可達數月之久。
由於機體免疫狀態不同,侵犯神經各異,出現下列幾種特殊型帶狀皰疹。
1、頓挫型帶狀皰疹:
僅發生紅斑、丘疹、而不形成水皰,即自行消退。
2、出血型帶狀皰疹:
水皰內容為血液。
3、壞疽型帶狀皰疹:
水皰中心出現壞死,呈褐色結痂,痂下為潰瘍,愈後有疤痕。
4、泛發型帶狀皰疹:
病毒通過血行播散,全身泛發水痘樣皮疹,伴高熱、肺、腦等全身中毒症狀,病情嚴重,可導致死亡。
5、眼帶狀皰疹:
如累及角膜,水皰破潰,形成潰瘍性角膜炎,愈後留有角膜疤痕而失明,嚴重者甚至發生全眼球炎。
6、耳帶狀皰疹:
由於病毒膝神經節,影響面神經和聽神經的感覺神經纖維,使外耳道出現水皰、面癱、及內耳功能障礙(耳鳴、耳痛)稱為Ramsay-Hunt綜合症。
7、內臟帶狀皰疹:
病毒由脊髓神經節侵及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引起胃腸道及泌尿道症狀,病毒從脊髓神經前、後根向上侵及中樞神經系統,表現腦膜炎。
2、帶狀皰疹的方法
1、鴉膽子油方法:鴨乳液20ml,每日2-3次,連續服7天,用菜油或鮮菜汁調雲南白葯成糊狀敷於患處,可以止痛消腫,一周左右皮損結痂癒合。
2、取鮮金錢草(最好連根)1兩,碾碎成泥狀(碾葯不能用鐵器),可另加冰片3g,六神丸,仙人掌適量。加入少許茶油拌勻,敷於患處,外加干凈紗布覆蓋固定,每日換葯一次。重者金錢草1兩水煎服,每日1—2次。
3、先用0.5%碘酒消毒水皰壁,再用無菌注射器抽取皰疹液,將雙黃連粉針劑3克溶於生理鹽水20毫升中混勻,用無菌棉簽均勻地塗於水皰部位,再用無菌紗布覆蓋其上,保持局部清潔乾燥,防止摩擦、搔抓,每日敷2次,一般5~7天可愈。
4、用板藍根注射液1支(2毫升),病毒靈片0.3~0.5克(研細末),攪勻成稀糊狀,用時將此糊塗患處,每日3次;患處面積大,痛劇者,日塗5~7次,以保持患處濕潤。
5、用紫金錠內服加外用治療帶狀皰疹可取得較好療效。用法:取紫金錠10~20片研碎,加溫開水5~10毫升,混勻後塗於患處,待皰疹結痂後停用;同時內服紫金錠,每次0.9克,每日2次,服至痛止。塗葯2~4次後水皰乾涸,糜爛處塗葯24小時後結痂。一般用葯2~6天可止痛。(又名南通蛇葯片)
6、季德勝蛇葯取該葯適量,加75%酒精適量攪成糊狀,塗於患處,每天5~6次;同時每天內服該葯3次,每次10片。一般5天可治癒。
7、西黃丸本品由牛黃、麝香、沒葯、乳香等中葯製成。每次服2克,每天2次。一般用葯2~3天後,患處皰疹紅斑變淺,膚色接近正常,水皰乾涸、結痂,疼痛消失。
8、京萬紅燙傷膏取該葯適量塗於患處,每天1次;同時口服西米替丁200毫克,每天3次。用葯後24小時內疼痛消失,2~3天皮疹乾涸,3~4天結痂脫落。
9、視患處大小,六神丸20~40粒用米醋調勻塗患處,天3次。口服每天3次每次10粒。連用4~5天可愈。
10、1%吲哚美辛溶液塗患處,2-4/d,疼痛、紅斑、腫脹主要症狀改善,有效率92%。
以上就是關於帶狀皰疹治療的十個小偏方的介紹,知道了帶狀皰疹治療方法,建議您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偏方。
⑵ 什麼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累及神經和皮膚的傳染性疾病,常表現為發生在身體單側的成簇水皰,疼痛明顯。以下是關於帶狀皰疹的詳細介紹:
傳染源與傳播途徑:水痘和帶狀皰疹患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如患者咳嗽、打噴嚏時釋放的飛沫,或者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如接觸患者的皰疹液體。
易感人群:50歲及以上的人群是帶狀皰疹的易感人群,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相對較低,容易引發病毒的再次激活。
感染機制:初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部分患者可能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然而,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年老、疲勞、疾病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潛伏的病毒就會被激活,引發帶狀皰疹。
危害:帶狀皰疹不僅會引起皮膚損害,如成簇的水皰和劇烈的疼痛,還可能侵犯三叉神經眼支和腦神經,導致嚴重的並發症。此外,還可能發生播散性帶狀皰疹,表現為廣泛的皮膚損害,伴有高熱和毒血症,甚至可能引發帶狀皰疹肺炎或腦膜炎,這些並發症的病死率較高。
治療與預防: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為止痛、抗病毒治療和預防繼發感染。然而,治癒後部分患者可能會遺留神經痛。為了預防帶狀皰疹,可以接種疫苗,特別是50歲及以上的易感人群,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病率。
⑶ 帶狀皰疹怎麼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抗病毒治療 可選用阿昔洛韋膠囊或泛昔洛韋進行抗病毒治療,這是治療帶狀皰疹的基礎。
2. 營養神經及止痛治療 需要配合營養神經的葯物,以幫助受損神經的恢復。 同時,使用止痛葯物以緩解患者因帶狀皰疹引起的疼痛。
3. 局部皮損治療 局部皮損主要以消炎、乾燥、防止繼發感染為目的。 可外用硼酸溶液進行收斂、乾燥處理。 如果繼發感染,可外塗莫匹羅星乳膏和夫西地酸乳膏以控制感染。
4. 生活調理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免疫力狀態,有助於帶狀皰疹的康復。
以上是治療帶狀皰疹的主要方法,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性。
⑷ 什麼是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引起的局部的急性疼痛性的皰疹性皮膚病。以下是關於帶狀皰疹的詳細解釋:
病原體:
-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
症狀表現:
- 主要表現為發生在單側部位的紅斑,以及紅斑基礎上的水皰、丘疹。
- 患者通常伴有比較劇烈的疼痛。
俗稱與誤解:
- 老百姓俗稱帶狀皰疹為「串腰龍」、「蛇串瘡」。
- 但實際上,帶狀皰疹不僅發生在腰部,還可以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四肢和頭面部。
疾病性質:
- 是一種急性疼痛性的皰疹性皮膚病。
帶狀皰疹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以緩解疼痛,防止病情惡化。
⑸ 帶狀皰疹症狀 帶狀皰疹的症狀及療法
帶狀皰疹,又稱蛇盤瘡、蛇丹等,通常不會出現在兒童身上,而是多見於成年人。此病在春秋兩季較為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那麼,帶狀皰疹究竟有哪些症狀,以及可能引發的後遺症呢?下面將為您詳細介紹。
1. 帶狀皰疹的症狀
帶狀皰疹主要出現在肋骨邊、脖子周圍和腰部周圍的神經區域。患處先出現紅斑,隨後逐漸發展為疹子,這些疹子會星羅棋布地分開生長,並很快變成水皰。這些水皰的皰壁緊致,內部液體清澈,周圍皮膚泛紅,而遠離水皰的皮膚則保持正常狀態。皰疹通常沿某一神經呈帶狀分布,只出現在身體的一側,並且不會越過身體的中線。值得注意的是,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顯著症狀之一,可能在發病前就已出現,尤其在老年患者身上表現得更為強烈。隨著病情的發展,水皰會逐漸乾涸、結痂,並最終脫落,留下暫時性的色素沉著。
2. 帶狀皰疹後遺症
帶狀皰疹可能引發的後遺症之一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這是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常常表現為難以言喻的疼痛。在發病前,患者可能會感到一部分皮膚有灼燒感,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乏力的症狀。皰疹的分布通常呈帶狀,可能跨越身體的中線。胸、頸及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是此病的好發部位。通常,三叉神經只會累及一根分支。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局部淋巴結腫脹和疼痛的症狀。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主要症狀之一,在急性期可能是由於神經節的炎症反應所致;而在晚期,則可能是由於神經節及感覺神經的炎症後纖維化所引起。有時,在皰疹出現之前就已經有明顯的神經痛。對於老年體弱或淋巴瘤患者來說,神經痛的後遺症可能會持續數個月之久。
3.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
除了西醫治療外,中醫也提供了多種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其中,梅花針療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當背部出現帶狀皰疹時,可以使用梅花針輕輕敲打患處至微微出血,然後用火罐拔出黑血。幾分鍾後起罐,可以立即緩解疼痛,並在次日看到結痂和痊癒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梅花針的敲打過程可能會有些疼痛,需要患者有一定的忍受能力。另一種中醫治療方法是艾灸法。對於呈帶狀分布的皰疹,可以將艾絨捻成黃豆或米粒大小的兩粒,分別置於成簇水皰的頭尾兩端進行艾灸。在水皰或疹點附近點燃艾絨時,要注意及時移去以避免過深的灸傷。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對帶狀皰疹的症狀和類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大家更早地發現並應對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