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吧!
1、急性蕁麻疹
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這種風團常突然發生,於數分鍾至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一日內可反復發作多次。
2、慢性蕁麻疹
一般沒有發燒,惡心,嘔吐,氣喘現象,僅有皮膚風團和瘙癢,病程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蕁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蘑菇蕁麻、葯物、日光、細菌和寄生蟲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接觸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廣泛,一時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復發生麻疹。
3、皮膚劃痕蕁麻疹/人工蕁麻疹
患者對外來較弱的機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應增強,在皮膚上產生風團。患者在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出局部起風團,瘙癢。
4、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較為罕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受冷後半小時到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皮疹是不癢的風團,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圍繞以蒼白暈,皮疹持續24~48小時,有燒灼感,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症狀。後者較為常見,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後發生,數分鍾內在局部發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發生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
5、日光性蕁麻疹
日光性蕁麻疹是指由紫外線(UV)或可見光照射所引起的罕見疾病。皮膚暴露於日光數分鍾後,局部迅速出現紅斑、風團,伴瘙癢。風團發生後,約經1至數小時消退。發生皮疹的同時,臨床上可出現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這些症狀可在數小時內消失。
6、接觸性蕁麻疹
接觸性蕁麻疹是指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出現發紅、風團和瘙癢等症狀。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病因不明者三種。
7、熱蕁麻疹
熱蕁麻疹指皮膚暴露於43℃以上溫度而誘發局部蕁麻疹,分為局限性和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兩種。局限性熱性蕁麻疹,局部皮膚受熱後可在數分鍾內出現風團,並反復發生。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對熱產生延緩型局部反應。風團在受熱後2小時內發生,邊緣比較銳利,於4~6小時最明顯,可持續12小時到14小時,常常在幼年開始發病。被動轉移試驗陰性。
㈡ 寶寶為什麼每次發燒後都出疹子 急疹出疹子先不要洗澡
寶寶發燒後出現疹子的現象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一種常見情況是蕁麻疹,其特徵為快出現、數量多、迅速消退,且疹子會在身體不同部位反復出現。盡管你提到的案例中寶寶似乎沒有發燒,但這並不排除某些特定情況下,發燒與疹子之間存在關聯。
蕁麻疹的出現可能與過敏反應、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異常等多種因素相關。在寶寶發燒之後出現蕁麻疹,可能是身體對病毒或某些過敏原的過度反應所導致。值得注意的是,蕁麻疹本身通常不具有傳染性,但其症狀可能對寶寶的舒適度產生較大影響。
對於蕁麻疹的處理,首先建議觀察其性質和變化。如果疹子快出現、快消退,且沒有其他嚴重症狀,通常無需過於擔心。可採取措施緩解寶寶的不適,如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和乾燥、使用適當的止癢葯物等。
然而,如果疹子持續出現或伴有其他嚴重症狀,如高燒、呼吸困難、皮膚紅腫加劇等,應立即就醫。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在尋求醫療建議時,選擇當地著名醫院的皮膚科專業醫生,可以確保得到准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
在就醫前,切記不要自行使用葯物或採取不當的護理措施。正確的做法是遵循醫生的指導,按照醫囑進行治療。同時,保持寶寶的飲食和休息充足,以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疾病。
總之,寶寶發燒後出現疹子的情況需要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評估。蕁麻疹可能是其中一種表現,但在處理時應密切關注寶寶的整體健康狀況,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通過及時就醫和恰當的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寶寶的症狀,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