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手足口白色皰疹
擴展閱讀
帶狀皰疹中醫診斷 2025-05-11 03:32:56
皰疹到外陰 2025-05-11 03:21:58

手足口白色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5-11 00:36:50

① 手足口病皰疹越來越多怎麼回事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1

原因一:正常的病程發展現象

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其病症大約在1周左右,患者首先會有發熱現象以及手足口臀等部位長有皰疹,這些皰疹會隨著病程的發展,逐漸越來扮罩越多,然後再慢慢消退。通常在病程的1—3天疹子最多,之後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消退,不留痕跡。

2

原因二:其他病因導致的皰疹

另外要是孩子手足口病以及痊癒,但身上還是存留有皰疹的話,可能說明這些皰疹並不是手足口病引起的,而是其他病因導致的形似皰疹症狀,如:

1、長痱子

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在4—7月份,此時也正值炎熱夏季,一些城市的氣溫早已飆升到35度+,於是一些寶寶長出了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等。

2、長濕疹

很多寶媽分不清痱子和濕疹,尤其是夏天。從症狀上看,濕疹可以出現在任何部位,多發生在面頰、前額等,多呈對稱性、滲出性,有明顯邊界,容易反復發作,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後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展到胸腹背部,2—3天後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並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後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常發於5歲以下兒童,伴有發熱、頭痛、咽痛、流涕等症狀。

風疹症狀分發熱前和發熱後,發熱前通常無明顯症狀,發熱第1—2天後出疹,皮疹最先出現於面頸部,24小時內布滿軀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無皮疹,皮疹狀態介於麻疹和猩紅熱之間。紅疹消退後,淋巴結腫大持續時間長。僅少數患者並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病。

5、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6、葯疹

葯疹,說白猛搭了就是服葯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葯物過量、副作用、葯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葯疹的為磺胺類葯。一般起病突然,皮膚發紅、發癢並呈對稱分布,疹型多種多樣,停葯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葯疹較易枝缺拿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葯物即可。

7、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耳朵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局部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皮膚)或硬腫。

蚊蟲叮咬重在預防,夏天注意室內積水、死角的清理。不在黃昏蚊蟲活動高峰或草叢附近玩耍。睡覺時可使用蚊帳等物理方式防蚊。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8、蕁麻疹

另外若是寶寶感染了蕁麻疹的話也會導致手腳部位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呈團狀,伴有瘙癢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沒有癢痛感。

9、水痘

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皰疹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皰疹,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3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1、手腳皰疹護理方法

(1)局部塗葯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時可塗0.5%碘伏。皰疹破裂者,局部可塗擦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皰疹有潰瘍可以用金黴素魚肝油,以緩解疼痛,禁止外用含皮膚激素的各種制劑。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葯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葯,補充維生素B、C等。

(2)保持患處清潔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勤洗手,避免搔抓患處,以免繼發細菌感染。對出現皮疹、水泡的患兒,衣被要清潔,衣著要寬松、柔軟;若在臀部也伴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3)剪短指甲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帶來繼發的皮膚細菌感染。如已經抓破的話,建議局部塗抹一些抗生素預防感染。

(4)衣物消毒

手足口病患者身上長有疹子的,這些疹子可攜帶病毒,尤其是破潰了的疹子,因此家長在清洗患兒的衣物時要注意用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進行消毒浸泡,然後正常清洗干凈,再放到日光下暴曬殺菌消毒。

2、嘴裡皰疹護理方法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潰瘍才導致流口水,因此建議患者可將幾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於潰瘍處。每天可敷數次,一般敷2~3天潰瘍面即可痊癒。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簽蘸取冰片並將其塗在潰瘍面上,每天可塗兩次。此療法的特點是見效快,一般塗1~2天就可使潰瘍面癒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涼,不宜經常使用。

(3)塗抹或食用維生素B2和維生素E

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維生素C和維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可以食用這兩種維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潰瘍上同樣能促進癒合。其次用維生素E的膠丸刺破之後,其中的油脂可以用於塗抹潰瘍,有促進癒合的作用。

(4)蘿卜汁綠豆湯

配方:綠豆50克,蘿卜1個,白糖適量。

製法:蘿卜搗爛取汁,綠豆放鍋內加水煮成綠豆粥後,倒入蘿卜汁,調入白糖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止渴寬中。用於口腔潰瘍紅腫疼痛。

(5)吃東西後用淡鹽水或溫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4

其他病因導致的皰疹怎麼辦

1、溫水清洗

當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之後還起皰疹的,家長可先用溫水清洗患處,保持患處清潔,適當減少不適感。

2、塗抹爐甘石洗劑

接著我們可以給寶寶塗抹一些爐甘石洗劑,這是一種皮膚外用化學葯制劑,具有收斂和保護皮膚的作用,適用於蕁麻疹、痱子等各種急性瘙癢性皮膚病。但家長們在塗抹時應注意寶寶皮膚有破損的地方不能使用。

3、及時就醫

面對孩子長皰疹,但又無法分辨具體病因,孩子又出現其他病症表現的,像:咳嗽、嘔吐、某些部位的疼痛等,則需要及時就醫,不能只是家庭護理,還需到醫院檢查,明確具體病因,讓醫生對症治療才行。

② 教你60s快速辨別真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痛,聽到這個名稱,就會覺得孩子被感染的風險陡增。上星期,蒙雅麻麻帶著孩子去打疫苗,有個家長抱著孩子過來詢問:「我兒子腳上有個小疹子,能打疫苗嗎?是不是手足口病呢?」

這個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手足口病的特徵容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導致家長難以分辨。今天,蒙雅麻麻要教大家如何快速辨別手足口病與其他相似疾病,以及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首先,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孩子發病時,通常先有發熱症狀,接著手心、腳心出現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紅疹、皰疹或潰瘍,疼痛感明顯。除了這些症狀,孩子還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年長孩子可能會頭痛等症狀。病情嚴重的還可能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需要及時治療。

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咽峽炎、水痘、丘疹性蕁麻疹、口腔潰瘍等疾病在症狀上有些相似之處,但通過觀察疹子的位置、特徵以及伴隨症狀,可以進行區分。

皰疹性咽峽炎的疹子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手足口病的疹子則多出現在手心、腳心、口腔黏膜、手背、腳背等處,大小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疹子初期為灰白色小丘疹,周圍紅暈,後期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手足口病與水痘的區別主要在於疹子的位置、大小和伴隨症狀。水痘疹子遍布全身,主要出現在前胸、背部、腹背部,頭皮、腳底、手指、手掌也可能出現。疹子初期為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數小時後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手足口病疹子則多為干癟的白色水皰,不癢,主要出現在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手足口病患兒還可能伴有咽喉腫痛、拒食等症狀,而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手足口病與丘疹性蕁麻疹的區別在於疹子的特徵和伴隨症狀。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手足口病疹子則不發癢,不嚴重時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睡眠。而丘疹性蕁麻疹疹子則伴隨劇烈瘙癢,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手足口病與口腔潰瘍的區別主要在發病症狀和疹子特徵。手足口病症狀為手心、腳心、口腔、臀部有小紅疹,伴有發熱現象。而口腔潰瘍症狀主要為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手足口病疹子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丘疹性蕁麻疹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避免與感染患兒接觸,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減少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如餐廳、超市、商場、室內游樂場等,對於預防手足口病大有幫助。盡管這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但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還是需要特別注意。

③ 今天發現兒子舌頭下面那個筋有個白皰疹,應該是手足口病了。該怎麼治療要注意什麼

從你提供的資料來看你並沒有提到孩子手足有紅疹和的皰疹的現象,而只是提到口腔內有白皰疹。所以你說的診斷仍有可疑之處。手足口病的表現是:
1、口腔內的粘膜或舌頭伴有一處或多處糜爛(紅點)或潰瘍。
2、雙手足掌側麵包括邊緣,(不包括背面)有紅疹或紅疹上面起白皰疹,皰疹周圍有紅暈;(雙手足皮疹初起時是紅疹,約過半天或一夜才開始在紅疹上起白皰疹這是出疹順序,白皰疹約2天左右消退變暗紅色,皮疹5-7天完全消退或消失(錯誤的治療皮疹消退可以時間延長)。出疹一般4天時是高峰期,4天以後開始消退)。
3、可以伴有雙側膝蓋及周圍或臀部伴有紅疹。(類似大痱子樣的紅疹)
上面3個條件前2條都有可以確診為手足口病。如果有1條即使是同一個病毒感染也可以不叫手足口病。 此病可伴有發熱也可不發熱。但治療是一樣的。
上面3個條件前2條都有可以確診為手足口病。如果有1條即使是同一個病毒感染也可以不叫手足口病。但治療是一樣的。
手足口病其實是一個自愈性疾病,通常不治療在1周內也可以自己痊癒。只要在病初時不治療過分不亂用退熱劑和激素這個疾病是不會加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我在門診看病時通常是不打吊水的,因為西葯中沒有能夠直接對抗這種病毒的特效葯物,即使用葯也只是給病人家長的心理安慰,對孩子來講沒有實際的治療意義,反而給孩子增加分解和代謝的負擔,實際上病毒的清除最後還是靠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來完成。因此在治療上可以用一點清熱解毒中成葯;例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豉翹顆粒,抗病毒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等(選擇1種即可),口腔內可以噴一點:銀爾通或者利巴韋林等。如果不發熱或嘴爛的不狠的話,也可以完全不治療。以上是我對你的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上你的忙。

④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注意區分:嘴裡有皰疹可能是這種病!

1

手足口病一定是在手腳嘴都有嗎

基本是的。

根據臨床上對手足口病幼兒的觀察來看,基本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都會在手腳心、手臂、腿部、臀部皮膚、口腔內出現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這些疹子不痛不癢,會隨著孩子病癒而逐漸消失,並且病癒後還不會結痂留疤。

2

只在嘴巴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若患兒僅僅是嘴巴有皰疹,而手腳、臀部沒有疹子出現的,臨床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通常這種現象可能是口腔潰瘍或皰疹性咽峽炎引起的口裡有皰疹或潰瘍現象,家長不可自行判斷,建議及時就醫診斷,對症治療為宜。

3

只在手腳有皰疹的是手足口病嗎

不一定是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高發的夏季,孩子除了因手足口病而引起手腳長有疹子外,還會因為以下病因導致手腳起有疹子,家長要注意區分,不能隨便下判斷,如:

1、長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部位等。

2、濕疹

寶寶得了濕疹也會在身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後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展到胸腹背部,2—3天後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並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後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5、葯疹

葯疹,說白了就是服葯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葯物過量、副作用、葯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葯疹的為磺胺類葯。一般起病突然,皮膚發紅、發癢並呈對稱分布,疹型多種多樣,停葯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葯疹較易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葯物即可。

6、可能是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手腳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局部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皮膚)或硬腫。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7、蕁麻疹

另外若是寶寶感染了蕁麻疹的話也會導致手腳部位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呈團狀,伴有瘙癢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沒有癢痛感。

4

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病症

1、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如何區分

(1)皰疹位置不一樣

1.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數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心、腳心,少數會發展到手背、腳背。

2.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2)疹子特徵不同

1.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2.皰疹性咽峽炎皰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圍紅暈,以後變成發亮的皰疹,破潰以後變成小潰瘍。多數可見丘疹、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

2、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區分

(1)長「痘痘」的位置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同時伴隨口咽或口腔潰瘍症狀。

2.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痘痘」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痘痘」。

(2)疹子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的疹子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在低熱的同時,還有流涕、厭食、咽痛、腹痛等全身症狀。口腔黏膜上的皰疹,大約1-3mm大小,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很明顯;手心、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為7—10天。

2.水痘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3)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患兒一般有咽喉腫痛、因咽痛導致拒食的現象。

2.水痘患兒沒有這種現象。

3、手足口病和丘疹性蕁麻疹如何區分

(1)水皰特徵不太一樣

1.手足口病多為大米性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周圍有紅暈,看起來比較干癟,不癢,多見於指腹、手掌心、腳掌心、口腔等部位。

2.丘疹性蕁麻疹的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大小不等,摸起來較硬,周圍無紅暈,患兒多會劇烈瘙癢,可群集或散布,多見於胸背和四肢。

(2)伴隨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多不發癢,一般不會過度影響寶寶睡眠。

2.丘疹性蕁麻疹往往伴隨劇癢,以夜間尤為明顯,嚴重影響寶寶睡眠。

4、手足口病和口腔潰瘍如何區分

發病症狀不同

1.手足口病的症狀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而且多伴有發熱現象。

2.口腔潰瘍的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