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濕疹的症狀
1主要症狀
大紅色丘疹
患有濕疹的患者通常表現為粟粒大的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並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這些症狀的出現往往提示濕疹處於急性期。
皮膚皸裂
當濕疹發展到一定的時期時,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乾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也是濕疹的臨床表現之一,因為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濕疹期間,皮膚乾燥,受損,自身的鎖水能力差,加上外界的刺激都很容易引起濕疹患者的皮膚瘙癢。
2
不同部位濕疹症狀
當濕疹發展到具體部位時還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乳房濕疹症狀
多見於哺乳婦女,乳暈濕潤、糜爛、結痂,時間稍久可增厚,發生皸裂,餵奶時疼痛。長期不愈。皮下有硬結者,應考慮並發濕疹樣癌的可能。
陰囊濕疹
陰囊濕疹的急性者有腫脹、流水、結痂。慢性者則增厚、苔癬化,甚癢並易復發。常與局部多汗,外陰刺激、神經內分泌障礙、慢性前列腺炎等有關。
女陰濕疹
女陰濕疹多見大小陰唇及附近皮膚紅腫、糜爛及慢性增厚,甚癢。常與黴菌性陰道炎、白帶增多及內分泌紊亂有關。
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肛門周圍濕疹急性期紅腫、糜爛,慢性期呈浸潤、肥厚,甚至發生皸裂。奇癢且痛,特別是在便後更加明顯。由於經常搔抓,皮膚可變厚或變薄,萎縮發亮。兒童肛門濕疹多與蟯蟲有關,成人多與痔瘡、多汗有關。
手部濕疹
手部濕疹發生於手掌部易浸潤增厚,過度角化形成皸裂。手指端濕疹常反復發生水皰、結痂、增厚、脫屑,累及甲床部可影響指甲發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接觸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濕疹加重。
腿腳部濕疹
腿腳部濕疹好發脛前及踝部,常由於下肢靜脈曲張或外傷引起。結痴、增厚、苔蘚化,也可呈糜爛、流水,易繼發感染或形成潰瘍,頑固難治。
眼瞼濕疹
眼瞼濕疹起初眼瞼皮膚紅腫,局部見大量血疹、水泡、糜爛、結痂。當繼發感染時則形成膿泡。脫痂而痊癒。范圍亦可擴大至面部、額部等。
耳濕疹
耳濕疹多發生在耳後皺襞處,表現為紅斑、滲出,有皸裂及結痂,有時帶脂溢性。常兩側對稱。
外耳濕疹
外耳濕疹可在嬰幼兒耳廓前後的皮膚、耳廓後溝或耳周皮膚上發現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有時會表現為丘疹、水皰等。
㈡ 什麼是慢性濕疹
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個人體質的差異,導致部分女性易患過敏和濕疹等皮膚炎症。濕疹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因病因和症狀的不同,被分為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慢性濕疹的特點及其治療方法。
慢性濕疹是一種頑固的皮膚病,通常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後,由於頻繁抓撓、摩擦或其他刺激而形成。患者患處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呈現暗紅色或色素沉著,破損後形成局限性斑塊。這種病症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區域。病程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容易因外界刺激而急性發作。
由於慢性濕疹常在夜間發作,患者可以通過口服抗組胺葯物、維生素C和葡萄糖酸鈣等葯物來控制病情。如果瘙癢感加劇,應盡量避免抓撓患處,以防皮膚破損導致感染或炎症加重。此時,可在患處塗抹激素類乳膏以緩解症狀,但需注意避免長期使用。
除了葯物治療外,由於慢性濕疹病程較長,患者還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調養。應避免食用海鮮、堅果類等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並盡量遠離寵物,以減少外界刺激引發的瘙癢。
慢性濕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患者的個人體質、生活習慣以及外界環境等。通過合理的葯物治療和生活調養,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㈢ 濕疹有哪些症狀
濕疹在臨床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的特徵是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針頭至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皰疹,這些病變常常融合,導致境界模糊。患者會感到嚴重瘙癢,夜間尤為加劇。搔抓後,可能出現滲出、糜爛,並繼而出現膿皰、膿液及膿痂。這種病症通常呈對稱性分布,常見於面部、手足、小腿、肘窩、前臂、股部及外陰等處。
亞急性濕疹則是急性發作後紅腫及滲出相應減輕,處於亞急性階段時,可能出現丘疹、丘皮包疹,呈暗紅色,伴有鱗屑及瘙癢。
慢性濕疹通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濕疹遷延而來,其皮損表面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且有色素沉著。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為濕熱症和血虛風燥症。濕熱疹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損潮紅、腫脹、糜爛、流滋、浸淫成片、結痂以及瘙癢。若病情轉為慢性,皮損多以丘疹和丘皰疹為主,且滋水較多。
血虛風燥症則多見於慢性濕疹,病程長且反復發作。患者皮損色暗淡,伴有浸潤肥厚、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結痂以及脫屑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