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是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发布的一项法规,旨在规范和管理医疗美容服务行业,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是指对于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进行管理的规定,包括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立、管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该办法于2016年6月29日由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颁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置和管理:医疗美容机构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医疗设备等。医疗美容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
2、医疗美容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医疗美容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美容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如必须按照医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不得夸大疗效或误导消费者等。对于一些高风险和复杂的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专业技能的医生进行操作;
3、医疗美容服务的知情和告知:医疗美容机构应当在服务前向消费者进行详细的知情和告知,包括服务内容、费用和可能的风险、后果和效果等。消费者必须在知情和告知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存相应的档案资料;
4、医疗美容服务的投诉处理和责任追究:医疗美容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并及时处理和反馈投诉。对于违反规定或者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医疗美容机构,应当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旦散举。
综上所述,《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的颁布实施,有效规范模碧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的行为,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安全,促进了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掘顷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第十八条
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贰』 医美行业背景概述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于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公立医院开设美容门诊,民营的美容机构也在全国开始兴起。随着国外的美容观念、先进技术和美容材料、运营管理理念陆续传到中国,需求增长,社会资本加速进入美容行业,规模扩大,各种私立医疗美容机构也迅速发展。
医疗美容兼具医疗与消费双重属性,伴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及消费升级的不断推动,到2015年,中国大约有5000家活跃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市场规模500-1000亿,近几年行业增速达到20%-30%,高于传统医疗行业平均增速。
1998-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共发生779起投资,其中披露投资金额671起。全部已披露投资金额540.88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金额达8,061万元。2001-2010年,医美行业仍属于发展期,2010年以来,医美行业在投资数量增加的同时,投资规模也在急剧增大,2015年投资案例数达249起,较2008年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2001-2016年,中国医美行业共发生起302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680.6亿人民币,平均每笔并购金额耗资2.25亿人民币,根据医美行业上下游分布,上游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方面共发生143起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349.29亿人民币,中下游医疗院所并购及医药器械销售方面共发生159起并购事件,并购总金额331.32 亿人民币。2001-2010年的并购案例总体数量少,却有几起大型并购案,行业仍属于发展期,2011-2016年,并购热潮开始发展,并购案例增多,且并购金额不断攀升。
医疗美容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商和材料耗材生产商。从上游到中游为中间商,通常指代理商和经销商。医美行业中游主要包括公立医院的美容科,民营美容医院和美容院。目前医疗美容产业市场较为混乱,中游的服务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具有品牌效应的公立医院极少,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品牌连锁公司,且存在不规范经营问题。医美行业中游到下游为导客平台、搜索引擎、医美APP等。由于国内的医疗美容行业过度依赖营销模式,在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中介机构。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新氧为代表的医美APP平台上线,在美容医院和消费人群之间建立起直接沟通的桥梁,有望重建行业内的生态系统,压缩中间环节,提高美容资源配置效率。
从医美行业上、中、下游横向分析,上游厂商因行业监管相对规范,产业相对集中,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尤其龙头公司利润率较高。但是中长期看,中下游终端整合提升空间更大,未来有可能成为各方争夺的主战场。从整个产业链有纵向延伸角度分析,医美行业开始与文化娱乐、广告传媒等产业对接。医疗美容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多方面的交叉产业,包括医疗科研部门、医疗机构/器械行业、美容服务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等。作为一个交叉产业,医疗美容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维度,为更多参与方提供了更大的价值实现平台。
医疗美容O2O 解决了传统医美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解决消费者、医师、医美机构的痛点,通过更低地成本为医院创造客源来创造商业价值,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大陆医美的市场宣传普及度不及韩国台湾,韩国、台湾地区主要由明星、达人向公众普及医美知识,通过简化专业术语、电视节目、名人出书等形式使得大众对医疗美容产生亲近感,缩短专业医疗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大陆缺乏对医疗美容行业广告相关的监管机制,夸大、虚假的广告占据着各大热搜以及街边小巷。行业的乱象,使得民众对于医疗美容的整体印象不佳。有美容需求的顾客难以在国内找到值得信赖的医疗资源,因此经济实力较好的顾客多转向韩国、台湾出国整容,接受国内服务的顾客中被敲诈,手术失败且术后无法申诉的情况比比皆是。
对改善行业乱象,重塑医美行业结构而言,解决顾客与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流问题是重中之重。医美O2O一方面链接专业医疗美容机构,如各大三甲医院美容科室、联合丽格等医生集团及线下诊所、中小型整形机构,向客户提供多层次可靠的医疗机构选择,在此基础上,通多价格公开化,使得行业收费趋向透明,并通过团购、折扣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合理的价格,提高医疗美容的可靠度,降低进入门槛,使得更多的客户乐于尝试医疗美容服务,形成导流。医美O2O不仅提供顾客与专业机构的对接服务,还开辟咨询窗口,由专业客服或医生团队及时解答客户疑问,跟进术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与此同时,多家医美O2O通过建立美容社区,形成大量的口碑反馈以及体验分享,既稳定了部分高频次消费客户,为入门客户提供比照参考,从客户端反向约束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医美O2O在普及医美知识、对接顾客-机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规范行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医美行业存在三大投资机会:材料/器械生产商、民营医美医院、医美O2O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步入快速发展初期,当下正是布局投资的最佳时机。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一是美容材料、设备的研发、生产商;二是民营美容医院;三是医美O2O。美容材料及设备的生产商作为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未来随着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凭借着低价的优势,有望不断对进口产品实现替代,为中国医美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民营医院作为美容服务的提供商,直接对接消费需求,随着行业竞争秩序的规范,必然会有部分企业凭借一流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产品而胜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而医美O2O能够改变目前的医美行业的痛点,极大缩短美容医院和潜在客户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获客成本。
世界医疗美容行业不断壮大,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表明,从全球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医疗美容行业已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达到346亿美元,综合近年来全球美容整形消费市场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世界500强企业中将有三分之一是从事与医疗美容技术研究、生产、销售的企业。
从供给方面看,2014年整形外科医师队伍逐渐壮大,全球整形外科医生总数为4万多人。美国如今拥有6300名整形外科医师,位居全球首位,占总数的15.6%;中国位居第三。整形外科医师的发展速度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国整形美容行业的发展速度。美国、巴西等国的整形美容业已经渐入成熟境地,整形外科医师数量非常稳定。从需求方面看,根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统计:2014年美国国内整形美容消费共计406.45万例,占全球总量的20.1%,而2015年美国美容外科市场已达到50亿美元的美容外科产品销量和180亿美元美容外科治疗量的规模。巴西整形美容消费共计205.853万例,占全球总量的10.2%。
『叁』 整形行业现状与趋势
经过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发展,目前欧美国家美容整形行业已经十分成熟,其中美国成为全球美容整形行业的领军者。近年来,由于韩国美容整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韩流逐渐走入国人的生活,韩国成为国人整容的首选地。
全球医美热度不减,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项目五五分
美容业起源于古印度,当时仅是使用“镶牙术”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国外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伤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人们身体的伤害,因此整形和修复手术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美容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与普及,大街小巷均能找到“美容整形”广告的身影,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与书籍也在各发达国家纷纷出现。
据ISAPS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保持2300万例左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需求量基本五五分。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总治疗量为2326.63万例,其中手术治疗量为1060.72万例,非手术治疗量为1265.91万例。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推测,2019年全球医美总治疗量继续维持在2300万例,手术治疗量约为1088.26万例,非手术治疗量约为1228.89万例。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肆』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科目。
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技术难度、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程度,对医疗美容项目实行分级准入管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规定。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
(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销。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第三章执业人员资格第十一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不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第十三条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第十四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第四章执业规则第十五条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第十六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伍』 近几年美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美容产品第一大生产国和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美容行业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全国美容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美容产业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口将达到3000万人;上市公司将超过100家;美容产业园区超过10个;将出现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规模的领军企业等。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仅仅略高于印度、越南等国家,远远低于欧美、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化妆品人均年消费额仅相当于美国的1/10 和日本的1/20。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整容人口规模已达到850万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市场迅速扩大。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738亿元,增长率为23%,预计2019年将首次突破千亿元,未来几年也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中国的美容化妆品销售额已远超日韩,成为亚洲首位,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由于中国人口多,需求量大,按照人均需求,中国的美容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市场非常乐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发展,美容行业的产品和仪器也更值得消费者信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容行业开始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的行业创业,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美容行业未来趋势已到,我国人口基数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印证了我国医疗美容的消费群体将会是个庞大的数字。如何让行业朝着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仍然是未来的主要任务。
『陆』 中国现代美容发展简史的四个阶段和特点
“颜值经济”的时代到来,医疗美容随之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个人外貌条件愈发看重,“颜值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医疗美容行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根据中国卫生部定义,医美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等4大项内容,具体来看,从人的面部整形到牙合畸形矫治甚至包括针灸,都属于医美的范围。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全球范围来看,美容整形行业发展较早,19世纪20年代后便已经萌芽。然而我国医美是从建国后传入,至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兴起,目前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多家相关公司上市或挂牌,同时行业内整合并购频繁,不断引进韩国技术和医生并推广。
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行业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大
根据《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2018年我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245亿元,同比增长27.57%,2014-2018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0.4%。
虽然增速已经较快,但市场规模相较于韩国还有6倍增长空间。在18-40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7.4%,而韩国为42%。
此外相较于名美国巴西等国家,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约为2%,同比美国为12.6%,巴西11.6%,印度0.7%(渗透率亿每千人接受医疗美容疗程为单位)。中国市场人均接受医疗美容疗程的渗透率有待提高,市场空间巨大。未来10年,中国万亿医美市场将徐徐展来。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柒』 美容这个行业究竟好不好
美容师作为传统的来美业工源种,其就业门槛低、工作稳定、管理完善的特点,对于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选择,对于美容师培训目前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美容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工作,二是在美容院从学徒开始干,逐渐成长为美容师。美容师就业概率大,缺口大,不失为一份好的职业。
『捌』 医美行业的前景怎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美客(300896)、昊海生科(688366)、华熙生物(688363)、奥园美谷(000615)、华东医药(000963)、朗姿股份(002612)、华韩整形(430335)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医疗美容渗透率;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等
行业概况
——定义
医疗美容(Medical
Cosmetology)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埃及时期,是使容貌美丽的一门艺术。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下设四个不同类别的二级诊疗科目,包括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其中美容外科中的项目可分为四个等级,四级高等项目只能在三级整形外科医院、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开展。根据介入手段,医疗美容可分为手术类与非手术类。手术类项目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面部及身体部位的外观,包括眼部手术、鼻部手术、胸部整形和吸脂瘦身等;非手术类项目又称轻医美项目,包括注射项目与皮肤护理等。
——产业链剖析:上游为医美原料和器械,中游为医美机构
中国医疗美容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中游包括正规机构和非正规机构,其中正规机构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的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和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等,非正规机构是指私人诊所和美容院等;医美行业下游则是消费者,按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分为三类,高端项目消费者、中端项目消费者和低端项目消费者。
中国医疗美容上游原料厂商主要有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焦点生物等;中游医美机构主要有华韩整形、丽都整形、瑞丽医美、鹏爱医疗等机构,新兴的医美平台有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平台;下游主要是广大的医疗美容消费者。
行业发展历程:起步较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相比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中国的医美行业起步较晚。自医美行业在中国诞生以来,行业在探索与合法中不断前行。经历了长期的默默发展,目前中国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方面大量年轻用户持续渗透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医美也步入激烈的淘汰赛阶段。
中国的医疗美容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缺失,目前正积极开展系列整治活动和措施。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野蛮生长后,演化出了指昌慧以下特点:
行业发展现状
——供给:合规供给存在缺口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发展快速,从中国医疗美容机构的供给来看,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合规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共15144家。相较于我国医美巨大的市场需求,医疗美容终端诊疗机构的数量存在一定缺口。
从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执业医师数量来看,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迅饥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1753人,注册唯答护士为2606人,美容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8947人,注册护士为13240人,合计符合医美行业规范的专业医疗从业人员仅26546人。而行业标准需求合规医师数量超过10万人,因此存在着大约7.7万合规医师缺口,医师数量供不应求。
——需求:渗透率提高,需求空间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渗透率由2016年的1.3%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2.1%,复合年增长率为13.6%。2021年,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至2.4%。
2016-2021年,我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用户达到1813万人,近5年来复合增长率达到45.3%。据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用户规模将达到2093万人。
2012-2021年,我国医美就诊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近几年增速有所下降。2021年,疫情稳定平缓,医美就诊人数较上年大幅上涨。2021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诊疗人数为137.4万人次,同比增速为43.1%;美容医院诊疗数为1106.3万人次,同比增速为24.4%。
医疗美容近年来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医疗美容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得到增长;供给侧方面,商业化的医疗美容产品不断出台,数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医疗美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但对中国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549亿元,增速下降至8%。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增速提高,达22%,市场规模为1891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2267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一线城市竞争力更强
根据更美APP《202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2021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杭州、重庆、南京、青岛和西安,上海超越北京成为消费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市场规模前十城市仍被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领。
从以上排名可以看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大多来自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医疗美容渗透率达22.2%,二线城市渗透率为8.6%,三线城市医美渗透率仅为4.3%。尽管医疗美容在中国更发达地区的渗透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的因素,低线城市的医疗美容消费人口正在迅速追赶,市场潜力较大。
——机构竞争:集中度较低,非正规机构较多
目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伴随成本的提升,医美机构经营者较多开设中小型机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近几年,随着行业兼并重组加剧,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医美项目具有消费个性化、地域差异化等特征,因此机构很难将运营经验跨省市复制。中国的连锁医美集团多采用各地区自主经营的形式。
——产品竞争:轻医美项目占比增加
按照介入手段可以分,医美可分为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目前,非手术类项目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占比在70%以上。手术类项目由于有痛感、恢复时间较长,发展相较于非手术类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从医美项目数量来看,2017-2021年,我国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占比在70%以上,且占比逐年增加,预计2022年,非手术类项目服务次数约占79.7%。
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未来,医疗美容行业格局将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消费者也将向头部机构靠拢,头部医美机构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市场集中度得到提高;从产品市场看,轻医美项目因其安全、无痛等特点,将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行业规范方面,中国对医美行业的监管规范不断加强,标准和政策出台,医美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玖』 医美行业有哪些乱现象
从业人员素质低,虚假广告盛行。
微整形美容需求日益旺盛,“颜值经济”催生了一大批无资质小作坊式的医美机构。行业火爆的背后,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法院调研报告列举了目前医美行业市场主要存在的四大乱象:医美机构无资质、从业人员素质低、虚假广告盛行、医美耗材不正规。
相关机构最近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消费人群与2016年同比增长高达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中国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这一速度也给医美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医生资源有限,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5天上岗的“黑医”猖獗。
区别于传统美容,医疗美容由于其侵入性和创伤性的特点,具有一定风险性。一些达不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非正规诊所、美容院、美甲店等有恃无恐地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这些机构大多未取得审批、硬件条件简陋、器械多次重复使用,缺乏严谨的流程,极易造成传染性疾病和交叉感染。
(9)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扩展阅读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超过40%,规模也远超千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美容机构发展迅速,处于“野蛮成长”状态,租个门店就能开干,资质什么的都成了浮云。在暴利驱使下,违法宣传、非法行医等行业乱象普遍存在,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灾区。
发展迅速但很不成熟的医疗美容产业每过一段时间总要出点“大新闻”,整容失败致丧命、医生培训三五天就上岗之类的新闻早已不陌生,更别提像“洗血”美容这样打着高科技、新技术的噱头骗人的违法事件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疗美容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经营者的自律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有不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处罚政策不明、执行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
说起来,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政府相关部门并不是没管过,也不是没有下大力整治过。翻阅历史,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出过的文件、进行过的行动还真不少。2017年、2018年,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都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专项行动,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
『拾』 共享医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医疗美容行业市场需求逐渐释放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虽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包括资质监管缺位、药品市场混乱、定价差异大、缺乏统一的行业自律机构等问题;但随着政策和监管不断规范化的发展,医美行业的市场需求正逐步释放。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仅达870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60亿元,同比增长40.8%。预计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470亿元左右。并预测在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达到3370亿元,同比增长36.44%。
2015-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轻医美模式或成为市场下个爆发点
综合来看,在我国医疗美容市场,非手术类治疗项目占据医美行业总收入60%,增长率达40%,未来在我国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在2019年我国医疗美容非手术项目数量占比将达到73.5%。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下,“轻医美”讲究时尚、快速、便捷,追求最小化风险、最短化修复期的优点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以皮肤管理为主的轻医美逐渐成为主流,提供整套的美容解决方案,而不再是单一的项目。轻医美具有“高频低价”的属性,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等要素快速涌入,轻医美的便利程度和性价比会快速提升,因此轻医美模式或成为医美行业的下个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