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艾灸的方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
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家庭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1)秋天皮肤干燥怎么艾灸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刚刚灸后就不要马上同房,这时的女性体内环境还很热,不利于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后24-48小时候再进行,不过也是因人而异。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饥.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时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没有时间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
8.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9.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0.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
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参考链接:网络-艾灸条
『贰』 中药养生看点——入秋艾灸养生注意事项
出伏之后,炎热渐消,秋意渐起,我们该如何 养含胡生 呢?是否还可以继续艾灸呢?三伏天艾灸是顺应天时、养阳保健的好时机,首先,中医 养生 讲究持之以恒,艾灸一段时间取得成效之后更应继续艾灸以加强巩固,此时放弃容易前功尽弃。
其次,出伏之后迎来秋季,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艾灸可以温经养肺,对人的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出伏之后我们依然要坚持艾灸。
《黄帝内经》有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肺主秋季,肺属金,主皮毛,所以“好皮肤,肺做主。”从季节 养生 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因此需要润燥、降火、润肺。
秋季五行属金,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肺也属金,此时肺经当令,所以秋季艾灸肺经上的肺腧、合谷、太渊、膻中、气海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肺气、润肺阴、降肺火、去肺燥的效果,对于干咳少痰、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除了肺,还有胃!因为熬过了上蒸下煮的三伏天,无病也是三分虚歼老亏,精神疲倦,无精打采,秋乏来袭!过往的湿热环境损伤了人体的脾胃功能,气血亏虚是显而易见的,还没等调整过来,秋燥又来了,早晚温差加剧,一不小心秋冬常犯的病也一股脑儿的寻来了,过敏性鼻炎、感冒、咳嗽等等。
现在,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肺上,以为养好肺就万事大吉了。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外感频繁的人,一定是正气不足,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此时一定要培补脾胃之气,增加正气,为寒冷天气的到来,做好准备,这在中医,叫培土生金氏神,因为脾胃是肺的母亲。因此,此时再艾灸中脘或足三里,是再好不过的了。
『叁』 艾灸这几穴,有效应对皮肤差等问题!
拥有红嫩光滑的肌肤,相信是许多女人的梦想,可随着年龄的增大、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多人都会觉得肌肤变干燥了,变得粗糙了,没有光泽了。
为何皮肤会变差
1、妇科问题
女人肤色暗淡及出现皱纹、黄褐斑的原因很多,但各种各样的妇科问题很可能就是其主要原因!如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乳腺方面的问题,都会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2、分泌紊乱
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而导致内分泌紊乱;或者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受委屈了,一时抑郁想不开,这些都是焦虑的来源,都会导致到内分泌紊乱。
3、睡眠不好
经常失眠的人,和晚上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入睡的人,开始可能只是看上去比较憔悴,但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各种皮肤问题。
当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皮肤很差,除了要对症下药,缺觉的补觉,心态不好的慢慢调整心态,有病的治病之外,当然也可以用艾灸来调理和呵护。
艾灸如何解决皮肤问题艾灸以下穴位,收获红嫩肌肤!
1、解决一切肌肤问题的穴位——合谷穴
合谷这个穴位,与美容息息相关,它除了可以用来消除青春痘、改善皮肤的粗糙状况,还可以用来治疗鼻塞、解除眼袋的困扰。
注意事项: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强烈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艾灸合谷穴。
2、越灸越水嫩的穴位——肺俞穴/肾俞穴
每晚临睡前艾灸肺俞穴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浊痰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经脉,达到美容之功效。
坚持艾灸肺俞和肾俞,改善肌肤缺水情况,红润光泽。
3、轻松排毒,让皮肤变红嫩——曲池穴/天枢穴/足三里
当内外环境的压力和污染物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排出而开始转化成严重影响肌肤 健康 的自由基时,排毒就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要彻底消除毒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妨从简单的穴位按摩开始!
①曲池穴
曲池穴与肠道器官紧密相连。因此,曲池穴也就关系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为人体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艾灸曲池穴,可以帮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之余排毒减压。
②天枢穴
艾灸天枢穴会使身体平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善。如果“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甚至便秘。
艾灸此穴能够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确保肠道 健康 ,跟由于毒素沉积造成的面色暗沉、顽固色斑全部说再见!
③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此穴可使面部发热,皮肤充血,促进色素变化,使原有的黑斑变红变浅,显出青春活力。这都是化学护肤品美容所达不到的效果。
『肆』 秋天对于皮肤要注意什么问题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肖明辉提醒,多事之秋,要预防以下几种多发皮肤病。
1、虫咬性皮炎
本病多由跳蚤、螨、蚊等昆虫叮仿则咬引起,或与秋天气温骤变、温差大及食用某些食物如鱼虾有关。皮疹多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皮损常局部红肿,可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等,顶端常有小水疱,自觉瘙痒,皮疹往往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新发皮疹可反复出现。
防护措施:1.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做好防护措施;2.随身携带风油精类搽剂,叮咬后可立即涂抹,有利于减轻局部反应;3.家养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4.过敏体质者及小孩抵抗力差,平时应避免去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
2、皮肤瘙痒症
秋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引发瘙痒,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加干燥。另外,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吃一些辛辣刺激的、口味较重的食物,这也会加重皮肤瘙痒。
防护措施:1.秋季不宜洗澡过勤,水温也不要太热,洗澡时不要使用碱性肥皂和浴液,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洗浴后可用凡士林等涂抹加强保湿防护;2.在饮食方面,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海鲜、辣椒、酒等俗称“发物”的刺激之品尽量不要食用;
3.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足跟、手掌等部位每天可以擦一些润肤乳;4.皮肤痒时,世迟切不可用热水烫或者抓挠。
3、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症状往往容易加重。
防护措施:1.有银屑病病史的患者秋季要多喝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1500~2000毫升,多吃梨、黑木耳、冬瓜等新鲜蔬果,限制煎炸、油腻、盐腌等刺激食物;2.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注意保暖,防治感冒诱发该病;
3.住所尽量保证阳光充足,避免潮湿;4.选择纯棉、宽松、柔软的贴身衣服,衣服在洗涤时一定要清洗干净;5、精神因素对银屑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影响。因此,银屑病患者应该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
4、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链球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一般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皮疹常常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数个皮下结节,稍隆起皮面,伴有压痛,多见于双下肢伸侧。可自行消退,但常复发。
防护措施:1.秋季天气转凉,注意防寒保搜大李暖,多喝水,避免着凉感冒,链球菌或病毒感染;2.避免劳累、久行久站,防止下肢血循不畅;3.多吃祛湿热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冬瓜等,忌吃鱼虾、酒、辣椒等辛辣、油腻之品;4.一旦发病,要卧床休息。
秋季摆脱皮肤问题的四个方法:
1、正确洗澡。秋冬季节因为洗澡过勤或者水温不对会造成皮肤瘙痒。洗澡时,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不感觉烫。水太烫会破坏皮脂膜,造成皮肤微小的损伤,加重瘙痒。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不超30分钟。浴后一定要在皮肤没干透时擦乳液。
2、补水保湿。皮肤干燥瘙痒者,日常要做好预防性补水。天气寒冷,多数人户外活动减少,不少人不到口渴都不爱喝水,这种习惯要及时纠正。除了喝水,皮肤比较干燥的人还可适当做点针对性的保湿护理,干燥部位每天可涂多一两次保湿润肤液。
3、吃芝麻润肤防燥。进入秋季,人体皮肤易干燥,而芝麻有滋润皮肤的特点。芝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等微量元素,尤以铁的含量最高。芝麻中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
4、养肺健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一些问题是由肺来主控的。秋天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此外,注意多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心血液循环,增强肺心功能。
(4)秋天皮肤干燥怎么艾灸扩展阅读
中医上建议秋季多按的穴位,可令皮肤红润光滑:
中医认为,皮肤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其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强大,皮肤才会红润有光泽。因此,经常按揉、艾灸能调理脾胃的穴位,可改善皮肤状况。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即是;气海穴位于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份,脐下3/10的位置就是该穴位;关元穴位于脐下四横指处。
具体方法:用力点按足三里穴,有酸麻胀感,点按1分钟后略放松,改为点揉,如此反复3~5次。气海穴和关元穴推荐艾灸法,点燃艾条熏灸,每次10~15分钟,如果手持艾条太累,可采用隔姜灸的方法。
『伍』 健康养骨 | 秋天养骨先养肺,中医艾灸常必备
文字 | 小骨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全球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疫情,大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肺部是如此脆弱。
中医认为,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入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很容易伤肺。
秋天养骨先养肺
立秋以后,天气转凉,昼夜均分,干燥之气日渐增强。
肺喜润泽而恶干燥,燥则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易致反复咳嗽、咳痰,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燥。
而 肺虚更易引起人体改旅整体气虚、经络筋骨氧气不足 ,导致常规调理无效、久不能愈的 肩、腰、腿等骨关节出现虚性酸胀疼痛等问题 。
北京颈康堂《清肺润骨》调理
肺朝百脉,秋季应对的脏器是肺,肺的生理功能是是把气血疏松到全身。
秋核镇凳季气血充足的输送,对五脏六腑功能下降会有很好的补养作用,所以要调气血就能很好的适应节气的变化。
入秋时节,北京颈康堂提倡应以 《清肺旅扒润骨》 成体系的调理,在疏通肺、大肠经气的基础上刮痧泻燥,润泽肺卫,使五脏经气更平衡。
秋天养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肾气充足少生病。
艾灸养肺
人体五行,肺属金,入秋时节时肺经当令,所以秋季艾灸肺经上的肺腧、合谷、太渊、膻中、气海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肺气、润肺阴、降肺火、去肺燥的作用。
对于秋天常见的口干鼻干,干咳少痰,便秘,皮肤干燥,言语无力,感冒等症状还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疫情当前,生命 健康 比什么都重要!秋天是养肺养骨的好时节,一定要记得养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