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中醫辨證治療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中醫辨證治療

發布時間: 2021-01-09 23:20:40

蕁麻疹如何用中醫調治

針灸治療:血海、曲池、合谷、足三里、風市祛風、活血、止癢。

㈡ 蕁麻疹可以採用中醫治療的方法嗎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蕁麻疹的發生在人體皮膚黏膜的疾病,皮膚位於體表,是人體最大的組織器官,蕁麻疹怎麼治療?炎熱的天氣也 是造成該病產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各位一定要做好預防,如果你已經感染上該皮膚病一定要及早的進院診治,我院是無錫首家5A級國家皮炎所,是國家皮膚病研究所診療基地,權威的專家、先進的設備 、全方位的服務讓你感受到專業無處不在,同時我院始終堅持費用透明公開,也免除了患者擔心看病貴的後顧之憂!中醫還是西醫?蕁麻疹可以採用中醫治療嗎?無錫中研皮膚病研究所皮膚病醫院高喜忠 教授為您介紹如下: 中醫認為,絕大多數皮膚病主要是由於整體病變引起,或與整體機能的不正常有關。蕁麻疹也不例外,中醫能夠標本兼治,整體治療,但是,很多蕁麻疹患者不加以重視,聽信偏方卻不到正規醫院 治療,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往往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 蕁麻疹可以採用中醫治療,但是應該選擇正規合理的皮膚病醫院,首先要找到造成局部和整體症狀不一的症結,明確內在關系後,從病根上治療。除了確診蕁麻疹的內在病因外,還要和發病季節、 病程病史、體質強弱、自覺症狀等聯系起來,以便整體治療。這樣才能以內治外,整體調節。 中醫對蕁麻疹的治療,主要以清熱、化濕、解毒、涼血等手段。蕁麻疹患者不妨多吃一些綠豆,常喝綠豆湯能幫助排泄體內的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 中葯治療各類蕁麻疹有顯效。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用荊防湯,風寒型用麻桂各半湯治療。丘疹狀蕁麻疹用荊防湯治之,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蕁麻疹治療;病程遷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濕, 溫中補腎,辨證治療。有熱者用清熱寬胸湯,有風寒者用永安止癢方,脾虛用胃苓湯,人參健脾丸,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等治之。無錫中研皮膚病研究所 皮膚病專家團隊秉承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誠信 求精的行醫宗旨,依靠資深專家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憑借著國際領先的檢驗儀器和高精的診療設備,自主創立了「OPC脫敏免疫雙向療法」治蕁麻疹脫敏因子具有高效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致敏因子 --組胺的釋放,深入細胞阻斷過敏反應的發生,從根源上杜絕蕁麻疹反復發作。在臨床醫療實踐中收到突出的成效。該療法是目前國際、國內最先進的快速攻克蕁麻疹的治療方法,可以作為治療蕁麻疹 的首選療法。

㈢ 求蕁麻疹的中葯方子

柴胡10 黃芩抄10 白芍20 桂枝10 生薑3片襲
大棗2枚 炙甘草6 金銀花10 連翹10 生石膏30(先煎)

這是我常用治蕁麻疹的基本方,你可以試試,一般三服內會減輕。
若是慢性的話要另外找出病因,在症狀緩解的時候進行調理。

㈣ 蕁麻疹中醫如何治療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局限性風團,驟然發生,很快消退,愈後不留痕跡,有劇烈瘙癢及燒灼感,與中醫文獻記載的"搭癌"或"癮疹" 相似。本病一般分為急、慢性兩類。急性者多因稟賦不受,又食魚蝦等葷腥動風或不新鮮食物;或因飲食失節。胃腸食滯,飲酒過量,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七情內傷,營衛失和,衛外不固,汗出當風,風邪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也有因葯物過敏而誘發等麻疹型葯疹的。慢性等麻疹多因情志不遂,肝鬱不舒,郁久化熱,傷及附液,或因有慢性疾病,平素體弱,陰血不足,陰虛內熱,血虛生風,或產後受風;或因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損耗,加之風邪外襲,以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相搏而發病。由此可見,本病初發多屬實證,久病則多為虛證,而風邪是本病主要外因。"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風寒相合而為風寒之邪,風熱相合而為風熱之邪,二者又可互相轉化。因此治療當以祛風為主,並根據挾寒、挾熱不同,酌用清熱或散寒之法。本病日久則多屬虛證,應配以益氣養血之法。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我認為本病的治療應該強調幾個方面。首先要認真辨證論治。 1.風熱型 多見於急性等麻疹。發病急,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兼見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惡心欲吐,脈浮數,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辨證屬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2.風寒型 多見於寒冷性蕁麻疹。皮疹色淡紅粉白,遇冷加重。症狀不多或有無汗頭身痛,口不渴。舌體胖舌質淡苔白,脈浮緊。證屬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疏風止癢。 3.陰血不足,血虛受風型 皮疹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心煩易怒,口乾不思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脈沉細。證屬明血不足,風邪束表。治宜滋陰養血,疏散風邪。 4.心脾兩虛型 患者素體虛弱,面色眈白,口唇質淡,失眠多夢,健忘怔忡,心悸盜汗,常入夜起病,汗後發疹,皮疹色淡而癢。多見於精神型蕁麻疹或人工蕁麻疹。證屬心脾兩虛,衛氣不固。治宜養血安神,益氣固表。常使多年頑症得以康復。 亦應重視發現誘發和加重蕁麻疹的病因,有針對性地治療。隨著醫葯科學的迅速發展和葯物配製的失控,中西葯物復方制劑越來越多,葯物誘發的蕁麻疹型葯疹已成為各年齡組的蕁麻疹為主訴就診的最常見原因。其特點是發病突然,皮疹量多常遍及全身,分布較均勻,持續時間較長而不易消散,色鮮紅有時呈出血樣疹,瘙癢較劇烈等。常伴高熱煩躁,口渴喜冷飲,便干溲赤,舌紅苔黃,脈洪數。證屬毒熱熾盛。治宜清熱涼血解毒。在兒童病例,蟲積傷脾型蕁麻疹常為第二位病因,患兒多身體瘦弱,面黃有"蟲斑",時有牙齦腫痛、齲齒或臍周疼痛。治宜健脾消導,驅蟲止癢。成年病例,脾胃濕熱,風熱乘肺,氣滯血瘀多為第二位病因,患者或因飲食不節,酒精過敏,脾胃濕熱蘊蒸而被風邪侵襲發病,或有慢性胃腸疾患、肝膽疾患等潛在病灶。治宜通腑泄熱,祛風解表,健脾舒肝,同時積極治療慢性病灶。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日光過敏性疾患常誘發風熱束肺型蕁麻疹,治宜祛風清熱。患有慢性盆腔炎、月經失調的患者蕁麻疹常在經前或經期加重,疹色暗紅,經血暗紅,舌質暗紅可有瘀斑。根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和"風血同治"的觀點,治療此型蕁麻疹常有良效,老年人蕁麻疹則因年老體虛和久病致應,多表現為氣血兩虛型和心脾兩虛型,在益氣固表、養血流風治療的同時,應該十分重視進行有關檢查,以排除隱性糖尿病和隱匿性癌症。久治不愈的頑固性蕁麻疹常是老年人早期糖尿病和癌症的危險信號。 總結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的經驗。我認為風熱型發病急、外邪未深入、正氣未虛者療效較好;風寒型及血虛型療效稍差;在蕁麻疹治療過程中加入養血活血葯可提高療效,而不主張多用蜈蚣、蛇退等表散性蟲葯以免病情加重;為減少復發,臨床治癒後應繼續鞏固服葯一段時間;治療期間及恢復期均應注意飲食禁忌,不服用魚蝦、辣椒、煙酒等腥發動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因素,以免引起該病復發。

㈤ 蕁麻疹怎麼才能根治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疾病,原因非常多,要想達到根治的目的,其實還是從調理患者專的體質入手,屬具體如下:
1、西葯主要是通過抗過敏的葯物以及鈣劑、維C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才能有效的止癢、緩解病情;
2、中葯主要是通過辨證論治,運用整體觀念調整患者的體質,增強患者的免疫力,達到改善過敏性體質的最終目的;不過需要一定時間,在發病早期,要積極的治療,否則就容易反復發作,形成慢性蕁麻疹而難以治癒;
3、患者自己同時要注意要避免辛辣發物、避免過度搔抓和過度的熱水燙洗。因為有時候患者覺得熱敷會緩解瘙癢的症狀,但是熱刺激會使血管的緊張素釋放更多的阻礙而加重病情,患者還要盡量的避免各種過敏的原因。總之,一旦患者患病,就要及時就醫,不要喪失信心,做到作息規律、合理治療、適當鍛煉,爭取早日痊癒。

㈥ 葯物過敏蕁麻疹的中醫辨證

中醫則認為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造成。由於人體正氣相對虛弱內,且患者體質容各異,或內有食滯、邪熱,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平素體弱,陰血不足,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腸寄生蟲、肝炎、腎炎、月經不調等)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交爭而發病。
中醫理論慢性蕁麻疹是人體免疫缺陷,在體質較弱時,遭遇濕邪之氣的入侵,擾亂了人體平衡。中葯治療各類蕁麻疹有顯效。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蕁麻疹治療。根據蕁麻疹的發病機理,迅速緩解皮膚瘙癢,祛除人氣器官內的濕邪之氣,改善體質,根治蕁麻疹。

㈦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患病初期,在皮膚出現紅斑、水腫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等,泡破後出現糜爛、滲水、結痂、脫屑等。覺瘙癢,搔抓可以引起糜爛、膿泡、出血、苔癬樣變等,另外可以從原發部位向周圍擴散,泛發全身,形成紅皮玻患病後瘙癢難忍。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e68a847a6431333335333164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血熱症【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溫馨提示:中醫治療蕁麻疹固原很好,但是見效比較慢。目前,經國內外皮膚病專家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針對蕁麻疹發病機理入手,精心研製的歐淇貝康抗菌乳膏,具有清毒化濕、清血除風、化瘀解毒的良好治療效果,對久治不愈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以及急性蕁麻疹都有很明顯的療效,此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蕁麻疹患者的病痛和煩惱

㈧ 蕁麻疹中醫怎樣治

中醫認為,蕁麻疹的發病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外感風、濕、熱之邪,侵害皮膚;二是飲食不注意,使體內蓄積濕熱,再加上外感風邪,兩相排斥,在皮膚上出現症狀;三是血虛風燥所致皮膚易生病變;四是不可忽視的精神因素。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疾病,當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患者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出現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在產生這些斑塊的地方,會有發癢的感覺,如果沒有停止接觸過敏原並及時加以治療,出疹和發癢的情形會加劇。本病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無論男女老幼均可發病,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皮膚病。


症狀提示:蕁麻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絕大多數為急性。急性蕁麻疹多突然發作,初起時只感覺皮膚瘙癢,而後起風團,風團大小不一,呈鮮紅色,形狀也不規則,可隨著瘙癢抓撓而增多。這種情況往往要持續半個小時以上,然後可自然消退,不留痕跡。急性蕁麻疹發病時,常伴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胸悶氣喘等症狀。慢性蕁麻疹可反復發作,終年不斷。


按摩原理: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四點:一是外感風、濕、熱之邪,侵害皮膚;二是飲食不注意,使體內蓄積濕熱,再加上外感風邪,兩相排斥,在皮膚上出現症狀;三是血虛風燥所致皮膚易生病變;四是不可忽視的精神因素。根據以上病因,用按摩療法治療本病,首先要清熱解毒;其次應調暢情志,疏肝解郁;其三,要行氣活血,強壯身體,使人體不易受外界濕邪、風邪的影響。


一、手部按摩



1.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3—5分鍾,以感覺酸脹為宜。經常按摩合谷穴可理氣止痛、活血調腸,使人一身氣血充盈,百病難侵,故對本病有防治作用。



2.拇指按揉陽池穴l~3分鍾,以感覺脹痛為宜。陽池穴是三焦經氣匯集之地,按摩此穴可調節人體元氣,增強機體免疫力,對蕁麻疹有防治功效。



3.屈食指點按大陵穴3~5分鍾,以感覺酸脹為宜。大陵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有清心寧神的作用,對精神因素導致的蕁麻疹有治療作用。


二、足部按摩



1.拇指點按湧泉穴1—3分鍾,以足心發熱為宜。按摩此穴可強壯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本病的防治大有助益。



2.拇指指腹按揉解溪穴l一3分鍾,以感覺酸脹為宜。按揉此穴可強壯內臟器官,調節消化系統功能,對慢性蕁麻疹有治療作用。



4.食指揉壓耳部腎上腺反射區1~3分鍾,以感覺酸脹為宜。按摩腎上腺反射區有清熱解毒、祛風化濕的功效,對急慢性蕁麻疹有治療作用。

㈨ 蕁麻疹吃什麼中葯,要吃多久才能根治,

你好,慢性蕁麻疹中醫辨證主要分為風熱型的證見風團皮損色紅、瘙癢回明顯,遇熱加重即可答服用蕁麻疹3+1組合來治療,一般三四個療程可以完全治癒。風寒型的風團皮損淡紅或淡白,遇風吹或寒冷刺激,皮損驟然而起,當身體轉溫,則皮損漸消失,桂麻各半湯或荊防敗毒散:麻黃6g,桂枝10g,白芍15g,防風10g,荊芥10g,僵蠶10g,白鮮皮10g,生薑3片,大棗20g,甘草6g。
治療也需要兩三個月。蕁麻疹3+1根治組合
www.xm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