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eb病毒是什麼意思
EB病毒,也被稱為人類皰疹病毒4型,是一種屬於皰疹病毒家族的病原體。這種病毒能夠侵襲人體的口腔咽喉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疾病,通常影響青少年和年輕人。EB病毒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息息相關,比如淋巴瘤、鼻咽癌等。這種病毒全年均可發病,且患者感染後通常能獲得較長時間的免疫力。
EB病毒在人類中的傳播途徑多樣,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例如接吻、共用餐具或杯子等。此外,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導致病毒傳播。一旦感染,EB病毒潛伏在B淋巴細胞中,即使沒有症狀,也可以長期存在於體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熱、咽喉痛、淋巴結腫大和疲勞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但EB病毒感染與某些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有關。
盡管EB病毒感染廣泛存在,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會出現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對於免疫系統正常的人來說,EB病毒感染通常不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然而,對於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比如HIV/AIDS患者或器官移植後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EB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並發症,甚至威脅生命。
預防EB病毒感染主要依賴於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感染者的密切接觸,尤其是在感染高峰期。如果出現疑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對於確診為EB病毒感染的患者,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提供相應的治療建議,包括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以及對症治療。
『貳』 EB病毒感染是怎麼一回事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類中的皰疹病毒,由Epstein和Barr於1964年首次發現。EBV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呈圓形,直徑約為180nm,由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組成。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緻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長度因毒株不同而異,平均為17.5×104 bp,分子量約為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結構,由162個殼微粒構成。囊膜則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含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能夠識別並結合淋巴細胞上的EBV受體,同時參與細胞融合過程。此外,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
EB病毒只能在B淋巴細胞中繁殖,並能使其轉化,實現長期傳代。感染細胞攜帶EBV的基因組,並產生多種抗原,包括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殼抗原VCA和淋巴細胞識別膜抗原LYDMA。其中,鼻咽癌患者通常會產生相應的IgG和IgA抗體。研究這些抗原及其抗體對於理解EBV與鼻咽癌的關系以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存在於胞漿中,並可能整合到染色體內部。
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傳播,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至5歲兒童EB病毒VCA-IgG抗體陽性率超過90%。幼兒感染後通常無明顯症狀,或表現為輕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初次感染EBV時,約50%的人會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EB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通過輸血感染。病毒感染後,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繁殖,然後感染B淋巴細胞,這些細胞大量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全身性感染,並長期潛伏在人體淋巴組織中。當免疫功能下降時,潛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復發感染。
EBV感染或與EBV感染有關的主要疾病包括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非洲兒童淋巴瘤和鼻咽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於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後發病。臨床表現多樣,但通常包括發熱、咽炎和頸淋巴結腫大。隨著病情發展,病毒可擴散至其他淋巴結,導致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和外周血單核細胞增多,出現異型淋巴細胞。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兒可能出現致命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非洲兒童淋巴瘤多見於5至12歲兒童,常見於中非、新幾內亞和美洲熱帶地區。鼻咽癌則多見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的40歲以上中老年人,與EBV密切相關。
人體感染EBV後會產生多種特異性抗體,包括抗EBNA抗體、抗EA抗體、抗VCA抗體和抗MA抗體。抗MA抗原的抗體具有中和EBV的能力。這些體液免疫系統可以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但無法消滅病毒的潛伏感染。細胞免疫(如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反應)被認為是病毒活化「監視」和清除轉化的B淋巴細胞的關鍵。
EBV的微生物學診斷主要依賴血清學方法。EBV特異性抗體檢測可通過免疫酶染色或免疫熒光技術檢測血清中EBV IgG抗體,以診斷EBV近期感染。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VCA-IgG抗體陽性率可達90%左右,有助於早期診斷。嗜異性抗體凝集試驗主要用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輔助診斷,發病早期血清可出現IgM型抗體,凝集綿羊紅細胞,抗體效價超過1:100有診斷意義。
目前,已有兩種EBV疫苗問世,一種是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 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種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進行小規模接種,以觀察其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發病率的效果。抗病毒葯物如無環鳥苷(AC)和丙氧鳥苷(DHPG)可抑制EBV復制,具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