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反復手足膿皰疹伴骨痛這個綜合征需要了解一下
作者:山東陽光融和醫院 副主任醫師 郜建新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SAPHO綜合征是一種主要累及骨、關節和皮膚的罕見疾病,以滑膜炎( S ynovitis)、痤瘡( A cne)、膿皰病( P ustulosis)、骨肥厚( H yperostosis)和骨髓炎( O steomyelitis)為典型表現。SAPHO的命名也由以上幾個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成。
目前報道,SAPHO綜合征多為青年或中年發病,男女比例接近。大部分病例為自限性,疾病平均持續約4~5年。該病具有遺傳易感性,且可能與感染、免疫等因素密切相關,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中,患者往往因局部或一方面的表現去皮膚科、骨科、口腔科等科室就診。因此,需要風濕免疫科及其他相關科室提高對該病的認識,改善主要檢查,以求准確診療。
臨床表現及診斷
SAPHO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多樣,目前臨床診斷多參考Benhamou等制定的標准:
①聚合性 痤瘡 、爆發性痤瘡或化膿性汗腺炎伴骨關節表現;
② 掌跖膿皰病 伴骨關節表現;
③ 骨肥厚 ,累及前胸壁、四肢或脊柱,伴或不伴皮膚病變;
④慢性復發性多灶性 骨髓炎 ,累及中軸或外周骨骼,伴或不伴皮膚病變。
患者出現上述情況之一,並 排除 化膿性骨髓炎、感染性胸壁關節炎、感染性掌趾膿皰病、感染性皮膚角化病、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症、維A酸治療相關的骨病,即可診斷為SAPHO綜合征(圖1)。
圖1 SAPHO綜合征典型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無特異表現 ,約1/3的患者抗核抗體陽性,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可提取性核抗原多為陰性。
影像學表現主要包括 溶骨性骨炎 、 骨質增生 和 骨硬化 。溶骨性骨炎通常表現為伴有纖維化的骨硬化;骨質增生是本病的特徵性變化,特點是慢性骨膜反應和皮質增厚,最終導致骨性肥大。
CT檢查對早期病變的診斷優於X線檢查,且清晰度高;MRI可同時發現軟組織炎症;同位素骨掃描可以早期檢測受累骨組織,「 飛燕征 」或「 牛頭征 」(同位素示蹤劑在胸肋及鎖骨雙側較對稱區域放射性濃聚)可提示胸肋及鎖骨骨代謝活躍,是本病的影像學特徵性改變(圖2)。
圖2 SAPHO綜合征影像學表現
治療
SAPHO綜合征的治療尚缺乏指南共識依據,目前仍以 對症支持治療 為主, 非甾體抗炎葯和鎮痛葯為一線葯物 ,部分抗風濕病葯物、雙膦酸鹽和TNF拮抗劑的療效也在小樣本研究中被證實。當SAPHO骨病引起骨力學改變時,則需及時手術治療。
一例SAPHO綜合征病例分享 :橘簡
近期,門診遇到一位反復手足膿皰疹伴多關節疼圓岩褲痛5年余的男性棗察患者,一直被當作濕疹在多家醫院的皮膚科就診,仍未見徹底好轉。經我院詳細診查後(圖3),考慮為SAPHO綜合征。給予枸櫞酸托法替布治療,以觀後效。
圖3 SAPHO綜合征患者,男性
托法替布是一種JAK抑制劑,臨床多將其用於靶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葯物機理上看,該葯可阻斷JAK-STAT通路,抑制多種炎症因子的產生。
作者曾在臨床將該葯用於多種風濕免疫疾病(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乾燥綜合征、血管炎、白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抗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SAPHO綜合征、幼年Still病和成人Still病、噬血綜合征等)病例,都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用葯前需排除結核、肝炎、腫瘤,以及帶狀皰疹 。
B.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線!家裡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氣逐漸轉熱,
手足口病 已進入高發期,
同時上線的,
還有它的「小弟」——
皰疹性咽峽炎 。
近期各地對這「兄弟倆」
發布的預警信號
可謂一浪接一浪
最近幾年,「手足口病」的高發病率讓大家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度明顯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潰瘍、手腳心有小水泡,家長們都基本會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麼預防處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長報告後處置了幾起幼兒園聚集性發生的奇怪現象卻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現是孩子們在班級里聚集性發病,只有嘴巴里有皰疹,手心沒有水泡,足底沒有水泡,多有高燒。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常見於 5歲以下 的小寶寶,而 幼兒園(托幼機構) 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是它們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寶爸寶媽瞬間「臉盲」,因為這兩傢伙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達 99.99% 。
如何區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 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
兩者 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症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症上來說,皰疹性咽頰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實質上來說 皰疹性咽頰炎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並發症與後遺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並發症,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往往危機生命;家長們應當在發現孩子有手腳水泡與發熱後,及時送去就醫,切勿拖延 。因此,從並發症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炎?
皰疹性咽炎發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症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驚厥。體溫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發病時常有嘔吐或頭痛,少數患兒有腹痛。
孩子如果發生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炎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否則有可能合並細菌感染,小皰疹發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Ø 發高燒, 體溫多在38 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
Ø 出現丘疹或皰疹, 多發於手、足、口、臀 四個部位
Ø 口腔潰瘍疼痛,拒絕進食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識別危重信號,及時就診,合理治療,一般都可順利康復。
1. 注意隔離
(1)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後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共隔離 2 周時間,尤其是在發病的第一周內,傳染性是最強的;
(2)多通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家長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2. 觀察病情
(1)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症狀:
注意有無新的體征出現,或原有症狀、體征有無加重或惡化,重點留意有沒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號出沒;
應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一旦出現危重信號,需及時就診或復診。
(2) 注意觀察呼吸:
主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的情況,5 歲以上兒童 30 次/分鍾;1 歲 5 歲 40 次/分鍾;2 月齡 12 月齡 50 次/分鍾;新生兒 2 月齡 60 次/分鍾;
如果有持續或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那麼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就診或復診了。
(3)定期監測體溫:
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 (腋溫),每 1 2 小時測一次體溫,並要注意有無寒戰、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後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
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的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病的一周內,休息很重要 :
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餐後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 :
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
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
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於太陽底下暴曬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消毒:
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後、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後都應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麼?如何消毒?
1.空氣
以自然通風為主,每日通風2 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無法自然通風的可採用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有條件的可使用紫外線消毒。
2.物體表面、地面、牆壁
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檯面、水龍頭等)、地面和牆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必要時用清水擦拭乾凈。
被患兒糞便、皰疹液等污染的物體表面、地面和牆壁可先用即棄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
3.衣物、被褥等織物
患兒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單獨清洗,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煮沸20分鍾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
4.奶瓶、餐飲具
患兒的奶瓶、餐飲具每次使用前應煮沸20分鍾或高溫消毒。
5.玩具、學慣用品
患兒接觸過的學慣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凈,不適合用消毒劑擦拭的學慣用品(如書本等)可陽光下暴曬2小時。
6.手
手接觸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後,應及時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確的方法洗手,必要時可用復配手消毒劑進行雙手消毒。
7.便器
患兒使用後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
8.診療用品
醫務室的診療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體溫計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清水沖洗干凈後備用。 壓舌板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壓舌板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壓蒸汽滅菌。
9.校車
如果有配備校車,要保持校車衛生清潔;校車應以自然通風為主,密閉的空調車應開啟通風裝置;每天對校車的門把手、座位、扶手、車廂地面等進行消毒。
特別提醒 :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腸病毒引起的,醇類消毒劑(如酒精)對它的滅活效果不佳,不宜用於噴灑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類復合制劑,須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殺滅腸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
因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都是通過 糞-口-呼吸道傳染 ,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種疫苗
2016年我們國家就研發上市了 EV71疫苗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 6月齡-5歲 ,建議盡早接種,低齡兒童盡量在 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 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絕大多數重症手足口病。 寶寶接種後,得手足口病的幾率會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會是嚴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說呢?
02
加強防禦
除接種疫苗之外,防護預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洗干凈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後提醒 :凡出現發熱、感冒或呼吸道症狀,或發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院就診。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及時應對、不信謠言,才能給寶寶最好的保護!
另外要提醒各幼兒園(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非常必要,如發現寶寶出現發熱、咽痛、出疹等症狀,要通知家長盡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C. 手足口病嘴裡的皰疹化膿了怎麼辦 吃小兒清咽顆粒 羅紅黴素混懸劑冰硼散還有往腳上敷的葯管用嗎
用西瓜霜噴,同仁堂的口腔潰瘍散,這個很管用的,我兒子上次也是這樣,用這個就好了,再加點消炎的,希望早日康復。
D. 小孩的手足口病,嘴巴裡面長泡是長在哪裡喉嚨會長嗎
咽喉處,大多長抄在咽喉上方,呈皰疹狀。皰疹破解後感染周圍會潰爛,嚴重化膿口臭!如果流口水會波及嘴唇周圍。會起針眼大小紅色斑點,嚴重會紅腫,伴隨發燒,食慾不振(盡量喂流食),燒退後潰爛結痂。開始出現紅色皮疹的地方一般是手臂,高燒情況下皮疹蔓延迅速,大腿,肛周,背部,最後腳腕,腳背等地方,典型的是三天左右手足口均出現症狀。此病需要隔離治療,傳染途徑為唾液,所以預防只要不吃手指,進食前洗手,吃他人食物,大人親吻小孩,基本能預防。葯物控制及時三天能退燒,七天能完全治癒。最好隔離治療半個月,玩具,毛巾消毒處理。
推薦用葯:小兒咽扁顆粒,小兒柴桂顆粒,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猴耳環消炎顆粒,開喉劍噴霧劑。西葯不推薦!治療方案主要是抗病毒和消炎,發燒需要柴桂顆粒,39度以上需要布洛芬混懸液或者肛門栓劑退熱。內服葯全中葯,布洛芬除外!我更相信中醫的強大,副作用小!
E. 皰疹樣膿皰病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疾病別名
- 4 疾病代碼
- 5 疾病分類
- 6 疾病概述
- 7 疾病描述
- 8 症狀體征
- 9 疾病病因
- 10 病理生理
- 11 診斷檢查
- 12 鑒別診斷
- 13 治療方案
- 14 並發症
- 15 預後及預防
- 16 流行病學
- 17 特別提示
- 附:
- 1 治療皰疹樣膿皰病的中成葯
1 拼音
pào zhěn yàng nóng pào bìng
2 英文參考
impetigo herpetiformis
3 疾病別名
膿皰性皰疹樣皮炎
4 疾病代碼
ICD:O99.7
5 疾病分類
婦產科
6 疾病概述
皰疹性膿皰病(impetigoherpetiformis)是一種好發於孕婦的嚴重皮膚病,皮膚的基本損害耐桐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無菌性膿皰,常伴有嚴重的全身症狀。分娩後逐漸緩解,再孕可復發。
本病多發生在妊娠後3個月,分娩後病情逐漸緩解,再次妊娠時本病還可以復發。起病急驟,最初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 *** 下部、腹股溝、臍周、四肢屈側、外生殖器等),於表皮內突然出現大片急性炎症性紅斑,隨後不經過結節或水皰階段,直接出現群集、淺在性的小膿皰,約為針尖至粟粒大小,黃白色,常排列呈花環狀、半環狀或地圖樣。
7 疾病描述
皰疹性膿皰病(impetigoherpetiformis)是一種好發於孕婦的嚴重皮膚病,皮膚的基本損害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無菌性膿皰,常伴有嚴重的全身症狀。分娩後逐漸緩解,再孕可復發。
8 症狀體征
本病多發生在妊娠後3個月,分娩後病情逐漸緩解,再次妊娠時本病還可以復發。起病急驟,最初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 *** 下部、腹股溝、態畝虛臍周、四肢屈側、外生殖器等),於表皮內突然出現大片急性炎症性紅斑,隨後不經過結節或水皰階段,直接出現群集、淺在性的小膿皰,約為針尖至粟粒大小,黃白色,常排列呈花環狀、半環狀或地圖樣。單純病損也可以相互融合在一起成為大面積膿湖。皮損處輕度瘙癢,膿皰經過若干時日後乾燥結痂,在舊的病灶周圍又出現新的皮膚損害。痂皮一旦脫落,即顯露出潮濕、紅色發亮區,即濕疣樣皮損,最終上皮修復出現深度色素沉著而治癒。嚴重病例可見皮損廣泛波及全身,並伴有寒戰、弛張型高熱、嘔吐、腹瀉、譫妄等全身症狀,可以累及口腔頰黏膜、舌、咽,食管黏膜也常受累,形成膿皰或糜爛,呈灰色斑塊狀,有時因吞咽劇痛而影響進食。
本病特徵為慢性經過,病程可持續數月之久,呈周期性急性發作,常伴有低鈣血症所致的手足搐搦。
9 疾病病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了,可能妊娠是誘發因素,由於常伴有低鈣血症引起的典型手足搐搦,推測其發病與內分泌紊亂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可能有關,有報道甲狀腺手術意外切除甲狀旁腺而誘發本病。本病還見於較長時間服用復方炔諾酮片帆燃(也稱短效避孕葯Ⅰ號,成分為炔雌醇和炔諾酮)的非孕婦女,故並非是孕婦特有的病變。
陳錫唐(1994)認為,皰疹樣膿皰病與持續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continua)在組織病理上完全相同,無法加以區別,僅在發病方式和皮損發生的部位有所不同,可能均是膿皰型銀屑病(pustularpsoriasis)的變型,由於代謝障礙,妊娠使潛在的銀屑病產生膿皰性損害。1995年Aronson等認為本病是一種獨立的妊娠期皮膚病。
10 病理生理
1.肉眼所見在紅斑基礎上,表皮內出現廣泛、成群的膿皰。
2.皮膚組織病理改變在表皮淺層見海綿狀的膿皰,膿皰液中含大量中性粒細胞。海綿狀膿皰的形成是由於大量中性粒細胞向上進入到棘層上部,並聚積在由變性和變薄的表皮細胞所形成的海綿狀網架內。隨著膿皰增大,在膿皰中央的表皮細胞全部解體,直至形成單房性大皰。在大皰周圍仍可見到變性和變薄的表皮細胞所形成的網架。當海綿狀膿皰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向上移至角質層,發生核固縮形成Munro微膿腫。口腔溝紋舌及地圖舌的組織病理改變與皮膚的改變類同。
11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孕婦在妊娠晚期,皮膚皺褶處在紅斑基礎上,出現多數黃白色群集呈花環狀排列的膿皰,並伴有較嚴重的全身症狀,配以皮膚組織病理改變特點,診斷多無困難。
實驗室檢查:檢查血象見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粒細胞增高,還可發生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鈣血症。
12 鑒別診斷
有時與膿皰型銀屑病不易鑒別,後者病變多在手及手指是其特徵,且有脫屑傾向.還應與天皰瘡相鑒別,後者是在正常皮膚表面出現豌豆至核桃大小水皰,容易鑒別,此外還應與妊娠皰疹(多形性皮疹,以水皰為主,無全身症狀)相鑒別。
13 治療方案
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本病有較好療效,但孕婦不宜作為首選葯物應用,除非病情嚴重,可選用潑尼松(prednisone)40~60mg/d,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目前尚無特效療法。患病孕婦應以支持療法為主。高熱者應及時補充液體及熱能;為增強機體抵抗力輸血漿;出現手足搐搦者經化驗檢查證實為低血鈣時,應立即靜脈緩慢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必要時4h後再緩慢靜注一次。低蛋白血症,體液丟失及感染予以相應對症處理。由於本病對母兒損傷嚴重,且母兒死亡率均高,故一旦發病應考慮人工流產或引產及早終止妊娠。分娩後膿皰可逐漸消退,終止妊娠本身也為治療手段。
14 並發症
在妊娠期間發病,持續高熱對胎兒極為不利,常導致流產、早產,甚至死胎、死產,嚴重者孕婦本人也可因長期高熱、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全身衰竭而死亡。
15 預後及預防
預後:孕婦常可發生流產,死胎或嬰兒出生後數天死亡。產後病癒,下次懷孕又可復發。本病病死率達22.6%~71.2%。
預防:加強對患病孕婦的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預防並發症的發生。盡管膿皰內的膿液無菌,仍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
16 流行病學
有關本病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目前尚缺乏詳盡報道。由於本病多見於孕婦,有資料報道孕婦佔54%。
17 特別提示
加強對患病孕婦的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預防並發症的發生。盡管膿皰內的膿液無菌,仍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
治療皰疹樣膿皰病的中成葯
- 復方片仔癀軟膏
用於病毒性、細菌性皮膚病,如帶狀皰疹、單純皰疹、膿皰瘡、毛囊炎、痤瘡等。用法與用量:外用,塗於患處,...
- 當歸苦參丸
要時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6.如有多量結節、囊腫、膿皰等應去醫院就診。7.服葯2周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
- 丹參酮膠囊
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6.如有多量結節、囊腫、膿皰等應去醫院就診。7.扁桃體有化膿及全身高熱者應去...
- 昆明山海棠片
d,溫開水送服,10天為1個療程。5.治療掌跖膿皰病據報道,應用昆明山海棠片治療掌跖膿皰病患者22...
- 濕疹散
F. 孩子手上起小疙瘩是怎麼回事
孩子手上起小疙瘩,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蕁麻疹或濕疹:
- 原因:這兩種情況都由過敏因素引起的人體變態反應。
- 表現:皮膚上出現丘疹、丘皰疹或風團、風團樣紅斑,伴有瘙癢感,這些皮疹通常被俗稱為「疙瘩」。
- 過敏因素:可能包括食物、葯物、環境中的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
感染性疾病:
- 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手上可能出現斑丘疹,隨後轉為皰疹。這些皮疹也可能出現在足部、臀部、四肢和口腔,部分患兒可能伴有發熱。
- 細菌感染膿皰疹:這種膿皰疹也可能長在孩子的手上。
綜上所述,孩子手上起小疙瘩可能是由蕁麻疹、濕疹等過敏性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由感染性疾病如手足口病或細菌感染膿皰疹導致。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G. 皰疹剛開始症狀圖片
皰疹剛開始症狀圖片
表現為皮膚,粘膜出現單發,多發或成簇水皰,皰疹壁薄,皰液清澈或渾濁。常見出現皰疹的疾病有:單純皰疹,水痘,帶狀皰疹,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膿皰瘡等。單純皰疹表現為皮膚,粘膜局限性成簇小水皰,尤多見於唇,鼻,面頰及外生殖器。全身症狀輕,易復發。水痘多見於兒童,表現為全身皮膚同時出現的丘疹,水皰及結痂疹。
皰疹病毒一般都在什麼地方感染
根據皰疹的類型,發生部位各不相同,如下所示:
一、單純皰疹:
1、單純皰疹病毒1型:通常分布於皮膚黏膜交界處,如嘴角、鼻孔、眼角等處,也可發生於面部等部分;
2、單純皰疹病毒2型:主要發生在外陰,包括男性和女性外生殖器和肛周,如男性龜頭、陰莖、冠狀溝、包皮等,女性會陰包括大陰唇、小陰唇和恥骨。
另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容易反復發作,特別是在同一區域或周圍,會出現成簇的、比較明顯的小水泡。水泡會破裂甚至結痂。
二、帶狀皰疹:
它主要是由潛伏在人體神經節中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在免疫系統較弱的情況下,病毒可被激活到達相應神經支配的區域,如肋間神經、眼瞼神經,以及腰骶神經等,引起水泡的發生。
帶狀皰疹的最初症狀
包括發燒、患處持續疼痛和小水泡。
1、發熱:皰疹是一種皮膚病,只有在淋巴系統受損時才會出現。此類患者的淋巴系統受損後,患者的免疫力會嚴重減弱,體溫會升高。一般對於帶狀皰疹引起的發熱,患者可以使用退熱葯降溫。主要治療方法是治療帶狀皰疹。患病期間,患者應多喝水,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2、患處持續疼痛:有皰疹的地方,在皰疹出現前半個月就開始疼痛。這種痛不是一時的痛,而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這有點像針刺。然後患者跟進廣泛的帶狀皰疹。通常患者身體部位有針刺痛,但身體無明顯症狀,應考慮皰疹的情況。
3、小水泡:帶狀皰疹初期會出現水皰,患者先出現小紅斑。這些小紅點會慢慢的變成一個個的紅點,然後這些紅點就會慢慢的形成水泡的形狀。患者出現明顯的瘙癢和疼痛。
H.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怎麼辦】手足口病泡泡抓爛了怎麼辦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口腔炎噴霧劑或養陰生肌散寶寶手足口病會出現口腔皰疹,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促使糜爛早日癒合。
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用口腔炎噴霧劑或者養陰生肌散塗抹患處,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0.5%碘伏
碘伏具有廣譜殺菌作用,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原蟲和部分病毒。在醫療上用作殺菌消毒劑,可用於皮膚、粘膜的消毒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皰疹被不小心抓破了,使用0.5%碘伏塗於患處即可,高濃度碘伏接觸皮膚和眼睛可引起灼傷、潰瘍等。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紅黴素軟膏
紅黴素軟膏,用於膿皰瘡等化膿性皮膚病、小面積燒傷、潰瘍面的感染和尋常痤瘡。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皰疹被不小心抓破了,清潔傷口,使用紅黴素軟膏塗於患處,用葯部位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情況應停葯,並將局部葯物洗凈,必要時向醫師咨詢。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阿昔洛韋軟膏
阿昔洛韋軟膏,適應症為用於單純皰疹或帶狀皰疹感染。
一般手足口病患者如果皰疹被不小心抓破了,清潔傷口,使用阿昔洛韋軟膏塗於患處,連續使用7日,症狀未緩解,請咨詢醫師,用葯部位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情況應停葯,並將局部葯物洗凈,必要時向醫師咨詢。
手足口病泡泡破了:抗生素及鎮靜止癢劑等
寶寶手足口病皰疹的護理一定要注意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如果不慎抓破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鎮靜止癢劑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對症處理。
手足口病皰疹的正確護理
綜上所述,總結了幾種手足口病泡泡破了的處理方法,沒有經驗的父母,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不可忽視的要點: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寶寶宜卧牀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 *** 性食物。
I. 生活當中如何區分牛皮癬和濕疹
最後、粗糙、皸裂,臨床上最易發生混淆的就是掌跖膿皰疹要想正確的區分牛皮癬與濕疹,首先就應該對牛皮癬常識有所了解,首先、脫鱗片為主。其中濕疹的發病部位通常集中發病在手足部位,而牛皮癬可殃及身體的任何部位,多於自身消化系統有關,膿皰型牛皮癬患者也可有上述現象,但典型的尋常型牛皮癬的病症是其最好的診斷依據、水皰為主,掌跖膿皰疹是以皮膚潮紅、深部自發的膿皰、結痂,牛皮癬和濕疹的症狀表現是不同的,牛皮癬和濕疹的區別還可以從兩者的患病部位來進行,就要從病因上進行分析,臨床上多數牛皮癬患者伴有相同的病因,多因用葯不當,濕疹多是因為皮膚過敏多指,為局部接觸而發生病變,或者家長遺傳病史而發病,所以對於患者來說一定要正確的進行區分,在牛皮癬的治療過程中千萬不可盲目的進行用葯,等到病情得到確診以後再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來進行,是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而濕疹多是由於接觸了一些刺激性化學物質或內服了某些易過敏的食物等。
其次,牛皮癬與濕疹的區分,還可以從兩者的症狀上來進行比較。從症狀上分析。
總而言之,因其病變部位都在手掌,主要區別是,慢性手部濕疹是以乾燥,但掌跖膿皰疹與慢性手部濕疹存在鑒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