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口腔內,舌下周圍多處突發潰瘍,伴有手指上也有紅的小皰疹,疼,是
問題分析:
口腔潰瘍一般和上火缺乏維生素或者免疫力低下有關系,平時多食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尤其是辣椒煙酒一類的,經常飲用菊花茶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意見建議:
建議,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B及維生素C和硫酸鋅片,另外雲南白葯敷於潰瘍處,一日2次,一般2-3天痊癒,或者維生素C片研碎撒於潰瘍處或直接將整片放於患處,每天2次,效果也是很好的。
㈡ 懷疑得了口腔尖銳怎麼辦
尖銳濕疣它本身屬於皮膚性病,所以到醫院檢查是應該到皮膚科及時檢查。
口腔尖銳濕疣,是人體的一種疾病。多位於舌下系帶處、舌兩側、咽喉處,咽喉處疣體較大的時候會有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咽喉不適的症狀。當口腔疣體過大影響呼吸時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處理後用棉簽沾取少量憂康按住患處。
症狀:
在病變和周圍的舌頭位於領帶,皮疹隆起乳頭狀,菜花狀,雞冠狀或鵝卵石一樣的外觀,綠豆的豆大小,邊界清楚,數目不等,從1到10。口腔尖銳濕疣的顏色症狀:皮疹,紅色或蒼白色鮮紅多,碰觸易出血。
在顯微鏡下,可見口腔尖銳濕疣表皮呈彌漫性角化不全,並表明,乳頭狀瘤樣增生,肥大細胞穗,顯示空泡細胞,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尖銳濕疣
㈢ 今天發現兒子舌頭下面那個筋有個白皰疹,應該是手足口病了。該怎麼治療要注意什麼
從你提供的資料來看你並沒有提到孩子手足有紅疹和的皰疹的現象,而只是提到口腔內有白皰疹。所以你說的診斷仍有可疑之處。手足口病的表現是:
1、口腔內的粘膜或舌頭伴有一處或多處糜爛(紅點)或潰瘍。
2、雙手足掌側麵包括邊緣,(不包括背面)有紅疹或紅疹上面起白皰疹,皰疹周圍有紅暈;(雙手足皮疹初起時是紅疹,約過半天或一夜才開始在紅疹上起白皰疹這是出疹順序,白皰疹約2天左右消退變暗紅色,皮疹5-7天完全消退或消失(錯誤的治療皮疹消退可以時間延長)。出疹一般4天時是高峰期,4天以後開始消退)。
3、可以伴有雙側膝蓋及周圍或臀部伴有紅疹。(類似大痱子樣的紅疹)
上面3個條件前2條都有可以確診為手足口病。如果有1條即使是同一個病毒感染也可以不叫手足口病。 此病可伴有發熱也可不發熱。但治療是一樣的。
上面3個條件前2條都有可以確診為手足口病。如果有1條即使是同一個病毒感染也可以不叫手足口病。但治療是一樣的。
手足口病其實是一個自愈性疾病,通常不治療在1周內也可以自己痊癒。只要在病初時不治療過分不亂用退熱劑和激素這個疾病是不會加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我在門診看病時通常是不打吊水的,因為西葯中沒有能夠直接對抗這種病毒的特效葯物,即使用葯也只是給病人家長的心理安慰,對孩子來講沒有實際的治療意義,反而給孩子增加分解和代謝的負擔,實際上病毒的清除最後還是靠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來完成。因此在治療上可以用一點清熱解毒中成葯;例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豉翹顆粒,抗病毒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口服液等(選擇1種即可),口腔內可以噴一點:銀爾通或者利巴韋林等。如果不發熱或嘴爛的不狠的話,也可以完全不治療。以上是我對你的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夠幫上你的忙。
㈣ 舌頭下面疼是什麼原因
舌頭下面疼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種:
1、舌下黏膜長潰瘍,該部位是口腔潰瘍的易發作部位,潰瘍會引起舌下黏膜的紅腫、糜爛和疼痛。
2、患有皰疹性口炎或者真菌性口炎,機體被皰疹病毒感染後會導致口內黏膜,包括舌下黏膜出現密集成片的水皰,水皰很薄,24小時之後就會潰破,會留下糜爛和充血的黏膜導致疼痛。真菌性口炎主要是被白色念珠菌感染,多發生於長期服用抗生素人群,身體極度衰弱或者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真菌性口炎會導致舌頭下面黏膜出現白色斑塊或者白色假膜。
3、舌下出現黏液腺囊腫,由於外傷或者局部的感染導致舌下黏膜內小腺體導管堵塞或破潰,使黏液儲留或者外漏形成黏液性囊腫,該囊腫不能自行消失會有局部刺痛。
㈤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線!家裡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氣逐漸轉熱,
手足口病 已進入高發期,
同時上線的,
還有它的「小弟」——
皰疹性咽峽炎 。
近期各地對這「兄弟倆」
發布的預警信號
可謂一浪接一浪
最近幾年,「手足口病」的高發病率讓大家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度明顯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潰瘍、手腳心有小水泡,家長們都基本會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麼預防處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長報告後處置了幾起幼兒園聚集性發生的奇怪現象卻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現是孩子們在班級里聚集性發病,只有嘴巴里有皰疹,手心沒有水泡,足底沒有水泡,多有高燒。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常見於 5歲以下 的小寶寶,而 幼兒園(托幼機構) 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是它們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寶爸寶媽瞬間「臉盲」,因為這兩傢伙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達 99.99% 。
如何區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 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
兩者 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症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症上來說,皰疹性咽頰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實質上來說 皰疹性咽頰炎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並發症與後遺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並發症,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往往危機生命;家長們應當在發現孩子有手腳水泡與發熱後,及時送去就醫,切勿拖延 。因此,從並發症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炎?
皰疹性咽炎發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症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驚厥。體溫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發病時常有嘔吐或頭痛,少數患兒有腹痛。
孩子如果發生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炎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否則有可能合並細菌感染,小皰疹發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Ø 發高燒, 體溫多在38 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
Ø 出現丘疹或皰疹, 多發於手、足、口、臀 四個部位
Ø 口腔潰瘍疼痛,拒絕進食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識別危重信號,及時就診,合理治療,一般都可順利康復。
1. 注意隔離
(1)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後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共隔離 2 周時間,尤其是在發病的第一周內,傳染性是最強的;
(2)多通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家長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2. 觀察病情
(1)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症狀:
注意有無新的體征出現,或原有症狀、體征有無加重或惡化,重點留意有沒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號出沒;
應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一旦出現危重信號,需及時就診或復診。
(2) 注意觀察呼吸:
主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的情況,5 歲以上兒童 30 次/分鍾;1 歲 5 歲 40 次/分鍾;2 月齡 12 月齡 50 次/分鍾;新生兒 2 月齡 60 次/分鍾;
如果有持續或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那麼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就診或復診了。
(3)定期監測體溫:
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 (腋溫),每 1 2 小時測一次體溫,並要注意有無寒戰、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後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
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的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病的一周內,休息很重要 :
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餐後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 :
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
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
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於太陽底下暴曬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消毒:
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後、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後都應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麼?如何消毒?
1.空氣
以自然通風為主,每日通風2 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無法自然通風的可採用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有條件的可使用紫外線消毒。
2.物體表面、地面、牆壁
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檯面、水龍頭等)、地面和牆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必要時用清水擦拭乾凈。
被患兒糞便、皰疹液等污染的物體表面、地面和牆壁可先用即棄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
3.衣物、被褥等織物
患兒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單獨清洗,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煮沸20分鍾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
4.奶瓶、餐飲具
患兒的奶瓶、餐飲具每次使用前應煮沸20分鍾或高溫消毒。
5.玩具、學慣用品
患兒接觸過的學慣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凈,不適合用消毒劑擦拭的學慣用品(如書本等)可陽光下暴曬2小時。
6.手
手接觸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後,應及時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確的方法洗手,必要時可用復配手消毒劑進行雙手消毒。
7.便器
患兒使用後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
8.診療用品
醫務室的診療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體溫計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清水沖洗干凈後備用。 壓舌板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壓舌板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壓蒸汽滅菌。
9.校車
如果有配備校車,要保持校車衛生清潔;校車應以自然通風為主,密閉的空調車應開啟通風裝置;每天對校車的門把手、座位、扶手、車廂地面等進行消毒。
特別提醒 :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腸病毒引起的,醇類消毒劑(如酒精)對它的滅活效果不佳,不宜用於噴灑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類復合制劑,須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殺滅腸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
因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都是通過 糞-口-呼吸道傳染 ,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種疫苗
2016年我們國家就研發上市了 EV71疫苗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 6月齡-5歲 ,建議盡早接種,低齡兒童盡量在 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 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絕大多數重症手足口病。 寶寶接種後,得手足口病的幾率會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會是嚴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說呢?
02
加強防禦
除接種疫苗之外,防護預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洗干凈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後提醒 :凡出現發熱、感冒或呼吸道症狀,或發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院就診。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及時應對、不信謠言,才能給寶寶最好的保護!
另外要提醒各幼兒園(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非常必要,如發現寶寶出現發熱、咽痛、出疹等症狀,要通知家長盡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㈥ 舌頭根部有個小疙瘩怎麼回事好像.
你好,舌根部痘痘常見於皰疹性咽峽炎或是咽喉炎症導致的濾泡增生,請說明體溫是否正常,有無咽痛、咳嗽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