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皰疹初期症狀
皰疹早期可以出現局部刺痛感,隨後出現水皰樣改變,隨著疾病的發展,水皰顏色改變或皰疹范圍繼續增大融合成片,隨後破潰,破潰之後局部出現結痂,結痂脫落後好轉。皰疹主要考慮是感染皰疹病毒所引起來的一個皮膚性疾病,建議早發現,早點處理,不然會反復發作。另外,房間通風,可以使用抗病毒葯物,如阿昔洛韋軟膏或者口服抗病毒的葯物,或者配合中葯抗病毒處理治療。此外,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定期復查,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具體治療方案。
Ⅱ 皰疹性疼痛有多疼
皰疹性疼痛特點如下:
1、皰疹性疼痛為持續性疼痛,伴有燒灼樣感、酸痛和瘙癢,嚴重陣發性刺痛或灼痛,感覺異常如觸電樣、螞蟻咬的感覺等;
2、劇烈的頑固性疼痛。帶狀皰疹皮損消除後,疼痛可繼續出現,較輕微的刺激也會誘發疼痛,有時會出現整晚的間接性疼痛;
3、10%的患者,疼痛時間可超過一個月,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疼痛可在皰疹消失後持續發生,甚至超過數十年。
Ⅲ 帶狀皰疹的症狀表現是什麼 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帶狀皰疹通常表現為帶狀丘疹、水皰、皮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帶狀皰疹通常表現為帶狀丘疹、水皰、皮疹。以下是關於帶狀皰疹的的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
一、症狀表現
1.皮疹
帶狀皰疹通常在身體的一個區域或一個側面出現。最常見的是胸部、腰部或面部。皮疹開始時是紅色斑塊或丘疹,隨後逐漸變成水皰。
2.疼痛
患者常常在皰疹出現前數天或數周開始感到疼痛或刺痛。這種疼痛通常是帶狀的,沿著神經分布的區域,可能非常劇烈。
3.水皰
紅色的丘疹會逐漸變成水皰,這些水皰通常是透明的,裡面含有清澈的液體。水皰會逐漸增多,並形成帶狀的群集。
4.瘙癢
皮疹和水皰常常伴隨著瘙癢和刺癢感。這可能導致患者不斷地搔抓皮膚,增加感染風險。
5.發熱
部分患者會伴隨著輕度發熱,體溫可能略有升高。
6.神經痛
帶狀皰疹的最常見並發症之一是患者出現神經痛。皰疹出現後,感染的神經會導致持續的劇痛,這種疼痛可能會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
二、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
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阿昔洛韋膠囊、利巴韋林顆粒等葯物進行治療,早期使用這些葯物可以縮短皰疹的持續時間和減輕疼痛症狀。
2.疼痛管理
帶狀皰疹常伴隨劇痛,可以通過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片、復方金銀花顆粒等葯物緩解疼痛。
3.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皰疹區域,可使用溫水清洗皰疹區域,並塗抹舒緩和癒合的葯膏。
4.預防神經痛
預防帶狀皰疹相關的神經痛是非常重要的。接種水痘-帶狀皰疹疫苗可以減少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同時還可以降低後續神經痛的發生率。
5.監測並預防並發症
帶狀皰疹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如皰疹性角膜炎、神經病變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生的監測和治療,可以減少並發症的風險。
請注意,以上僅提供一般信息,對於具體治療方案和葯物使用,請咨詢醫生的建議。
Ⅳ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治療指南
定義: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水痘,癒合後殘留的病毒潛伏於脊神經後根及顱神經的神經節中,當VZV特異性的細胞免疫下降時,病毒重新復活發生帶狀皰疹。疼痛是帶狀皰疹常見的臨床症狀和後遺症之一。帶狀皰疹相關疼痛包括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主要指皰疹癒合後持續超過4周的疼痛。
機制:
帶狀皰疹急性疼痛多認為屬於傷害感受性疼痛,部分伴有神經病理性疼痛。其機制認為其與病毒感染急性發作引發神經組織內的炎症水腫及神經纖維損傷有關。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屬於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其確切的發生機制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認為PHN並非急性帶狀皰疹的疼痛在時間上的延續。當前研究可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1)周圍機制:主要表現為周圍神經干炎症以及神經損傷後傳導異常;(2)中樞機制:與中樞神經異常主要與丘腦對疼痛調節環路的功能改變有關;(3)與精神因素有關。
臨床特徵:
皮膚感覺異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早期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出現於帶狀皰疹出疹前數天,也可以於出疹時及出疹後發生。疼痛呈單側帶狀分布,發生於一至兩個相鄰的皮區,不越過軀體中線。疼痛性質多為燒灼痛、刺痛或電擊樣疼痛,常伴有痛覺過敏現象。極少數患者在前驅期後僅有皮區疼痛,而無皮疹,稱為「無疹型帶狀皰疹」。
診斷:
准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帶狀皰疹的典型症狀和體征,可以作出准確的臨床診斷。不對稱皮區的皮疹和簇集的水皰即可診斷為帶狀皰疹。此為其他的診斷要點包括:發病前有全身不適、乏力等前驅症狀;患處有燒灼樣、針刺樣疼痛或皮膚感覺過敏等;皮疹按神經支配區域分布;呈單側性、不過軀體中線;病程有自限性,約2-3周,愈後可有色素改變或瘢痕。
實驗室內的病毒學診斷是診斷不典型病例及進行鑒別診斷的重要方法。孕婦和新生兒的VZV感染、免疫缺陷患者不典型的感染、可疑中樞神經系統VZV感染必須由實驗室診斷確診。方法包括:
Tzanck塗片法:檢測皮損標本中的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但無法區分VZV和HSV感染。
組織培養法直接檢測病毒:時間長,有假陰性,因為皮損處病毒不容易復活。
從皮損基底部做細胞刮片進行VZV感染細胞的直接熒光抗體(DFA)染色:既快又靈敏。
VZV PCR:設備未普及。
ELISA和免疫熒光技術檢測VZV特異性IgG, IgM 和IgA: VZV IgG可自發的或在HSV感染復發時升高(抗原決定簇的交叉反應),而IgM增高及高滴度的抗 VZV IgA 抗體常意味著VZV感染復發,無論有無皮損。
鑒別診斷:
帶狀皰疹應與單純皰疹及丹毒等相鑒別。伴有疼痛的帶狀皰疹局部疼痛或皮膚感覺異常而無皮疹的患者(例如在出疹之前或無疹性帶狀皰疹病例),依據疼痛的部位應與該部位常見疼痛性疾病相鑒別如神經根型頸椎病、腎結石、膽結石、心絞痛、椎間盤突出症等。
治療:
帶狀皰疹相關疼痛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抗病毒治療
適用於帶狀皰疹急性期的使用。目前應用的抗病毒葯物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和泛昔洛韋。這3種葯都是鳥嘌呤腺苷類似物,對病毒有特殊的親和力,但對哺乳動物宿主細胞毒性低。急性期抗病毒類葯的應用,可顯著減輕皰疹急性期皮膚症狀,縮短皮疹癒合時限,同時可以緩解疼痛程度。
2、 糖皮質激素療法
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早期的治療中,系統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症過程,縮短急性疼痛的持續時間和皮損癒合時間,但對慢性疼痛(PHN)基本無效。在沒有系統性抗病毒治療時不推薦單獨使用皮質激素。
3、 疼痛的處理:
3.1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處理
①葯物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兼有傷害性疼痛及神經病理性疼痛成分。首先可以考慮對乙醯氨基酚及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的應用。在傳統治療葯物效果不佳時,可參照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葯物治療。
②阻滯治療:局部麻醉葯作皮內注葯或者周圍神經干、叢阻滯,阻斷痛覺向中樞的傳導,可以緩解大多數帶狀皰疹急性期疼痛,此法應該盡早使用以求達到緩解急性疼痛、預防PHN的發生和緩解其異常疼痛。常用的神經阻滯方法有:①星狀神經節阻滯:適用於頭頸、顏面以及上肢發生的帶狀皰疹;② 硬膜外阻滯:適用於胸部、腰部、骶尾部發生的帶狀皰疹,具體穿刺部位以及阻滯范圍應該根據脊神經受損的節段及疼痛部位而定;③ 椎旁神經阻滯:在受損皮區對相應的神經根分別進行阻滯;④ 其他神經干以及分支阻滯
③物理治療:
半導體激光、氦氖激光照射等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的輔助治療方法。物理治療能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統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減輕神經炎症,緩解疼痛。
3.2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處理
①葯物治療:帶目前用於治療PHN的葯物主要有抗抑鬱葯、抗驚厥葯、阿片類葯、局部麻醉葯等。利用循證醫學證據,選擇安全有效的葯物。
一線葯物:三環類抗抑鬱葯(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丙咪嗪)、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抗癲癇葯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利多卡因貼片或乳膏能減輕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證據較多,可作為一線葯物應用。
二線葯物:阿片類鎮痛劑:阿片類鎮痛劑如羥考酮、曲馬多、美沙酮、芬太尼、辣椒素軟膏等可能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有效。可作為治療的二線葯物應用。
三線葯物:此外NMDA受體拮抗劑(如氯胺酮和美沙芬),可樂定、大麻素等可用於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但需要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可考慮作為三線葯物應用。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葯物治療應充分考慮安全性、順應性和經濟性,不同患者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對葯物的療效不盡相同,必要時可考慮聯合用葯,當前關於葯物的聯合應用的循證醫學證據較少。
②微創神經介入及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應用葯物不能控制,或者控制效果不好,患者不能耐受葯物副作用的帶狀皰疹後神痛,可酌情考慮如下技術治療。
阻滯治療:皰疹後三叉神經痛可考慮性三叉神經阻滯治療;脊神經分布區域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考慮行脊神經阻滯,此為也可考慮行硬膜外持續輸注局麻葯、可樂定或阿片類葯物;脊神經根(干、叢)介入治療適用於區域性疼痛的治療。可對相應的神經進行介入治療,如頸、胸、腰、骶神經根,臂叢神經、腰叢神經等。一般不宜使用神經毀損治療;交感神經介入治療:適用於持續性燒灼樣的皰疹後神經痛。常用方法有:星狀神經節阻滯,靜脈局部交感阻滯等。對胸、腰交感神經節及內臟神經叢,可進行物理或化學性毀損或外科手術切斷,以達長期治療效果。
神經調制技術:對難治的皰疹後神經痛可試用脊髓電刺激治療;對於病情比較復雜且其他治療效果不良時可考慮使用中樞靶控輸注治療,通過植入泵進行鞘內給葯(嗎啡、布比卡因、可樂定、巴氯芬或齊考諾肽)。某些頑固性疼痛可考慮深部腦刺激、運動皮層刺激等治療。
③其他治療
此外物理治療如超激光;心理治療;針灸等治療均可作為帶狀皰疹皰疹後神經痛的輔助治療方法。
Ⅳ 玫瑰皰疹的引起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呢
皰疹是一種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發病於皮膚表面,能夠造成皮膚表面潰瘍性破損,而且容易起水泡,觸碰有刺痛感,因此,皰疹被人們視為最可怕的疾病之一,其中,玫瑰皰疹的發病范圍較大,影響程度深,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下面就來看看玫瑰皰疹的引起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呢?
發病原因:
目前關於玫瑰糠疹的發病原因,多數人傾向於與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過敏有關;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並無感冒病史;這可能是感冒比較輕的原因,或者有其它的發病因素,目前醫學上並無統一定論;
症狀及表現:
1、玫瑰糠疹是一種過敏,雖然有些人考慮是病毒感染,但很明顯,這個病毒是比較早的事,一般而言,當當玫瑰糠疹發病時,其病毒就早就解決了;也就是說,玫瑰糠疹不具有傳染性;它稱為過敏疾病更合適,因此在治療時是應當配合抗過敏葯的;
2、玫瑰糠疹這個病,是皮膚科醫學上唯一證明有母斑和子斑的病;相當一部分病人早期身上會有一個較大斑片,過一周左右,身會起很多小的斑片,稱為子斑;當然,也有很多人在發病之初並沒有母斑的出現;
3、玫瑰糠疹具有自限性;意思是它會自己好的,大部分的病程是兩個月;也就是說,即使不吃葯,大部分人的玫瑰糠疹也會兩個月自己好的;這一點,患者心中必須明白;當然如果發生的面積太大,適當吃葯是有作用的;
4、對玫瑰糠疹的治療,主要是促進其好轉加速,並減輕炎症;因為玫瑰糠疹任其自愈,一方面會因為病程長,全身大面積紅斑脫皮影響心情,另外,這些皮損易留下難看的色素沉著;我們的經驗是服用中成葯百癬夏塔熱片,一般可以讓其病程在半個月內完成;
5、對於瘙癢者,可以適當配合止癢葯如氯雷他定片等;筆者的經驗是氯雷他定片,早上一片;鹽酸西替利嗪片,晚上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