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感冒了怎麼辦啊
擴展閱讀
長期濕疹怎麼辦 2025-05-10 00:20:27
皰疹與艾滋病有關系嗎 2025-05-10 00:20:25
帶狀皰疹可以吃瓜子嗎 2025-05-10 00:17:59

蕁麻疹感冒了怎麼辦啊

發布時間: 2025-05-09 18:09:37

❶ 感冒之後得了蕁麻疹要怎麼治療

問題分析:飲食方面注意,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緩瀉葯物及肥皂水灌腸。室內禁止放花卉及噴灑殺蟲劑,防止花粉及化學物質再次致敏。另外到正規醫院做一下過敏源檢測,明確自己會對哪些東西過敏。在做針對性的避免。囑病人戒煙酒。病人應卧床休息,多飲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床單被褥要清潔,室內保持安靜。這些方面做好預防是很重要的。
意見建議:病人應盡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損增加,瘙癢加劇。主要是因為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如果治療就會加重病情。

❷ 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蕁麻疹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皮膚疾病,會對皮膚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需要及時治療,並且做好護理工作,那麼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辦?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治療?蕁麻疹的治療並不復雜,但是越早治療康復月容易,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內容吧。
1、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1)葯物治療
孩子蕁麻疹發作大多數是短暫的,往往持續2-3天即會痊癒;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或注射抗過敏、抗組胺類葯物;局部塗抹止癢洗劑,如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緩解瘙癢。若超過2~3個月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則可考慮脫敏治療。
(2)外用洗劑
艾葉煎水擦洗:可取適量干艾葉,放入鍋中,加清水熬煮,待葯汁變溫後,為孩子擦洗患處,避免用熱水燙洗皮膚。艾葉有祛濕止癢功效,適用於小兒蕁麻疹。
地膚子煎水擦洗:地膚子30克,將地膚子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過濾,可以沖紅糖飲用。或者將地膚子水擦洗瘙癢處。清熱利濕、祛風止癢,主治蕁麻疹。
(3)飲食調理
當急性蕁麻疹病因尚未明確時,有些食物必須絕對禁止,如魚、蝦、蟹、海鮮、雞蛋、竹筍等發物,另外,不宜吃辛辣、刺激、蔥、韭菜等助生火熱、可加重病情的食物。宜吃清淡、去風熱的食物,如綠豆粥、胡蘿卜山葯粥等。
(4)生活護理
孩子患蕁麻疹後,家長要將孩子指甲剪短,避免孩子搔抓患處,預防感染;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換衣;不宜用鹼性香皂或熱水刺激患處,以免加重瘙癢。注意家庭衛生,做好防蟎工作;暫時避免孩子接觸小動物,如貓、狗。避免孩子接觸花粉類物質,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
2、如何預防蕁麻疹
1、注意飲食,避免誘因。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腌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機率。
2、注意衛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貓、狗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濕燥火及蟲毒之類,要避之有時。使生活規律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發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患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膽鹼能性蕁麻疹應保持身體涼爽,避免出汗。據有關研究發現,吸煙者血液中的IgE與皮膚試驗的陽性率明顯高於非吸煙者,而且對其子女等被動吸煙者所導致的過敏現象也相對增加。因此,患有蕁麻疹的人應戒煙。
3、注意葯物因素引起的過敏。在臨床中,有些葯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某些中成葯如感冒清、牛黃解毒片等也可導致過敏,引起蕁麻疹的發生。當你在服用多種葯物而懷疑蕁麻疹是由其中一種葯物引起時,最簡捷有效的方法是及時停用所服的葯物
4、積極治療原有疾病。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蟲感染像腸蛔蟲、蟯蟲等;細菌可愛染像齲齒、齒槽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毒可愛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癬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經紊亂,甚至體內潛在的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因此,有效地診斷和治療原有的疾病,有助於消除蕁麻疹。
5、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中醫在防病治病方面有「恬淡虛無,病安從來」的理論,認為保持一種清心寡慾的心態,可以使人體氣機調和,血脈流暢,正氣充沛,久而久之,蕁麻疹自然會消失在無形之中
6、採用中葯預防。某些中葯,如首烏、枸杞、人參、黃芪、靈芝、大棗、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黃精、淮山葯、黨參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多種功能,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妨從中選一二味熬湯當茶飲。

❸ 得了蕁麻疹如何調理

蕁麻疹是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蕁麻疹又俗稱「風疹塊」,是皮膚黏膜由於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生的局限性水腫。蕁麻疹發作,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所以在過敏性蕁麻疹患者患病過程中都會感覺害怕,茫然和無助,其實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對治療方法不了解,對疾病本身沒有認識和概念。下面我們來了解下。

蕁麻疹為何盯上你?

蕁麻疹極為高發。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蕁麻疹患者越來越多,在6年裡有一億的人患上了蕁麻疹。每到冬季,能夠有將近45%左右的人群會受到蕁麻疹的傷害,讓患者的工作和休息都不能如常,苦不堪言。

蕁麻疹為何就是盯上你?為何就會發作?其實有三個條件促使其發生,一是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二是過敏原;三是過敏體質者恰好碰到過敏原。看看自己的父母或親戚有沒有過敏史,如果他們有,你過敏的幾率就相當之高了,這與遺傳因素相關。

那麼,在冬季高發蕁麻疹的季節應該怎麼做呢?

蕁麻疹反反復復,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唯有辦法就是調理身體才能根治。

1、外治——避開過敏原

蕁麻疹是由於機體對某種物質過敏而引起的,並可以引起一系列過敏性症狀出現。目前,蕁麻疹患者通常只接受了緩解症狀的治療,大多數人沒有確定過敏原,導致病情反復加重、遷延不愈。專家提醒,蕁麻疹患者的首要任務是通過過敏原篩查檢測確定過敏原,避免接觸。

對於季節性蕁麻疹患者,在過敏季節盡量減少外出,出門時佩戴口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去其他沒有過敏原的城市或地區。

而對於許多常年蕁麻疹患者,其生活中有一個看不到卻無處不在的過敏原,那就是塵蟎。所以,常年蕁麻疹的患者日常要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環境中塵蟎濃度。

事實上,生活中常見的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達上千種,加上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過敏原頻頻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人們出差、旅行、聚餐等機會也增多,活動地域在不斷擴大,所以過敏原的接觸范圍也增大,因此這就給預防、躲避過敏原帶來極大的困難,防不勝防。

2、內調——微生物益生菌調理過敏體質

蕁麻疹發生時,人體內的免疫反應會使Th1細胞數量下降,連續產生多種細胞激素促使免疫反應朝向Th2途徑,形成體液免疫反應,例如IgE的產生及嗜酸紅細胞過多等。

蕁麻疹治療一般用傳統的控制方法和治療,如激素、抗組胺類,消炎類葯物治療,一時見輕,但過一段病情又會加重,對患者身體影響也很大,長期服用對肝腎造成更大損傷。外用一般會選用激素類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膚輕松等,雖然能很快控制皮膚過敏症狀,但是一停用,過敏症狀就會復發,長期使用激素類軟膏會使皮膚失去正常防禦和自我保護能力,最終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目前的治療蕁麻疹主要包括去除誘發因素、調整自身過敏體質,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改善過敏症狀,調整過敏體質,縮短蕁麻疹治療周期。

最新科學新發現抗過敏益生菌對治療各類蕁麻疹有奇效。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共同培養後,對白介素(IL-12)的分泌調控的Th1免疫能力的作用從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組成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桿菌擁有降低血清IgE過敏抗體的國際專利認證,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一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減少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

3、日常護理預防蕁麻疹

1、保證一定的睡眠和休息,發作期不要參加體育活動;在緩解期可參加適當的戶外活動,以增強機制免疫力,但應避免劇烈運動。

2、要減少外部刺激。氣溫過冷和過熱或者紫外線過強等因素都會刺激到患處皮膚,就會導致病情加重。蕁麻疹患者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防曬,天冷時注意適當增加衣物,防止感冒和蕁麻疹的病情惡化。在平時盡量少接觸化學物質,如洗潔精、洗衣粉等等,洗碗做家務時戴上手套為好,而且要避免抓撓患處,以免增加皮損面積。

3、要防止皮膚乾燥。一旦皮膚過於乾燥,患處皮膚瘙癢的症狀就會加重。同時過度疲勞和睡眠不足等都會引起皮膚變得乾燥和粗糙,皮膚的血液循環功能會減弱,那麼病情就會加重。蕁麻疹患者洗澡時,不要使用水溫過高的水,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用品,洗完澡可以適量使用溫和的潤膚用品。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給皮膚補充足夠的水分。

4、要飲食保持清淡。在平時應該多喝開水,而且還可以適量的喝一些水果汁和蜂蜜,能夠起到滋潤和保養皮膚的作用,可以緩解皮膚瘙癢的症狀。

❹ 一感冒就發蕁麻疹...

您好很高興解答您的問題,您現在的情況是蕁麻疹的慢性期,建議您最好是採用純中葯的方法治療好。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風疹團或風疙瘩。是由於皮膚、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的常見皮膚病。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其基本特徵為全身起蒼白色或紅色風團,發生消退都較快,消退後無任何痕跡,起疹時伴搔癢
中醫在蕁麻疹治療方面有以下特點:1、蕁麻疹治療徹底,純中葯治療,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安全高效,治癒後不在復發。2、蕁麻疹治療時間相對較長,一般要患者堅持使用1-2個月時間。
中葯具有益氣固表、調和營衛,祛風止癢、補益腎氣的功效、糾正免疫反應、消除神經血管水腫、從根本上徹底治癒蕁麻疹。
在生活中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性疾病,常見的有嬰幼兒患者,那麼在生活中蕁麻疹常見的禁忌有哪些呢?

一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 饕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蕁麻疹體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 C與 B群,或是 B群中的 B 6。多吃鹼性食物如: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葡萄、綠茶、海帶、香蕉、蘋果、橘子、綠豆、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二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三、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在生活中蕁麻疹常見的的禁忌,主要是飲食上禁忌和外因素引起的,患者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合理的搭配飲食上的習慣,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多鍛煉身體。

祝您早日康復

❺ 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小兒蕁麻疹是嬰兒常見疾病的一種,一般是因為接觸到過敏原而引起的,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出現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並會感覺發癢。 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1、孩子得了麻疹如無並發症應在家中隔離。隔離時間為5天,有並發症者需延長至10天。由於麻疹病毒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會喪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就可以達到空氣消毒的目的。家長接觸病兒後,只需在戶外逗留20分鍾,即可不傳染他人。病兒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曬1~2小時就可達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狀消失。為了使病兒休息好,應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居室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濕潤,經常要開窗通風,但要避免穿堂風,不要讓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要避免強烈光線刺激病兒的眼睛,窗戶拉上窗簾,燈泡用燈罩罩住。給病兒穿衣蓋被要適當,穿蓋過多,捂得全身是汗,見風反而容易感冒著涼,而引起肺炎。

3、食物給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熱湯,這樣不但有利於將身體內的毒素排出,利於退熱,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皮疹容易發透。疹子消退,進入恢復期,及時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膩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兒的皮膚、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潔。麻疹病毒侵入人體後,不但使皮膚出疹子,同時還使眼結膜、口腔、鼻腔粘膜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時清洗,分泌物長時間地刺激皮膚粘膜,使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給病毒繼續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因此,做好病兒皮膚粘膜的清潔衛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熱的護理。麻疹病兒如果沒有並發症,發熱不超過39℃,不必採用退熱措施,發熱在39℃以上的,需採取一些退熱措施,如按醫生的指導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觀察病情,及早發現並發症。麻疹的並發症多而且比較嚴重。常見的並發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腦炎等。肺炎表現為咳嗽加重、氣喘、呼吸困難、面色發紺。喉炎表現聲音嘶啞、吸氣性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像狗叫聲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氣短。乏力多汗。腦炎表現為嗜睡或煩躁、頭痛、劇烈嘔吐甚至驚厥昏迷,如果發現上述表現,應立即請醫生診治,防止發生嚴重後果。

小兒蕁麻疹治療偏方

1、急性蕁麻疹的中葯治療以祛風、清熱、祛濕為主:

偏方一:荊芥10克,防風10克,紫草30克,黃芪30克,苦參20克,地膚子2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

偏方二:麻黃10克,蟬蛻10克,連翹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白蘚皮20克,水煎服。

以上兩方可任選一方內服。

2、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可導致血虛,血虛生風,形成惡性循環,中醫理論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因此治療應加用養血滋陰的中葯。

偏方一:生地20克,首烏2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防風10克,丹皮10克,玉竹10克,荊芥10克,大棗30克,人參葉30克,水煎服。蕁麻疹的中葯治療主要採用內服法,如皮膚瘙癢難忍,也可用紫背浮萍、蒼耳草、荊芥、紫蘇葉、百部等中草葯任選1—2種,各120克煎湯外洗。黑芝麻30克,黃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黃酒,加蓋。放鍋中隔水蒸15分鍾。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劑, 連食1周。

偏方二:當歸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地20克、荊芥6克、防風6克、薄荷3克、蟬衣4.5克、紅花9克、麻仁15克、生甘草3克。

偏方三:葯用黃芪、首烏、白術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後下)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鳥梢蛇(研沖)9克,川芎、甘草、全蠍(研沖)各6克。蜈蚣(研沖)2條。兒童用葯酌減。

精彩推薦:

牙齒黃怎麼辦

麻疹

齲齒

增高

腮腺炎

❻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皮膚病。民間有很多治癒蕁麻疹的方法,如拔罐療法,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葯酒療法,用葯3天,治癒率92%。中成葯療法,服用雲南白葯,服葯1-4天,有效率90.62%。熏洗療法,熏洗3-6次,療效很好。還有內服葯物,常用抗過敏葯物,近年來應用的新葯息斯敏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外用葯物常用1%酚爐甘石洗劑或1%博荷酊外塗。
蕁麻疹患者的日常保健須重視,病人應卧床休息,多飲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床單被褥要清潔,室內保持安靜。盡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損增加,瘙癢加劇。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不要熱敷。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患者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系。

❼ 寒性蕁麻疹的救星——「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湯!——羅大倫

經常有朋友問我,患了蕁麻疹怎麼辦?這個蕁麻疹,又叫「風團」,有時候被風一吹,就會感覺渾身發癢,用手一撓,立刻皮膚上會出現很多紅色的疙瘩,越撓越大,有的在瞬間會變得極大,甚至連成片,整個皮膚都發紅凸起,很是駭人。然後,有的人若干時間後會自動退去,有的會反復出現,整天發癢,嚴重地影響工作和生活。

有的時候,這東西也不是風吹引起的,有的人吃了魚蝦,或者什麼特殊的東西,也會出現蕁麻疹。總之,這是一個比較普遍,也很煩人的疾病。

患了蕁麻疹會有危險嗎?

有的朋友會說,這個病就是癢,挺著不就可以了嗎?這個會有什麼大的危險嗎?

其實還真有的,蕁麻疹如果起在肢體上,一般沒有大的問題,可是有個別情況,有那種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起在喉頭,壞了,因為這里皮膚薄弱,是呼吸的必經之路,不斷的刺激會導致水腫,會讓局部瞬間突然腫大,嚴重堵塞呼吸通道,這種情況會出現危急的後果,如果治療不及時,導致窒息,人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出現生命危險,有時候急救來不及,周圍有醫務工作者的,甚至需要做喉頭切開插管處理,讓患者可以呼吸,這樣保證生命的安全。雖然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蕁麻疹該怎樣調理呢?

西醫會用抗過敏的葯物治療,中醫則會將其分型,然後對症處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熱, 有的蕁麻疹是一見到熱的就嚴重,越熱越厲害,這可能多是熱證,中醫會用涼血解毒等方法調理。

還有一種,是遇到冷的就嚴重,比如冷水洗會嚴重,風稍微涼一點,一吹就嚴重,這多是寒證,我所見到的,寒證的多,熱證的少,基本上這幾年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寒證,所以給大家聊聊寒證的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氣虛,這是基本體質。如果從症狀來看,往往是脈弱,舌質淡嫩,舌苔薄白。很容易累,稍微動作就氣喘,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夠紅潤,稍一運動就容易出汗,平時怕風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夠充沛,容易疲倦。

此時,如果遇到冷風,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時候被冷風吹到,則容易出現蕁麻疹,一撓,一身疙瘩,紅紅的一片,瘙癢不止。

那麼該怎麼調理呢?

我的經驗是用 桂枝湯

要說起這個桂枝湯,來歷可了不起,它是醫聖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裡面的第一個方子,被古代稱為 「仲景群方之魁」 ,這個方子的妙處,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只就著蕁麻疹來談談它的用處。

這方子現在的份量大致是:

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薑三片、大棗六枚(掰開)。

其實其中的葯物只有三味,分別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薑和大棗是自己去市場買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在《傷寒論》裡面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們沒有必要用那麼大,所以我給出的是《方劑學》教材裡面的大致份量,生薑和大棗是我的經驗用量。

那麼,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呢?

它的功用是: 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這個方子歷代主要應用,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也就是明顯的正氣不足的人,患了風寒感冒的時候,這個方子是最恰當的。這種表虛證的症狀是: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此時古書記載還會出現一個症狀,叫「鼻鳴干嘔」,這「干嘔」好理解,可是這個「鼻鳴」是什麼情況呢?原來,在我們患外感的時候,鼻腔裡面會堵塞,有時又有濃鼻涕凝結在裡面,此時呼吸,有時會氣流堵塞,然後用力,又突然通開,此時會出現鼻鳴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此方會被張仲景選用放在《傷寒論》這部巨著的第一個方子的位置呢?這方子是怎麼構成的呢?

原來,當風寒傷人肌表的時候,原應惡寒發熱而無汗,這是正氣尚足,對寒邪侵襲的正常反應,此時防線還算堅固,所以沒有汗。

可是有的人,正氣虛弱,外寒來襲後,正邪斗爭,結果自己的防線出問題了,總是出汗,這個出汗是「桂枝湯證」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此時這種表虛之人,容易汗自出而發熱,惡風不解,且有鼻鳴、干嘔,這是腠理不固,衛氣鬆弛,營陰無法內守,於是泄出腠理,成為汗液出來了。中醫管這種情況,叫表虛證。究其病機,是風寒外感,衛強營弱,即《傷寒論》第五十三條所說:「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

那麼,蕁麻疹的寒證,也是有著同樣的機理的。往往是營衛不和,所謂「營」,中醫叫營氣,指的是循行於脈中的物質基礎,主要是一些營養物質,《素問·痹論》雲:「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而所謂的「衛」,顧名思義,指的是保衛身體的「衛氣」,是一種防護的功能的描述,《靈樞·本藏》雲:「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所以一般人多認為衛氣主要分布於體表。但是,《素問·痹論》則雲:「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膛」,可見衛氣也循行於身體內部,在各個臟腑之間,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衛氣和營氣是不可分開的,營是營養物質,而衛氣就是運送它的力量,衛氣將營氣運送往全身,在體表的,就是去防衛外邪入侵了,在體內的,就是為身體臟腑輸送營養了,而仲景所描述的「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的意思,是衛氣出了問題,推動輸送營氣的功能有問題了。

那麼,為什麼此時叫做「衛強營弱」呢?其實,「衛強營弱」的實質是營衛皆弱,看不到這一點,就沒法真正懂得桂枝湯的道理,而「衛強營弱」只是相對的,「衛強」是外邪來襲,正氣不足的人,衛氣是不足的,是紊亂的,此時不足的衛氣忙於在體表組織抵抗,被外邪所遏制,壅滯於局部,顯得「衛強」,可是力量還是不夠,所以無法正常運送營氣,營氣無法正常通行,成為沒有押送官的糧草,所以會四散,所以會散出體外「汗出」,這種狀況,在局部就顯得「營弱」。

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張仲景的辦法是,補足正氣,所以他用桂枝湯, 桂枝湯的核心,是補足脾胃之氣,增加脾胃之氣向身體運送營衛之氣的力量的。

很多人問,我們的營衛之氣是從哪裡來的呢?為什麼你總是說,孩子總是感冒,是因為脾胃虛弱呢? 其實,我們身體的正氣,都與脾胃有關,尤其是保護身體的營衛之氣,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所以我們營衛之氣的來源,都是中焦脾胃。

我們再來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芍葯、炙甘草,和生薑大棗。可是同樣的葯物組成,只是芍葯增加一倍的葯量,在加上飴糖,張仲景就管它叫小建中湯了,這個建中湯就是補脾胃建中焦的經典方子,而桂枝湯服用後要喝熱粥,這個熱粥和飴糖的區別,其實只是濃縮與否的問題,起作用是方向一致的。可見,桂枝湯的一個我們不大熟悉的作用,是補脾胃,建中焦。而與小建中湯的不同,是桂枝湯的芍葯量少一點,也就是收斂之性少些,所以我一直認為桂枝湯是補足中焦,同時增強向身體運送營衛之氣的功能的,也就是說它有增加輸送管道的功能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裡面談桂枝:「辛溫無毒。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補中益氣」的作用,除了補中,它的作用還有通行氣分的功能;而芍葯則是:「苦平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其中也有「益氣」的作用,我們可以理解為補益陰氣,而除此之外,它更善於通行血分的通道。所以桂枝與芍葯都有補正的作用,同時可以通行營衛之通道的功能。

當風寒在表,當用辛溫發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且衛強營弱,所以既用桂枝為君葯,補足正氣之外,通行經絡,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又用芍葯為臣,益陰斂營。桂、芍相合,除了補足正氣,一治衛強,通行衛氣的運行,一治營弱,通行營氣的運行,合則調和營衛,是相須為用。生薑辛溫,助桂枝解肌,溫衛氣之通道。大棗甘平,熬葯的時候要掰開,不用去核,熬好後益氣補中,養營氣之基礎。更重要的是姜、棗相合,可以升發脾胃之氣,是謂補中,這是營衛之氣的來源。炙甘草則是典型的守中之葯,坐鎮中焦。所以本方雖只有五味葯,但配伍嚴謹,散中有補,正如柯琴在《傷寒論附翼》中贊桂枝湯「為仲景群方之魁。」

其實,仲景將此方放在《傷寒論》的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測他是想突出補足正氣的重要性,這是治療一切外感病的基礎,所以這樣安排,不知這樣想,是否理解了醫聖之心。

應該如何煎服桂枝湯呢?

而這個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講究的。 水煎好以後,首先是,「適寒溫」服,「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就是喝完了葯,要加喝一碗熱粥下去, 這是要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這碗粥,確實療效要差很多,有時候根本就出不來汗,這是我的親身體會。所以我在之前的博客里寫過,甚至我們泡腳發汗,都要讓肚子里有食物,不要空腹,因為營衛之氣是從脾胃而來。

然後,要「溫覆令一時許,」就是 披上衣服,讓身體溫暖, 這也是避風助汗之意,此時注意千萬不要外出,讓冷風吹到,如果那樣,則前功盡棄了。

然後,等到「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和,津液得通,營衛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但是 流汗千萬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則「病必不除」。

此時,大家會奇怪,這個桂枝湯證不是在出汗嗎?為什麼還用汗法來發汗呢?可是為什麼又不能大汗淋漓呢?

我在之前的博文裡面講過來,此時,並不是為了發汗而發汗,此時微微汗出,只是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利的一個標志而已,很多人認為外邪會隨著汗排出體外,在這里不是的,如果是邪氣隨著汗出去,那麼該是汗越多越好了,可是張仲景說不可大汗淋漓,顯然不是這個道理,而是:桂枝湯是增加脾胃之氣,通暢營衛運行的通道的,一旦營衛之氣充足通暢,則會微微汗出,這是一個標志而已,中醫以此來判斷,是否方葯到達有效劑量。

然後, 如果服用一次後,汗出,病好了,停後服,後面的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著再服,「乃服至二、三劑」。 所以總是有人問我,張仲景書中的原方,葯量怎麼那麼大啊,現在我們的劑量是不是用小了啊?其實當時的葯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很多時候,張仲景並沒有讓您都喝了,比如這個桂枝湯,量也比較大,但是您稍微喝了一小杯,如果已經微微汗出了,這就是到達標准量了,如果身體痊癒,後面的就可以不喝了。所以我說中醫是以人體的反應為標准劑量的,這是更科學的方法,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耐受不同,如果都是一個死的標准「一片,二片」的,往往不能適應每個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葯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葯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服用,雖二三劑也可。同時,方子後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桂枝湯這個方子,對寒性蕁麻疹,效果極好。 前幾天我的一位中學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妻子患了這個病,很難受,於是我告訴他,服用桂枝湯,結果三副痊癒,昨天發微信告訴我了。這樣的情況,我遇到很多,不給大家多講例子了,因為在生活中隨處可以遇到這種證型的蕁麻疹,總之基本全是桂枝湯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現在正氣不足的人很多,被風邪傷到,風寒郁於體表,導致營衛不和,所以用桂枝湯會效果很好。

對於體虛之人的感冒,只要有感冒後容易出汗的(這是最重要的診斷標准),我都會用桂枝湯,初起的基本就是單純的只用桂枝湯,如果時間長了有其他問題,葯物會有所增減,但是都是桂枝湯打底。對於這種證型的感冒,桂枝湯往往都是一劑見效,甚至有的是一劑痊癒,可以說,這是一個治療體虛感冒非常有效的方子。

❽ 簡年3:蕁麻疹的一些治療方法(2)

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說過一些蕁麻疹的基本知識,那麼這篇就不再羅嗦。

在方法一中提到的桂枝湯加麻黃黃連連翹赤小豆苦參白癬皮蟬蛻丹參。

後來,我看到很多文章在說寒症引起的蕁麻疹仍可用桂枝湯。處方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 劇癢難忍者加枳殼,風團暗紅加當歸。桂枝祛風,白芍具有涼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 生薑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棗調和諸葯,相得宜彰,不愧是群方之首。

記得未曾學正式中醫之時,先看了《名老中醫之路》,名醫施今墨之高徒祝諶予(1914—1999)原首都醫院中醫科主任,副研究員。祝老在書中說他在臨床上常用 驗方過敏煎(銀柴胡、防風、烏梅、五味子、甘草) 治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因為此方經葯理研究抗過敏反應作用較可靠,具有御衛固表、抗過敏的功效。其中防風辛溫解表,散風勝濕;銀柴胡甘寒益陰,清熱涼血;烏梅酸澀收斂,化陰生津;五味子酸甘而溫,益氣斂肺,補腎養陰。該方葯味雖平淡,但立方精巧,諸葯組合,有斂有散,有補有瀉,有升有降,陰陽並調。

一看到玉屏風散我就記起朋友的孩子由於常常感冒,醫生診斷為免疫力低下,給她開了玉屏風散。當時我還說這西醫在學中醫方面不錯,後來才知道,這個玉屏風散已經被用爛了,就是看到小孩子感冒都不辨症隨手開出幾盒玉屏風散。

蔣潔塵(1918—1982年),湖北漢陽縣(今武漢市蔡甸區)人。副教授,知名老中醫。**蔣師說他多年以來屢以此方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均能取得一定效果。**_但凡是風邪久留不散的疾病,均可應用此方。_

郝萬山老師在講到濕熱發黃證時,說濕熱發黃證是陽明之熱和太陰之濕相合而形成的證候,濕熱互結,熱不得越,所以見到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如果在治療濕熱發黃的過程中,兼有表證,就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清熱利濕退黃,兼以解表。

以上幾種都是內服湯劑的方法,有時癢得太厲害,但是無法找到煮葯的地方,那麼可以用荊芥穗粉末放在風團瘙癢的地方反復地搓,直搓到發熱,熱過後皮膚會覺得舒服不再癢得難受。

但拿荊芥穗粉末擦身只是治標之法,要想治本還需要服用湯劑。

如果你連中葯店都找不到,那麼可以用針法治療。

肺主皮毛,所以皮膚癢要從肺經入手。又因大腸與肺相表裡,所以可以針曲池,合谷為氣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膚癢的治療方法是合谷和曲池同時下針,一般二十分鍾癢就能去掉了,下半身癢用築賓,三陰交,血海。 合谷、曲池、築賓、三陰交、血海這五個穴位下針,針法厲害的醫生針一下去癢同時就能去掉了。

如果身上起了很多皮膚癬等,要在 委中放血 ,把黑色的血放出來後再進行治療。

能堅持看到這里的人,都是真愛。

以上是這段時間以來了解到的幾種治療蕁麻疹的方法,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❾ 蕁麻疹可以塗青草膏嗎 青草膏的正確用法須知

5

青草膏的正確用法須知

1、塗人中:緩解鼻塞

感冒的人如果感覺到鼻塞,可以將青草膏塗抹在人中山和部位,青草膏的味道可以刺激到鼻子,鼻子很快就通氣了。

2、塗太陽穴:緩解頭疼

如果因為感冒出現了頭痛的症狀,患者可以將青草膏塗抹在兩邊太陽穴處,然後輕輕按揉,直至青草膏被吸收,這種方法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疼。

3、塗眉心:緩解鼻塞頭痛

感冒發燒的朋友可以將青草膏塗抹在眉心位置,輕輕按摩,這樣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也可以緩解頭痛,對治療感冒有一定的作用。

4、塗耳後:緩解感冒

耳後塗抹青草膏也可以緩解感冒症狀,青草膏有點象我們平時用的風油精,只是比風油精的作用更好一些,塗在耳後可以減輕因感冒引起的頭痛。

5、塗頸部:緩解頭疼

人感冒後全身各片都會不舒服,頸部也是一樣的,會有酸漲的感覺,我們可以把青草膏塗到頸部進行按摩,能起到通經活絡的功效,同時可以打通通往頭部的血脈,緩解頭疼。

6、塗脊柱兩側:緩解感冒

這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開背吧,人在感冒發燒的時候,讓家裡的人用青草膏來開開背,塗抹在脊柱的兩側,可以按摩,可以刮痧,對緩解感冒的症狀非常有效。

7、塗受傷患處:緩解以下病症

胸腹不舒、風濕腫痛、麻痹疼痛、蚊叮蟲咬、跌打扭傷數唯滑、輕度燙傷等只需塗在患處,即可緩解病症。

6

蕁麻疹塗青草膏的注意事項

1、塗青草膏並不能治癒病情,只能達到緩解紅腫和止癢的目的,關鍵時刻還需就醫治療。

2、使用青草膏時切勿觸及眼睛、口腔等黏膜,皮膚破損處忌用。

3、孕婦及2歲以下的寶寶不能用。

4、此葯只能外用,不能口服,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葯。

5、塗抹部位如有明顯灼熱感或瘙癢、局部紅腫等情況,薯臘應停止用葯,洗凈,必要時向醫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