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腰桿皰疹
擴展閱讀
長期濕疹怎麼辦 2025-05-10 00:20:27
皰疹與艾滋病有關系嗎 2025-05-10 00:20:25
帶狀皰疹可以吃瓜子嗎 2025-05-10 00:17:59

腰桿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5-09 17:37:58

Ⅰ 春季男人養生吃什麼。注意什麼

春天,是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中醫養生學認為,春季養生當注重「養陽氣、重養肝、防風溫、勤鍛煉」四原則。 養陽氣 《黃帝內經》里明確指出「春夏養陽」。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人們應注重對體內陽氣的保養。何謂陽氣?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為何要捂呢?這是因為,春季氣候多出現乍暖乍寒的情況,故衣著方面不要頓減,正如《壽親養老新書》里所指出的「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以免使人受寒」。而且還特別強調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 保養陽氣,還需多吃韭菜。韭菜,雖然四季常青,終年供人食用,但卻以春季多吃最好。正如俗話所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中醫認為韭菜性溫,春季常食,最助人體養陽。 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主春,意思是說,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是與春季相應的。為何有此一說?因為春天溫暖的氣候將會使人的活動量日漸增加,促使新陳代謝亦將日趨旺盛。因而,在人體內,無論是血液循環,還是營養供給,都會相應加快、增多,以適應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需求。中醫認為,這些均與肝臟的生理機能有關。若肝臟機能失常,適應不了春季氣候的變化,就會在以後出現一系列病症,特別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發病。俗話說「菜花黃,痴子忙」。據統計,精神病發病率以3、4月份最高,這也是季節對機體影響的一種反應。而中醫所說的「春宜養肝」的道理就在於此。 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有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也應在春季到來之時,按醫囑及時服葯。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防風溫 春天之所以強調要防風溫,是因為此時是由寒轉暖,溫熱毒即開始活動。如果平時身體虛弱,就會因受風熱外邪而發生風溫病(如流感等)。根據民間經驗,可用下述方法預防:其一是在水中浸泡貫眾。取貫眾500克,放置於水缸或水桶中,每月更換1次。其二在住宅內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揮發,以凈化空氣。實踐證明,此方法有一定的滅菌作用。此外,對於年老體弱之人,還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活動,同時,也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清新、流通。 勤鍛煉 中醫養生家還認為,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宜登高賞花、踏青問柳、游山戲水。但需注意的是運動要適量,以運動後感到精神健旺、身體鬆快為度。《黃帝內經》里還指出:「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意謂春天人們應當晚睡早起、披散著頭發、舒展著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靈感生發不息。這些都是古人春天養生的寶貴經驗,很值得現代人去認真執行。 「發福」與「發病」 程樹元 在人們的認識中,中年「發福」幾乎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生理現象,所以長期以來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現代醫學證明,中年「發福」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許多常見病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如果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和堅持科學地鍛煉身體,中年不「發福」是可以實現的,由「發福」而導致的許多常見病也是可以避免的。 在吃的方面,鑒於人到中年肌肉消耗的熱量呈減弱趨勢,中年人應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在食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蔬菜、水果、全營養穀物、豆類以及含有多種有益成分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即「少葷多素」,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食譜。 在運動方面,中年人要堅持有規律地鍛煉肌肉,盡可能延緩中年人肌肉萎縮的過程。有條件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適當做點負重運動,如舉重或腿綁沙袋有節律地行走或慢跑。實在太忙分不開身的,可以把工作和鍛煉身體結合起來,如把汽車停得遠一點,使自己在上車之前和下車之後步行一程,盡可能自己上下樓梯而不乘電梯。 美國醫學專家認為,盡管中年「發福」的現象總的來說不分男女,但是,由於男女生理的差異,中年「發福」的部位不一樣,對身心健康的危害也不完全相同,因而中年男女防止「發福」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美國迪尤克大學醫療中心的邁克爾·漢密爾頓博土指出,中年男人多餘的脂肪一般積累在腰部和腹部,積累在腰部的脂肪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積累在腹部的脂肪危害性更大,因為它侵佔腹部有限的空間,甚至擠壓各內臟器官,從而導致一系列疾病。所以,男人從二十四五歲開始,就要兼顧飲食健康和堅持鍛煉身體,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更不可掉以輕心。 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生院的西姆金·西爾弗曼博士說,女人多餘脂肪的積累一般伴隨著絕經期出現。在絕經之前,女人體內雌激素水平高,這時即使有多餘的脂肪,一般也只積累在臀部和大腿上。周期性的雌激素水平的調節,使得絕經之前的女人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絕經之後,女人的新陳代謝以每10年下降4%~5%的速度遞減,這時女人多餘脂肪積累的部位上升到腰部和腹部,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由肥胖症導致的疾病的概率逐漸與男人持平。因此,女人在絕經之後尤其要通過控制飲食和增加鍛煉防止「發福」。 辨皮疹 識疫病 寧蔚夏 麻疹 俗稱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以發熱、結合膜及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口腔黏膜柯氏斑(即麻疹斑)和全身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開始可在口腔兩側與第二臼齒相對的頰黏膜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白色斑疹,即麻疹特有的口腔黏膜斑,之後在全身出現皮疹,先見於發際、耳後,繼之面、頸部,再向軀干及四肢擴展,最後達手足心。皮疹初發時色較淡,漸呈玫瑰色,可互相融合,皮疹間能見到正常皮膚。出疹時體溫達最高峰,疹齊後體溫逐漸下降,退疹後短期內在皮膚上可留有棕色斑痕,並有麥麩狀細微脫屑。麻疹的常見並發症是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以及喉炎、腦炎等。 猩紅熱 民間稱爛喉痧,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以發熱、咽喉腫痛或伴糜爛、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為特徵。皮疹最早見於頸部、上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而後遍及全身,為充血性鮮紅色雞皮疙瘩樣細密的丘疹,在皮疹之間幾乎看不到正常皮膚,面部一般無皮疹,口鼻周圍反而無充血,呈典型的「口周蒼白圈」。發病時,咽峽部紅腫,扁桃體上可有點片狀黃白色滲出物,舌背味蕾突起形似楊梅或草莓,稱「楊梅舌」或「草莓舌」。出疹時體溫很高,疹退時體溫下降,可見大片脫皮,但無色素斑痕。猩紅熱可侵襲鄰近組織器官引起化膿性炎症以及中毒性心肌炎、風濕病、腎炎等並發症。 風疹 又謂風痧,由風疹病毒引起,多見於兒童,易在托兒所及幼兒園中流行。起病時有輕微發熱,耳後、後頸部及枕部淋巴結腫大,有輕度壓痛,皮疹最先見於面部,然後布滿全身,較細小和稀疏,分布均勻,呈淺紅色斑丘疹狀,出疹期間體溫不再上升,疹退後色素斑痕和脫屑均不明顯。盡管風疹是一種症狀較輕的發疹性傳染病,但妊娠婦女在懷孕3個月內感染風疹病毒,可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導致胎兒畸形,臨床上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須格外小心。 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起病急,傳染性強,以輕度的全身症狀和分批出現的斑疹、丘疹、皰疹為其特點。皮疹多於發熱數小時後出現,先見於頭部、軀干及腋下,逐漸延及面部和四肢,初起時為紅色斑疹,數小時後變為丘疹,再經數小時變成周圍有紅暈米粒至綠豆大小橢圓形皰疹,幾天後水皰漸漸乾涸,然後結痂,最後脫落,一般不留疤痕,愈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什麼是惡心性祛痰葯? 一鳴 祛痰葯是一類能稀釋黏稠的痰液而使其易於咳出的葯物,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常用葯。在祛痰葯中,除去解黏劑(如痰易凈、必消痰等)外,多數都屬於惡心性祛痰葯。 惡心性祛痰葯經口服後,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傳入中樞,可引起輕度惡心的感覺,再通過迷走神經傳出纖維引起支氣管黏膜腺體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釋,有利於咳出。但如服用過量,可有惡心、嘔吐等副作用,應提醒患者注意。 (1)氯化胺和碘化鉀:此二葯都屬於鹽類,也叫鹽類祛痰葯。動物實驗發現,經胃管把氯化胺溶液灌入輕度麻醉的家兔或貓胃內,經2~3小時,從支氣管流出的痰液量比未給葯前增加2~3倍。如果預先切斷動物胃迷走神經的向心端,或者將葯物直接注入靜脈,結果氯化胺的祛痰作用就消失了。這說明氯化胺的祛痰作用是由於葯物刺激胃黏膜後一種反射作用的結果。 碘化鉀除了同樣機理發揮祛痰作用外,一部分葯物還從呼吸道的腺體排出,通過局部刺激作用而增加呼吸道黏膜腺體的分泌量,痰液得以稀釋。由於碘化鉀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所以,應禁用於肺結核或急性呼吸系統炎症的病人。 (2)中草葯:許多中草葯具有消祛痰涎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某些具有祛痰作用的中草葯的有效成分是植物皂甙。口服後,其中的植物皂甙就刺激胃黏膜,發揮惡心性祛痰作用,如桔梗、遠志、瓜子金(小遠志)、沙參、皂角、前胡、紫菀、款冬花、天南星等。 (3)愈甘迷(愈創木酚甘油醚):經動物實驗證明,本葯也屬於一種惡心性祛痰葯,常與其他鎮咳平喘葯合用以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