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帶狀皰疹如何有效地診斷和治療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及神經損害性疾病。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但大多數人感染後,不出現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後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後根的神經節中,並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致使神經節發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生皰疹,在少數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症狀。本病常呈散發性,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在老年人,局部創傷後,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瘤、白血病以及較長期接受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的病人,較正常人明顯易感,且病程遷延,病情較重,後遺神經痛也較突出。季節變換時節較多見。一般有自限性。全身各處均可發病,好發於胸部,頭面部和腰腹部,通常只發作於身體單側。
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症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痛覺過敏,疼痛可呈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劇痛。可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衣物摩擦、深呼吸等均可加重疼痛。夜間疼痛加重,可影響睡眠。通常在疼痛4-7天內出現皮疹,呈帶狀、節段性、局限性、單側沿受累神經分布的紅斑基礎上的簇集性粟粒狀小水泡。一般7-10天後停止發展,3-6周皮疹痊癒。
帶狀皰疹通常表現為以下類型: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局部不出現皮疹或只出現紅斑或丘疹?無典型水皰,很快自行消退。
2、大皰型帶狀皰疹:可出現直徑大於0.5cm的大皰,如櫻桃大小。
3、出血型帶狀皰疹:水皰內容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壞疽型帶狀皰疹:皮疹中心可壞死,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癒合可遺留瘢痕,多見老年人及營養不良的患者。
5、泛發型(播散型)帶狀皰疹:病情嚴重,有死亡報告。本型少見。局部發疹至播散全身時間約1-10天,水皰簇集,有融合傾向?可累及肺、腦等器官,常伴高熱、頭痛等中樞神經受累症狀,多見衰弱的老年人及惡性淋巴瘤患者。
6、眼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眼支):多見於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眼角膜、結膜、虹膜睫狀體、鞏膜等發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腦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帶狀皰疹(Ramsay
hunt綜合征):即面癱、耳聾、外耳道皰疹三聯征。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膝狀神經節後根引起面神經、聽神經受累所致。表現為單側面癱、外耳道皰疹、鼓膜皰疹伴患側耳痛、耳鳴、耳聾、乳突壓痛,舌前1/3味覺障礙,常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症狀。
8、內臟帶狀皰疹:少見。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神經後根神經節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支配區發疹?出現胃腸道及泌尿道症狀,可發生節段性胃腸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症或積液。
診斷依據
1、無明顯誘因出現單側神經痛:局部疼痛、壓痛,皮膚痛覺過敏,疼痛可呈燒灼樣、電擊樣、刀割樣劇痛。可為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夜間疼痛加重,可影響睡眠。
2、通常在疼痛4-7天內出現皮疹,呈帶狀、節段性、局限性、單側沿受累神經分布的紅斑基礎上的簇集性粟粒狀小水泡。
3、多見於免疫力低下患者,有糖尿病、血液病、腫瘤等病史;4.影像學檢查排除感染性及佔位性病史。
輔助檢查: X線片,MRI等影響檢查;血常規,ESR,CRP,肝腎功能等。排查感染性、佔位性病變。
治療原則:抗病毒,防治神經痛及皰疹並發症。
治療方法
1、早期應用阿昔洛韋等葯物抗病毒治療5-10天。
2、外用治傷軟膏等葯物治療皮損;給予鎮痛、營養神經及對症支持治療。可給予普瑞巴林膠囊、奧卡西平等葯物治療神經痛。防治局部感染,眼部皰疹,病毒性腦膜炎等並發症。
3、若無禁忌證,盡早行神經阻滯治療,可迅速鎮痛、縮短病程,減輕神經損害,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帶狀皰疹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術後應用抗生素3天預防感染。
4、若出現頑固性後遺神經痛,可行神經射頻熱凝術,鞘內嗎啡泵或脊髓電刺激儀植入術。
『貳』 帶狀皰要疹警惕腫瘤嗎
得了帶狀皰疹別忘篩查腫瘤您可能想知道,來看帶狀皰疹為什麼要查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這帶狀皰疹難道和腫瘤還能扯上關系?大多數人都以為帶狀皰疹只是皮膚的事兒,其實它和腫瘤有一定關系。
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和生長並非一朝一夕。大家都知道小孩兒容易出水痘,雖然叫「出」水痘,但在發病時水痘不一定都出來,有的孩子會把水痘發出來,但有的孩子得病了卻沒有症狀表現,甚至到了成年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出過水痘。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其實早在那個時候,帶狀皰疹病毒就已經開始在我們身體的神經節里潛伏了。也就是說,小時候我們感染了這種病毒就叫它水痘,等我們成年以後再得這種病就叫帶狀皰疹了。不同的時期名稱不同,但根兒上是一樣的。
水痘病毒最喜歡藏身於三叉神經節(又叫半月神經節),面部帶狀皰疹就是因為病毒侵犯了這個神經節。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專家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對剛剛死亡的遺體進行解剖,在半月神經節內提取病毒並做培養,發現半月神經節內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竟然高達87。
還喜歡藏身於背根神經節,胸部帶狀皰疹就是背根神經節遭到侵犯引起。在背根神經節當中,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為57。只是有的人這一生都和這個病毒「和平共處」,沒有把它激發出來。
還有少數人是病毒侵犯到了視神經,視神經受到影響看不見東西了。還有的讓病毒侵犯到了動眼神經,造成眼肌癱瘓,看東西重影。
那麼成年之後我們又是怎麼一不小心,就把小時候感染的水痘病毒給招出來了呢?一切導致免疫力低下的原因都會導致神經節里的病毒迅速繁殖、攻擊人體,進而造成帶狀皰疹。比如熬夜、精神打擊、感冒、腫瘤、癌症放化療等。當抵抗力下降的時候,神經節內的病毒就會大量繁殖,會對人體進行攻擊。一個是攻擊神經,之所以我們覺得帶狀皰疹很疼很疼,像火燒、像砂紙打磨、像刀割,各種疼痛感交織在一起,就是因為病毒攻擊神經所致。第二就是攻擊皮膚,病毒的攻擊讓皰疹出現在面部、頸部、腰部的皮膚上。
而這些原因當中最首要就是排除腫瘤這種最危急的隱患。通過多年的臨床調查,帶狀皰疹患者當中,女性患卵巢癌較多,男性患前列腺癌、肺癌較多。所以來疼痛門診就診的患者,都要常規做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進行排查。
帶狀皰疹治療皮損並非第一要務,50歲以上應重視神經損傷的修復通常大家都認為帶狀皰疹最要命的是疹子,認為疹子是病。想盡辦法去掉身上的皰疹。其實帶狀皰疹的疹子即使不去治療都是可以自愈的。帶狀皰疹的治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治療好神經的損傷,這是因為患帶狀皰疹後若不積極修復受損的神經,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痛的發病率就會很多。70歲的人60會有後遺神經痛,80歲的人70會有後遺痛。因為病毒攻擊到身體之後年輕人容易修復,而老年人細胞損傷之後由於新陳代謝沒那麼快,所以不容易再生。
在世界上,能治癒帶狀皰疹後遺痛的辦法很少,也是世界性難題。止痛葯是根本不管用的。患者常說那種痛像魔鬼一樣,有患者疼的出現自殺傾向,一疼就是26年。甚至還有一些「仙兒」號稱自己這有高價止疼偏方,真就有患者為此偏方賣房賣車去治病。
關於帶狀皰疹後遺痛的治療,過去我們都理解人的神經像電線一樣,腰疼傳導到大腦路途中我們通過射頻或酒精損毀等辦法把這個疼痛的神經切斷,這樣以後就感覺不到腰疼了。但是現在發現切斷以後有個什麼問題呢?有的患者依舊會感到腰部的痛性麻木,如果這時候再次治療就會非常麻煩。實際上這種辦法類似「以毒攻毒」,可能會造成神經破壞。所以對付後遺痛的辦法就是做受損神經營養修復,通過一系列手段讓神經再生,而不是阻斷。這種方法雖然不能完全殺死病毒,但通過全面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也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六到八周就能治癒後遺痛。
『叄』 身上長了這種疹子,別忘排查腫瘤
《子琳為您讀健康》第218期
撰文/資深醫療媒體人 子琳
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兼麻醉與重症醫學(ICU)中心主任、多學科疼痛醫學中心主任 安建雄
本文已刊發於2016年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健康醫葯專刊,原標題《因帶狀皰疹去看病,卻發現了腫瘤》
編者子琳有話說
李玉傑(化名)是位前列腺癌患者,以往腫瘤都是通過體檢或一些症狀被發現的。但李玉傑發現腫瘤的經歷有些「不按套路出牌」。事情還要從兩個月前他身上長了皰疹這件事情說起。
得了帶狀皰疹別忘篩查腫瘤
最初李先生是因為得了非常嚴重的帶狀皰疹,也就是我們平時總說的纏腰龍、蛇盤瘡來醫院就診,因為帶狀皰疹那種刀割和火燒樣的疼痛讓他實在難以忍受。當時接診的是航空總褲棚鍵醫院疼痛科安建雄醫生,他在了解了李先生的病情後,馬上給他做了腫瘤標記物、腹部B超等檢查,沒想到卻發現李先生的腫瘤標記物PSA明顯增高。
通過腹部B超還發現他的前列腺上長了一個4公分大的腫瘤。李先生趕緊到泌尿外科做了進和叢一步的檢查。您可能很好奇,來看帶狀皰疹為什麼要查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這帶狀皰疹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怎麼還能和腫瘤扯上關系呢?安建雄醫生說,大多數人都以為帶狀皰疹只是皮膚的事兒,其實它和腫瘤也有一定關系。
帶狀皰疹,你究竟是個什麼鬼?
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和生長並非一朝一夕。大家都知道小孩兒容易出水痘,雖然叫「出」水痘,但在發病時水痘不一定都出來。有的孩子會把水痘發出來,但有的孩子得病了卻沒有症狀表現,甚至到了成年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出過水痘。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其實早在那個時候,帶狀皰疹病毒就已經開始在我們身體的神經節里潛伏了。
也就是說,小時候我們感染了這種病毒就叫水痘,等我們成年以後再得這種病就叫帶狀皰疹了。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名稱不同,但根兒上是一樣的。水痘病毒最喜歡藏身於我們的三叉神經節(又叫半月神經節),面部帶狀皰疹就是因為病毒侵犯了這個神經節。
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專家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通過屍體解剖在半月神經節內提取病毒並做培養,發現半月神經節內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竟然高達87%。
除此之外,它還喜歡藏身於背根神經節,而胸部帶狀皰疹就是背根神經節遭到侵犯引起的。在背根神經節當中,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為57%。只是有的人這一生都和這個病毒「和平共處」,沒有把它激發出來。還有少數人是病毒侵犯到了視神經,視神經受到影響就看不見東西了。還有的是病毒侵犯到了動眼神經,造成眼肌癱瘓,看東西重影。
那麼成年之後我們又是怎麼一不小心把小時候感染的水痘病毒給招出來的呢?安建雄醫生說,一切導致免疫力低下的原因都會導致神經節里的病毒迅速繁殖、攻擊人體,進而造成帶狀皰疹。比如熬夜、精神打擊、感冒、腫瘤、癌症放化療等。當抵抗力下降,神經節內的病毒大量繁殖對人體進行攻擊,一個是攻擊神經,之所以我們覺得帶狀皰疹很疼很疼,就是因為病毒攻擊神經所致。
第二就是攻擊皮膚,病毒的攻擊讓皰疹出現在面部、頸部、腰部的皮膚上。而這些原因當中最首要就是排除腫瘤這種最危急的隱患。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所以很多都會患帶狀皰疹。通過多年的臨床調查發現,帶狀皰疹患者當中,女性患卵巢癌較多,男性患前列腺癌、肺癌較多。所以因帶狀皰疹來就診的患者,要常規做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的檢查。
雖然說得了帶狀皰疹並不是100%都得了腫瘤,但確實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帶狀皰疹查出的腫瘤,所以還是要小心!
【聲明】本文為子琳原創,受訪專家專業校稿,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摘編,否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子琳為您讀健康。
作者介紹
子琳,資深醫療媒體人,醫學科普作家,原北京電視台健康節目導演,深耕健康傳播領域近十年。2015年10月創辦醫學科普專欄《子琳為您讀健康》,再各大網站半年內累胡巧計閱讀量超過1個億。
『肆』 多圖! 熱疹、濕疹、蕁麻疹、幼兒急疹、水痘…區別和護理
在寶寶成長的道路上,皮膚問題時常困擾寶爸寶媽。今天,我們將深入解析五種常見的嬰幼兒皮膚病——熱疹、濕疹、蕁麻疹、幼兒急疹和水痘,以及它們的區別和護理要點。讓我們一起跟隨專家吳冬梅的腳步,掌握這些小紅點背後的秘密。
- 熱疹(痱子):小紅疹,源於汗液積聚,保持涼爽乾燥是關鍵。輕度可通過扇風和換洗保持清涼,嚴重時需擦乾並使用止癢產品,必要時尋求醫療幫助,避免破潰感染。
- 嬰兒濕疹:皮膚紅腫乾燥,可能是遺傳、環境或食物過敏惹的禍。治療需排查過敏源,使用保濕霜、低敏葯膏,挑選溫和衣物,調整生活環境,確保皮膚屏障完整。
- 蕁麻疹:皮膚對過敏源的反應,表現為紅腫斑塊。避免過敏源是首要,葯物治療也是緩解瘙癢的重要手段。
在護理過程中,家長們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產品,如爽身粉,特別是對濕疹嬰兒。治療時保濕、葯物和衣物的選擇都至關重要,同時保持室內清潔,遠離過敏源,飲食上也要注意避免可能的過敏食物。
幼兒急疹:發熱後出現玫瑰色斑疹,病毒性感染,無需特殊治療,密切觀察即可。
摩擦性苔蘚樣疹:夏秋之交常見,需避免摩擦,可採用爐甘石或低效皮質激素治療,溫和對待皮膚。
嬰兒痤瘡和痘印的處理各有側重,輕度只需保持清潔,中度可能需要葯物干預,嚴重時要考慮雄激素水平,痘印則隨時間自然消退,痘坑可能在青春期後減輕。
水痘:以瘙癢的紅疹、水泡和結痂為特點。隔離、勿抓破、清潔消毒,密切關注病情發展,同時物理降溫並調整飲食,對於復雜情況,及時就醫是明智之舉。
育兒之路並非易事,但有了正確的知識和護理,寶寶的皮膚問題就能得到妥善處理。記得關注新生兒營養健康管理,了解更多關於乳牙、輔食喂養和夏季育兒的實用小貼士,讓愛與知識共行,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伍』 夏季常見流行性疾病預防知識
夏季常見流行性疾病預防知識
盛夏時節,正是各種細菌滋生,多種疾病易發的季節,並且疾病的種類也比較多。為確保廣大師幼、家長身心健康安全,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提高大家對疾病預防的意識。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夏季常見流行性疾病預防知識,歡迎閱讀。
一、呼吸道疾病:
1.一般來說,秋冬季節是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多發期,但是夏季由於天氣悶熱、氣壓低,許多幼兒會出現食慾差、消化酶分泌減少的情況,機體自我保護能力降低。再加上幼兒免疫功能差,尤其是嬰幼兒各器官組織發育不完善,如小兒鼻毛稀少,不能起到過濾空氣中灰塵的作用等,病原體極易通過口、鼻直接進入呼吸道引發感染。另外,酷暑時空調室內外溫差大造成機體周圍溫度等環境經常發生驟變,也是造成抵抗力差的幼兒多發呼吸道感染類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呼吸道疾病在炎熱的夏季也不可忽視!
2.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於病菌在呼吸道內引發感染所導致的疾病,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幼兒常見的呼吸道類疾病中,主要包括:
A.扁桃體炎,其主要表現為扁桃體腫大、化膿;
B.急性咽炎,孩子會出現咽部充血水腫、進食困難、流口水、哭鬧等情況;
C.急性感染喉炎,會出現喉鳴甚至呼吸困難。
D.肺炎,主要表現為咳嗽、多痰、氣喘、發燒等,嚴重的可能會引發心衰和呼吸衰竭,從而造成中毒性腦病。
E.一般來說呼吸道疾病都會有一些比較相似的症狀,比如咳嗽、嗓子疼、鼻塞、流涕、發燒等表現。
3.對於幼兒來說,有兩種比較特殊的常見上呼吸道感染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a.皰疹性咽峽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持續高熱、咽痛、流涎、拒食、嘔吐等,體檢可發現咽部數個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由於皰疹非常疼痛,患兒常哭鬧不安,幾天不能進食。
b.咽結合膜熱是另一種夏季多發的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徵,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眼部刺痛。
這兩種疾病均為病毒感染引起,臨床治療主要針對發熱,可選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枕等,還可以口服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退熱葯,也可口服一些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葯,如:板藍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等,一般不用抗菌素。同時家庭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讓患兒充分休息,多飲水,進易消化的半流食,不要吃過熱的食物,如果不繼發細菌感染或出現其它合並症,一般12周就可自愈。
4.專家提示:避免和減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數』。
a.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千萬不要忽視夏季的身體鍛煉,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在早晚時間到附近公園等地方進行快速走或散步等適當活動;
b.注意培養幼兒的個人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
c.避免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d.平時室內空調的溫度不要過低,與室外的溫差最好不要超過10℃;
e.飲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也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C來增強抵抗力;
5.夏季呼吸道疾病預防小貼士:
A.流感時期戴口罩,減少呼吸道疾病流行。
B.平時家裡常備些感冒葯等常用葯物,出現輕微的感冒症狀後可使用一些抗病毒類葯物,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而症狀嚴重時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二、夏季皮膚病
由於天氣炎熱,盛夏最容易出現幼兒皮膚病為痱子。幼兒出現痱子要避免抓撓,不要用熱水或鹼性肥皂洗,也不能用涼水刺激,要用溫水洗浴,局部可外搽止癢劑或爽身粉。
對於已繼發感染患了膿皰瘡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在膿皰瘡患處塗金黴素、新黴素等軟膏,切忌濫用「膚輕松」等激素類軟膏,須遵醫囑用抗生素治療。對於一些精神差、食慾不振、面部微腫的患兒,要警惕並發急性腎炎,需要做尿常規檢查。
三、夏季傳染病盛行
夏天氣溫升高,適宜病原微生物孳生,蚊蟲盛行。傳染病發病幾率比較高,常見的傳染病有:
1.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嬰幼兒。目前我市已進入該病的流行季節,當患兒發熱,並且手、足、口腔等皮膚出現皰疹症狀時,家長要高度重視,及時帶患兒到正規醫院就醫。手足口病目前尚無疫苗預防,家長要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勤曬衣被,同時引導孩子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嬰幼兒集中的托幼機構,要加強晨檢和發熱兒童的排查,及時發現和隔離救治患兒。
2.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咳嗽、眼結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膚紅色斑丘疹,症狀重者可並發肺炎、心肌炎。
3.水痘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的傳染病,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
皮膚出現米粒至豌豆大的清亮水泡皰疹為該病的重要特徵。皰疹繼發感染時,可引起膿皰疹、蜂窩織炎、敗血症等並發症。幼兒是麻疹和水痘的易感人群,學校和托幼機構要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做好課桌椅、食具、玩具以及被褥的消毒工作,一旦發現病例需及時居家隔離治療,病癒後才能返校。及時接種相關疫苗是預防麻疹和水痘最好措施
4.乙腦 夏季蚊蟲多、雨水多,蚊蟲為傳播媒介,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是一種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的傳染病。如治療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或留下較嚴重的後遺症。
預防乙腦,除了10歲以下兒童在疾病流行的前一個月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外,滅蚊、防蚊是預防乙腦的根本性措施。要教育孩子莫貪涼,不在室外露宿,可採取多種方法驅蚊、避蚊,防止蚊蟲叮咬。
在7~9月份發現孩子有頭痛、嘔吐、煩躁不安、嗜睡、頸項強直、高熱不退、昏迷、抽風等症狀,千萬不可大意,要及時送醫院救治。
5.傷寒 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兒童傷寒病人可占總病例數的35%~60%,小兒傷寒臨床表現不如成人傷寒典型,年齡愈小愈不典型。
幼兒患傷寒時,肥達氏反應常呈陰性,故易被誤診。小兒傷寒多起病較急,持續發熱,胃腸道症狀明顯,嘔吐、腹瀉多見。
預防傷寒要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衛生管理,養成不吃不潔食物、不水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紅眼病是我們日常的俗稱,臨床稱之為急性卡他性結膜炎,是夏季最易染上的眼科傳染病。多由細菌感染或病毒引起,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發病急,潛伏期1~3天,早期症狀是雙眼瘙癢不適,有異物感、燒灼感,接著眼睛紅、腫、痛,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怕光流淚、不敢睜眼,可伴發熱、頭痛。若分泌物多為眼屎則可能是細菌感染,若分泌物多為淚液,則大多為病毒感染。
預防紅眼病,要做到注意休息,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少吃容易上火的食品。在疾病流行期要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樂場等。游泳前後滴一兩滴抗菌、抗病毒類眼葯水進行預防。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家禽、野禽)以及鳥類。主要經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會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
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高熱(大多持續38℃以上)、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
預防要點:
1、勤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2、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3、在人群聚集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
4、注意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症狀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
6、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四、夏季其他常見病
中暑:夏季最常見的病症之一。
原因:人在高溫環境中,體溫調節失去平衡,肌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
應對:輕度中暑,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重症中暑患者,應抬到陰涼處就地搶救,並立即送往醫院。
預防:
1、在烈日下做好防曬工作
2、保證充足的睡眠
3、多洗溫水澡幫助體溫散發,
4、多吃蔬菜瓜果,適量飲用鹽開水
食物中毒
主要症狀:進食在一個小時至數小時之是即可發病,輕者腹部不適、惡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瀉等,重者畏寒、高熱、抽風、昏迷、休克,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死亡。
預防辦法:餐具要定期消毒,廚房用具要經常在陽光下晾曬,購買食品時要認真檢查,防止把變質的食品買回家,剩餘的.食品要科學保管,防止被蒼蠅污染,變質的剩飯、菜要扔掉,以防發生問題,盡量不要吃生冷食物。
人多的公共場所是容易傳染的地方,學校也是人群集中,共處時間相對較長,也易於誘發傳染病。為切實保障師幼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預防各種傳染病在學校的發生,扎實地做好流行病的預防工作,做到防患於未然,請廣大師幼、家長朋友們提高預防傳染病的意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按以下要求去做:
1.飯前便後要洗手,勤洗澡,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多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熱透後再食用。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在小攤小販處購買食品,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疾病的發生。
3.盡量減少去公共場所,避免與病患人員共用物品、餐具,也不要與生病的人員密切接觸。
4.做好教室、辦公室室內環境衛生,保持房間、教室通風換氣。
5.減少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6.加強營養,合理膳食,保證休息,加強鍛煉,注意冷暖,增強自身抗病力和免疫力。
7.出現發熱、出疹、惡心嘔吐、腹瀉、黃疸及其它可疑症狀等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
拓展:
夏季疾病的預防知識
1、 熱感冒
天熱流汗使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上夏天胃口比較差,沒有足夠的營養及時補充,使體內的抵抗力下降。另外,貪圖涼爽,熱得滿頭大汗時用冷水沖頭或洗冷水澡,睡覺時對著電扇吹個不停,長時間開空調,導致室內外溫差較大,這些都可以引起夏季感冒的發生。
健康提示:高溫會消耗大量的體液,注意多喝白開水,飲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500ml為宜。必要時可以喝點淡鹽開水。另外,睡眠對治療夏季感冒也頗有幫助,起碼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晚上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助入眠。如果晚上睡得不好,可以在中午小睡一會。此外,膳食一定要合理,天熱本來就胃口不好,抵抗力降低,所以要多吃青菜,番茄、黃瓜都是維生素含量很高的食物。多吃瘦肉,增加蛋白質。
2、 細菌性痢疾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它除了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和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另外,蚊蟲媒傳染也是夏天發生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
健康提示:當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熱很容易變質,細菌容易生長;打開的水果,如西瓜等要盡量吃完,不然用保鮮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時間也不要超過24小時;夏天,鹵菜比較受歡迎,但是做鹵菜的人如果不注意衛生,吃的人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少吃為妙。
3、 謹防夏天皮膚病
夏季天氣潮暖,有利於各種真菌、細菌的繁殖生長,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膚潮濕,如不及時擦凈和保持乾燥,真菌便會侵害我們的皮膚,引起皮膚癬病。接觸患癬的人或動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發生傳染。最常見的皮膚癬病是足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腳氣」,喜歡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腳氣,因為皮鞋不透氣,腳部的濕度和溫度增高。腳氣患者夏天很難受,因為除了腳趾間的皮膚發紅、糜爛、生小水皰之外,還會瘙癢及有異味。另外,很多青壯年男士容易在夏天感染體癬和花斑癬(汗斑),這與他們排汗量大有關系,由於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出汗後沒有得到及時清洗,真菌在皮膚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皰、鱗屑等,損害皮膚。
健康提示: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是防治癬病的基本要求。盡量分開生活用具是預防癬病傳染的重要措施。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乾爽,夏季要使用爽身粉;勤洗澡並更換內衣。
夏季常見疾病預防
中暑
1、夏季常見病之一:中暑
這是因為,人在夏天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就會失去平衡,肌體內會大量蓄積熱量,導致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出現代謝紊亂的現象。輕度中暑的時候,最好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如果出現頭暈、惡心和嘔吐等症狀時,就要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了。如果你是重度中暑的患者,家人除了把你抬到陰涼處外,還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以免延誤病情的治療時間。
2、醫生提示
為了避免中暑,做好防曬工作很重要,還要保證有充足的睡眠,經常洗溫水澡,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降低體溫的熱量。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量的飲用一些淡鹽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這些都是預防中暑的好方法。
熱中風
1、夏季常見病之二:熱中風
因為空調屋與室外的溫差比較大,如果頻繁地出入忽冷忽熱的房間,腦部血管就會反復擴張和收縮,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更容易患上熱中風。
2、醫生提醒
預防熱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適當地調整空調的溫度,讓室內和室外的溫差盡量縮小,多喝白開水和淡茶水。
腸道傳染病
1、夏季常見病之三:腸道傳染病
由於夏季的氣溫比較高,食物不容易儲藏,一不小心就會腐爛變質。夏季也是各種蚊蟲繁殖的高發期,它們也是疾病的主要傳染者。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疾病的有霍亂、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2、醫生建議
醫生告訴大家,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盡量不要吃隔夜隔餐剩的飯菜,餐具、食物等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蒼蠅、蚊蟲叮咬。海鮮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不喝生水,避免水污染。保持室內外的衛生清潔,經常要洗手洗澡。
夏季消暑降溫的誤區
喝啤酒能解暑
夏天氣溫高,人體出汗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熱乎乎"的感覺會不斷持續,口渴出汗現象將更加厲害。這不僅達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會降低人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
正確做法:飲啤酒也要適量,不能把啤酒當飲料喝。
暴食冷飲
炎熱夏季,冷凍飲品特別受市民的喜愛,一些兒童往往為圖一時之快過量食用冷飲來消暑降溫。
專家提示:過量食用冷飲會引起咽喉部抵抗力降低,引起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還可能因為損傷脾胃功能而導致腹痛、腹瀉甚至便血消化道疾病。
正確做法:不要在劇烈運動後飲大量的冰凍飲料。建議從冰箱裡面拿出來的飲料在室溫下放置片刻後再喝。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氣管炎,不宜吃冰凍食品;胃潰瘍、胃酸過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飲。
太陽鏡顏色越深越保護眼睛
夏季烈日炎炎,不少人都會戴上太陽鏡。許多人認為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其實,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容易受到損傷。
專家建議,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是:鏡片應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這樣,不但可抵禦紫外線照射,而且視物清晰度最佳,透視外界物體顏色變化也最小。
天熱打赤膊能涼快些
暴曬之下,總能看見一些人打赤膊,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於環境溫度時,才能通過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而盛夏酷暑之日,最高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
正確做法:越是暑熱難熬之時,越不應赤膊,女性也不要穿過短的裙子。
空調應保持恆溫狀態
許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調時,都盡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恆溫或准恆溫狀態。但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以使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處於"緊張狀態",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提高人的自我保護能力。
正確做法:整個居室的溫度應不斷變換,但幅度應控制在3℃~5℃之間。
;『陸』 官方:對入境人員進行猴痘病毒排查!具體會如何排查
在這個疫情肆虐的當下,各種傳染病都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其中新發現的猴痘病毒,是一種與天花相似的傳染病毒。日前,國家衛健委對於新發現的猴痘病毒作出具體的防範措施。 各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要盡可能避免到猴痘疫區嚴重的地方如非洲、美洲等地區活動,同時注意避免接觸受感染者和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傷口黏膜。減少自身的感染概率。外出時佩戴口罩,與他人保持一定間距,可幫助減少猴痘經由呼吸道傳染的可能。另外性行為、母嬰胎盤也可以導致猴痘的傳播,所以要注意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避免存在多個性伴侶,過干凈衛生,潔儉生活。
國家眾志成城,堅決打贏同新冠疫情保衛戰的同時,也會不斷排查其他傳染病病原,保證民眾的人身安全與身心健康。無論是猴痘病毒還是新冠疫情,只要各部門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則國家必能能夠戰勝困難,維護自身長治久安與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