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问题困扰您,健康美白人人寻,就来皮肤美容网!
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蕁麻疹可以吃豆腐腦嗎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蕁麻疹可以吃豆腐腦嗎

發布時間: 2025-05-08 12:34:47

① 寶寶容易過敏的食物 1歲寶寶切勿吃這4類過敏食物

寶寶容易過敏的食物
很多寶媽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總是急著給寶寶嘗各種新鮮食物,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有營養的都讓寶寶嘗一遍,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增加寶寶的過敏幾率。
甚至有的寶寶食物過敏了,**都無法及時發現,也無法判斷是因為哪一種食物而過敏的。
寶寶食物過敏的高發年齡在1歲以內,特別是剛開始添加輔食的4~6個月!
新食物,不是你想什麼時候添加 就什麼時候添加!
輔食添加之所以有非常嚴謹的先後順序,是因為1歲內的小寶寶腸胃還比較弱,對輔食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限,寶寶吃了易敏食物很容引發過敏症狀。
寶寶一旦過敏,就會對這次不舒服的記憶特別深刻,之後再給TA添加這個輔食,可能會自身產生「抗體」。
比如我家綠寶,我1歲前給她吃過一次木耳,接著就過敏了,出了一身疹子,癢了好幾天。後來等她大一點了,我把木耳剁碎做成餡兒,她就能吃,也沒有任何過敏反應,但只要單獨吃木耳,剛擱進嘴裡,她嚼了兩口就馬上條件反射似地吐出來。
所以,除了我們之前多次強調的先添加強化鐵米粉,然後是肉類→蛋類→蔬菜→水果外,還有建議最好把易敏食物放在1歲後再添加。
這4類容易致敏的食物 1歲內的寶寶最好不要吃!
1、鮮牛奶及製品
牛奶過敏在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最容易發生,大約有2.5%的寶寶會出現牛奶過敏。
寶寶牛奶過敏,實際上是對牛奶中的蛋白過敏,鮮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大約是母乳的2倍。小寶寶體內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會對牛奶蛋白過度反應、引發過敏症狀,如:濕疹、腹瀉、腹痛等。
2、雞蛋清及各種製品
我在食譜里多次強調過最好1歲後再給寶寶吃全蛋。因為1歲內的寶寶消化道粘膜屏障發育尚不完全,蛋清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小,容易透過腸壁粘膜進入血液,引起過敏反應,可能皮膚會出現濕疹和蕁麻疹等症狀。
3、大豆、花生及製品
●大豆:大豆中因為含有棉籽糖、鼠李糖、水蘇糖等寡糖,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可能在結腸內被一些有害細菌發酵產氣,讓寶寶腹脹不適,甚至引發腹瀉等問題。像豆漿、豆腐、豆腐腦都不要給1歲內寶寶吃。
●花生:花生是非常容易致敏的食物,對花生過敏的寶寶如果不小心吃了,很可能會立刻引發極其嚴重的過敏症,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等,還會引起面部水腫、口腔潰瘍、皮膚風團疹等。如果寶寶對花生過敏,也盡量別吃花生醬等製品、或用花生油做菜。
我們要盡可能的控制,這樣寶寶長大後過敏的幾率也會相對減少。
如何快速、及時的發現寶寶過敏?
1、每次只添加單一食物,並觀察1-3天
寶寶從剛剛吃輔食起,每次最好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添加後要觀察3天,沒有出現過敏或消化不良,就可以添加下一個新食物了。
給寶寶添加新食物時,一定不要多種新食物一起添加,否則一旦發生過敏,寶媽會根本分不清是哪種食物導致的。
2、觀察寶寶吃之後的反應和症狀
有時候寶寶剛吃進去某一種食物的時候很順利,可吃到嘴裡嚼了幾口後就吐出來了,其實是因為TA吃進嘴裡覺得不舒服,這可能就是寶寶過敏了。
寶寶過敏後,還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寶媽一定要注意多觀察:
?皮膚症狀:蕁麻疹、干癢、眼皮腫、嘴唇腫、手腳腫;
?消化道症狀:腹瀉、便秘、脹氣、嘔吐、腹痛、肛周皮疹;
?呼吸道症狀: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鼻塞、流淚;
PS:寶寶還可能出現體重增加緩慢或停止增加,這些也可能是過敏導致的。
寶寶已經過敏了,該怎麼做?
完全迴避過敏食物,至少3個月!
當寶寶對某種初次添加的食物過敏了,比如牛奶,就應該完全停掉牛奶和跟牛奶有關的所有食物。3個月後再次重新添加,觀察寶寶對食物的反應。
如果寶寶再次出現過敏,要繼續迴避3個月後,再次添加。因為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發育逐漸健全,對某種食物的過敏症狀也會逐漸消失。
反復持續過敏,去查過敏原。
如果寶寶一直反復對某一種食物過敏,或者一直出現過敏症狀但不知道是因為原因,那就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測過敏原,確診對這種食物過敏後,以後盡量要迴避這種食物。

② 哪些是少渣食物

一般說來肛腸疾病患者飲食為普通飲食,膳食不必受限制。消化功能正常,疾病處於恢復期可進一般飲食,1日3餐,要少食辛辣硬固食物,少用油膩食物,目前各種說法,諸如:「發物」,「燥熱之物「等等此類均是針對不同體質及疾病而言,如無相關情況,飲食大可不必特別限制。下面就相關定義、過敏體質患者及常見合並疾病飲食注意事項進行講解:

1、「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發物」的范圍較廣,有的甚至擴大化了。所謂「發物」,根據民間習俗和《隨息居飲食譜》等一些文獻資料歸納起來,常見的發物有豬頭肉、雞肉、雞蛋、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肉、鵝蛋、鴨蛋、野雞肉等肉類;有鯉魚、鰱魚、蹲魚、鱭魚、白魚、黃魚、烏賊魚、鯧魚、鰣魚、鱸魚、鱘魚、鯇魚、章魚、比目魚、鰷魚、帶魚、鱅魚、黃鱔、蚌肉、蜆肉、蝦子、蟹等水產類;有香椿頭、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萵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筍、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有杏子、李子、桃子、銀杏、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瓜果;有蔥、椒、姜、蒜之類辛辣刺激性調味食品;還有菜油、糟、酒釀、白酒、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蠶蛹等,有時還將葷腥膻臊之類食品一概視為發物,它是一種是會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含有異種蛋白質的物質,當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便會引過敏反應,損害皮膚,它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謂特異性就是因人而異,同樣的東西,甲吃了沒事,乙吃了可能就會引發或加重過敏,任何人都無法准確預言,因此,發物的定義是針對各個個體而言,不能一概而論。一般肛腸疾病患者在平素進食以上食物沒有過敏或者不適症狀,就不需要進行飲食限制。個別患者如平素進食上述食品就有過敏或者不適症狀,在治療期間應該進行相關食品限制,特別在患有瘡瘍腫毒,或慢性濕疹皮炎之類皮膚病人以及過敏性疾患者,發物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2、過敏及皮膚病的飲食忌口:過敏、皮膚病大多數有泛紅、皮疹、癢、腫、痛等症狀。皮疹、紅腫、癢是「發」出來的,泛紅、紅血絲是毛細血管擴張的表現,而有些食物又是「發物」引過敏反應,損害皮膚。所以,患皮膚病的人在服葯期間或在治療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均應禁食帶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則,即使處於相對穩定的恢復期的皮膚,也會重新發作。有些皮膚病,如過敏、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激素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神經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瘙癢症、劃痕症、酒糟鼻、紅血絲等,其發病與某些食物有密切的關系。在發病期間或疾病治癒後的一段時間內,應限制或禁食海鮮、魚、蝦、蟹等海腥「發物」,以及禽類食品、高蛋白食品和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膚病,如疥瘡、體癬、白癜風等,因與飲食無關不需忌口。此外,油膩、油煎、油炸、高糖份食物,及不消化食物、易上火食物,也都是對皮膚不好的食物。正常健康的皮膚少吃點影響不大,但如果是敏感期的皮膚、甚至是有皮膚病的皮膚,對於皮膚恢復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3、高血壓病飲食忌口:1)忌長期食用高膽固醇食物,高血壓病患者要控制富含膽固醇的動物脂肪和其他食物 (如蛋黃、動物內臟、魚籽、蝦、蟹黃、墨魚等);2)忌過量食用肥肉;3)忌食鹽過量:一般主張,每日食鹽量宜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也要注意減少醬油、味精等含鈉食物之用量。4)飲酒過量: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飲酒過量(按國外的標准指每日超過30毫升酒精,相當於600 毫升啤酒,200 毫升葡萄酒或75 毫升標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壓升高並使冠心病、中風的發病和死亡率上升。5)忌飲食中缺鈣,鈣與高血壓也呈負相關。飲食中如果缺鈣可以促使血壓升高。研究資料表明 ,平均每日攝鈣 450-500 毫克者,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每日攝鈣1400-1500毫克者的兩倍。研究資料也證明,每日補鈣1000-1400 毫克可以降低血壓 ,並可使輕度高血壓患者血壓恢復正常。補鈣可以增加排鈉 , 從而可減輕水鈉瀦留。補鈣有利於防止鈉對血壓的升高作用。

4、糖尿病飲食忌口:1)糖尿病病人忌飲酒:酒類每克中含14.64千焦(3.5千卡)熱量,為高熱量食物,有消耗體內熱量的作用。過量的酒類可以發生高脂血症或造成代謝紊亂,使肝臟負擔加重。糖尿病病人在飲酒時,進食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即可升高,使糖尿病失去控制。常飲酒而不吃食物,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減少,出現低血糖症狀。因此,重症糖尿病合並肝膽疾病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葯物的患者,要嚴禁飲酒。2)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水果: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機體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於兩頓飯之間或運動後食用少量水果,但應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水果後尿糖增加,則應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以免出現血糖過高。如果病人平素就喜食水果,並且病情也比較穩定時,可吃少量水果,但須減少主食的量。一般方法是,每天吃200克水果,如梨、蘋果、桃等,可減主食25克。總之,糖尿病病人最好少吃水果,特別是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葡萄、柿子、橘子等,最好不吃。3)糖尿病病人不宜多吃鹽:對於糖尿病的認識,醫生們通常是把限制飲食,特別是限制進食含糖高的食品,作為重要的防治方法來指導患者。但是,對限制鹽的攝入量則很少引起注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過多的鹽,具有增強澱粉酶活性而促進澱粉消化,和促進小腸吸收游離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濃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病人也不宜多吃鹽。4)糖尿病病人不能用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有些人認為,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重要的是飲食治療,而飲食治療是以控制主食攝入量來達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這種想法,是不夠正確的。因為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若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葡萄糖來源缺乏,身體就必然要動用脂肪,脂肪在體內分解生成脂肪酸,並在體內燃燒後釋放出能量。由於脂肪酸產生過多,常伴有酮體生成,經腎臟排泄可出現酮尿。因此,無論是正常人或是糖尿病病人,每日主食不能少於150克, 即碳水化合物進量不能低於150克,否則容易出現酮尿。此外,不吃主食也可以出現高血糖。由於體內需要熱量,在飢餓狀態下,需動用蛋白質、脂肪,使之轉化為葡萄糖,以補充血糖的不足。長此下去,病人可出現形體消瘦,抵抗力減弱很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症。

5、肛腸疾病飲食忌口:肛腸疾病患者術後進普食,飲食無特殊限制要求,但平素對辛辣食品、「發物」等有強烈刺激反應或過敏反應的肛腸患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於營養之品,忌食辛辣酒類油膩炙烳及易產生腸脹氣或能引起過敏的食物,肛門病如痔、瘺、肛裂、脫肛患者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多渣飲食,以保大便通暢,而結腸炎、癌瘤患者則宜食少渣飲食以減輕局部刺激。最後,飲食要注意衛生、要有節制、要定時定量,以防傳染病發生。病癒初期不要暴飲暴食,以免因飲食不慎引起疾病復發,自覺戒掉不良的嗜好,搞好飲食調養,以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