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蕁麻疹說明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蕁麻疹是身體出現問題的信號,通常與過敏反應、免疫系統異常等有關。
蕁麻疹,俗稱風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當身體出現蕁麻疹時,它在皮膚上表現為紅色或膚色的凸起斑塊,這些斑塊通常伴隨著瘙癢和不適感。蕁麻疹的出現,可能是身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過敏反應
蕁麻疹可能是由過敏反應引起的,例如對某些食物、葯物、植物、化學物質等過敏。當身體接觸這些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釋放組胺等物質,導致皮膚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進而出現蕁麻疹。
2. 免疫系統異常
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也可能導致蕁麻疹。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會攻擊身體正常的組織,引發蕁麻疹等皮膚症狀。
3. 感染
某些感染,如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也可能引發蕁麻疹。這種情況下,蕁麻疹可能是感染症狀的一部分。
4.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導致蕁麻疹,如溫度變化、汗水、情緒波動等。這些因素可能刺激皮膚,引發蕁麻疹。
總的來說,蕁麻疹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表現,可能與過敏反應、免疫系統異常、感染或其他刺激有關。如果出現蕁麻疹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並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敏原的接觸,有助於預防蕁麻疹的發生。
Ⅱ 寶寶出麻疹了怎麼辦
麻疹由於病情可能反復發作,因此建議不要採用注射葯物的治療方式,因為長期使用的副作用較大,而較宜採用口服葯物的方式,以便能維持血中葯物的濃度,嬰幼兒蕁麻疹怎麼辦呢如果症狀輕的,可以試試買些抗過敏的葯膏(要適合兒童用的)塗抹,一般來說,症狀輕的,不用多久會自行消失;不要用熱水燙紅疹,避免讓孩子接觸到寵物的毛發、皮屑、排泄物等。同時,注意保暖,因為受冷、受風的刺激,如給孩子洗完澡,沒及時給孩子披好衣服受冷風刺激,都會引起蕁麻疹;飲食上要注意,不要吃蟹、蝦、蛤蜊肉、毛蚶、螺等貝殼類水產品,還有豬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肉製品和魚類水產品;症狀炎症的,多日紅疹不消退,抓癢出現抓痕,紅疹增多的,要到正規醫院檢查和就醫,依據醫生囑咐服葯,並注意清洗孩子蕁麻疹患處。小孩出蕁麻疹後會出現煩躁,父母要關注孩子情緒變化,關心和照顧孩子,爭取早日康復,下面來看看寶寶出麻疹了怎麼辦吧
1.尋找和清除致敏原
治療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治療困難,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漿透析可使症狀緩解。
2.局部塗抹止癢洗劑
如爐甘石洗劑(加入薄荷腦)或氧化鋅洗劑。
3.葯物治療
(1)口服抗組胺類葯物,常用的一代抗組胺葯包括馬來酸氯苯那敏片、鹽酸異丙嗪、苯海拉明、多塞平、酮替芬等;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具有療效好,無明顯中樞抑製作用等優點,可用於2歲以上兒童,二代抗組胺葯包括鹽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奧洛他定等。每日一次口服。鈣劑及維生素C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利於症狀緩解。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米胍、雷尼替丁)與H1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可治療腹痛明顯的急性蕁麻疹。賽庚啶可用於慢性或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
(2)對頑固病例可酌情應用潑尼松片口服或氫化可的松靜脈滴入,但不做常規用葯。
不同的葯物其最低年齡限制和使用劑量有顯著的差別,應遵循葯物說明書規范使用。在治療無效的患兒中,可聯合第一代(晚上使用)和第二代(白天使用)抗組胺葯物治療,但要注意避免給學齡期患兒使用鎮靜類抗組胺葯。
4.對症治療
出現支氣管痙攣或喉頭水腫的患兒可用1:1000腎上腺素液皮下注射。
5.脫敏治療
對常規葯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慢性蕁麻疹,可根據變應原皮試結果,給予相應脫敏治療,往往可取得一定療效。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寶出麻疹了怎麼辦的內容,寶寶感染了這種疾病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要私自用葯,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麻疹的知識,那就繼續關注本網傳染病安全知識庫的內容。
Ⅲ 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的表現症狀吧!
1、急性蕁麻疹
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膚瘙癢,隨即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這種風團常突然發生,於數分鍾至幾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消退,不留痕跡,一日內可反復發作多次。
2、慢性蕁麻疹
一般沒有發燒,惡心,嘔吐,氣喘現象,僅有皮膚風團和瘙癢,病程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蕁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有魚、蝦、蟹、動物羽毛、花粉、蘑菇蕁麻、葯物、日光、細菌和寄生蟲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接觸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廣泛,一時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復發生麻疹。
3、皮膚劃痕蕁麻疹/人工蕁麻疹
患者對外來較弱的機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應增強,在皮膚上產生風團。患者在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出局部起風團,瘙癢。
4、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較為罕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受冷後半小時到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皮疹是不癢的風團,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圍繞以蒼白暈,皮疹持續24~48小時,有燒灼感,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症狀。後者較為常見,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後發生,數分鍾內在局部發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發生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
5、日光性蕁麻疹
日光性蕁麻疹是指由紫外線(UV)或可見光照射所引起的罕見疾病。皮膚暴露於日光數分鍾後,局部迅速出現紅斑、風團,伴瘙癢。風團發生後,約經1至數小時消退。發生皮疹的同時,臨床上可出現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這些症狀可在數小時內消失。
6、接觸性蕁麻疹
接觸性蕁麻疹是指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出現發紅、風團和瘙癢等症狀。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病因不明者三種。
7、熱蕁麻疹
熱蕁麻疹指皮膚暴露於43℃以上溫度而誘發局部蕁麻疹,分為局限性和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兩種。局限性熱性蕁麻疹,局部皮膚受熱後可在數分鍾內出現風團,並反復發生。延遲性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對熱產生延緩型局部反應。風團在受熱後2小時內發生,邊緣比較銳利,於4~6小時最明顯,可持續12小時到14小時,常常在幼年開始發病。被動轉移試驗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