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變色
擴展閱讀
賴床蕁麻疹 2025-05-06 23:59:29
水痘用木豆洗澡 2025-05-06 23:52:00
成都皰疹博愛更佳 2025-05-06 23:44:04

皰疹變色

發布時間: 2025-05-06 21:07:28

⑴ 生飛蛇卵會讓母指變紫色嗎

題主是否想詢問「生飛蛇卵會讓皮膚變紫色嗎」?會。生飛蛇卵會讓皮膚變紫色,飛蛇卵是帶狀皰疹。飛蛇卵是潮州民間對帶狀皰疹的稱呼。又稱蛇膽瘡和蛇蛋瘡,帶狀皰疹是一種皮膚病毒感染性皮膚病,變色是正常現象,也會因人而異。初期的飛蛇卵只有紅斑點,中間帶少許黃色 帶狀皰疹在初期感染水痘或隱性傳染,病毒潛伏於腦神經節和脊髓後根神經節內。又名「蛇膽瘡」又名「蛇蛋瘡」,「帶狀皰疹」是一種皮膚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潛伏在體內再發。

⑵ 汗皰疹是怎麼回事

汗皰症(dyshidrosis)又稱為出汗不良,為一種手掌、足跖部的水皰性疾病。本病與中醫田螺皰相類似,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記載,“初生形如豆粒,黃皰悶脹,硬痛不能著地,連生數皰,皮厚難以自破。”有人稱本病為於足蚓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汗皰疹的病因

汗皰疹的病因未明。以往曾誤認為汗管口堵塞引起汗液瀦留所致。現多認為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掌跖皮膚的一種濕疹樣反應。有遺傳易感性、異位性、接觸過敏、真菌感染、葯物和精神緊張之說。而汗腺的作用尚有爭議,雖然有出汗過多,天熱時更嚴重,但病理檢查並無小汗腺受累和汗液瀦留。

汗皰疹的症狀

汗皰疹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10~40歲多見。特點為突然發生的成群的清亮的深在性、粟粒至米粒大水皰,無紅斑。在發病前手掌可有燒灼和刺痛感,皮疹出現前可有嚴重的瘙癢。水皰可融合成大皰,尤其在足。皮疹可自然消退,大多數在2~3周內緩解,繼而出現領圈狀或片狀脫屑,少數病例因反復發作使症狀持續存在。輕者僅有手指側緣受累;典型病例水皰對稱發生於掌和跖。如果發生單側或不對稱分布的皮疹,提示接觸致敏的病因。手和足受累及足單獨受累分別佔10%。偶有繼發感染伴膿皰形成和淋巴管炎,在部分病人可因搔抓、不恰當的治療引起濕疹樣改變。皮疹擴散至指背,甲可發生萎縮、橫脊、點狀凹陷、增厚和變色。在無原因可尋的汗皰疹病人,復發常見。發作間期為3~4周,病程可持續長達數月或數年。汗皰疹更常發生於溫暖的氣候,某些病例每年夏季復發。

汗皰疹的檢查

一、病史

病史中應詳細詢問發生出汗異常前的原因。如是否有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是否有神經外傷、服葯史及患病情況。如患血友病可引起血汗症,服氯苯吩喀可致汗液發紅。應詢問家中有否同樣患者,以排除遺傳因素。

二、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重點應放在是否有誘發出汗異常的皮膚體征。如發現患者有魚鱗病,則為局部無汗症的原因。結核型麻風的斑狀損害、除有局部感覺異常外,常有局部無汗。慢性放射性皮炎損害,除有皮膚乾燥、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外,常有局部無汗。因此詳細的體格檢查,可找出發汗異常的原因,以明確診斷。

三、實驗室檢查

血汗症可進行血紅蛋白的檢查呈陽性。出汗試驗:適用於局部出汗功能障礙,於皮損部塗以碘酊、待干後,分別於皮內注射1:1000濃度的毛果著香鹼液0.1-0.2ml,輕輕吸干針尖滲液、立即撒上薄層澱粉。3-5min後,正常皮膚澱粉出現藍色小點,表明出汗功能正常。如皮損部無藍色小點,則表示局部出汗功能障礙而無汗液排出。

汗皰疹的診斷

根據水皰特點及發病部位,伴有多汗及容易復發等特點不難診斷。

汗皰疹的鑒別診斷:

應與水皰型手足癬、接觸性皮炎等鑒別。

汗皰疹的治療

1.詳詢汗皰疹的病史,找出可能的誘因並去除之。鎳過敏者應低鎳飲食。

2.內用葯:常用鈣劑、抗組胺葯、谷維索等。症狀急劇者可內服潑尼松每日15~30mg,分3次口服。重症可用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環孢素、霉酚酸酯。

3.汗皰疹的外用葯:以收斂、止癢。常用含薄荷或酚爐甘石洗劑、止癢酒精外搽。3%硼酸溶液、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溶液等濕敷或浸泡。損害好轉,乾燥脫屑時則用10%尿素霜、皮質激素霜劑。或軟X線及PUVA、UVA、UVB治療。

汗皰疹的保健

保健:患處勿接觸化學刺激性物品,如洗衣粉、洗潔精等。出汗要擦乾凈或是洗手,避免細菌繁殖。

飲食:汗皰疹患者應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煙酒就更不要說了,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於疾病的恢復。

汗皰疹的預防

1、汗皰疹患者應當保持手足乾爽清潔。

2、局部用1%明礬溶液濕敷,外搽爐甘石洗劑。

3、外用中葯清洗。根據汗皰疹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鍾,日2次。

4、其他:汗皰疹患者要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心情煩躁;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⑶ "小弟弟"下面凸起的一圈長了好多很小的白色顆粒狀東西,不知道是什麼怎麼辦呢

病情分析:
您好,通過你的描述,可以用青黴素和甲硝唑做對症治療,勤換內褲,多喝水就可以了
指導意見:
多喝水,多排尿,避免吃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部保持清潔乾爽積極抗炎治療問題不大的

⑷ 皮膚病的種類圖片

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患過一些皮膚病,有些皮膚病是比較常見的,有些皮膚病是不常見的,而且有些是會傳染給別人的,有些不會。下面是皮膚病圖片對照大全種類。
1. 濕疹:表現為紅色區域被水泡覆蓋,導致瘙癢。可能是過敏的、急性的或慢性的。
2. 牛皮癬:症狀是紅斑-鱗狀病變:紅色斑塊覆蓋著許多鱗屑。
3. 蕁麻疹:炎症反應性皮膚病,導致真皮局部水腫。
4. 帶狀皰疹:紅色、起泡的皮疹,可能會纏繞在軀干周圍或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5. 痤瘡:由皮脂腺分泌過多的皮脂引起。
6. 癬:傳染性強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7. 疥瘡:由微小疥蟎的雌性引起。
8. 水痘:兒童常見皮膚病之一。
9. 白癜風:人開始失去膚色的皮膚病。
10. 膿皰瘡: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性皮膚病。
11. 疣: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12. 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皮膚病。
13. 接觸性皮炎:皮膚因接觸特定物質而出現發紅或皮疹。
14. 斑禿:免疫系統攻擊毛囊並導致脫發。
15. 水泡:皮膚在反復摩擦過程中的一種防禦機制。
16. 手足口病:影響6個月至4歲的兒童。
17.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嬰兒感染。
18. 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和傳染性皮膚病。
19. 銀屑病:鱗片狀,銀色的皮膚斑塊通常位於頭皮,肘部,膝蓋。
20. 狼瘡:症狀包括疲勞,頭痛,發燒,關節腫脹或疼痛。
21. 接觸性皮炎:接觸過敏原後數小時至數天出現皮疹。
22. 白癜風:使皮膚失去顏色而變色。
23. 癬:圓形鱗片狀皮疹,邊緣凸起。
24. 粉刺:通常位於面部,頸部,肩部,胸部和背部。
25. 黃褐斑:常見的皮膚病會導致臉部出現黑斑。
26. 唇皰疹:嘴唇和嘴唇附近出現紅色,疼痛,充滿液體的水皰。
27. 起泡:皮膚上有水樣充滿液體的泡。
皮膚病的種類非常多,按照細菌真菌或者自身體質病,可以這樣劃分:真菌--體癬、手足癬、灰指甲、甲溝炎等;病毒--皰疹、帶狀皰疹、尋常疣、尖銳濕疣等;自身體質導致疾病或遺傳--牛皮癬、白癜風、魚鱗病、斑禿、神經性皮炎等;過敏因素--濕疹、蕁麻疹等。
預防皮膚病的方法包括經常換洗衣物,床單被罩,保持自身及周圍環境清潔;適度進行清潔,避免皮膚屏障受損,增加皮膚病的感染可能性;清除與食物有關的誘因;加強鍛煉,增加抵抗力,了解自身的過敏源,遠離過敏源。

⑸ 人體皮膚病對照圖

人體皮膚病對照圖
人體皮膚病種類繁多,常困擾著人們。夏季的高溫和濕度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環境,使得各類皮膚病致病菌大量繁殖。以下是人體皮膚病對照圖的分享。
銀屑病圖片及症狀:
- 鱗片狀、銀色的皮膚斑塊
- 通常位於頭皮、肘部、膝蓋
- 可能發癢或無症狀
狼瘡圖片及症狀:
- 症狀包括疲勞、頭痛、發燒、關節腫脹或疼痛
- 鱗片狀、盤狀皮疹,不癢或疼痛
- 鱗片狀紅色斑塊,最常見於肩部、前臂、頸部,陽光下惡化
- 蝴蝶疹是狼瘡的典型症狀,在陽光下惡化
接觸性皮炎圖片及症狀:
- 接觸過敏原後數小時至數天出現
- 皮疹有明顯的邊界,出現在皮膚接觸刺激物的部位
- 皮膚發癢、發紅、鱗片、滲液或變硬的水泡
白癜風圖片及症狀:
- 使皮膚失去顏色而變色
- 僅在可能合並在一起的幾個小區域中失去膚色
- 身體一側的色素沉著
- 頭皮和/或面部毛發過早變灰
癬圖片及症狀:
- 圓形鱗片狀皮疹,邊緣凸起
- 癬中間的皮膚看起來清晰健康,邊緣可能向外擴散
- 發癢
粉刺圖片及症狀:
- 通常位於面部、頸部、肩部、胸部和背部
- 在皮膚上凸起,由黑頭、白頭、丘疹或疼痛的囊腫組成
- 如果不治療,可能會留下疤痕或使皮膚變黑
黃褐斑圖片及症狀:
- 常見的皮膚病會導致臉部出現黑斑
- 常見於孕婦(黃褐斑)和膚色較深
- 沒有其他症狀超過皮膚變色
- 可能會在一年內自行消失或成為永久的
唇皰疹圖片及症狀:
- 嘴唇和嘴唇附近出現紅色、疼痛、充滿液體的水皰
- 疼痛出現之前,發病區域發麻或灼熱
- 可能有低燒、身體疼痛和淋巴結腫大
起泡圖片及症狀:
- 皮膚上有水樣充滿液體的泡
- 通常在1厘米左右,可能單個出現也可能多個出現
一、皮膚病有什麼種類:
1. 痤瘡。痤瘡的形式多樣:
- 膿包。膿包是普遍的紅色丘疹,他們的頂尖有濃液。
- 丘疹。丘疹是由受感染的頭發毛囊造成的突起腫脹。
- 包塊。包塊是位於皮膚表面之下的疼痛硬塊。
- 囊腫。囊腫是典型的大的疼痛、遲鈍明濃液感染,位於皮膚下邊。
2. 麻疹
3. 蕁麻疹。蕁麻疹是由皮膚的所有正常層提出的發癢壓邊。他們可能是由人體過敏症狀或外界因素造成的,如工作壓力、病症,乃至是緊身衣褲。蕁麻疹接受抗組胺葯物和保護性治療。
二、常見的皮膚病治療方式有:
葯物治療牛皮癬比較普遍,如抗組胺葯物、抗生素、維他命或類固醇激素注射以及有目的性的葯品等。當然,並不是所有皮膚疾病都對治療有反應。一些狀況沒有治療就會消退。
三、怎麼預防皮膚病:
1. 經常用香皂和溫開水洗手消毒。
2. 避免與別人共享飲食用品和飲酒杯。
3. 避免直接接觸其他感染者的皮膚。
4. 不共享個人物品,如毛巾、發刷或泳裝。
皮膚病是什麼:
皮膚病是發生在皮膚及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主要原因有理化因素、病原體感染、內分泌代謝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變等,又分為感染性皮膚病和非感染性皮膚病。
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1. 體癬:是發生在人皮膚淺表層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分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染。主要表現為紅色斑塊、干鱗濕硬、皮膚瘙癢、多環重疊。
2. 濕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多發於臉部、頸部、背部、手部等部位,明顯的表現就是皮疹和瘙癢,而且各年齡段均可發生,慢性病程,容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3. 蕁麻疹:蕁麻疹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顯著特點是皮膚表面腫塊,各腫塊可能會連成一片,並伴有強烈的癢感,之後一段時間會自行消散。
4. 銀屑病:是一種由環境刺激、多基因遺傳因素、免疫介導的皮膚病。基本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銀白色鱗屑。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側和頭皮較多。
5. 水痘:是一種病毒性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兒童,其伴有發熱和全身性斑疹、丘疹等。
6. 疥瘡:疥瘡是由疥蟎感染的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臨床表現常為皮膚柔軟並且薄弱的地方有丘疹和水皰,夜間常常會瘙癢加劇。
7. 牛皮癬:牛皮癬是一種紅斑銀屑性皮膚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發病率比較高,患者可以出現紅斑、銀屑,甚至伴發關節疼痛等不適症狀。
皮膚病如何預防:
1. 經常換洗衣物,床單被罩,保持自身及周圍環境清潔。
2. 適度進行清潔,避免皮膚屏障受損,增加皮膚病的感染可能性。
3. 清除與食物有關的誘因。對於許多皮膚病來說一些食物會加重其症狀,應該進行限制食用:如魚蝦、辛辣類食物,酒等。
4. 加強鍛煉,增加抵抗力,了解自身的過敏源,遠離過敏源。
皮膚病常見但並不可怕,我們只要做好積極的預防措施,以及相關治療手段,就一定能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