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次坐飛機注意什麼 坐飛機前要注意哪些東西坐飛機用不用准備什麼證
第一次坐飛機要注意的問題
——乘機流程表:
(你在訂了機票後,要馬上打聽好當地的候機樓在什麼地方,坐飛機當天,你直接去那裡買票上車就可以了,這車是直達。早上一般很准時,中午很難說,這要看當地的交通情況而定。不過最好提前半小時為好。)
1、到機場。你要注意時間,因為航空公司規定航班起飛前30分鍾停止辦理登機手續,所以你最好在起飛前1個小時到機場。
2、辦登機手續(也就是換登機牌)。看看你的航班在哪個櫃台辦理,機場都有顯示屏告訴你哪個航班在哪個櫃台,找到相應櫃台,將機票、身份證交給機場值機人員。如果你有大件行李,就在這里托運,經濟艙20公斤以內的行李是免費的。要注意托運的行李不要夾帶違禁物品,辦完登機手續,值機人員會將機票的旅客聯、登機牌、行李票,身份證退回給你。
3、過安檢。到安檢通道,通道口有個安檢櫃台,你將機票的旅客聯、登機牌、身份證交給安檢員,安檢員審核沒問題會在登機牌上面蓋章。然後過安檢門,隨身帶的物品要從安檢門旁的X光安檢機過去,你自己要從安檢門通過。安檢沒問題就進候機廳。
4、候機。通過安檢後,看看你登機牌上面會標明你的航班在哪個登機口登機,找到與登機口對應的候機廳,幾號登機口就在幾號候機廳候機。每個候機廳的位置,機場都會有顯示屏顯示,不清楚可以問機場服務人員。找到候機廳就在那裡休息吧,等廣播通知登機。如果你抽煙的話,可以到吸煙室吸煙。記得注意聽廣播啊。
5、登機。聽到登機廣播後,在登機口會有服務人員撕登機牌,你就到登機口將登機牌交服務人員,服務人員從登機牌撕一小塊,其他部分交回給你,你持登機牌跟著別人上飛機吧。
6、找機上位置。登機牌上標明有你的位置,如:5D、11C什麼的,數字代表第幾排,每排的座位是按A、B、C、D、E、F。。排的,飛機上的座位號標在放行李的艙壁(座位上方)。找到你的位置坐下,扣上安全帶,起飛前關掉手機。
7、餐食。在飛行時,航空公司有免費飲料派發,長航線如在進餐時間,會有免費餐食供應(就一個盒飯,不好吃,量也少),短航線就派點心。
8、到達。飛機到達目的站後,如果你托運有行李,記得去取行李,在往出口的通道上會有取行李的地方。
以下是坐飛機的注意事項:
一,首先你必須注意的幾件事:
1,最好提前1小時到達機場。
2,切記帶好身份證和機票,少一樣都不行。
3,務必在飛機起飛前的半小時辦好手續。因為有的機場非常嚴格,到時間了不讓辦就是不讓辦,那你就麻煩了。
二,如果你有MP4或筆記本等,可以隨身攜帶,過安檢時你交給安檢員檢查之後就可以帶上飛機。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不能用,還需要關閉。
三,其它 注意事項:
當您進入機艙時,可將座位卡交給空中服務員,請他帶領或指引入座。到了座位以後,可將隨身行李擺在座位頂上的行李艙。大衣或雨具可交由空服員代為保管,沿途飛機上有任何需要,也都可以要求空服員幫忙,不用客氣。飛機起飛和降落前後,搖晃厲害,應系好安全帶,不能吸煙。
隨著飛機的上升,耳朵會因高空壓力而不舒服,嚼片口香糖或吃東西,保持口腔活動,可以減少不適的感覺。如有嬰兒同行,則可在此時餵食牛奶。起飛後不久,機長會透過廣播致歡迎辭,然後再由服務員報告預定到達時刻和注意事項。通常會以該航空公司的國語和英語等兩三種語言廣播。
飛機上的座位很舒服,下方有一圓形按鈕,想仰卧時用力按它,靠背會自動往後傾倒,但飛機起降時,靠背必須放直,恢復原狀。
前座背後有一小桌板,吃東西、寫信時可拉出使用,用畢收起,非常方便。其下通常置有兩三個大袋子,要面放著班機時刻表、航線圖、明信片、紙拖鞋、嘔吐專用塑膠袋等。頭頂上的架子備有枕頭、毯子供旅客使用,不夠的話,還可以向空服員索取。架子裡面或窗戶中間有空氣調節孔和電燈按鈕,需要時可以自行啟用。因飛機型號不一,設備也會有所不同,一般地都提供相類似的功能,反正有凝問提出即可。
在安全狀況下,坐在飛機緊急出口的旅客絕對注意,無論如何不能因好奇提拉扶手,否則飛機將會迫降或失事。
旅客不能開「這是炸彈」之類的玩笑,否則將被拘留並承擔由此引起的巨額費用。
注意事項:
(1)務必在飛機起飛前的半小時辦好手續,因此,最好根據情況提前到機場,特別是黃金周、春運等人巨多的時候。有的機場非常嚴格,到時間了不讓辦就是不讓辦,比如北京機場。
(2)喜歡靠窗戶位置的朋友可以在換登機牌的時候讓辦理人員給你安排一個靠窗位置,一般都沒有問題,除非你去得很晚,位置都安排給別人了。
(3)托運行李時有的機場會收一個保險費,10元左右,比如福州機場;如果你的行李箱沒鎖,有的機場會強制你花5塊錢買把小鎖,比如廣州機場。
(4)帶著水果刀時最好放在行李中托運,不然90%可能會給沒收掉。另外,小動物不能帶上飛機,要托運也要有檢疫證明,比較麻煩。盆栽植物、花卉類的可以。
(5)托運的憑證一般貼在機票上,到達並取出行李後,會有工作人員檢查托運憑證和行李上的標簽是否相對應。小心別拿錯別人的,把自己的丟了。
坐飛機的注意事項
逢年過節,坐飛機出行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不過,長時間坐飛機並不是一件好受的事。你有沒有在起飛降落時耳朵痛?坐飛行時,有沒有腰酸背痛腳發麻?有沒有頭暈眼花想惡心?
當飛行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時,你可了解自己的身體在飛行中起了哪些變化,可知道如何在飛行中保持舒適健康,避免突發疾病?
■豆子、洋蔥、包心菜之類脹氣的東西不要吃
你有沒有在上飛機前喝可樂?喝過可樂之後上飛機,有沒有覺得肚皮脹、胸口悶?不但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包括豆子、洋蔥、包心菜等多纖維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上飛機前都不要吃。
你要是帶包膨化食品上飛機就會發現,包裝袋會變得很鼓,尤其是在飛機起飛的時候特別明顯。那是因為在密閉的空間,一旦外界壓力變小,里頭的氣體會向外膨脹。要知道人體在5000米高空時,體內的氣體較地面時增加兩倍。要是你吃了會脹氣的東西,肚皮里就鼓鼓的,脹得很不舒服。
同樣道理,坐飛機前不要吃得太飽。吃得太飽,一方面會加重心臟和血液循環的負擔,另一方面會引起惡心、嘔吐、暈機等。太油膩和含大量動物蛋白的食物,如紅燒肉、魚、蝦之類,也不要吃。這些食物在胃內很難排空,同樣會使胃腸膨脹。
當然,餓著也不行。由於高度、氣溫、氣壓等因素的改變,飛行時人體需要消耗較高的熱量。所以,飲食中要注意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才能保障健康。一般在上飛機前1小時左右,可以吃點東西,如麵包、點心、面條、酸牛奶、綠葉蔬菜、瘦肉、動物肝臟、蜜餞、水果等。飛行時不要穿緊身褲襪、系腰帶,最好穿寬松衣物,換上軟鞋。
■感冒時盡量不要坐飛機,否則鼻塞症狀會更嚴重,甚至流鼻血
坐飛機起飛和降落時,耳朵最受罪。因為壓力的改變在起降的時候感受最明顯,耳咽管括約肌會因瞬間壓力差關閉,你甚至會聽到「啵」的一聲。特別是在准備落地時,耳朵會痛,有人甚至會暫時失聰。在起降時,可以用吞口水的動作來調整耳咽管兩側壓力差,如嚼口香糖或戴飛行耳塞(一種專門用來調節飛機起降時,大氣壓力變化的耳塞)。嬰兒可以讓他吮吸奶嘴來保持壓力平衡。
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袁曉陽副主任醫師的觀點是,感冒時盡量不要坐飛機,一方面在封閉的機艙里容易傳染給其他人,最重要的是,你的鼻塞症狀會加重。因為鼻黏膜腫脹,鼻腔和外界的通道狹小。起飛的辰光,你可能還會很高興,因為鼻腔內壓大於外界,會把阻塞的鼻通道撐開,反而覺得鼻子「通」了。但是降落時就要吃苦頭了,此時外界壓力大於鼻腔,若下降太快,鼻通道反而會急速關閉,造成鼻子極度疼痛,往往以流鼻血來收場。
你要是曾經因坐飛機而引起過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竇炎等病,以後坐飛機時最好備上滴鼻凈之類的血管收縮劑,以減少鼻部咽鼓管處的腫脹和水腫。
■吃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
高空飛行時,機艙內的空氣得不到充分的更換,尤其是長時間飛行,機艙內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負氧離子含量下降,加上有些旅客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會使人感到空氣渾濁。飛行也很容易使旅客發生脫水現象,坐得時間長後血液易滯於下肢,一旦起身,會感到一陣暈眩甚至昏倒。好些人長時間乘飛機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呼吸不暢、食慾下降、煩躁不安、頸腰酸痛、疲勞等不適症狀,這些都屬於飛行綜合征,常見於出國遠行的人。
可以在坐飛機前兩天開始服用維生素C,每天大約500毫克,直到到達目的地為止,這樣除了提高免疫力外,還可以有效地防止時差反應。
■調整坐姿多喝水
飛行中,由於機艙內的濕度很低,加上長時間坐在狹窄的位子上,血液集中在雙腿下段,以致出現深部靜脈血栓的幾率大為提高。尤其是經常吸煙的人、胖子、女性與年長者、服避孕葯或乘飛機之前三個月內動過手術的人,患上血液凝結的風險要高出常人三倍。
有些人習慣蹺二郎腿,這個姿勢很危險。乘飛機時兩條腿不要疊在一起,每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尤其是運用腿部肌肉輪替做伸展屈收動作30秒至1分鍾,並轉換坐姿,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範「經濟艙綜合征」,穿著須寬松、不時調整坐姿、多喝水多上廁所多活動。
有以下疾病的人不宜坐飛機
1.傳染性疾病。如傳染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傷寒等傳染性疾病患者,在國家規定的隔離期內不得乘坐飛機。水痘病人受損害部位未痊癒,也不能乘飛機。
2.嚴重心血管、腦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是曾發作過心肌梗塞症者。因空中輕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嚴重高血壓病人。腦血管病人如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病人,由於飛機起降的轟鳴、震動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
3.較嚴重的呼吸器官疾病,如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飛行途中可能因氣體膨脹而加重病情。
4.嚴重的胃病患者也不宜坐飛機,以免引起疾病的發作或加重。胃部手術後10天內不能坐飛機,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在出血停止3周後才能坐飛機。
5.血液疾病患者。如嚴重貧血患者,難以忍受空中缺氧。研究認為,血紅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坐飛機。
6.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滲出性炎症及近期做過中耳手術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
7.精神病患者。如癲癇及各種精神病人,因航空氣氛容易誘發疾病急性發作,故不宜乘飛機。
8.臨近產期的孕婦和出生後7天內的嬰兒。由於空中氣壓的變化,可能導致新生嬰兒的呼吸系統不適應或孕婦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後的孕婦,更不宜乘飛機。
有效乘客身份證件的種類包括:中國籍旅客的居民身份證、臨時身份證、軍官證、武警警官證、士兵證、軍隊學員證、軍隊文職幹部證、軍隊離退休幹部證和軍隊職工證,港、澳地區居民和台灣同胞旅行證件;外籍旅客的護照、旅行證、外交官證等;民航總局其他有效乘機身份證件。 對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人,可憑其學生證、戶口簿或者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具的身份證明放行。
禁止乘機旅客隨身攜帶或者托運的物品:
槍支、軍用或警用械具類;
爆炸物品類;
管制刀具;
易燃、易爆物品;
毒害品;
腐蝕性物品;
放射性物品;
其它危害飛行安全的物品,如強磁化物、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物品;
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攜帶/運輸的物品。
禁止旅客隨身攜帶但可作為行李托運的物品:
除禁止乘機旅客攜帶或托運規定的物品之外,其他可以用於危害航空安全的菜刀、大剪刀、大水果刀、剃刀等生活用刀,手術刀、屠宰刀、雕刻刀等專業刀具,文藝單位表演用的刀、矛、劍等,以及斧、鑿、錘、錐、加重或有尖釘的手杖、鐵頭登山杖和其他可用來危害航空安全的銳器、鈍器。
液態物品的攜帶規定
1、每名旅客每次最多可攜帶2瓶(每瓶容積均不得超過500ML)碳酸飲料、礦泉水、茶水、牛奶、酸奶、果汁等液態物品,並經開瓶檢查確認無疑後,方可隨身攜帶乘坐飛機,其他超出部分一律托運;
2、旅客不得隨身攜帶酒類(瓶裝、罐裝),如確需攜帶,每人每次不得超過2瓶(1公斤),且必須托運,包裝須符合民航運輸規定;
3、因特殊原因需要隨身攜帶的液態物品,如患病旅客攜帶的液態葯品、帶有嬰兒旅客攜帶的嬰兒飲用品等,經開瓶檢查確認無疑後,可予攜帶。
可限量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品及其數量
種類
品名
限 帶 數 量
日常
生活
用品
發膠,衣領凈
1瓶(350ml)
累計不超過
1000ml或1公斤
摩絲,光亮劑
1瓶(350ml)
香水
500ml
殺蟲劑
1瓶(350ml)
空氣清新劑
1瓶(350ml)
其它含有易燃物質的生活用品
打火機(充有可燃氣體或燃料油)
5隻
安全火柴
5盒
註:限帶數量是指每名旅客最多可攜帶的數量
手提行李的限制:
國內航班:手提行李總重量不超過5公斤,每件行李體積不超過20×40×55厘米。
國際航班:手提行李總重量不超過7公斤(部分航空公司有特殊重量限制規定),每件行李體積不超過20×40×55厘米(三邊之和不超過115厘米)。
註:以上限制為一般規定,各航空公司可能有各自的標准,敬請留意機票上的有關說明。
常見問題:
1、購票後發現身份證被盜或丟失怎麼辦?
發生上述情況時,旅客可憑發案地或報失地政府公安派出所(含)以上各級公安機關和民航各級公安機關出據的臨時身份證明安檢登機。
2、當旅客超量攜帶酒類、日用刀剪、化工原料等超過限制的物品時怎麼辦?
交由送行人員帶回。
做放棄處理。放棄物品將被移交公安機關或做統一銷毀處理。選擇放棄的旅客將不能重新領回被放棄物品。
由安檢部門代為保管,並開據為期30天的暫存單。旅客可憑暫存單在30天內到安檢部門將物品領回,逾期視為旅客自動放棄。
至於健康證你要是出國需要的,這個可以在辦簽證的時候去專門的機構體檢,如果只是國內的應該是不需要的。
Ⅱ 蛇盤瘡患者能喝雪碧嗎
你好,樓主:
蛇盤瘡患者最好不喝雪碧。
因為蛇盤瘡又被稱為」帶狀皰疹「,在兒時發病時稱為"水痘",水痘在之前醫學不發達的時候,護理不好是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險的,因此,國家已對每位新人兒實行了免疫疫苗,但還是有少數人在成年之後會患上此病,此時就被稱為蛇盤瘡。蛇盤瘡如果治療不當或者護理不當,就會留下蛇盤瘡後遺症,因此,蛇盤瘡的護理很重要。那麼,蛇盤瘡患者護理時都應注意哪些事項呢?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者、濕疹等慢性皮膚病患者,盡可能避免與本病患者接觸。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宜行剖宮產,可避免嬰兒產道感染。生殖器皰疹患者應避免性生活,避免磁療可減少其傳播。對反復性女陰皰疹要定期作宮頸塗片檢查,早期發現宮頸癌。
堅持婚前體檢制度,避免多性伴性行為,提倡安全的性生活;必要的情況下,性交時使用安全套,有助於控制或減少生殖器皰疹的感染流行。對皰疹頻繁復發的患者,應盡量去除或避免誘發因素。以上措施均有助於預防單純皰疹感染的發生或原有隱伏性感染的發作。
另外,蛇盤瘡患者應注意身體護理:
一、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進食豆製品、花生、辛辣、刺激性、發酵食品、飲酒等。並保持大便通暢。
二、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盡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
三、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製衣物,以減輕對患處的摩擦。
四、未生過水痘的小兒可能會受到傳染,因而要注意隔離患者,以免波及小兒。
五、平時要堅持鍛煉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避免過累、缺覺等不良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