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氦氖激光治療帶狀皰疹照射時間要多長
局部照射一般常用功率為25mW,每次10分鍾,可以隔日1次
氦氖激光的波長是632.8nm,可見的光波段專是紅色激光,這屬個波長可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促進組織再生和毛發生長;同時能調節細胞免疫功能,加快炎症吸收,減輕局部充血、水腫,具有鎮痛、止癢等作用。
Ⅱ 帶狀皰疹患者的最佳選擇-半導體激光聯合葯物治療
提要:目的:觀察半導體激光聯合伐昔洛韋及甲鈷胺片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患者58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採用半導體激光聯合口服伐昔洛韋、甲鈷胺片治療;對照組28例,單純口服伐昔洛韋及甲鈷胺片治療。結果:半導體激光治療組有效率90;對照組有效率60.71。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半導體激光照射聯合口服伐昔洛韋、甲鈷胺片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高。
關鍵詞:帶狀皰疹;半導體激光;伐昔洛韋
使用背景: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常伴有明顯神經痛。神經痛主要有持續性灼痛,陣發性刺痛或觸痛等。本病多在春秋季發病,發病率高。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發生在眼,耳等特殊部位的帶狀皰疹,可引起劇烈疼痛或潰瘍,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還可能引起後遺神經痛,患者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傳統治療帶狀皰疹的方法是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和止痛等,但依然存在著療程長、易遺留後遺神經痛的問題。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應用半導體激光聯合伐昔洛韋、甲鈷胺片治療帶狀皰疹3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總共58例患者均來自我院門診,均伴有典型的症狀和體征為我科確診帶狀皰疹患者。58例患者分為: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7-76歲;對照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12-85歲.所有患者病程均為3-10d,就診前未服用或外用抗病毒葯物。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採用上海得邦得力激光技術有限公司雙波長半導體激光治療機照射治療,波長為(810)nm,功率為(100-1200)mv,每日對創面或疼痛處照射一次,每次照射15min,照射7次為一個療程。照射時探頭距離患處5-10cm。在採用激光照射的同時給予伐昔洛韋片0.3口服,每日2次,甲鈷胺片0.5mg口服,每日3次,7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僅給予伐昔洛韋片0.3口服,每日2次及甲鈷胺片口服,每日3次,7天為一個療程。兩組治療1療程結束後,部分患者可繼續給予甲鈷胺片營養神經治療。兩組均在療程結束後觀察療效,1個療程結束後再隨訪1個月,以觀察記錄結痂及止痛時間。
1.3 療效評價標准 痊癒為皮損完全消退,疼痛消失;顯效為皮損消退76-99,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為皮損消退50-74,疼痛減輕;無效為皮損消退小於50,疼痛無減輕。痊癒加顯效例數的百分比計為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採用SPSS10.0軟體,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結果見表1
組別
例數
痊癒
顯效
有效
無效
有效率
治療組
30
18
9
2
1
90
對照組
28
11
8
6
3
60.71
兩組帶狀皰疹患者療效為:治療組痊癒18例,顯效9例,有效2例,無效1例,有效率90;對照組痊癒11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3例,有效率60.71。兩組比較,P<0.05.
2.2 治療組僅有1例照射區皮膚有燒灼感,降低照射功率後上述症狀消失,仍堅持繼續治療。
3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病。當人體免疫功能減退時,潛伏在脊神經後根或神經節神經元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生炎症或壞死,產生神經痛,並在相應部位皮膚上產生簇集性水皰。神經痛為本病的特徵之一,老年患者常疼痛劇烈,難以忍受,部分患者皮疹完全消退後,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目前對帶狀皰疹的常規治療是抗病毒、營養神經、提高免疫力和止痛等,但依然存在著療程長、易遺留後遺神經痛的問題。
半導體激光屬弱激光范疇,有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對組織的穿透力比氦氖激光更深【1】。我們用於治療帶狀皰疹的半導體激光波長為700/850nm,功率0-800mw連續可調。通過照射皮損區和周圍神經根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滲出物的吸收,減輕損傷部位神經末梢的化學性和機械性刺激,調節神經末梢興奮性,具有消炎p鎮痛作用【2,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大多數患者在治療4-5次後,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這可能與局部照射後,組織內鎮痛物質釋放,末梢神經興奮性降低以及低強度激光對神經損傷的修復等因素有關【4】;而一部分患者在照射當時疼痛立即消失,可能與其光封閉作用有關。
綜上所述,半導體激光治療帶狀皰疹具有止痛效果好、水皰結痂時間短、無痛、無創等優點,為其臨床治療提供了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桌黃正,李峻亨。現代激光醫學。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29.
【2】韓玉芹,張偉,郭其蓮等.半導體激光加音頻電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33例.中華理療雜志,2000.23:118.
【3】范建中,陳景藻.激光穴位照射治療及研究進展.中華理療雜志,1988,11:230.
【4】Rochkine S,Ouaknine GE.New trend in neuoscience.
Low-power laser effect on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Neurol Res,1992,14:2-11.
【5】王開顏,許德勝。三頓半導體激光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分析.鐵道醫學,2000,28(5):347.
【6】何玉珊,許良傑.阿昔洛韋聯合半導體激光治療帶狀皰疹48例的療效觀察.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5,12(2);142-143.
Ⅲ 蛇盤蒼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
蛇盤蒼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蛇盤蒼帶狀皰疹有多種手法,包括體針、穴位激光照射、耳針、穴注射、皮膚針、艾灸、火針、拔罐和刺血等。以下是各治療方法的詳細描述:
體針
主要選取阿是穴、夾脊穴、支溝、陽陵泉等,根據不同部位可加配曲池、合谷、外關或三陰交、太沖、血海等。針刺技術要求精確,阿是穴斜刺,夾脊穴深刺,余穴則採用瀉法。
穴位激光照射
採用氦-氖激光針灸儀治療,根據皮損狀況選擇不同的主穴和配穴。激光照射密度和時間需個體化調整。
耳針
以肺、敏感點為主穴,皮質下、內分泌、交感、腎上腺等為配穴,刺激強度適中,留針時間長。
穴注射
使用維生素B12注射液,雙側曲池穴深刺注入,針對皮損滲出可外敷葯膏。
皮膚針
分兩組施治,整體和局部相結合,叩刺有特定的技巧和頻率,以達到消炎和促進癒合。
艾灸
採用艾炷灸或艾卷灸,根據皰疹位置和面積選擇不同的方法,一般1次或多次治療。
火針
刺入肺俞、膽俞等穴位,皰疹周圍採用圍刺法,治療周期一般1-3次。
拔罐
在阿是穴進行閃火法拔罐,根據皰疹密集程度決定罐數和留罐時間,每日一次直至痊癒。
刺血
在阿是穴周圍劃圈出血,再塗雄黃酒,老年患者可配合服用中葯,治療後全部獲愈。
以上各種療法的臨床評價顯示,總體有效率在90%以上,治癒率高,治療周期短,且多無後遺症。
Ⅳ 用激光治療帶狀皰疹有沒有副作用
皰疹是不可以打激光的!!!本來就是一個一個的水泡,自己都會破,再打激光都是燒傷的痕跡了
Ⅳ 氦氖激光治療帶狀皰疹幾天一個療程
指導意見:
一般一周的時間的,遵醫囑就可以的,就近到三甲醫院進行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