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彌漫蕁麻疹
擴展閱讀
眼皮上雀斑能用激光嗎 2025-05-05 05:17:36
手臂起皰疹 2025-05-05 05:16:54
兒童水痘用葯 2025-05-05 05:09:39

彌漫蕁麻疹

發布時間: 2025-05-05 00:59:19

蕁麻疹全身擴散正常嗎

蕁麻疹發病特點是周身皮膚任意一處都可出現紅斑或者風團,只是病情輕重程度不等,主要分析如下:
1、病情較輕的蕁麻疹:此時可能會散發數處皮疹,皮疹可自行消退,消退後基本不留痕跡,但是新的皮疹可反復發作,直至痊癒。
2、病情較重的蕁麻疹:此時可能周身皮膚會出現大量水腫性紅斑和風團,並且皮疹可彌漫成片,同時伴有劇烈的瘙癢。有的急性蕁麻疹還可能伴發其他系統症狀,例如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如果出現以上情況,需要立即前往附近的醫院進行脫敏等對症治療,以防出現過敏性休克和其他的不良後果。
所以,蕁麻疹的皮疹周身都可發作,在治療上應以臨床醫生的指導為准。

⑵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狗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是由於機體接觸致敏原後產生的一系列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全身彌漫性紅斑、風團,患者因皮膚劇烈瘙癢,經常反復搔抓,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對症治療。

⑶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預防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預防

外文名: Urticaria

別名: 風疹,風團

所屬科室: 皮膚性病科

發病部位: 皮膚

蕁麻疹概述: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反復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

臨床症狀

1、急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內自然痊癒應積極治療。

2、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病情輕重與發病情況也可因人而異,有很大差異。

3、膽鹼能性蕁麻疹屬於人們常說的風疹塊的一種。多發生於青年期,當受熱、精神緊張、攝入熱的食物或飲料,或在運動後,體溫略增,增熱的血流刺激大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膽鹼能性神經並釋放乙醯膽鹼。當停止運動或平靜以後,症狀即可消退,嚴重的話,症狀完全消退可能要經過數月或數年不等。

4、寒冷性蕁麻疹。人體暴露在冷環境中引起的過敏反應,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觸寒冷物質的部位發生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覺瘙癢,有的還有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5、丘疹性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是一種好發於嬰兒及兒童的瘙癢性皮膚病。皮損常為圓形或梭形之風疹塊樣損害,頂端可有針頭到豆大之水皰,散在或成簇分布。好發於四肢伸側,軀干及臀部。一般經過數天到1周余皮損可自行消退,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斑。皮損常亦可陸續分批出現,持續一段時間。本病瘙癢劇烈,可因反復搔抓而引起膿皮病等。

6、蛋白腖性蕁麻疹。一次食量過多(過食豬肉和海鮮),同時精神激動和大量飲酒時,蛋白腖可以通過腸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現皮膚充血發紅、風團,伴頭痛、乏力。

7、日光性蕁麻疹。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於日光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以女性多發。

8、皮膚劃痕症。亦稱人工性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也可由葯物(特別是青黴素)引起。

9、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在受到較重和較持久壓迫4~6小時後發生,受壓局部發生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易發生於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續8~12小時。有時可伴畏寒、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發病機理與激肽有關。

引發病因

1、食物。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某種香料調味品亦可引起。

2、葯物。青黴素、磺胺類、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常通過免疫機制引發蕁麻疹。而阿司匹林、嗎啡、阿托品、維生素B1等葯物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蕁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細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蟲(如蛔蟲等)。

4、動植物。如昆蟲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和壓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腸疾病,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

1)抗組胺葯物:抗組胺葯物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

2)擬交感神經葯物:主要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特別是有喉頭水腫及過敏性休克的患者。腎上腺素常用1:1000的濃度0.5-1.0ml皮下注射。高血壓患者應慎用。

3)抗乙醯膽鹼葯: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和莨菪鹼。主要是緩解患者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2、非葯物治療

1)自血療法:可分為全血及溶血兩種。全血療法是從患者靜脈內抽血即刻注射於臀部肌肉內,每周2-3次,首次為5ml,無不良反應,以後改為每天10ml,10次為一個療程。溶血療法是抽取靜脈血5ml後加入5ml注射水,輕搖混勻使溶血,經2-3分鍾後注入臀部肌肉中。

2)血漿交換療法: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和血漿濃度不同,通過離心可分離血漿,並對血漿進行交換,祛除血漿中某些與發病有關的物質,從而減輕症狀或緩解病情。但由於條件要求高,並有一定的不良反應,故使用受限。

3、預後情況

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

診斷鑒別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採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1、嬰兒濕疹。發生於嬰兒期的具有濕疹特點皮膚損害嬰兒濕疹可包括嬰兒異位性皮炎但異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包括嬰兒接觸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爛性嬰兒濕疹;嬰兒異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腫。慢性復發性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的大片局部性水腫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蕁麻疹相同只是血漿是從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中滲出而進入到周圍疏鬆組織內而引起。

3、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症。蕁麻疹有時候可表現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類似於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症。

飲食方面

日常護理

1.保持整潔、安靜,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的生活環境。 2.多飲水,促進致敏物質排泄。 3.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膚破損,防止感染;患兒應戴棉質手套,夜間加以約束。 4.避免用肥皂、熱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著粗、纖衣褲;內衣宜選寬鬆柔軟棉質品。 5.避免冷熱環境刺激、情緒激動、劇烈運動。

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有明確食物過敏源的患者.應避免食用此類食物。腹痛者避免食用粗糙、帶殼及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痛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瀉者不宜食用纖維素含量較多及潤腸通便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飲食應溫熱,避免油膩、生冷食物。忌食辛辣腥發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海鮮、香菜、韭菜、生薑、蒜、蔥、蛋類、菌類等食物,禁飲濃茶、酒類等。

蕁麻疹的預防

因本病症狀多輕,一般預後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別預防,但先天性風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產或多種先天畸形,因此預防應著重在先天性風疹。

1.隔離檢疫 病人應隔離至出疹後5天。但本病症狀輕微,隱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離。一般接觸者可不進行檢疫,但妊娠期,特別妊娠早期的孕婦在風疹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風疹患者。

2.自動免疫 國際上經過10餘年來廣泛應用風疹減毒活疫苗,均證明為安全有效,接種後抗體陽轉率在95%以上,接種後僅極個別有短期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及關節腫痛等反應,免疫後抗體持久性大多可維持在7年以上。接種對象方面不同國家尚不統一,例如美國主張1歲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中的兒童為主要免疫對象,因為小兒風疹發病率最多,且可傳給孕婦等成人。

青春期及成年婦女,也應接種,接種後先天性風疹已明顯減少。盡管目前關於風疹疫苗病毒株對人體、胎兒的影響了解得不夠,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確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畸形,因此孕婦不宜接受此類活疫苗。風疹疫苗早已與麻疹、腮腺炎疫苗聯合使用。我國有些地方如上海、武漢、山東早已能制備風疹減毒活疫苗,均可產生較高的抗體陽性率。上海已開始使用風疹減毒活疫苗並將逐步納入計劃免疫執行,重點免疫對象中除小兒外還包括婚前育齡婦女,含高、初中畢業班女生。有關風疹疫苗的保護效果、維持時間等研究還在不斷深入。

⑷ 蕁麻疹全身擴散正常嗎

蕁麻疹全身擴散是蕁麻疹的一種可能表現,是否正常取決於病情的輕重程度

1. 病情較輕時: 蕁麻疹的皮疹可能會散發在身體的數處,這些皮疹可以自行消退,消退後基本不留痕跡。 新的皮疹可能會反復發作,這是蕁麻疹的一個特點,直至病情痊癒。

2. 病情較重時: 蕁麻疹可能會全身擴散,表現為周身皮膚出現大量水腫性紅斑和風團,皮疹可能彌漫成片。 同時伴有劇烈的瘙癢,以及可能伴發其他系統症狀,如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 如果出現以上嚴重症狀,需要立即就醫,進行脫敏等對症治療,以防出現過敏性休克和其他不良後果。

總結:蕁麻疹的皮疹可以在周身皮膚任意一處發作,包括全身擴散。是否正常取決於病情的輕重程度。病情較輕時,全身擴散可能只是病情的一個表現;而病情較重時,全身擴散可能伴隨其他嚴重症狀,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在治療上,應以臨床醫生的指導為准。

⑸ 蕁麻疹用什麼葯最好

蕁麻疹是過敏反應,由過敏原導致抗原抗體結合以後,出現體內肥大細胞脫顆粒,導致皮膚出現風團改變,引起瘙癢疾病。
該病治療需從以下方面處理:
1、明確知道過敏原一定要避開過敏原,比如吃雞蛋過敏,所有的雞蛋類產品都不要吃,過敏原不知道可以先到醫院查找過敏原,查找出來的過敏原,有明確的能避開的就避開,比如魚、蝦不要吃,經過治療很快會好。有些過敏原,比如氣源性過敏原,像塵蟎或是草籽、花粉,過敏原在空氣中彌漫不能避開,可以到醫院做脫敏治療,脫敏治療就是用小量的含有過敏成分的物質刺激體內,慢慢讓體內產生耐受不再過敏;
2、對於已經發生的皮疹,又不能馬上查找過敏原,需要用葯物來控制,常用的葯是抗組胺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奧洛他定,產品有很多,而且都是二代抗組胺葯,沒有明顯的嗜睡作用,可以選其中的1種或者2種口服。出現皮疹,盡量不要搔抓,可以用爐甘石洗劑局部外塗,達到臨時局部清涼止癢的作用,控製得好蕁麻疹很快就會控制住。

⑹ 蕁麻疹的類型具體可分為哪些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雖然發病原因不明,但長期困擾著患者的生活質量。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對熱、冷、葯物、食品、花粉、酒精或某些食物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和天然調味鹽過敏,導致皮膚和粘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從而引發局限性水腫反應。

慢性蕁麻疹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患者面部或四肢會出現一片片瘙癢的風疹塊,且越抓越癢、越抓越腫。蕁麻疹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小兒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人工蕁麻疹、季節性蕁麻疹、膽鹼能性蕁麻疹、濕疹性蕁麻疹等。此外,臨床上還有些特殊類型的蕁麻疹,例如蛋白腖性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蛋白腖過敏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和遺傳性寒冷性蕁麻疹。

膽鹼能性蕁麻疹多發於青年,當遇到熱飲、熱水浴、情緒激動或運動時,會出現1~3毫米大小的小風團,周圍有紅暈,主要出現在軀乾和四肢近端,伴有瘙癢感。一些患者還可能出現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日光性蕁麻疹則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於日光後數秒至數分鍾內,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持續1~2小時。這種病症女性患者更為常見。

壓迫性蕁麻疹則是在皮膚受較重和較持久的壓迫4~6小時後發生,受壓部位會出現彌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腫性疼痛斑塊,通常累及皮膚及皮膚組織。掌、跖和臀部是常見的發病部位,通常持續8~12小時,有時還可能伴有畏寒、頭痛、關節痛及全身不適等。

血清病性蕁麻疹是由於葯物(如青黴素、痢特靈)、疫苗或異體血引起的,其皮損以風團尤其是多環形風團最為常見,還可出現中毒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樣的表現。

皮膚劃痕症,又稱人工性蕁麻疹,指的是用手抓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感,不久後會消退。這種病症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並發,任何年齡都可能受到影響。雖然常無明顯的發病原因,但也可能由葯物(尤其是青黴素)引起。有人認為這與皮膚肥大細胞的功能異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