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上起了小水泡泡然後脫皮怎麼辦
很多人一到夏天雙手就起水皰、瘙癢、脫皮,用各種方法治療,總也去不了根,每年都犯,為此煩惱不已。
這種現象比較多見,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系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復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周圍無明顯炎症,皰壁較厚,開始皰液透明,以後變混濁,2~3天後皰液自行吸收,乾涸後形成脫屑,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皮疹呈對稱性分布,自覺患處瘙癢、灼痛。夏季潮熱好發,秋後可不治自愈,易反復發作持續數年。
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沒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煙,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出現水皰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局部治療以收斂止癢為主如:爐甘石洗劑、5%的福爾馬林或1%烏洛托品、痱子粉等。水皰明顯可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液浸泡或濕敷。瘙癢明顯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去炎松、復方康納樂霜、支洛松等。如以紅斑、脫屑、皸裂為主,可用10%尿素霜、硅霜、維生素E霜、水楊酸軟膏外塗,每月1~2次。全身治療可用抗組胺葯、維生素B1、B2、A、E。若皮疹數量多、自覺症狀明顯可短程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每次10毫克,每天3次,連服5~7天後症狀減輕。
中醫治療汗皰疹有何特點?
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出現手部的腫脹,疼痛。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中醫治療本病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所以應屬濕邪偏盛。中醫的治療是多方面進行的。綜合內外治療,加以飲食、情緒調理:
(1)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 掌跖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法。葯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 掌跖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葯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根據本病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鍾,日2次。
(3)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4)其他 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汗皰疹和手癬、濕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的鑒別
手癬俗稱鵝掌風,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患了手癬會常常感到瘙癢,手部皮膚還會出現丘疹、水皰、紅斑和脫屑。初起為小片,隨後損害逐漸擴大,界線清楚。時間長了,手部皮膚會變得粗糙、乾燥、增厚,還可伴有皸裂和出血。但是如果出現手癢、脫皮等症狀,能不能說就一定是手癬呢?當然不能,還有很多皮膚病都可以見到手癢、脫皮的症狀,如濕疹、汗皰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等,應仔細鑒別,否則會延誤診斷和治療。
濕疹多發生在手掌心,且雙手對稱。皮損呈多形態,可見丘疹、水皰、糜爛、滲液和結痂等同時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種為主。病情變化與季節關系密切,與飲食和休息也有一定關聯。如果雙手掌接觸水和肥皂等刺激會加重損害。真菌檢查為陰性。
汗皰疹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於春夏之交發病,入冬自愈,主要見於青年人。皮損也是對稱分布,以水皰為主,成批發作,可見於手掌面、指側面和指端,水皰乾涸後脫皮,露出新生皮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感和灼熱感。本病發生與出汗不良或過敏反應有一定關系,損害處真菌檢查為陰性。
接觸性皮炎是因接觸了引起過敏的物質後引起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有明顯的接觸史。皮損發生於接觸部位,境界清楚,形態較一致,多以紅斑、水腫為主,嚴重者可見水皰、大皰等。脫離接觸物後可逐漸消退至痊癒。局部真菌檢查為陰性。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是一種表淺的掌跖部角質剝脫性皮膚病,常伴有局部多汗,易於暖熱季節發作。皮損主要累及手足心,雙側對稱,表現為角質松離形成的小白點及易剝脫的薄紙樣鱗屑,其下皮膚正常,瘙癢不明顯。真菌檢查陰性。發病原因不詳,可能和手汗和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如果症狀不重可不處理,因該病有自愈傾向。但起皮疹時盡量少接觸肥皂洗潔精等鹼性物質及酒精等,不要用手去撕脫翹起的皮,這樣會加重皮損。可外用10%-20%尿素脂,1~2次/天。
氫化可的松本身就是一種激素,激素具有抗過敏、止癢、抑制炎症等作用。外用多採用軟膏或霜劑,一般用於過敏性皮膚病疾患,如濕疹、蕁麻疹、葯物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癢疹等。每種葯物對患者都有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副作用)。如果長期使用外用激素,就會成癮,其副作用大約有20多種。最常見的是: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
外用激素成癮過程大致如下:用葯後病情迅速好轉,持續外用幾個月,一旦停葯後,在一兩天內用葯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痛、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原發病加重,稱之為反跳性皮炎。當重新塗用激素後,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患者為了避免停葯後的痛苦,完全依賴於塗用激素。幾個月或幾年之後,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塗用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
所以,在使用外用皮質激素時,一定要遵從醫囑,一般選用激素的標準是剛好能控制疾病為宜。有的患者已產生了對激素的依賴性,停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開始用2.5%氫化可的松,可能要有痛苦,但在數周內會有很大的改善,以後改用1%的氫化可的松,再改用護膚脂以保護皮膚。只要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有了充分的認識,就能合理地應用。
建議;醫生指導下用葯停葯!
B. 小孩汗皰疹怎麼治療
汗皰疹其實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濕疹,發生在夏季,可以反復發作,隨著氣溫逐漸降低以後,可以自行的緩解。汗皰疹如果本身並不是特別嚴重,可以應用爐甘石洗劑來進行外塗。如果局部出現明顯脫皮,以及劇烈瘙癢的感覺,還可以應用糖皮質激素來進行外塗,比如像曲安奈德軟膏,氫化可的松軟膏都是可以來給孩子進行外塗的。對於劇烈的瘙癢感,還可以同時配合口服抗組胺類葯物來進行緩解,比如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都有專門的兒童制劑,可以給孩子進行服用。如果局部有明顯的像裂口、脫皮、疼痛這種情況發生,還可以應用像維生素E乳膏來進行外塗。
C. 手上長滿「小水泡」,原來是汗皰疹
近期,一位年輕男子來到門診,他手上、手指縫隙以及手掌邊緣長滿了類似米粒大小的透明小水泡,讓人感覺瘙癢難耐,撓起來更是越抓越癢。水泡破裂後,位置會留下乾涸蛻皮的現象。這正是汗皰疹的典型症狀。
汗皰疹,又名出汗障礙疹,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濕疹樣反應。主要表現為手足部位出現較深的細小水泡,以手指兩側、手指縫隙和腳底部位最為常見,對稱出現,成批密集群簇,位置較深不易擠破,略微凸出皮膚,觸摸凹凸不平,且有堅硬感。水泡顏色為黃色或白色,晶瑩清晰,破後流出少量粘性液體,很快乾涸。伴隨劇烈的瘙癢感和灼熱感。
汗皰疹的成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但不限於手足出汗、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抑鬱)、便秘、胃腸功能紊亂、黴菌感染、接觸刺激物品、食物、葯物過敏及個人體質等。
對於汗皰疹的診斷與鑒別,需要與手足癬、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癬菌疹等相似病症相區分。剝脫性角質松解症表現為皮損表皮剝脫,無明顯水泡,不癢。汗皰疹則有小水泡,瘙癢顯著。癬菌疹常伴隨活動性皮癬菌病灶,治癒後癬菌疹自愈。手足癬一側手足受影響,不呈對稱分布,邊緣呈弧形或圓形,真菌檢查陽性,而汗皰疹則兩側手足對稱分布。
針對汗皰疹,中醫提供了兩種偏方。內服推薦使用蒲公英五行草茶,由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葉、馬齒莧(五行草)、槐米、芡實、綠茶等成分組成。蒲公英祛濕效果佳,能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對濕熱症狀有顯著改善。赤小豆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薏仁入脾,利水滲濕。淡竹葉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馬齒莧(五行草)能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富含抗衰老有效成分。外用則推薦麻黃苦參湯,由蛇床子、麻黃、苦參、硫磺、大楓子、艾葉、白鮮皮、苦參、黃柏等成分煎洗,西葯水楊酸酊也有助於緩解症狀。
預防汗皰疹,避免接觸可能引發過敏的物質至關重要,如洗衣粉、肥皂、洗潔精等。洗手和接觸水後使用保濕霜,尤其是使用不含或少含防腐劑的軟膏,如凡士林軟膏。如果後期皮膚乾燥脫皮嚴重,可在使用保濕霜後戴上塑料手套或橡膠手套。同時,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金屬過敏,必要時進行斑貼試驗。
在汗皰疹發作時,切忌抓撓,以免病情加重或引發並發症。癢感時,可以使用外用葯膏或採取其他方式分散注意力,避免直接撓抓皮膚。
D. 汗皰疹是什麼引起的汗皰疹有什麼症狀
1. 汗皰疹的成因 汗皰疹通常與精神緊張、手足多汗、真菌感染以及局部鎳鉻金屬刺激等因素相關,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變態反應。
2. 汗皰疹的症狀 1. 汗皰疹是一種常見的復發性水皰性皮膚病,通常影響手掌和腳底,以及指(趾)關節的屈側。
2. 主要症狀包括皮膚深層出現小的水皰,大小如針尖至粟粒,水皰乾涸後會形成環狀脫皮,並伴隨瘙癢感。
3. 該病有周期性發作的特徵,多在春秋季節發生,但可能在數年後自行痊癒。
3. 如何處理汗皰疹 1. 初期水皰可以使用復方爐甘石洗劑外擦。
2. 當皮膚開始脫皮時,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霜劑。
3. 對於乾燥的皮膚,可以使用2%至5%的水楊酸軟膏。
4. 情況嚴重時,可以口服抗過敏葯物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
4. 汗皰疹的注意事項 1. 避免過度緊張和抓撓,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症狀。
2. 識別並避免可能導致汗皰疹的誘因,如減少接觸洗衣粉等洗滌劑。
3. 在進行可能引發汗皰疹的作業時,佩戴棉麻手套,並經常塗抹護手霜等保護性護膚品。
4. 盡量減少出汗,並保持足部通風乾燥。
5. 記錄日記,觀察接觸合金、金屬門把手等是否會引起或加劇汗皰疹的症狀。
E. 汗皰疹的表現症狀是什麼 - 知乎
汗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特徵是表皮深處形成的小水泡,分布於手掌、指側面及指端。這些小水泡呈半球形,略高出皮膚表面,周圍無炎症反應,且常伴有輕微的瘙癢及燒灼感。水泡乾涸後會形成脫皮,露出紅色新生上皮,此時皮膚可能會感到疼痛。
汗皰疹的初期、中期和後期症狀各有特點。初期,主要表現為深在性的小水泡,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手掌和手指側面及指間。同時,會出現瘙癢的症狀,強調避免撓抓,以防症狀加重。中期,水泡可能乾涸,皮膚開始脫皮,瘙癢感加劇,可能出現紅疹。若繼續撓抓,可能導致滲液或結痂。後期,水皰破裂,流出滲液,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癬、濕疹等並發症,嚴重時手掌可能出現彌漫性脫屑或繼發感染,引起手部腫脹和疼痛。
汗皰疹的誘因多樣,包括過敏反應、真菌感染、天氣濕熱以及體質下降等。在過敏方面,染發、燙發、濕熱環境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從而誘發汗皰疹。真菌感染與汗皰疹的發生有一定關系,大量真菌在手足皮膚上滋生可能導致發疹性反應。天氣濕熱時,若個人衛生不佳,毛孔堵塞,汗液滯留,也易引發汗皰疹。長期加班、疲勞、情緒抑鬱等情況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紊亂,從而誘發汗皰疹。
汗皰疹根據病因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如真菌型汗皰疹、過敏性汗皰疹、精神性汗皰疹、遺傳性汗皰疹和日光性汗皰疹。其中,真菌型和過敏性汗皰疹最為常見。
針對汗皰疹,可採取以下措施緩解症狀和防止反復發生。首先,保持手部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手,洗手後應立即擦乾雙手,以防止皮膚潮濕導致皰疹破損。其次,使用含激素類葯膏如鹵米松軟膏、地奈德軟膏等進行止癢修復。此外,採用溫和、不刺激的除菌方式,如使用眉軒堂修護霜,每天2-3次,不僅能夠殺菌止癢,還能溫和滲透肌膚深處,修復破損皮膚,增強肌膚屏障。搭配維生素e乳,每天堅持塗抹,滋養肌膚、防止脫屑,增強肌膚屏障功能。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有助於促進皮膚恢復,緩解汗皰疹症狀。同時,保持手足部乾燥,避免頻繁撓抓,調整飲食,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發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關注生活細節,預防汗皰疹反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