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濕疹都長在什麼地方
通常來說,濕疹多發生在頭面、耳後、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部位。大部分濃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如果出現繼發性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腫等。
耳濕疹:耳後皺襞是常見的,中醫叫旋耳瘡。皮損紅斑,有糜爛,少量滲出,結痂和裂口。分布均勻,癢感強烈,易並發感染。兒童患者佔多數。
乳房濕疹:多見於女性,常在哺乳期容易發生。乳頭、乳暈及其周圍好發,常雙側同時出現。皮疹呈紅斑、浸潤、糜爛、滲出和結痂,有時還伴有裂口。有意識的瘙癢甚,並有輕度痛感。終止哺乳後,症狀可迅速好轉,直至痊癒。
手部濕疹:本型最大特點是易受氣候影響,冬季多見加重,夏季緩解。常侵犯指背,皮損表現為浸潤增厚較明顯,可伴皸裂和脫屑。奇癢難名,常因清潔劑等刺激而招致病情惡化。
下肢濕疹:該型臨床較常見,好發生在脛部的內外側,分布對稱,皮疹表現與急性或慢性濕疹相同。有些病人並發靜脈曲張,多在小腿下三分之一處,患處因血液迴流障礙,可引起慢性瘀血,局部色素沉著頗著,有的可發生潰瘍。
女性陰部或陰囊濕疹:發生在女陰或陰囊部位,皮損呈紅斑、糜爛和滲出,也可出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明顯,該部濕疹由於神經分布豐富,所以自覺奇癢難忍。
肛門濕疹:病發於肛門處,也可涉及附近的皮膚,皮損通常為肥厚,潮濕或少量滲出,也可引起皸裂。
如何形成:
1、感染因素:某些濕疹的原因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霉、分枝孢霉、點青黴、煙麴黴、鐮刀霉、產黃青黴、黑麴黴和黑根霉等。
2、食譜:人類的食物種類很多,一般可分為植物、動物、礦物等,在近代的食物中也常用一些合成食品如糖精、醋酸、枸櫞酸、香精、合成染料等。還會引起濕疹的出現。
3、葯物因素:某些濕疹是葯物因素,特別是濕疹型葯疹的最主要原因。一般而言,任何葯物都有導致濕疹的原因。
可見,肛門、陰囊、小腿、手部、乳房、耳朵等部位是極易出現濕疹的部位,也是最容易發生濕疹的部位,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這些部位,避免出現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