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單純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HSV):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如齦口炎、角膜結膜炎、腦炎以及生殖系統感染和新生兒的感染。在感染宿主後,常在神經細胞中建立潛伏感染,激活後又會出現無症狀的排毒,在人群中維持傳播鏈,周而復始的循環。
定義
單純皰疹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熱瘡。單純皰疹屬於皰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根據抗原性的差別目前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獲得,2型可從生殖器病灶分離到。感染是由於人與人的接觸。從發生後四個月到數年被感染的人數可達人口總數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種病毒,但在臨床僅有一部份發病。此病可分為:口唇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皮膚炎、陰部皰疹、卡波西病等,有時也是腦膜炎、腦炎的病因。口唇部皰疹一般較易診斷,同時因日曬、發熱等種種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復發。該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雞等的動物培養細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對田鼠細胞等有轉化作用。還懷疑皰疹病毒與人類的宮頸癌有關。
生物學性狀
HSV具有典型皰疹病毒形態特徵。根據生物化學、生物學、流行病學等分為兩個血清型,
HSV-1和HSV-2。二者基因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過DNA限制性內切酶分析來區分。HSV基因組大約152kb,34個基因,編碼70多個多肽。特別是?基因編碼的晚期蛋白中有11種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較清楚。其中gB和gD與病毒吸附和穿入有關,是與細胞特異性受體相互作用的病毒配體分子。gD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最強,可用於研製疫苗。gC是補體C3bD結合蛋白。gE是Fc受體,可與IgG的Fc端結合。gG為型特異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區別HSV-1(gG-1)和HSV-2(gG-2)。gH與病毒的釋放有關。
HSV對動物感染宿主范圍較廣。常用實驗動物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種細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腎、人胚腎細胞以及地鼠腎等傳代細胞培養分離病毒。感染細胞很快出現明顯細胞病變,並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致病性
單純皰疹病毒在全球廣泛分布,人群中感染極為普遍,潛伏和復發感染者較多。患者和帶毒者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可通過皮膚、粘膜的直接接觸或性接觸途徑進入機體。
典型的組織病理學變化是受感染細胞呈氣球樣變、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的形成等。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兒童和成人,通常分為原發感染和復發感染。
原發感染
多發生在無HSV特異抗體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其中大多數為隱性感染。HSV-1的原發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尤以齦口炎最為多見。臨床表現為牙齦和咽頰部成群皰疹、發熱、咽喉痛,破潰後形成潰瘍。此外還可引起腦炎、皮膚皰疹性濕疹。成人可引起咽炎和扁桃體炎。病毒潛伏在三叉神經節。HSV-2的原發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男性表現為陰莖的水泡性潰瘍損傷,女性為宮頸、外陰、陰道的水泡性潰瘍損傷,並發症包括生殖器外損傷和無菌性腦膜炎。病程約3周。病毒潛伏在骶神經節。
潛伏與復發感染
感覺神經元的潛伏感染是嗜神經HSV和VZV的一種特徵。人受HSV原發感染後,HSV常在感覺神經節中終身潛伏,有時也能在迷走神經、腎上腺組織和腦中檢出。約1的受感染細胞攜帶病毒基因,病毒的DNA以游離環狀附加體形式存在,每個受感染細胞約有20個拷貝。潛伏狀態下只有很少的病毒基因表達。當機體受到多種因素如紫外線(太陽暴曬)、發熱、創傷和情緒緊張、細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使用腎上腺素等影響後,潛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覺神經纖維軸索下行至神經末梢,感染上皮細胞,特別在骨髓移植或大劑量化療後,在缺少預防的狀態下,約有80的病人復發。研究表明,不是所有激活都導致明顯損傷,但可以無症狀排毒。潛伏與激活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在HSV潛伏感染的細胞核中發現有病毒的RNA轉錄,但未證實有病毒編碼的蛋白,因此不被免疫系統識別而逃逸。激活時,CD8+抑制性T細胞活性增加,病毒的蔓延受某些因子如前列腺素的影響而增強,免疫效應細胞功能下降,因此,激活與局部前列腺素水平的增加、細胞免疫的抑制有關。
新生兒及先天性感染
新生兒皰疹是臨床上常見而又嚴重的感染,據統計死亡率超過50,存活者約有1/2嚴重損傷。HSV-1、HSV-2在分娩時均可通過產道感染新生兒,以HSV-2為多見,約佔75。常發生在生後第6天。
感染類型有:
1、皮膚、眼和口腔的局部損傷;
2、腦炎;
3、病毒播散到內臟,發生膿毒血症,常引起死亡。
早期抗感染可減少死亡率。剖腹產是避免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妊娠婦女感染HSV-1,病毒有可能經胎盤感染胎兒,造成流產、死胎或先天性畸形。
免疫性
單純皰疹病毒原發感染以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為最高易感期,到成年約70~90的人有HSV-1的抗體。HSV-2的抗體隨性成熟逐漸升高。 原發感染後1周左右,血中出現中和抗體(IgM、IgG、IgA)。嚴重的原發感染或經常性復發感染,抗體水平有所增高。這些抗體不能阻止重復感染或潛伏病毒的復發,但可以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微生物學檢查法
病毒分離和鑒定
病毒分離培養是當今臨床上明確診斷皰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據。可採集皮膚。
HSV-1結構
生殖器等病變部位的水皰液、腦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標本,接種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株WI38及其它傳代細胞株如Vero、BHK等,經24~48小時後,細胞則出現腫脹、變圓、細胞融合等病變。然後用HSV-1和HSV-2的單克隆抗體作免疫熒光染色鑒定或應用DNA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分析來定型。
抗體檢測
常用於抗體檢測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臨床多用於急性感染診斷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檢測,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如用於急性感染診斷,應採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同時檢測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檢測
取病變組織或細胞,提取病毒DNA,與標記的HSV DNA探針進行雜交或應用PCR檢測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來判斷是否是HSV的感染。這種方法已用於疑為HSV腦炎患者的診斷。
防治原則
目前,對皰疹病毒感染的控制尚無特異性有效措施。寄希望於疫苗,特別是新型疫苗,如亞單位疫苗、重組活疫苗、DNA疫苗的研究。試驗證明,疫苗對阻止原發感染有作用,但重組HSV-2糖蛋白疫苗雖能誘生高水平中和抗體,卻不能保護生殖器的再感染。
在抗HSV的葯物中,臨床常用的有無環鳥苷、丙氧鳥苷、阿糖腺苷等。這些葯物均能抑制病毒DNA合成,使病毒在細胞內不能復制,從而減輕臨床症狀,但不能徹底防止潛伏感染的再發。IFN對皰疹性角膜炎也有效。
Ⅱ 得了帶狀皰疹對身體有哪些傷害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視。許多人誤以為帶狀皰疹僅是輕微的皮膚問題,選擇忍耐而非及時治療,這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並發症。
首先,帶狀皰疹可導致視力喪失。當皰疹影響到三叉神經眼支時,可能會引發結膜及角膜皰疹,進而導致角膜潰瘍,嚴重時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其次,帶狀皰疹還可能引起嚴重的內臟並發症。例如,當皰疹廣泛擴散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高熱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再者,帶狀皰疹還可能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皰疹病毒不僅影響皮膚,還可能侵入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導致面部或聽力受損等症狀。
此外,帶狀皰疹還可能導致長期的神經痛。許多中老年患者在皰疹消退後,仍會經歷長時間的疼痛,這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不僅如此,帶狀皰疹還可能引發胃腸道及泌尿系統疾病。例如,當皰疹出現在胸部、腰部或腹部時,可能會誘發階段性胃腸炎或單側性膀胱粘膜潰瘍等病症。
病情嚴重時,皮膚可能出現大皰、血皰及壞疽,癒合後往往留下大量疤痕,特別是在面部,這無疑會對患者的外貌造成嚴重影響。
由此可見,帶狀皰疹的危害不容小覷,它對身體的傷害不僅廣泛而且深遠,因此患者應積極尋求專業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Ⅲ 女性皰疹長在什麼部位
女性皰疹多指女性生殖器皰疹,女性的生殖器皰疹多發生在外生殖器部位,也稱為生殖器皰疹,多見於女性的大小陰唇、尿道口周圍,也有的患者可以發生在臀部、肛周。生殖器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單純皰疹病毒根據其抗原性質不同,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即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單純皰疹病毒2型。
單純皰疹病毒1型引起頭、面、臟器的單純皰疹病毒的感染,單純皰疹病毒2型引起外生殖器部位的皰疹病毒的感染。二者之間存在免疫交叉現象,單純皰疹容易復發,臨床上又分為原發性單純皰疹和復發性單純皰疹,發生在女性外生殖器部位的單純皰疹,大多數是由單純皰疹病毒2型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皰疹或單純皰疹。本病容易復發,通常在患者勞累、熬夜,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來月經時反復發作。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的葯,例如伐昔洛韋,局部可以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冷濕敷,濕敷後可以外塗抗病毒的葯膏,例如噴昔洛韋乳膏或阿昔洛韋乳膏等。患者在患有單純皰疹時因為皰液中有病毒,因此要避免性生活。
Ⅳ 春夏帶狀皰疹高發,此問題後遺症對人體傷害很大,如何預防
進入夏天,正是帶狀皰疹的高發季節,帶狀皰疹是很疼痛的一種病。那麼,進入夏天,一些人為什麼容易患帶狀皰疹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帶狀皰疹多是濕熱之毒內蘊所致
帶狀皰疹,主要在腰部皮膚呈帶狀分布,當然也可見於頭面、頸、胸、腹部及四肢,以腰部表現居多。所以中醫也叫它「纏腰火丹」、「蛇纏腰」等等。中醫認為此病誘發的原因有多種,可以因情志不遂,也可因肝膽濕熱等等,更多的原因是脾胃濕熱、感受濕毒。
先說說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導致肝氣郁結,加之以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導致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最終毒邪內侵,因而發病;如果是邪入肝膽則易內生濕熱,蘊熱成毒,毒熱入於血分,郁於肌膚就會出現紅斑,濕邪聚集就會形成水泡,而且全身還會出現熱病癥候。
現在已經進入夏天,正是濕邪隆盛之時,如果機體感受濕毒,內蘊肌膚;或脾失健運,濕邪內生,蘊濕化熱,濕熱內蘊;或情志不暢,肝膽火郁,後復感毒邪,內外相擊,濕熱火毒搏結肌膚就會發生帶狀皰疹。
總之,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很大的外因是感受濕熱毒邪,內因是脾虛,因為脾虛則濕邪乘虛而入,產生內濕,復感濕熱毒邪,內外之邪相合,日久化火,濕熱之毒反過來侵犯脾胃、肝膽等經脈,造成邪毒壅滯,因而發病。
五毒月祛除機體的濕熱邪毒是關鍵
立夏之後,很快就要進入五毒月了,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對人們的身體也是有影響的,盡管此時陽氣達到最旺,但是陽氣卻只外散在表面,五臟六腑依然處於很虛弱的狀態,再加上進入五毒月後,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降雨越來越頻繁,空氣中的濕熱毒邪十分旺盛,所以稍不注意,濕熱之邪就會進入到體內,形成疾病,帶狀皰疹的高發,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趁虛而入的。
因此上,五毒月適當多飲開水,注意個人衛生,多開窗通氣,多食芳香化濕的食物,如艾葉薄荷等,兒童可佩戴香囊,減少野外活動,避免劇烈運動等避免濕熱毒邪入侵有一定幫助。同時,五毒月還可以通過灸敷、泡浴等方法祛除濕熱毒邪。
Ⅳ 單純皰疹是性病嗎
不一定的。分類很多,需要具體檢查
1.皮膚皰疹
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等處多見。初起局部皮膚發癢、灼熱或刺痛,進而充血、紅暈,後出現針頭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皰群,基底微紅,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水皰壁薄,皰液清亮,短期自行潰破、糜爛、滲液,2~10天後乾燥結痂,脫痂後不留瘢痕。
2.口腔皰疹
皰疹和潰瘍出現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可波及食管。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發熱及頜下淋巴結和(或)頸淋巴結腫大。兒童與青年人多見。
3.生殖器皰疹
主要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會陰、外陰周圍、股部和臀部皮膚均可受累,出現皰疹、潰瘍及點片狀糜爛。
4.眼皰疹
表現為單皰性角膜炎、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反復發作者可致角膜潰瘍、渾濁,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兒和AIDS患者中,可發生脈絡膜視網膜炎。
5.皰疹性瘰疽
手指的HSV是原發口或生殖器皰疹的一種並發症。病毒可經手指上皮破損處進入或由於職業及其他原因而直接進入手指表皮內,皰疹病變常發生於末端指節,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窩狀壞死;故局部疼痛劇烈,呈跳痛樣,常伴有發熱、肘窩和腋窩淋巴結炎。經常裸手接觸皰疹患者的牙醫和護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險。
6.皰疹性濕疹
系原由慢性濕疹、皮炎等病損的患者合並HSV感染所致,易誤診為原有濕疹的加重。在皮損區及其周圍皮膚突然發生病毒感染,或發生血行播散,累及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7.新生兒皰疹
新生兒HSV感染中的70%由HSV-Ⅱ所致,皆因出生時接觸生殖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先天性感染常是原發性HSV感染的母親在妊娠期導致胎兒宮內感染。宮內感染的胎兒可早產,或先天畸形,或智力發育障礙,即所謂「TQRCH」綜合征。新生兒感染HSV後可呈現無症狀隱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輕者僅為口腔、皮膚、眼部皰疹,重者則呈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8.播散性單純皰疹
播散性HSV感染多發於6個月至3歲的兒童,亦可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低下(抑制)者。初起表現為重症皰疹性口齦炎、食管炎、或外陰陰道炎,高熱、甚至驚厥,繼而全身發生廣泛性水皰,皰頂臍凹,同時可發生病毒血症,引起皰疹性肝炎、腦炎、肺炎、胃腸炎以及腎上腺功能障礙等內臟損害。
Ⅵ 帶狀皰疹初期表現
帶狀皰疹的主要發病原因跟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有關。通常在發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有較疲乏、較勞累的經歷,甚至有生氣上火的經歷,最早期甚至會出現低熱、乏力表現。早期會出現某一部位的這種單側身體的神經痛表現,這種神經痛主要表現為局部刺痛或者刀割樣、燒灼樣、陣發性的跳痛。這時非常容易引起誤診的,比如這種神經痛發生在頭面部時,可能常會誤診為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如果發生在肋間部位,可能會誤診為內臟、肝膽疾病。如果發生於腿部,可能會誤診為一些關節類疾病。所以早期辨別這種疼痛時,神經痛是一個特異性,比如會表現為陣發性的跳痛或者刺痛,在某些體位出現加重情況。有的是先出現神經痛,1-3天以後會慢慢地在皮膚上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然後水皰呈簇集樣改變,水皰可能皰液是較清亮的,沿著身體單側神經呈帶狀的分布,或者面部沿單側神經呈帶狀分布。當出現皰疹時,診斷就較容易,但是很多時候,早期帶狀皰疹並不出現這種水皰情況。當出現神經樣疼痛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確診是不是帶狀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