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做了幾次艾灸後局部起了紅疙瘩還癢
做完艾灸後皮膚出現疹子,並且瘙癢難忍、心煩氣悶,這是艾灸在身體里起作用了。
從中醫角度來說,這些症狀是由於體內不同內臟部位的濕邪、寒邪、風邪作怪造成的癢、腫、泡。
而艾灸之後,陽氣滲透進入體內,肝、脾、腎之陽氣得到有效補充和恢復,功能加強,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強。與病邪有了抗爭的勢力,使得病邪被趕出內臟、血液和其他組織器官而走入皮膚。
在排出的時候,皮膚上會出現各種不同症狀的疹子,這就是中醫的排毒、排病反應。
舉個例子,蕁麻疹是脾虛之後濕邪堆積,無力運化,與肝火化風之風邪狼狽為奸,行入血液,發作時不定位成片發作。
還有其他所有西醫說各種不同症狀的皮疹、斑疹、丘疹、帶狀皰疹等,都是濕邪為主的風邪、寒邪團伙,流竄搞破壞導致的各種皮膚病,有的瘙癢難忍,有的疼痛難受,有的流黃水,有的乾燥起皮……
越是瘙癢,說明毒氣越重越深,對內臟、血液、器官損害越嚴重。
病邪能深入到這種地步,也可以判斷病邪進入已久,可稱之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類患者還比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給艾灸一段時間,給身體排毒一段時間,著急不得。
會癢,是好現象!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體內有任何病邪,人體自己先要通過皮膚排出,能排到皮膚的毒素,看著多麼可怕,那已經是沒有威脅了。
中醫講:「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先受制於內而後發於外」。只要能發出來,此病一定能痊癒,這就要看患者能否給病邪排出的機會,能否堅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在《明瘡瘍痛癢麻木論》中有這樣兩句話:「若人質肌膚附近火灼則為瘡,近火則痛,微遠則癢。痛者為實,癢者為虛,非為虛寒之虛,乃火熱微甚之意。」其中,拿人與火的距離說明痛和癢的關系:痛了,那是因為離火近;癢,那是因為離火遠。
因此,「癢」,是因為虛,不是身體虛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為陽氣溫煦得不夠。
「撓」是一種本能反應,在「撓」的時候,皮膚上會出現紅道,能解癢,這是否就是一種氣血通暢的表現?
「癢」在現代醫學來說,屬於神經系統掌管的知覺。當瘙癢出現時,大腦發出「撓」的指令,這個指令得不到實施,神經調節就失調,就想別的辦法,讓面部肌肉抽動,自行解癢。
《內經》中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醫宗金鑒》的外科心法中也提到了:「諸痛瘡瘍,皆屬心火。」
我們常常說心癢難耐,其實心不會真的感覺到癢,但是很多皮膚病病人會有體會,越是心情不好,覺得煩亂,越癢得厲害。
也確實有很多皮膚病病人,因為壓力大,心緒不得安寧,結果得了皮膚病。白癜風、神經性皮炎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皮膚病。
現代醫學也認為「皮膚是一種心理器官」,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時,更易誘發或加重原有的皮膚病。但現代醫學的理解角度和中醫不同,它從神經系統的一系列反應,包括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等,來理解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膚病的變化。
陽氣足,百病消
而中醫有「心腎相交」的說法,心在五行學說之中,屬火,火中之陽下降至腎,便能溫養腎陽;而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
它們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互相關懷,把自己過盛的東西,傳遞給對方,恰恰平衡了對方的不足。
也就是說,陽氣,盡管先天藏於腎臟,後天也由此生成和升發,但是腎陽的本原,卻來自於「心」,當然不是解剖學里的心臟,而是中醫所說的「藏神」的心。就好比地球的溫暖,其實是來自天上太陽的恩賜。
其實不說火,就說冬天,在外面被凍得涼涼的皮膚,回到家裡,在換衣服時,皮膚裸露在暖氣中,許多人就會出現「癢」的感覺,很輕微,隨著體溫的上升,癢也慢慢散去。
正因為冬天太陽不那麼熱情了,地面的陽氣也開始准備封藏,地面一片蕭條,能量大部分回歸地下,為第二年生發新的生命儲備力量。
大地寒冷,人也開始覺得冷,毛孔盡量閉合,避免寒氣進入身體。與此同時,新陳代謝也變慢了,患有皮膚病的人感覺冬天病情加重,其實不是病情加重,而是皮膚沒有陽氣的支持,體內多餘的濕熱代謝不出去,才會覺得更癢。
夜晚也一樣。夜晚相當一天之中的冬天,陽氣也要潛藏起來。所以有些病人晚上會覺得更癢。
中醫認為,睡眠是養陽的最好辦法。我們多留意會發現,睡眠好的人,相對顯得年輕有活力,皮膚也往往不會出現大問題。
出現這種情況的人,「撓」肯定不是很好的辦法。首先,這種病如果發作得不劇烈,常常表現為在冷熱空氣交換的時候,感覺到癢,「撓」的時候出現紅道,並且有些凸起,那麼你要注意了,你是不是得了慢性蕁麻疹。
不管是不是蕁麻疹,建議那些經常覺得癢,或撓之出現明顯痕跡,及長濕疹的人,平時多用艾灸督脈,刮灸膀胱經,重點穴位如關元、腎俞、足三里穴,長期堅持,當你的陽氣足了,寒邪驅除了,身體的癢自然消失了,當你的濕氣灸沒了,水泡自然不起了。
看了這篇文章後,希望大家能夠冷靜的對待艾灸後這些正常的反應。
2. 艾灸後濕疹大爆發怎麼回事
濕疹是過敏性疾病,生活中應該注意事項是避免過度刺激。過度刺激重要的是怕熱、怕酸鹼刺激。艾灸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像神經性皮炎、寒冷性蕁麻疹。但是濕疹盡量不要用艾灸,因為此病怕熱、怕燙洗、怕過度搔抓。濕疹平時護理非常重要。在急性濕疹時,患者可經常用冷敷辦法治療。冷敷可用涼開水或者涼生理鹽水,局部用紗布進行冷敷,或夏天把礦泉水瓶放到冰箱里,冷後用紗布毛巾包住,局部做冷敷。
對濕疹治療,特別在急性滲出、糜爛的濕疹,有丘疹水泡的濕疹,要用冷敷辦法治療。慢性濕疹可以用中葯來燙洗,但燙洗時溫度感覺溫即行,不能用溫度非常高的艾灸,避免過度燙洗、過度刺激。
所以,在臨床上濕疹用艾灸方法導致大爆發,為處理不當導致。
3. 艾灸以後皮膚癢怎麼回事
艾灸之後出現皮膚瘙癢有很多情況,具體如下:
1、艾灸時皮膚瘙癢可以是正常的情況,由於艾條屬於熱傳遞,人體皮膚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會有輕微的瘙癢感,適應一段時間後可能就會緩解;
2、身體里原本氣血不通,尤其是皮膚內氣血不通,當患者進行艾灸時,艾灸產生的熱量可幫助人體推動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所以在艾灸療法疏通經絡氣血的過程中,會出現癢的感覺。此時要繼續堅持艾灸,氣機恢復正常後則不會發生皮膚瘙癢;
3、艾灸以後出現過敏反應,皮膚會產生瘙癢的症狀,甚至出現皮疹。如果是輕中度過敏,可以選擇服用抗過敏葯物,比如氯雷他定。如果過敏較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葯。避免皮膚過敏最好的方法是遠離過敏原,艾灸雖然有不錯的保健養生的作用,但若引發過敏,則說明艾灸不適合自己,所以要正確認識艾灸;
4、如果患者屬於濕熱體質,容易出現濕疹,進行艾灸可能導致濕熱加重,雖然對艾葉不過敏,但也會誘發瘙癢;
5、艾灸時溫度過高,導致該區毛細血管擴張,局部發紅,對皮膚刺激過強,也可導致皮膚發癢。
4. 艾灸後濕疹大爆發的原因
艾灸以後濕疹大爆發的原因主要是錯誤的選擇了一種治療的方式,濕疹一般的來說局部癢,而且有分泌物,會出現這種熱、煩躁的臨床表現,在中醫辨證里邊往往有濕熱的證型,不能用熱的方法。
寒者熱治即寒性的疾病要選擇熱的治療方式去治療,而熱者要寒治,也就是熱性疾病要選擇寒涼的方法去治療。艾灸本身就是熱的療法,不能夠用於火熱之邪導致的疾病,所以是選擇了錯誤的治療方法,方法用反了,這就是爆發的原因。
5. 艾灸後出現大片紅疙瘩,又腫又癢,還要繼續灸嗎
我個人觀點,認為,隨身灸的確便捷,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艾灸,但是艾灸有引邪外出的特性,如果是隨身灸灸,由於隔著布套,出現濕氣,邪氣不能及時排除,故在皮膚腠理形成濕疹或者疹子引起瘙癢問題,此其一!
其二;你即使用灸法,要對艾灸的一些情況應做到心中有數,如,施灸後,由於對穴位的刺激,身體會進行自我調控,進而出現一系列的排病或排異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此外,在施灸的過程中,還會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感傳現象,如氣沖病灶,引起的酸痛腫脹,排異反應,的頻發大小便,或者引邪氣外出,皮膚出現濕疹,瘙癢情況,
亦或,灸後出現水泡,化膿等問題,都屬於常見問題,要多了解施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盡量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關於艾灸後出現大片紅疙瘩又腫又癢的情況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外邪一般是先侵皮膚腠理,後進入筋脈血肉,最後進入骨髓,那麼按照其出去的途徑亦是如此,長時間施灸後,濕邪從骨髓入筋脈血肉,從血肉再到皮膚腠理,這就是排異反應吧!
關於艾灸後出現紅疙瘩瘙癢的問題如何解決?
有以下幾種方法;
刺血後拔罐,面積小適用!
艾灰伴蜂蜜水塗抹,面積大適用
隔蒜灸瘙癢患處,面積大適用,蒜灸可以止癢祛毒!
對祛濕止癢的特效穴位進行施灸,如曲池穴,列缺,等穴位!
如果是隨身灸引起的,建議更換灸具,盡量使用傳統溫灸盒溫灸! 更多問題 進入 郭林艾灸 了解
6. 艾灸後濕疹全發出來了 艾灸後為什麼會起濕疹
艾灸的作用就是散寒排濕的,現在出現的皮膚紅疹的問題,很可能是體內濕氣排出的表現。濕氣要去除,必然要有個出口,出汗,大便是比較常見的排病反應。堅持灸便可以消失。
當然也要在使用質量可靠的艾條或者艾絨的前提下。避免使用劣質的艾絨製品,導致皮膚出現過敏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