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苦參丸皰疹
擴展閱讀
7歲全身濕疹怎麼辦 2025-05-03 17:18:55
商丘市春水速效雀斑凈 2025-05-03 17:18:45
蕁麻疹好幾天 2025-05-03 17:13:13

苦參丸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5-03 05:02:46

1. 泡疹的中醫治療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比較常見的就是帶狀皰疹,多數人對這種疾病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一旦得了這種疾病,常常會導致患者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會引起劇烈的疼痛,還會導致反復發作,尤其是在免疫力比較差的時候,病情是比較嚴重的,中醫治療在這方面效果是很好的,我們來看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泡疹的中醫治療

1.毒瘀並解方

黃芩10~15g,山梔10~15g,莪術10~15g,元胡6~10g,豬苓15~30g。將上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鍾,先將元胡放入,煎20分鍾,再與余葯同煎30分鍾,每劑煎2次,將所得葯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黃芩性味苦寒,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用以為君;山梔為臣,與黃芩共奏清熱解毒之效;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二者為佐葯,共奏疏達氣血之瘀滯而止痛之功效。豬苓利水滲濕,驅邪從小便而走,佐助君葯清熱之功。全方葯簡力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而達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木香、枳殼、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藍根。將上葯用水浸泡30分鍾,煎30分鍾,每劑煎2次,將所得葯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服用本方時,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此證多屬毒邪偏盛,雖經治療,毒熱未盡或氣陰兩傷致氣滯血瘀。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佐以紫草、板藍根清解餘毒,全方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3.烏梅丸加減

烏梅30g,附子3g,肉桂2g,細辛2g,乾薑3g,黨參18g,當歸9g,黃連6g,黃柏15g,黃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烏梅丸現代多收入驅蛔劑,實為治厥陰病之總方,方劑組成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具有扶正祛邪,調和寒熱,止痛除煩等功效。方中黨參、當歸、肉桂、乾薑、附子、細辛溫養氣血,理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斂浮陽以溫下焦,並可制桂、附、姜、辛大熱之烈;增以木香行氣調中,既增強止痛效果,還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傷胃,補虛而不呆滯;諸葯合用,可充分發揮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熱除,升降復常,氣血調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減方

蒼術10g,生香附15g,撫芎15g,炒梔子6g,神曲10g,厚朴6g,澤瀉10g,枳殼6g。日1劑,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殼行氣止痛,蒼術、澤瀉、梔子祛濕,神曲保護胃氣,諸葯合用,共奏行氣解郁,利濕止痛之功。

5.清解湯

銀花30g,連翹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葉15g,粉丹皮15g,苦參12g,炒側柏30g,炒荊芥12g,炒梔子12g,玄參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劑。加減應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銀花、連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佐以粉丹皮、苦參、玄參等清熱涼血而獲效。

2心動過速的中醫治療

心動過速的中醫治療

心動過速是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病,它主要指的成人的心率達到每分鍾100次以上,這對於人的健康影響是比較大的,這時候應該了解具體的發病原因,然後進行正規的治療,中醫在這方面治療效果也是不錯的,比如說可以通過穴位按摩,可以通過中葯方面來調理等等,我們來看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通絡治療心律失常的機理

中醫絡病學認為,心律失常主要是由於絡虛不榮引發的心臟起搏傳導系統異常、心肌細胞自律性異常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絡脈瘀阻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使絡虛不榮更加嚴重,加劇了心臟起搏傳導系統的異常。所以榮養絡脈、活血通絡,使瘀阻的絡脈恢復暢通,絡脈中的氣血旺盛,就可以調節心臟起搏傳導系統功能和自主神經功能,降低心肌細胞自律性,從而使紊亂的心律恢復正常。

心動過速按摩什麼穴位

(1)按揉內關穴(主穴)2分鍾。

(2)按揉心俞穴3分鍾。

(3)按揉神門穴1分鍾。

隨症加減

(1)陰虛火旺加擦湧泉穴3分鍾。

(2)胸部憋氣加揉肺俞、膏肓穴各2分鍾。

預防

(1)避免情緒激動,神經緊張和過度疲勞。

(2)不吸煙,不過量飲酒,不喝咖啡和濃茶。

(3)每日按揉勞宮穴2分鍾,有強壯心臟、預防心動過速作用。按揉時用力不可過重,以心臟舒適為度。

心動過速的中醫治療

方名:加味八味安神丸。

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茯神15克,九節菖蒲12克,琥珀12克,炒棗仁30克,白人參12克,炙甘草9克,龍骨30克,當歸12克,枸杞子15克,肉蓯蓉12克。

用法:上葯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出處:鄭僑方。

文中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個治療心動過速的穴位,中醫認為,這3個穴位配合按摩才能更好的治療心動過速,此外,吃中葯也是治療心動過速的一個好方法。

2. 治療帶狀皰疹的幾種偏方

您好, 在治療上,常規治療就是阿昔洛韋片、甲鈷胺、維生素B1和B12等葯物。而內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由容寒濕邪氣侵蝕,肝經郁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所引起的,人體陰陽進一步失衡,就會促使後遺症神經痛的出現。對於帶狀皰疹後遺症的治療,應該從清熱解毒、疏濕散熱入手,以疏通筋絡,調和陰陽,驅邪扶正,使人體內部陰陽平衡為目的,從而達到徹底痊癒的療效。必要時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慢就會痊癒的。

3. 手上汗皰疹怎麼根治

在季節交替時,手掌的側緣可以出現許多米粒大小的水皰,而且伴有瘙癢和脫皮現象,就是所說的汗皰疹。在治療上可以應用復方甘草酸苷片和咪唑斯汀緩釋片,同時還可以口服維生素B12和當歸苦參丸,也可以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尿素維E乳膏混合外用。
輕度的汗皰疹經過上述治療後,能夠得到很快的緩解及治癒。如果患者頻繁出現汗皰疹,而且瘙癢劇烈,可以用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進行封閉治療,同時還可以用明礬溶液進行浸泡雙手,汗皰疹能夠達到很快的治癒。在飲食上,需要禁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忌酒,戴手套做工作。

4. 中醫治療帶狀皰疹的6大偏方

對於帶狀皰疹,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對其治療方法卻了解不多。接下來,我將介紹中醫治療帶狀皰疹的6個偏方。
1. 毒瘀並解方
黃芩10~15g,山梔10~15g,莪術10~15g,元胡6~10g,豬苓15~30g。將上述葯物(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鍾後煎煮,先放入元胡煎20分鍾,再加入剩餘葯物煎30分鍾。每劑煎兩次,將得到的葯液混合。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在服用本方時,應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的作用,作為君葯使用;山梔作為臣葯,與黃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效果;莪術和元胡為佐葯,共同緩解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豬苓利水滲濕,輔助君葯清熱。全方簡練有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 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木香、枳殼、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藍根。將上述葯物用水浸泡30分鍾後煎煮,每劑煎兩次,將得到的葯液混合。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在服用本方時,應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此方適用於毒邪偏盛的情況,即使經過治療,毒熱未清或氣陰兩傷導致氣滯血瘀。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紫草、板藍根輔助清除餘毒,全方共奏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
3. 烏梅丸加減
烏梅30g,附子3g,肉桂2g,細辛2g,乾薑3g,黨參18g,當歸9g,黃連6g,黃柏15g,黃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一劑,水煎服。
烏梅丸原為驅蛔劑,實為治療厥陰病的總方,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具有扶正祛邪、調和寒熱、止痛除煩等功效。方中黨參、當歸、肉桂、乾薑、附子、細辛溫養氣血,理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斂浮陽以溫下焦,並可制桂、附、姜、辛大熱之烈;木香行氣調中,增強止痛效果,還能健脾消食,防止苦寒傷胃,補虛而不滯;諸葯合用,可發揮抗炎抗過敏、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熱除,升降復常,氣血調和,腹痛得解。
4. 越鞠丸加減方
蒼術10g,生香附15g,撫芎15g,炒梔子6g,神曲10g,厚朴6g,澤瀉10g,枳殼6g。每日一劑,水煎服。
本方中香附、川芎、厚朴、枳殼行氣止痛,蒼術、澤瀉、梔子祛濕,神曲保護胃氣,諸葯合用,共奏行氣解郁,利濕止痛之功。
5. 清解湯
銀花30g,連翹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葉15g,粉丹皮15g,苦參12g,炒側柏30g,炒荊芥12g,炒梔子12g,玄參12g,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每日一劑。根據需要加減並應用紫血丹,每次1支,每日兩次。
銀花、連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輔以粉丹皮、苦參、玄參等清熱涼血。
6. 雄黃冰片塗劑
雄黃、冰片、青黛各10g,研磨成細粉後混合,加入75%酒精300mL調勻。密閉保存。使用時搖勻,每晚睡前清潔患處後,取適量塗抹在患處,均勻塗抹後覆蓋紗布固定。第二天早上洗凈。連用10天為一療程。
方中雄黃解毒殺蟲,青黛清熱解毒,冰片清熱止痛,防腐止癢。三葯合用,以酒為使,通達腠理,共奏清熱利濕、化瘀解毒之效,因此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