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嬰兒腳底皰疹
擴展閱讀
寶寶長濕疹是什麼引起 2025-05-03 02:02:42
寶寶出了濕疹怎麼辦啊 2025-05-03 02:01:54
濕疹總也不好怎麼辦 2025-05-03 01:58:12

嬰兒腳底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5-02 14:41:34

A. 腳底起泡怎麼回事

腳底起泡多種原因都可以導致,首先,見於水泡型的腳癬,好發於一側或者是兩側的趾尖或者是足底部,一開始為厚壁、飽滿的小水泡,繼而融合成大泡,泡液比較透亮,周圍無紅暈,主要是由於真菌感染以後導致的。其次,多見於汗皰性濕疹,它是濕疹的一種類型,這跟出汗不良、自身的一些過敏反應有關系。所以,腳底出現水泡以後,建議早期的去進行治療。首先,可以做個真菌鏡檢。如果是有真菌,可以抗真菌治療,如果是沒有真菌,可以考慮是汗皰疹的表現,可以進行抗過敏治療。所以,出現腳底起泡,一定要在正規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下,去進行有效的治療。

B. 小孩子腳底有好多細細的紅點還有痛的感覺

問題分析: 孩子的腳底出現紅點多是需要考慮皰疹或者是出血點的情況的,但是如果是有疼痛多是需要感染等情況導致的皰疹疾病的,多是需要考慮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情況存在的 意見建議: 所以是需要檢查血常規看看的,再就是需要抗病毒治療的,如四季病毒口服液的再就是需要考慮補充維生素C的以及結合血小板是否異常的疼...痛明顯可以進行濕熱外敷的

C. 手足口病皰疹越來越多怎麼回事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1

原因一:正常的病程發展現象

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其病症大約在1周左右,患者首先會有發熱現象以及手足口臀等部位長有皰疹,這些皰疹會隨著病程的發展,逐漸越來扮罩越多,然後再慢慢消退。通常在病程的1—3天疹子最多,之後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消退,不留痕跡。

2

原因二:其他病因導致的皰疹

另外要是孩子手足口病以及痊癒,但身上還是存留有皰疹的話,可能說明這些皰疹並不是手足口病引起的,而是其他病因導致的形似皰疹症狀,如:

1、長痱子

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在4—7月份,此時也正值炎熱夏季,一些城市的氣溫早已飆升到35度+,於是一些寶寶長出了痱子。

痱子是由於汗腺導管口阻塞,汗液瀦留後汗管破裂而引起的淺表性炎症反應,一般成批出現。常出現的位置包括腋窩、頸部、胸部、背部,寶寶頭面部、甚至蔓延到全身等。

2、長濕疹

很多寶媽分不清痱子和濕疹,尤其是夏天。從症狀上看,濕疹可以出現在任何部位,多發生在面頰、前額等,多呈對稱性、滲出性,有明顯邊界,容易反復發作,多發於1月—2歲齡,其中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病症。感染麻疹病毒後6—21天左右才開始發病,前3—5天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39—40度左右高燒,口腔第一磨牙對面頰粘膜上出現0.5—1mm針尖大小的白色內疹,2—3天後消失。

接下來從耳後出現紅疹,漸及前額、面部、頸部,然後擴展到胸腹背部,2—3天後遍及全身。紅點直徑2—5mm,壓之褪色,分布稀疏分明。出疹高峰中毒嚴重時體溫可達40度,嬰幼兒並發細菌感染較成人多。高峰後1—2天體溫下降,2—3天後紅點按出疹順序消退,整個病程約10—14天。

4、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常發於5歲以下兒童,伴有發熱、頭痛、咽痛、流涕等症狀。

風疹症狀分發熱前和發熱後,發熱前通常無明顯症狀,發熱第1—2天後出疹,皮疹最先出現於面頸部,24小時內布滿軀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無皮疹,皮疹狀態介於麻疹和猩紅熱之間。紅疹消退後,淋巴結腫大持續時間長。僅少數患者並發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心肌炎等病。

5、猩紅熱

猩紅熱在中醫上稱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潛伏期2—5天。

典型的症狀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伴有發熱、咽峽炎,退疹後出現脫皮症狀,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6、葯疹

葯疹,說白猛搭了就是服葯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多因為過敏、葯物過量、副作用、葯物的特發性等。最易引起葯疹的為磺胺類葯。一般起病突然,皮膚發紅、發癢並呈對稱分布,疹型多種多樣,停葯後皮疹消退。寶寶出現葯疹較易枝缺拿判斷,寶媽只要回憶一下近兩天有沒有直接或間接給寶寶用過葯物即可。

7、蚊蟲叮咬引起

如果寶寶的耳朵部位被蚊蟲咬傷會出現小紅丘疹;局部瘙癢;在個別的情況下,出現叮痕(即平滑、突起、發紅的皮膚)或硬腫。

蚊蟲叮咬重在預防,夏天注意室內積水、死角的清理。不在黃昏蚊蟲活動高峰或草叢附近玩耍。睡覺時可使用蚊帳等物理方式防蚊。被咬後可以使用兒童專用的止癢液或凝膠減少紅腫發生。

8、蕁麻疹

另外若是寶寶感染了蕁麻疹的話也會導致手腳部位出現疹子,但這些疹子呈團狀,伴有瘙癢感,不像是手足口病的疹子,沒有癢痛感。

9、水痘

水痘屬於全身症狀,一般皰疹遍布全身,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此外,頭皮上、腳底下、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現皰疹,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一般病情會持續1—2周。

3

手足口病皰疹怎麼治

1、手腳皰疹護理方法

(1)局部塗葯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時可塗0.5%碘伏。皰疹破裂者,局部可塗擦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皰疹有潰瘍可以用金黴素魚肝油,以緩解疼痛,禁止外用含皮膚激素的各種制劑。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葯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葯,補充維生素B、C等。

(2)保持患處清潔

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勤洗手,避免搔抓患處,以免繼發細菌感染。對出現皮疹、水泡的患兒,衣被要清潔,衣著要寬松、柔軟;若在臀部也伴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3)剪短指甲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帶來繼發的皮膚細菌感染。如已經抓破的話,建議局部塗抹一些抗生素預防感染。

(4)衣物消毒

手足口病患者身上長有疹子的,這些疹子可攜帶病毒,尤其是破潰了的疹子,因此家長在清洗患兒的衣物時要注意用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進行消毒浸泡,然後正常清洗干凈,再放到日光下暴曬殺菌消毒。

2、嘴裡皰疹護理方法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潰瘍才導致流口水,因此建議患者可將幾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於潰瘍處。每天可敷數次,一般敷2~3天潰瘍面即可痊癒。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簽蘸取冰片並將其塗在潰瘍面上,每天可塗兩次。此療法的特點是見效快,一般塗1~2天就可使潰瘍面癒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涼,不宜經常使用。

(3)塗抹或食用維生素B2和維生素E

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維生素C和維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可以食用這兩種維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潰瘍上同樣能促進癒合。其次用維生素E的膠丸刺破之後,其中的油脂可以用於塗抹潰瘍,有促進癒合的作用。

(4)蘿卜汁綠豆湯

配方:綠豆50克,蘿卜1個,白糖適量。

製法:蘿卜搗爛取汁,綠豆放鍋內加水煮成綠豆粥後,倒入蘿卜汁,調入白糖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止渴寬中。用於口腔潰瘍紅腫疼痛。

(5)吃東西後用淡鹽水或溫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4

其他病因導致的皰疹怎麼辦

1、溫水清洗

當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之後還起皰疹的,家長可先用溫水清洗患處,保持患處清潔,適當減少不適感。

2、塗抹爐甘石洗劑

接著我們可以給寶寶塗抹一些爐甘石洗劑,這是一種皮膚外用化學葯制劑,具有收斂和保護皮膚的作用,適用於蕁麻疹、痱子等各種急性瘙癢性皮膚病。但家長們在塗抹時應注意寶寶皮膚有破損的地方不能使用。

3、及時就醫

面對孩子長皰疹,但又無法分辨具體病因,孩子又出現其他病症表現的,像:咳嗽、嘔吐、某些部位的疼痛等,則需要及時就醫,不能只是家庭護理,還需到醫院檢查,明確具體病因,讓醫生對症治療才行。

D. 新生兒汗皰疹圖片及症狀

一到夏天,很多媽媽就開始緊張,一不留神,小寶寶身上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小疙瘩、小紅疹。
有時候,明明很用心地呵護寶寶的皮膚,可有些小疙瘩還是迅速蔓延,從零星幾顆,到一整片,再到一整個胳膊或一整條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腳亂。
究其原因,在於很多家長分辨不出寶寶是哪種皮膚問題,用錯了方法或者亂用葯,反而讓寶寶更嚴重。
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
夏季寶寶身上常見的小疙瘩 / 小紅疹
,一一介紹它們的症狀和護理方法,干貨滿滿,趕緊收藏吧!
沙土皮炎
圖片來源:劉欣《都是沙子惹的禍》
症狀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蘚樣疹,
最常出現在夏季
,在 2~12 歲兒童中高發。
它容易發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手腕

手臂

手肘

膝蓋
。典型的表現是個數比較多的小顆粒、小凸起,小顆粒有時會融合成片,有時會局部泛紅,有時小顆粒表面會出現細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著厲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後,胳膊上、腿上也開始起,家長感覺會起滿全身,很焦慮。
其實
不用過於擔心
,沙土皮炎沒有傳染性,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起滿全身,也不會反反復復。
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癢,頂多會輕微瘙癢。雖然病程較長,一般要持續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個過程都不會特別難受。
發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為有的孩子是頻繁玩沙子後出現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關,也可能與日曬、過度洗滌等有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皮疹比較輕微,可以不著急用葯治療,盡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曬,勤抹保濕霜或者護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積大、持續不消退或者瘙癢明顯,則可以考慮外用葯物治療。
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如何預防?
沙土皮炎,沒有確切有效的預防措施,上面提到的護理要點,比如防曬、減少摩擦、少接觸特殊物質、注意保濕等可能有幫助。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汗皰疹
圖片來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狀
汗皰疹是一種特殊的濕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濕疹、急性掌跖濕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開始發病,
夏季最嚴重
,天氣轉涼時病情變輕。
汗皰疹主要發生在手掌、手指側面、手指背面、腳底和腳趾,通常是許多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小水皰,一般成群發生,位置比較深,不容易擠破。
嚴重的時候水皰會融合、變大,有時還會有破損、脫皮或發紅。
汗皰疹很癢,常常讓人難以忍受,想不斷抓撓。
而且還會反復發作,有時舊皰未愈新皰又起,水皰持續幾周後會乾涸、脫皮,露出薄嫩的皮膚,這時可能會覺得疼痛。
發病原因
汗皰疹屬於一種變態反應,相當於是某些因素引發的皮膚炎症,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
有特應性皮炎 / 濕疹病史;
接觸刺激物或過敏物,比如鎳等金屬;
精神因素,如焦慮、熬夜等;
……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處理?
如果手上長了汗皰疹,注意洗手後及時擦乾水分,平時養成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的習慣;如果腳上長了汗皰疹,鞋子保持乾燥和透氣。
情況嚴重建議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葯膏來治療。
一般是外用糖皮質激素,常規的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葯膏,通常每日 1~2 次。
當單用糖皮質激素止癢效果不好時,醫生還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葯物,比如外用止癢葯物、口服抗組胺葯物。
如何預防?
汗皰疹能夠一定程度預防,比較重要的是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或過敏的物質,比如金屬、肥皂、洗發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類水果)等。
另外,洗手後徹底擦乾,經常塗抹保濕霜或護手霜,也能加固皮膚屏障,減少過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參考文獻
症狀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時見得最多的是細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會發生。
夏季由於高溫高濕,毛囊炎高發。
細菌性毛囊炎可以長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豐富的地方更容易發生,比如頭面部。
個數可以是單個、多個,甚至成群,主要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顆粒,突起於皮膚表面,直徑不到 5 毫米,有時頂端會有白色的膿頭,可能會伴隨瘙癢或疼痛。
發病原因
細菌性毛囊炎是細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見的感染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菌。
如何處理?
個數少且輕微的細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個數多,或者沒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來治療,比如莫匹羅星軟膏。
切記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擠壓、抓撓。
另外,要勤洗手,皮膚和感染區域要注意清潔,清潔後擦乾水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如何預防?
細菌性毛囊炎能夠一定程度預防,可能有作用的預防措施有:
平時穿寬松舒適的衣物,運動後及時更換濕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殘留皮膚時間過久;
注意手衛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貼身用品;
少用油性強的護膚產品,因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於細菌滋生。
蟲咬皮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種蚊蟲叮咬。
被蚊蟲叮咬後,皮膚會先感覺發癢,之後起紅色突起的疙瘩,頂端常有小水皰,有時還能看到一個或一對小孔,疙瘩和水皰也可能會繼續變大。
如何處理?
蟲咬皮炎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主要問題就是
劇烈瘙癢影響生活睡眠,搔抓後偶爾皮膚感染

比較輕微的蟲咬皮炎可以不治療,避免過度抓撓、避免戳破水皰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癢劇烈,可以外用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狀消退。
必要的時候,可以遵醫囑加上口服的抗組胺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幫助減輕瘙癢。如果因搔抓繼發了細菌感染,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蟲咬皮炎」的內容,可點擊:帶娃出門當心這 6 類毒蟲,尤其第一種,嚴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間擦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天氣一熱,間擦疹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非常高發,尤其是比較胖的寶寶。
間擦疹也叫擦爛紅斑、擦爛,一般出現在皮膚褶皺處,比如頸前、腋窩、腹股溝、四肢彎曲處、肛周附近等,表現為皮膚紅斑、腫脹,其邊緣清楚,界限與摩擦的范圍一致。
患有間擦疹的部位,可能還會有潮濕、多汗、表皮浸漬和剝脫,甚至有糜爛及滲水等表現。
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能形成小膿皰及破潰,伴隨有燒灼和瘙癢的感覺。
處理方式
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潔、避免潮濕,保持透氣,減少摩擦。
如果常規護理後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用葯控制。對於沒有感染的情況,可以考慮外用較弱效的糖皮質激素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懷疑有感染,比如化膿、膿皰、大量紅色顆粒,則需要醫生協助診斷,確診後對症治療。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天一熱,寶寶就容易出現這種皮膚病,一文說清怎麼預防和護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濕疹
圖片來源:VisuaIDx
症狀
痱子和濕疹是夏天寶寶最常見的皮膚問題,看起來都像小紅點。
痱子最容易出現在悶熱、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額、脖子、腋下、腹股溝、屁屁、後背,仔細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會癢或刺痛。
濕疹出現的部位不定,可能會長在臉上、手肘、手部、腿彎、小腿等處,大部分濕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會比較癢。
如何護理?
痱子和濕疹在護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樣。
痱子要乾爽降溫,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溫,建議開空調電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較癢,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止癢效果明顯,但要注意痱子明顯破了就不要用了。
濕疹則要注意保濕,減少熱、汗水、機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純棉衣服等。
嚴重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葯膏,同時配合保濕。更多護理內容,可點擊:濕疹和痱子分不清?學會這 4 招輕松區分和護理。
尿布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症狀
尿布疹就是「紅屁股」,是嬰幼兒群體中最常見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發生於尿布直接接觸的區域,發病高峰期為 9~12 個月齡,夏季尤其常見。
輕度的紅屁股只是在紙尿褲(尿布)覆蓋的范圍內出現了輕微發紅的情況,可能伴隨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嚴重時,會有明顯的紅腫,甚至伴隨有滲液、水皰、破潰等皮膚破損的情況。
如何護理?
寶寶出現紅屁屁,護理要點就 4 個字:
乾燥隔離

及時給寶寶換尿布,換尿布時,用流動的溫水沖洗屁股,然後用柔軟的棉布或者紗布輕輕地拍干,最後塗上一層護臀霜,避免讓紅屁屁接觸寶寶的屎尿。
如果經過常規護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比較常用的葯有地奈德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為了幫助大家辨認,我們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見的皮膚問題,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來。
介紹了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皰,大家在實際護理中,如果還有有其他問題,比如:
不確定孩子是什麼問題;
不確定最佳的處理方式;
疹子不斷加重,或者出現新的問題;
疹子反復出現;
疹子症狀明顯,影響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議及時就醫。

E. 腳底長水泡狀,不痛也不癢,這是什麼病啊

水泡的形成通常有三種原因,分別是真菌感染、病毒性皰疹以及外傷導致的擠壓。其中,如果水泡頻繁出現,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真菌感染可能導致皮膚出現反復發作的水泡,因此建議使用收斂葯劑,減少汗液的分泌,防止感染。此外,可以考慮使用足舒爽噴劑來治療原發疾病,幫助緩解症狀。

真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能夠引起皮膚瘙癢、脫皮以及出現水泡等症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是預防真菌感染的關鍵。如果確診為真菌感染,可以使用專門的抗真菌葯膏或者噴劑,如足舒爽噴劑,來治療。這些葯劑能夠有效殺滅真菌,緩解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除了真菌感染,病毒性皰疹也可能導致腳底出現水泡。病毒性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除了腳底,還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這種病往往伴隨疼痛和瘙癢感,但你提到的水泡不痛也不癢,因此不太可能是病毒性皰疹。不過,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還是建議去醫院就診。

外傷導致的擠壓也可能引發水泡,比如穿鞋過緊或長時間行走造成的摩擦。這種情況下,水泡通常是無痛的,但需要及時處理,避免感染。建議減少摩擦,使用透氣性好的鞋襪,並保持腳部清潔乾燥。

總之,腳底出現水泡不痛不癢,可能是由真菌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建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使用收斂葯劑和抗真菌噴劑,同時注意保持腳部的清潔和乾燥,避免摩擦和擠壓。如果症狀持續或有其他不適,最好咨詢醫生,以便得到准確的診斷和治療。

F. 腳底長了像水泡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足底長了像水泡一樣的皮疹表現,考慮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帶狀皰疹,可以在足底部位、足背部位,以及同側下肢沿周圍神經走行,出現簇集分布的小水泡。基底潮紅,伴有刺痛、灼痛、電擊痛等表現,考慮是帶狀皰疹引起。在臨床發病原因上,可能是由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發,好發生於體弱多病的老年人群,治療上可以口服鹽酸伐昔洛韋顆粒,外用噴昔洛韋軟膏。
第二、丘疹性蕁麻疹,本病是由於蚊蟲或者昆蟲叮咬而引發,治療上可以塗抹丁苯羥酸乳膏。

G. 腳上長皰疹怎麼治

腳上長皰疹的治療辦法,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水泡型的足癬,主要表現為一隻腳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同時伴有瘙癢、脫皮的臨床表現,在治療上可以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在外用葯上,如果水皰很小,呈米粒狀,可以應用鹽酸布替萘芬搽劑外用,如果水皰呈黃豆粒大小,無菌抽皰處理後,外用復方黃柏洗劑進行局部冷濕敷,然後應用鹽酸特比萘芬搽劑和紫草油交替外用。
2、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兩只腳底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同時伴有滲出、糜爛的臨床表現,在治療上可以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和鹽酸奧洛他定片,在外用葯上局部可以應用康復新液進行冷濕敷,然後海蜇油和糠酸莫米松乳膏交替外用,同時還可以結合紅光的治療。
因此,針對腳上長皰疹,需要到皮膚科診室進行就診,在皮膚科醫生指導下,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來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