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帶狀皰疹早期怎麼治療
帶狀皰疹,老百姓俗稱蜘蛛瘡、蛇串瘡,是皮膚科很常見的病毒感染類疾病。感染的病毒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臨床主要表現為沿著人體軀干或者肢體單側分布的帶狀紅斑,其上出現簇集性水皰,伴有針扎樣或者燒灼樣疼痛感。由於本病是病毒感染類疾病並且會影響表皮神經,所以以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對症治療為主。在早期及時、足量使用抗病毒葯物,比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者泛昔洛韋,配合維生素B1、甲鈷胺片等治療,也可以配合紅外光、半導體激光等進行理療,綜合治療。越早期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癒率也越高,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也越低。
② 帶狀皰疹的快速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作「纏腰火龍」或「纏腰火丹」,俗稱為「蜘蛛瘡」。該病主要特點為簇集的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伴有明顯的神經痛。初次感染時表現為水痘,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在免疫功能減弱時,病毒可再度活躍並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引發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患者通常能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
治療帶狀皰疹的原則是止痛、消炎。保護局部,防止感染,避免病毒擴散。常用的止痛葯物包括息斯的明和維生素E300毫克/日。抗病毒治療可使用無環鳥苷,每次0.2克,每日三次。局部治療採用1-2%的龍膽紫外塗。預後通常具有自限性,愈後可能會留有色素沉著,但一般不會留下疤痕,有時可能會有後遺神經痛。
特殊部位的帶狀皰疹也需特別注意。例如,三叉神經眼支支配區域的帶狀皰疹,可導致單側面的額部、頭皮紅斑水皰,眼周明顯腫脹,結膜潮紅充血,甚至出現潰瘍性角膜炎,嚴重時可致失明。耳帶狀皰疹由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引起,表現為患側面癱,耳鳴、耳聾,外耳道及鼓膜上有皰疹。胃腸道、泌尿道帶狀皰疹則需結合營養神經和抗病毒治療。
預防和治療方面,營養神經口服或肌注B族維生素和抗生素如B1、B12等。抗病毒治療可選擇萬乃洛韋300毫克,口服每日兩次;無環鳥苷200毫克,口服每日五次;聚肌胞2毫克,肌注每日兩次;干擾素300萬單位,肌注每日一次。止痛可採用口服去痛片、布洛芬300毫克,每日兩次;嗎啡控釋片30毫克,必要時口服;脊柱旁神經節封閉治療。
激素治療建議謹慎使用,早期口服強的松可減輕炎症及疼痛,預防後遺神經痛的發生,9966331方案(強的松45毫克,連續2天;30毫克,連續2天;15毫克,連續2天;5毫克,1天)可供參考。外用治療早期紅斑水皰,可使用收斂性的葯物如爐甘石洗劑;糜爛、壞死時,可使用0.1%利凡諾爾液作濕敷,外用抗菌素軟膏。利福平塗膜劑有保護和抗菌作用。眼局部滴皰疹凈眼葯水,外塗抗生素眼葯膏。
物理治療方面,紫外線照射可促進炎症吸收,縮短病程。後期神經痛可用紅外線、音頻電療法等進行治療。
③ 一種皮膚病 俗稱"蜘蛛丹",誰能給我一個科學的說法
家在湖南有種說法,人的皮膚被有毒的蜘蛛爬過以後會長「蜘蛛丹」,其實「蜘蛛丹」就是醫學上的「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患者一般可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
〖病因〗
系由水皰-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對此病毒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為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後,病毒活動繁殖而激發帶狀皰疹。
〖臨床表現〗
好發年齡 中老年居多。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多見。
病程 一般為半個月左右。
好發部位 肋間神經及三叉神經可支配的皮膚區域。
皮疹特點 潮紅斑的基礎上出現群集的丘疹、水皰,粟粒至綠豆大小,皰液清亮,嚴重時可呈血性,或壞死潰瘍。皮疹單側分布呈帶狀為該病的特點。
自覺症狀 自覺疼痛,劇烈難忍。疼痛可發生在皮疹出現前,表現為感覺過敏,輕觸誘發疼痛。疼痛常持續至皮疹完全消退後,有時可持續數月之久。
皮疹初起為皮膚發紅,隨之出現簇集成群的綠豆大小丘疹,1-2天後迅速演變成為水泡,水泡沿神經近端發展排列呈帶狀,數天後,皰壁鬆弛,皰液混濁,而後逐漸吸收,干痼。愈後遺留暫時性的紅斑或色素沉著。
〖診斷〗
1、簇集成群水皰,延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
2、在明顯的神經痛,伴局布淋巴結腫大。
3、中間皮膚正常。
4、很少復發。
帶狀皰疹的特點是,沿神經的走向分布,皮膚上的皰呈一長串,所以中醫稱之為「蛇丹」。由於它常發生於胸背部,沿著肋間神經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間也稱它為「纏腰龍」。這種病毒能長期潛伏於人體內,當人的抵抗力下降時即會發病。因此,外傷、手術、感染、腫瘤等都能誘發此病。
病變部位的皮膚,有灼熱、刺痛感,數天後,會出現密集的小水泡,周圍皮膚發紅、病變部位如火燒灼一般疼痛。病情較嚴重的可見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症狀。帶狀皰疹通常發生在身體的一側,偶爾也有兩側同時發生的。一般發生於胸部,也有發生於面部沿著三叉神經分布的。發生面部的,有時會連累到眼睛,影響視力。一般2~3周後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數病人仍常有神經痛。
帶狀皰疹多見於40 歲以上的成年人,疼痛劇烈。二者的皮疹形態及分布特點也不相同。然而這是同一種病毒感染人體後先後引起的兩種致病過程。帶狀皰疹的發生不是由體外的病毒引起,而只能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發所致。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病毒初次感染人體後在體內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導致人體發生水痘。水痘愈後病毒可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中,至成年後由於機體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潛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經節發炎及壞死,產生神經痛。同時,再活動的病毒可沿神經軸突至支配的皮膚細胞增殖,於是此神經節支配的皮區出現一串帶狀的皰疹,故稱帶狀皰疹。
這里有幾點需要說明:①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會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但只有一部分出現水痘的臨床表現,還有很多人感染後無症狀或症狀很輕微而被忽視;②初次感染後人體產生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患水痘,但特異免疫力不能清除神經節中潛伏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帶狀皰疹的發生;③帶狀皰疹的發生是由於機體免疫力下降,其誘因有很多,如感冒、過勞、某些傳染病、惡性腫瘤、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放射治療、燒傷以及使用某些葯物(如免疫抑制劑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銻劑、砷劑等)。可見,在人的一生中可先後患水痘或帶狀皰疹,也可只發生其中一種,或雖感染病毒而無任何錶現。
理論上講,在帶狀皰疹患者的水皰液中有病毒,如果對本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接觸了皰液會被感染發生水痘,但這種機會比較少。成年人則大多具有免疫力,故即使接觸也不會發病。所以,帶狀皰疹不會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帶狀皰疹患者也不需要特殊隔離,但應避免與兒童密切接觸。
從醫學角度講,帶狀皰疹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膚病。本病常突然發生,表現為成群的密集性的小水皰、血皰或膿皰,常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所以稱為「帶狀皰疹」。當帶狀皰疹發生時或發生前,患者往往會覺得有不同程度的痛感。這里,我們需要強調,帶狀皰疹一般只發生在身體的一側,即使皮疹泛發至身體的另一側,只要及時治療,通常無須擔心會有生命危險。這種疾病大多數人一生只得一次,因此正確的認知與及時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
【治療】
一、主要是一般和對症治療。原則:抗病毒、減少疼痛、預防繼發感染、縮短病程。
二、抗病毒治療,主要用於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無環鳥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葯:阿昔洛韋、萬乃洛韋等(臨床提示:阿昔洛韋對治療後遺神經痛無效)外用阿昔洛韋眼葯水塗患處。可口服抗菌葯或外用紅黴素軟膏塗患處。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龍膽紫溶液塗患處。皮質類固醇激素:短期應用,千萬要慎重!
以上葯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治療期間應卧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製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葯。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季節,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盡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