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資深小雀斑
擴展閱讀
江門仙妮蕾德美容店 2024-05-21 07:37:38
水珠皮炎 2024-05-21 07:36:08

資深小雀斑

發布時間: 2024-04-17 07:01:52

A.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概況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於北京時間2015年2月23日上午揭曉,之前以9項提名領跑的《鳥人》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原創劇本4項重要大獎。而它的競爭者《少年時代》,在6項提名中僅拿到最佳女配角一個獎項。本屆奧斯卡的結果雖有意外,但著實有些乏善可陳,倒是影帝影後的歸屬成就一段佳話:出演《萬物理論》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成為影史上第一位80後影帝;而朱莉安·摩爾憑借《依然愛麗絲》中的表演順利封後,這也使得她成為影史上第一位兼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影後和奧斯卡影後4項的女演員,成為首位實現歐洲三大電影節加奧斯卡影後四大滿貫的女演員。 。
(* 首位實現歐洲三大電影節加奧斯卡影帝四大滿貫的男演員是傑克·萊蒙)
在藝術、主流、商業之間搖擺不定
本屆奧斯卡有多乏味,看看大家對獲獎名單的預測有多相似、命中率又有多高便能明白。每一年的頒獎前後,影評人和資深影迷都免不了要對保守又溫情的奧斯卡小金人吐槽一番。導演傾向「苦行僧」多過「頑童」,大衛·芬奇哪怕部部叫好,也難獲小金人的青睞,而林克萊特以12年的努力,卻足以憑「新人」身份在奧斯卡露臉;演員要不計形象為藝術「犧牲」,埃迪·雷德梅尼因扮演身患盧伽雷氏症的霍金摘得影帝,朱莉安·摩爾則出演了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展現了從意氣風發到憔悴頹廢的心路歷程。
有好事者列出奧斯卡五大潛規則七大定律,證明了這些評審的口味有多麼好摸清,難怪影評人約翰·格林批評:「鄉村俱樂部都比它多元化。」
《消失的愛人》在奧斯卡的「遇冷」,著實讓不少人叫屈。這部影片對美國中產階級婚姻、生活,以及傳媒大眾皆有所反思,有著大衛·芬奇一貫的冷峻風格,IMDB用戶評分高達8.5,卻僅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雖然票房高達5.5億美元,引發了一場科學大討論,但也只拿到最佳視覺效果獎。
體現對好萊塢娛樂工業的深度反思
此次成為大贏家的《鳥人》中,長達2個多小時的「偽長鏡頭」和戲里戲外主演相似的人生經歷,早就成為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除此以外,它還有一個更打動人的精神內核,那就是對好萊塢和百老匯娛樂工業的深度反思。電影中,昔日的超級英雄扮演者遭遇中年危機,企圖以一部「文藝」戲劇來咸魚翻身,卻未能如願,事業陷入絕境之時,卻憑赤裸上身迷失街頭的視頻意外走紅。如今,當藝術水準不再成為電影和戲劇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的花邊新聞和商業炒作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奧斯卡把「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統統給了《鳥人》,可謂用心良苦——在對於藝術的定義和當今電影工業的反思中,《鳥人》和奧斯卡評審有著相同的見解。
盡管獎項落空,耗時12年拍攝的《少年時代》的6項提名也足以證明奧斯卡對其的尊重。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愛在」三部曲之後,以更長的跨度,展現美國普通家庭的生活瑣碎,惹人唏噓:時間都去哪兒了?在這個技術能夠實現一切的年代,仍然有這樣一批電影人,堅持最原始的電影夢。而85後導演的作品《爆裂鼓手》盡管場面「爆裂」,讓人心驚肉跳,仔細追究,用的卻是非常正統的手法。所以,相比於影片的「創新」之舉,莫若說評審更看重的是對「傳統電影」尊嚴的維護。
同樣的審美旨趣也體現在最佳外語片的獲得者《修女伊達》之上,片中修女伊達在尋找親人的旅途中,逐漸揭開了家族的悲劇,作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波蘭電影,影片繼承了歐洲電影的傳統美學,將「優雅」發揮到了極致。而講述「棱鏡門」主角斯諾登真實故事的《第四公民》奪得最佳紀錄片獎,影片高度還原事件始末。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更像是親歷一個歷史性的事件,難免遭受爭議,但奧斯卡還是用專業肯定了女導演羅拉·柏翠絲的勇敢——《第四公民》的誕生,本就是一種宣言。

B. 去斑,有懂行的人么

果蔬美容是一種很古老的美容術,也是一種吸取天然植物之精華的美容術。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維生素、微量元素,食用和外敷對增加皮膚彈性和滋潤光澤都大有裨益。特別是利用果蔬原料中的天然汁液進行祛斑美白護理。既安全有效又方便簡捷,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美容方法。

採取果蔬美容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果汁塗抹於面部或用於面部清潔。一種是直接用果蔬敷於面部做果蔬面膜。

青菜是我們平常見得最多的一種蔬菜,對於皮膚黑的人可以用青菜汁洗面。皮膚黝黑,一般是由於皮膚偏於酸性之故,所以洗臉後,可用一些青菜汁拍面部,菜汁中所含葉綠素被皮膚吸收,使之呈中性。西瓜中含有黃、綠、紅三元素成分,是「完整」的營養品。

用西瓜汁洗面,會使黝黑的皮膚轉白。

新鮮的蘿卜,也有祛斑增白,補水潤膚的功能,我們可以把蘿卜洗凈後榨汁,早晚洗臉後,用汁液拍在臉上即可。

如果臉部有雀斑,我們還可以選擇新鮮的茄子,用刀將茄子切成小片,擦面部有雀斑的位置,直到擦紅為止。

用果汁洗臉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一定要每日堅持,持之以恆,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自己用果蔬做面膜,可能有點麻煩,但卻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創造中獲得樂趣,在快樂中得到收獲。

最簡單的就是把吃剩的西瓜皮切成薄片,貼於面部有斑處,最後再用瓜皮輕輕按摩即可。

杏仁,熱水泡後去皮、搗碎,用雞蛋清調和成面膜,每晚臨睡前做一次面膜,過夜,第二天早晨再以溫水洗去。可以祛除面部黑斑,減少皺紋,滋潤皮膚。如果沒有杏仁,用李子仁也可有同樣的效果。
方案一:補充大量水分。日曬後的肌膚水分已經大量流失,因此時刻保持肌膚的水分充足是美白肌膚的首要條件,因此,你需要買一瓶肌水(霧化特製保濕化妝水,分子量極小,可直接透過皮膚滲入皮下),經常噴在臉上,既鎮靜皮膚又保濕。進入室內,請即卸妝,可隨時噴在無妝的臉上。高保濕的海洋礦物噴霧水效果也非常好。

方案二:美白化妝水的雙重呵護。含有植物美白成分的化妝水不僅可以起到二次清潔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通過水分的迅速滲透而達到收斂和美白的作用,如果你以往用的只是普通的爽膚水,不如把它換成特殊的美白化妝水吧!

方案三:24小時不間斷美白。白天紫外線較為強烈,因此使用美白產品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並抵禦紫外線的侵害非常重要。但如果想讓肌膚達到真正的完美白皙,夜晚的美白修護同樣必不可少。夜間,空氣中仍會持續散射出微量的紫外線,而且在晚間細胞的再生速度比日間快兩倍,因而黑色素也會繼續產生,因此晚間是進一步美白修護肌膚、提升凈白效果的最佳時間,能更有效地修護細胞,讓肌膚做好充分准備,加強白天防禦紫外線的能力。

方案四:專業的美白修復。如果可能的話,盡量每周或十天到美容院作一次常規皮護,在美容師指導下選擇適合年輕膚質的療程,進行美白和保濕特別護理。或者使用周護理產品和美白精華素及精油修護系列,請美容師為你操作並按摩,效果可能勝過平時在家裡一個月的成績!

方案五:持續使用美白面膜。為擺脫曬後的色素沉積,並在短時間內給肌膚凈白改觀,就需要讓日常護理與加強護理雙管齊下。不妨每天使用美白面膜為肌膚進行加強護理,運用醫學上的沖擊療法,利用面膜中大量的美白精華乳液,令深層肌膚得到強力吸收與滲透,使肌膚在短時間內得到顯著改觀,回復水嫩透白,達到理想膚色。

方案六:飲食調節。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抑制氧化,阻止色素沉積;維生素B6具有褪除黑色素斑痕的作用,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雞肉、瘦豬肉、蛋黃、魚、蝦、花生、大豆及其製品等。

膚色因遺傳而來,膚質卻因人而異。選用美白產品,必須要根據自己的膚質選擇適當,才能有效。

當代的美白產品已很少採用化學物質,用的最多的是一些軟化肌膚角質層、清除污垢及補充養分的防曬天然植物合成物。

如在洗面奶中添加西洋參、草和野生三色紫羅蘭;在營養乳(霜)中加入蘆薈、珍珠粉、維他命A、E、C復合劑和氨基酸等物質;山金車、金益草則多用於按摩膏內。還有用各種草本直接製成面膜以達到美白作用的,如海藻膜、果蔬膜等。也有用草本提取液根據顧客的不同膚質現場進行調配的。不過這些系列產品要求美容掌握所有種類的功能,掌握恰當的配比,加多加少完全依靠美容師對產品和顧客膚質的了解程度,相對來講難度較大。

一般來說,油性皮膚的人應晝選用含蘆薈的美白產品,因蘆薈具有強烈的殺菌、收斂功效,對於除油脂、收縮毛孔有很大幫助。乾性、中性肌膚需要補充水分,海藻、骨膠原、珍珠、野生三色紫羅蘭等都有很好的美白保濕功效。混和性皮膚就要分開護理,我們常常看到有些美容師一次只給客人使用一種面膜,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問題性皮膚要先治療,不適宜直接選用美白產品,尤其是暗瘡性皮膚和微絲血管破裂性皮膚。

美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依靠長期的護理,那種認為幾次、幾星期就可以去除黑色素,顯現美白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C. 男神出沒!抖森、卷福、小雀斑,英國紳士怎麼穿

一直以來,英國紳士都是講究的代表,無論老幼,穿衣都是超有品味、注重細節和場合。

畢竟,整個國家的傳統和氛圍擺在那裡,去教堂、婚禮、賽馬會等許多場合,都有著成文或不成文的著裝要求。

以前有溫莎公爵,現在有卷福、小雀斑、抖森。

鏡頭中,各位英倫男神更是將會穿的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儒雅風流。

1、抖森(Tom Hiddleston)

作為當下的一線明星,抖森在《復仇者聯盟》里的表演,讓洛基幾乎搶了雷神的風頭。

作為劍橋大學的高材生,抖森被譽為演藝圈內最具貴族氣質的人,在穿著和舉止上,他走的基本都是英國貴族的典型路徑,相對講究、保守。

但無論是休閑裝還是西服,他總是能巧妙地找到展示自己個性的方式,即使低調,卻依然引人注目。

2、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

喜歡英劇《神探夏洛克》的朋友們,對於卷福應該也非常熟悉。作為實力派,從探長到霍金、梵高、圖靈,厲害的卷福演誰像誰。

卷福的長相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帥,用他也曾自嘲因為腦袋的尺寸和形狀,被人吐槽說像《冰川時代》里的樹懶Sid。

但,這並沒有妨礙他整體造型上的隨和、優雅。尤其是在紅毯上,他的造型,穩妥得體,還常常與太太的禮服來個呼應,從不出錯。

3、小雀斑(Eddie Redmayne)

這位高智商的英倫學霸,在電影《悲慘世界》、《萬物理論》、《木星上行》都有不俗表現,在《丹麥女孩》中,他的出色表演更是差點讓小李子的小金人易手。

不過,他的官方身份是「演員+模特」。早在2008年,他就為巴巴里拍攝廣告。

作為公認「最會穿衣的男演員」,相對於以上兩位,小雀斑著裝的風格更前衛,從最時髦的西裝到休閑的便裝,他總是能展現出完美無缺的卓越品味。

二、穿搭要點

三位帥得並不過份的男神,為什麼在各種場合都能讓人感受他們濃濃的紳士氣息?

當然是因為會穿!

盤點了他們的造型,秧秧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個共通點。

1、板型上利落

在英國紳士的穿搭中,我們看不見oversize。

利落修身的版型裁剪,在西裝、大衣、西褲中都是如此。

貼身裁剪+收緊褲腿+稍稍縮短的西裝上衣長度 ,讓男神們在穿上西裝後,上下身比例更好、更挺拔。

合體的西裝,是每位英國紳士衣櫥里的必備單品。

對比一下,即使抖森有114cm的大長腿和迷人的眼神,但在換上休閑裝之後,氣場也減弱了不少。

合身的肩線和修身的剪裁是西裝、西褲是否能為你加分的關鍵,所以, 如果不是度身定製,那麼,找個好裁縫來為你度身修改也是很必要的。

2、顏色上和諧

紳士們很注意全身著裝顏色的和諧感,通常,不會選擇顏色太跳躍的單品。

冬天,紳士們多選擇深色系服裝, 比如黑色、棕色、橄欖色、深藍色。

在搭配時,常常以同色系為主,有時,會在同色系中加入一個低調的基礎色,或者用白襯衫的領子來局部提亮,打破沉悶。

或者,會把某件單品顏色換成經典的格紋或者條紋樣式,來點小改變。

夏天時,紳士們會更傾向於白色、奶油色、淺藍色等較清新的顏色。

譬如用深淺不一的藍色和牛仔色、淺卡其色搭配,再用鞋子做一個順色。

小雀斑算是幾位紳士中,顏色使用最大膽的一個,但他在穿著彩色西裝時,也會遵循順色原則。

譬如內外順色、上下順色或是鞋與外套順色,或者乾脆和身邊人的衣服花色做呼應。

3、層次上豐富

英國紳士的穿搭,簡約而不簡單。

這一點在秋冬裝中更為明顯。

在出席正式場合時,他們傾向於選擇的就是最不容易出錯的經典搭配,西裝+馬甲+白色襯衫+深色皮鞋。

為了不讓著裝過於正式保守,他們常選擇休閑的一粒扣款式,內搭西裝馬甲,讓視覺上更立體。

氣溫更低時,紳士們也會把馬甲換成毛衣。

下雨的時候,在西裝外披上風衣,擋風擋雨又瀟灑,十足的老電影范兒。

更冷的時候,在西裝外直接加上大衣,保暖又有氣場。即使進入室內,脫掉大衣後,也不影響整體形象的精緻。

即使是在春天,老牌紳士們很花心思在著裝的層次感上。

作為資深紳士,《王牌特工》中的科林叔穿白襯衫時,也不忘記加上兩個背帶,讓白襯衣看起來干凈而不寡淡。

4、細節上講究

所謂「魔鬼都在細節中」。

作為正統的英倫紳士,尤其是在與西裝互相搭配的小件配飾,都非常忽視。

譬如袖扣,他們通常會精心挑選,用刻有姓名字母的定製款或其他特別的設計款,來替換掉原有的普通袖扣。

譬如手錶,除了運動時,極少看到他們佩戴電子手錶,通常,他們會選擇金屬或皮質表帶,配上干凈大氣的表盤。

當然,想要更與眾不同,選擇簡單又有辨識度的編織帶大表盤,即使只是一身黑西裝,你也可以和最潮大叔Nick Wooster一樣有型。

在細節上的用心,譬如手錶、戒子的選擇,會讓你即使是在朋友圈灑狗糧、曬隨手拍的風景,看起來都特別有格調。

利落精緻的單品、低調沉穩的氣質、干凈合體的著裝,讓英國男神們形成了獨有的紳士風。

所以,不要說「關鍵看臉」,也許你的臉並沒有卷福長;也不要說「關鍵看氣質」,沒有西裝的抖森,看起來和跑步機上的你一樣平常。

想要學好英倫風、氣場爆棚,先從他們的高分著裝中吸取最精華之處。

畢竟,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End

D. 神奇動物在哪裡 觀後感的最新相關信息

電影將故事背景設定於了《哈利波特》70年前的美國紐約,不同於《哈利波特》以圍繞主人公成長為主的展開,《神奇動物在哪裡》以多線齊驅並將,有尋找神奇動物的冒險,有主人公間的愛情故事,當然還少不了黑暗勢力的反派,希望藉此來形成劇情上的充沛,但卻忽視了多線敘事對邏輯與節奏掌控的苛求,當劇情過半,在這個尚還未能建立一個能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觀的時候,敘事過於凌亂的問題已然暴露無遺。

《神奇動物在哪裡》並沒有去套路前者《哈利波特》電影模式的成功,而是以一個新的構思希望將觀眾帶入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但這種新並不意味著電影的出色,散漫的劇情與薄弱的人物,都使電影看起來只是一個略顯乏味的冒險故事。
當敘事掌控不力,對於一部有著眾多人物角色的電影來說,必然會導致人物的薄弱,《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所塑造的角色幾乎都是臉譜化的,演員只是按照設計的人物「演」出了自己的角色,而沒有令人看到性格使然或是情感自然的轉變,這使得這部電影所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人物,已然並非是男女主角或是反派,而就是一個插科打諢作為電影潤滑劑發揮幽默效應的麻瓜配角。
回想昔日JK羅琳在現實世界中所構築的那個真正為人著迷的魔法世界,在反看這部僅只是新奇的動物形象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作,更為出色的特效製作雖能為人奪目,但並沒有帶來一個能如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般為人沉浸其中的展開,如果說最早的《哈利波特》是一場尤為出色為孩子大開魔法世界大門的鑰匙,那麼《神奇動物在哪裡》僅只是一場以販賣舊有情懷為主的成人童話。
《哈利波特》已然揮手長別,《神奇動物在哪裡》雖然有著種種的詬病,但總還是令人重溫著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一張情懷的底牌,其實在很多哈迷的眼中已然能粉飾新不如舊的瑕疵。
哈利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二
《神奇動物在哪裡》絕對不是單純的粉絲電影。即使是對哈利波特的背景故事不是那麼熟悉的大眾影迷,也能很容易地通過這一部電影走近這個令人入迷的「魔法世界」。不過,在作者羅琳近二十年的苦心塑造之下,這個「魔法世界」早已經連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整體。某種程度上,只有當我們將《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置入「魔法世界」的整體之中,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觀看《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樂趣。
1. 回收《哈利波特》七部正傳中的「遺珠」
曾經的羅琳講故事最大的特點是,她愛在不起眼的細節處留伏筆,這些細節在讀者不經意間彼此相連,最終織成一張密緻的網。有趣的是,因為在寫《哈利波特》七部正傳時她並沒有構思過要寫《神奇動物在哪裡》這個系列的故事,所以這一次,羅琳也不再能當從前那個擁有「上帝視角」的作者了。她彷彿開始扮演起了自己的「讀者」,來了一次逆向思維:像個同人文作者一樣,羅琳在《哈利波特》七部正傳中搜羅有趣的細節,並對這些細節進行重新解讀,發散和延展,從而創造出新的「設定」。
比如,雖然女配角昆妮會讀心的設定被眾人吐槽像是抄襲了隔壁漫威的X教授,但其實「讀心術」在《哈利波特》正傳里就已經存在了。紐特跟昆妮剛一見面,說她是一個「讀心者」 (legilimens)。這個奇怪的,看似新創的詞彙實際上來源於咒語「攝神取念」(legilimency spell)。「攝神取念」咒曾在第五部《鳳凰社》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一環。正是因為哈利沒有好好跟斯內普學習「大腦封閉術」來抵禦「攝神取念」咒的魔力,伏地魔才趁虛而入給了他虛假的信息,引他進入了神秘事物司的陷阱,最終造成了小天狼星的死亡。在《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攝神取念」咒語被進一步延伸,擅長這個咒語的「讀心者」成為了一種巫師的類型。
有趣的是,鄧布利多自己也曾在第五部第37章中說過,他是個出色的「讀心者」 (an accomplished legilimens),雖然正傳描寫鄧布利多「讀心」的情節並不多。介於鄧布利多遲早會在《神奇動物》系列的後面幾部中出場,「讀心咒」的設定也許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伏筆。
在這部電影中大出風頭,愛「金」如命的萌寵「嗅嗅」,也是羅琳從《哈利波特》的七部正傳里回收的。在第四部《火焰杯》中,「嗅嗅」第一次出現在「神奇動物保護課」里,是哈利和他同在四年級的同學繼炸尾螺之後需要學習的另一種「神奇動物」。「神奇動物保護課」的老師海格當時剛被無良記者麗塔斯基特揭露是一名混血巨人,因此遭到各種媒體轟炸,家長狀告。深受打擊的海格這才終於放棄了他一貫鍾愛的兇殘系神奇動物(如炸尾螺),搞了個萌物來給學生們玩兒,這個萌物就是「嗅嗅」。他當時在地底下埋了100枚愛爾蘭妖精的金幣,讓學生一人認領一隻嗅嗅來挖金幣。
這個時候的「嗅嗅」與出現在《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中的「嗅嗅」有非常大的差異,書中描寫道:
「這是他們上過的最好玩的一節保護神奇生物課。嗅嗅在那片地里鑽進鑽出,就像在水裡一樣,每一隻都急匆匆地趕到放開它們的那個同學身邊,把金幣吐進他們手裡。羅恩的收獲特別多,大腿上很快就堆滿了金幣。」 《火焰杯 第二十八章 克勞奇先生瘋了》
然而在《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的「嗅嗅」極其調皮,四處竄逃,根本不聽紐特使喚,抓都抓不住,更別提乖乖找好金幣奔回主人身邊倒金幣了。不過正傳中的「嗅嗅」與《神奇動物》這部電影中的「嗅嗅」有著如此的差異,看似是個情節漏洞,其實細想卻非常巧妙合理:因為《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故事,要早《哈利波特》正傳半個多世紀。這半個多世紀中,嗅嗅完全可能從「調皮搗蛋鬼」被馴化為了「主人淘金小幫手」。這樣的變化,甚至還能從側面體現出,紐特這個「神奇生物學家」對認識和馴化神奇動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不過,在《火焰杯》的故事中,嗅嗅這個生物並沒有太明顯的個性。它的出現是功能性的,為情節服務:通過嗅嗅挖金幣的情節,羅琳自然又隱蔽地讓讀者第一次從海格口中得知了愛爾蘭妖精的金幣是會消失,而「金幣的消失」在《火焰杯》中曾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線索。
第五部《鳳凰社》中,嗅嗅也有出場,這一次就已經帶有它在《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的個性了:高年級學生李喬丹把嗅嗅扔進了魔法部官員兼教師烏姆里奇的辦公室里,把這位老巫婆金燦燦的奢華辦公室一頓好毀。《神奇動物》開場的「嗅嗅」大鬧銀行戲,其實就微妙地照應了大鬧烏姆里奇辦公室的戲碼。在這兩處情節中,"嗅嗅"的形象都既是對貪欲財富的戲謔諷刺,也是對"資本家"權威的快意毀滅與搗壞。
然而,《神奇動物在哪裡》在哈利波特七部正傳故事的基礎上最精彩的再創作,無疑是obscurial/obscurus這個設定。這個悲哀的設定是從鄧布利多的妹妹阿莉安娜那兒延伸而來的。在第七部第二十八章中,鄧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講述了母親和妹妹阿麗安娜的故事:
阿莉安娜小時候一個人在後院玩耍,還沒辦法控制住自己的魔法。鄰居家的麻瓜男孩兒們看到了,強迫她重新變出剛才的戲法,阿莉安娜做不到,麻瓜男孩們就殘忍地折磨她。阿莉安娜因此對魔法產生了巨大的恐懼,而永久的壓抑了自己的魔法。然而被壓抑的魔法並沒有離開她,而是成為了一個痛苦的夢魘。她時常會失控爆發,甚至因此不小心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正是因為母親的過世,鄧布利多才在畢業的夏天被迫留在了老家戈德里克山谷,結識了後來成為黑巫師的格林德沃。最終在他,格林德沃還有阿不福思三個人的一次爭執中,三人中不知是誰過失殺死了因為受刺激而再次爆發的阿莉安娜。《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的格林德沃開始瘋狂地尋找obscurial,很大程度也許就是因為他見識到了暴走中的阿莉安娜所具有的魔法力量。
雖然「壓抑魔法的天性會造成更強烈的爆發」這個概念顯然來自於阿莉安娜,但阿莉安娜的故事只是一個雛形。《神奇動物》中的obscurial/obscurus這個設定要復雜,有深意得多:
首先,在《神奇動物》對obscurial的設定中,所有成為這種黑暗魔法力量寄居體的少男少女正常情況下都活不過十歲。阿莉安娜死的時候活到了十四歲,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她體內的黑暗力量並沒有發展成真正強大的「obscurus」,而只是一個雛形,畢竟她只在小時候受過一次迫害。當然,《神奇動物》中也有另一個例外,那就是明顯已經活了不止十歲的黑少年Credence Barebone(電影給出的解釋是,因為他的魔法力量異常強大才免於喪命,而他真實的身世,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魔法能力,仍然是個吊足人胃口的謎。這個謎的謎底也許會是後續作品中的重頭戲。)
其次,如果阿莉安娜的悲劇看起來仍只是一個意外,且主要局限於阿莉安娜的個體和她的家庭,《神奇動物》中obscurial的設定將這種悲劇提升到了一個更廣泛的層面:這是一個黑暗的歷史時代,一個黑暗的社會所具有的人性悲劇。紐特向胖麻瓜雅各布解釋obscurial時說:「在巫師轉為地下之前,麻瓜仍然四處追捕巫師,許多年幼的巫師為了免於迫害,開始壓抑自己的魔法天性。」毫無疑問,obscurial這個設定背後的核心內涵,其實就是「巫師」與「麻瓜」兩個族群之間長久的矛盾與仇恨。換句話說,obscurial映射的是人類於「異己」從未停息過的迫害與排擠,以及這種迫害必然帶來的「仇恨」的反彈。
那麼單從obscurial這個設定,我們就已經能看出來羅琳對進一步挖掘「魔法世界」中歷史社會問題的野心。
2. 「哈利波特」附錄?
實際上,除了《哈利波特》的七部正傳,羅琳從好幾年前就開始在官方粉絲網站pottermore.com上發表小文章,對魔法世界進行修修補補。這些小文章都非常有趣,除了補全一些配角的背景故事(最精彩的要數盧平被狼人咬的原因,德拉科的童年,還有麥格教授與麻瓜的失敗婚史),羅琳還一直在小文章中補全「魔法世界歷史」與「魔法世界地理」。除英國之外其他國家的魔法學校與魔法社會都得到了逐一的介紹。
某種程度上,雖然這些小文章發表在網路上,算不上是「正式」的出版物,但這些「補丁文章」就像是托爾金寫在「魔戒」系列後面的附錄,是作者對一個虛構世界在歷史縱深和地理范圍上的完善。這樣的「補丁」使這個虛構世界能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同時延展。
當然,羅琳的「魔法世界」和托爾金的「中土世界」存在最本質的差異。如果「中土世界」是一個遠離現世社會,帶有中世紀古韻的寓言式世界,「魔法世界」最迷人之處恰恰在於它離我們很近,它根植於我們已知的歷史和社會中。「魔法世界」從來不是一個世外桃源。「魔法世界」就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之中,與現實世界一樣瑣碎,穢雜,充滿人事的模稜兩可甚至像是一面鏡子一般,對照著現實世界中的正邪善惡。
無論如何,托爾金的「魔戒」附錄早已經成為了我們研究中土世界最珍貴的寶藏。可惜的是,除了狂熱的哈迷,很少有人在關注羅琳發在pottermore上的文章。現在市面上也少有這些文章優秀的中譯版。
從《神奇動物在哪裡》拍攝的消息傳出開始,羅琳就陸續在pottermore上傳了一系列關於北美魔法社會的小文章,介紹北美巫師的歷史和政府構造。其中與《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最相關的信息,無疑是在北美魔法社會中,「巫師」和「麻瓜」之間一直以來都有著比其他大多數國家都更深切的隔膜和仇恨。
根據「美國魔法議會(Magic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MACUSA)」這篇文章所說,美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巫師政府與麻瓜政府沒有任何合作的國家(正傳第六部《混血王子》第一章「另一位部長」曾揭露英國的巫師政府與麻瓜政府是有合作的)。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得知,《神奇動物在哪裡》所在的歷史背景,也就是20年代的紐約,北美的巫師社會尚存在一種「族群隔離法案」,即禁止巫師與麻瓜(無魔法人士)交友,通婚,甚至連日常交流也必須保持在最少,違者將被視為觸犯了巫師法律。羅琳還特別強調,北美巫師政府對觸犯巫師法律的人懲罰格外嚴厲。英國的巫師罪犯通常都會被送去阿茲卡班坐牢,而在北美的法律中,犯罪的巫師將被直接判處死刑。
為什麼在北美,巫師與麻瓜之間會存在如此深厚的隔膜?在「北美魔法歷史(History of Magic in North America)」 一文中,羅琳把北美魔法世界的歷史追溯到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692年,尚在殖民清教徒統治下的美國馬塞諸瑟州的「塞勒姆審巫案」(Salem Witch Trials)。可能大多數人對這個歷史事件並不熟悉,但一定會對由它改編的諸多文藝作品有所耳聞,比如亞瑟米勒大名鼎鼎的話劇《熔爐》。總之,這是美國歷史上一次臭名昭著的宗教迫害案,共有25人被害,其中19處以絞刑,另有2名嬰兒死於獄中。
羅琳將這個真實歷史事件編織進了她(虛構)的北美魔法歷史里,並將其作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她在文章中說,彼時全世界的巫師都在提議轉為地下,簽訂《國際巫師保密協定》(這個協議在哈利波特正傳中可以算是最重要的設定),其中美國是最積極的提議簽訂《國際巫師保密協定》的國家,正因為美國巫師剛剛遭受了「塞勒姆審巫案」的嚴重沖擊。
根據羅琳在「北美魔法歷史」中的敘述,另一個巫師與麻瓜仇恨的根源在於一個叫「scourer"(譯為 擦洗者?)的組織。因為北美的殖民背景,最初北美的巫師社會十分混亂,沒有政府也沒有法律,因此許多歐洲的黑巫師都竄逃於此,黑魔法橫行。此時美國民間基督教迫害巫師風氣很盛,一些投機取巧的黑巫師便組成了一個叫"scourer"的流氓組織,專門追捕無辜巫師上交給麻瓜教會以換取錢財,到後期,甚至抓捕無辜的麻瓜冒充巫師上交教會以獲取暴利。然而在北美巫師政府成立以後,scourer組織的諸多黑巫師成員並沒有被繩之以法,而是融入了麻瓜社會繁衍生息,再難捕獲。scourer組織的黑巫師遺留在麻瓜社會中的後人,就此便成為了北美巫師社會最大的隱患。這也使得北美巫師與麻瓜之間仇恨的傷口久久不能痊癒。
在羅琳的設定中,又恰恰是這個黑巫師組織的「後人」催生了北美的巫師/麻瓜族群隔離法案。羅琳給這個法案取名為Rappaport's Law。故事是這樣:在1790年(也就是1789年美國聯邦憲法通過建國一年以後),在一名姓Rappaport的巫師政府總統治下,有一名很受信任的財政部長。這名財政部長自己政途得意,但疏於照顧自己的女兒。他女兒魔法天資不高,更愛穿衣打扮,夢想著成為交際花。有一次,Rappaport的女兒去小鎮上的一個派對,遇到一個帥氣的神秘男子,被迷暈了頭,就將她父親掌握的所有國際巫師社會機密,包括每個國家巫師政府所在地,如何進入,以及各國普通巫師聚居地一五一十地全告訴了帥氣的神秘男子。
然而這個神秘男子的真實身份,正是黑巫師組織scourer成員在麻瓜社會中遺留的後人。男子一直對整個巫師社會充滿了恨意,得到這些機密後,就一股腦全部報給了當時的美國政府。這次差點暴露了整個國際巫師社會巨大的危機之後,美國巫師社會便開始嚴厲地執行起族群隔離法案(Rapparport's Law),尤其開始嚴厲地禁止巫師與麻瓜之間的戀愛與通婚。
這個法案(Rappaport's Law)的背景對於《神奇動物在哪裡》電影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它讓這部電影中一條十分重要的愛情線變得更加動人。在不了解這個背景的時候,我們可能很容易就覺得昆妮與胖麻瓜雅各布之間的情愫有一些莫名其妙。為什麼他們的感情看起來那麼小心翼翼?為什麼他們必須分離?為什麼電影不在紐特與緹娜告別時結束,而偏偏要以他們二人的對視作為最後的鏡頭?
其實,只因為在那個年代的北美社會中,巫師與麻瓜之間的愛意從存在開始就已是禁忌。他們越過人群的對視,正是暗示了突破禁忌的希望。
其次,在Rappaport's法案中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伏筆:那個差點以一己之力傾覆了整個國際巫師社會的黑巫師後裔,他的名字叫作Bartholomew Barebone。Barebone這個姓,恰好也是《神奇動物》中宣揚處決巫師的「新塞勒姆慈善會」(從這個慈善會的名字就明顯可以看出其對「塞勒姆審巫案」的狂熱推崇)組織者Mary Lou Barebone的姓。作為Scourer組織的後人,尤其是Bartholomew Barebone這個人的後人,她如此仇恨巫師社會,並篤信巫師需要被趕盡殺絕並不足為奇。但有趣的是,她對巫師社會的「仇恨」這一次被包裝成為了一個偽善的「慈善會」:表面上看,她收養孤兒,向貧苦的孩子們發放食物;但實際上,打著「慈善」的幌子,她是在將她對巫師的「仇恨」,連帶著Barebone這個承載著血雨腥風歷史的姓,一起強加給了她收養的兒女們。
羅琳一直很關注這種體制化的「偽善」。在哈利波特正傳完結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里,羅琳都在苦心經營她的慈善機構「lumos"(在魔法世界,Lumos其實是一個召喚光亮的咒語,中譯為「熒光閃爍」),這個慈善機構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在全球范圍內反對腐敗的體制化孤兒院對兒童的迫害。
作為這位「慈善家」母親的養子,因受到虐待而長成了Obscurial的Credence也姓Barebone。這顯然是一種諷刺:正如受到孤兒院虐待的孩子們仍被要求感謝孤兒院的撫養,當麻瓜與巫師之間積淀了幾個世紀的「仇恨」逼得Credence走投無路孤立無援,他仍必須背負著Barebone這個象徵著仇恨與矛盾的姓。
不過,羅琳的用心良苦也許在於,只有當這樣的歷史仇恨被加之於Credence這個少年身上時,我們才終於得以看到這仇恨讓人無限悲憫的另一面。Credence的悲劇,讓我們不想去分辨巫師與麻瓜究竟誰對誰錯,更不願意進一步強化這種隔閡的不可跨越。我們被迫直面一個血淋淋的事實:這樣滅頂的仇恨最終竟然需要由一個無辜的少年來承擔,是何等的不公?
《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範文三
哈利波特完結的時候從沒想過這部作品還能出衍生作品,讀過原作小說的人一定對「神奇的動物」這個名字印象深刻,從第五部開始,每當書中出現一個奇怪的魔法生物的時候,就會有注釋:「詳見作者的《神奇的動物在哪裡》」,遺憾的是這部原作者出品的衍生作品(當然原先的神奇動物這本書只是解說了一下動物,跟這次的電影劇情並無很大聯系)雖然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有引進,但是很快就絕版了。
再回到這部作品,上映前我就好激動地訂了首映日的三張票,一張real 3D兩張IMAX 3D,並各種重溫原作。
今天總算看到了,第一遍先看了D-box real 3D,鄉下人第一次看不知道椅子竟然還會隨著劇情震動和搖晃......
作品背景在上世紀的美國,不管是剛剛起步的工業氣息,還是跟英國有些相似又千差萬別的背景,都讓我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此外不管是配樂還是演員、劇情編排,給我感覺跟《哈利波特》千差萬別。比起更像是青春歷險的正傳,本作從一個已經學成的主角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場結合魔法世界與現實相互交織相融的神奇動物冒險。
不再像本傳那樣充滿年少的激情或是直白的愛恨情仇,也由於男主是個一根筋的直腸子動物狂,就算有萌芽的感情也是那麼的含蓄。
此外作品的包袱雖然也不算多麼厲害但是由於敘事線和作品誤導的緣故,揭開謎底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
總之是一部感覺跟哈利波特味兒並不那麼重的衍生作,雖然可以原作的關聯(仔細研究應該有很多彩蛋可惜英語差有些沒聽懂),整體氛圍和風格卻迥然不同。能看到這部作品真的很高興。
《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範文四
電影將故事背景設定於了《哈利·波特》70年前的美國紐約,不同於《哈利·波特》以圍繞主人公成長為主的展開,《神奇動物在哪裡》以多線齊驅並將,有尋找神奇動物的冒險,有主人公間的愛情故事,當然還少不了黑暗勢力的反派,希望藉此來形成劇情上的充沛,但卻忽視了多線敘事對邏輯與節奏掌控的苛求,當劇情過半,在這個尚還未能建立一個能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觀的時候,敘事過於凌亂的問題已然暴露無遺。
《神奇動物在哪裡》並沒有去套路前者《哈利·波特》電影模式的成功,而是以一個新的構思希望將觀眾帶入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但這種新並不意味著電影的出色,散漫的劇情與薄弱的人物,都使電影看起來只是一個略顯乏味的冒險故事。
當敘事掌控不力,對於一部有著眾多人物角色的電影來說,必然會導致人物的薄弱,《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所塑造的角色幾乎都是臉譜化的,演員只是按照設計的人物「演」出了自己的角色,而沒有令人看到性格使然或是情感自然的轉變,這使得這部電影所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人物,已然並非是男女主角或是反派,而就是一個插科打諢作為電影潤滑劑發揮幽默效應的麻瓜配角。
回想昔日JK羅琳在現實世界中所構築的那個真正為人著迷的魔法世界,在反看這部僅只是新奇的動物形象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作,更為出色的特效製作雖能為人奪目,但並沒有帶來一個能如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般為人沉浸其中的展開,如果說最早的《哈利·波特》是一場尤為出色為孩子大開魔法世界大門的鑰匙,那麼《神奇動物在哪裡》僅只是一場以販賣舊有情懷為主的成人童話。
《哈利·波特》已然揮手長別,《神奇動物在哪裡》雖然有著種種的詬病,但總還是令人重溫著那個昔日的魔法世界,一張情懷的底牌,其實在很多哈迷的眼中已然能粉飾新不如舊的瑕疵。
《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範文五
哈迷們萬眾期待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在無奈延期後終於上映了,時隔六年後,一場全新的魔法之旅正式啟程。
短短的77頁書里,蘊含了無數神奇的魔法生活,當這些可愛的生物來到紐約時,一場神奇的美洲魔法之旅在歡樂和驚呼聲中正式開始了。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時間點在《哈利波特》之前,地點也從英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本曾在《哈利波特》中出現的奇獸飼養學教學書,卻隱含了一段冒險故事。
魔法之風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電影能夠同樣吸引人,卻不是吃老本的魔法風,而是那群萌萌噠的神奇動物。
無論是預告片,還是在正片里,全片最搶戲的奇獸莫過於那隻喜歡「blingbling」的大財迷嗅嗅了,這只長著一張鴨嘴的小頑皮,一到紐約就開始它的「斂財大計」,差點「洗劫」了銀行。那如同無底洞的小肚子,是能有多少財寶就往裡塞多少,實在令人哭笑不得。後面更是在夜間「打劫」珠寶店,這「洗劫」功夫真心沒誰了!
除了萌萌噠的嗅嗅,還有絕美霸氣的雷鳥、膽小粘人的護樹羅鍋、可大可小的鳥蛇、善解人意的隱形獸等等,在這個大家都愛萌寵的時代,一群各具性格的神奇萌寵們大鬧紐約,可謂是引得觀眾們爆笑連連。
從歐洲到北美,從倫敦到紐約,魔法之風的基礎依舊,開場那段熟悉的旋律彷彿開啟了昔日的回憶。可隨著鏡頭的推進,濃厚的美式味道開始散發,穿梭在街頭的汽車、架在空中的軌道,還有極具美式特色的「魔法國會」,都給哈迷和影迷開啟了一段新旅程。
所以,《神奇動物在哪裡》並沒有一味的吃《哈利波特》的老本,帶著很濃厚的美式風格,一口一個講著「法律」的魔法官員是最能體現美式風格的所在,而不是僅僅在「subway」和「underground」上做區別。難怪爛番茄和IMDb分別給出了新鮮度77%和7.9的高分,看來這次真的是吹到了北美人民的心坎里。
從「續集」的層面上來,《神奇動物在哪裡》能夠在原有框架上再做出創新是非常難得的,要知道彼得大帝將同樣沒幾頁的《霍比特人》拍出來也沒有超越《魔戒》的高度。另外,為了不重蹈《魔獸》大電影那樣僅僅是一部粉絲的狂歡,《神奇動物在哪裡》很明顯地縮減許多魔法用語,巫師們說出的咒語時間明顯變少了,這讓更多原來沒看過《哈利波特》的人更容易接受。
告別了《哈利波特》,意味著《神奇動物在哪裡》將以全新的角色來講述故事。
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飾演的「紐特斯卡曼德」動物學家還真頗有幾分怪咖的味道,時常低歪著脖子、拎著箱子有些奇怪的走姿非常貼切一個「資深技術宅男」的形象。雖然看著有點跟其他男主角那種帥氣的形象有些偏離,但是在公園里繪聲繪色地跳獨角獸求愛舞那段簡直堪稱一絕。
麻瓜「雅各布」絕對是本片的笑點擔當,各種表情包層出不窮,搭配上胖胖、憨憨的樣子,絕對有不亞於嗅嗅的萌,難怪能夠博得美女巫師奎妮的芳心。讓人大呼:原來胖紙也有春天。
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曾在此前的新聞里說加盟該片,這里就不多劇透了,只告訴大家一定要看完片尾的彩蛋哦!
在此也推薦大家看IMAX版本,躍屏效果確實好玩。
「哈媽」JK羅琳攜手四部《哈利波特》導演大衛葉茨,不僅僅是給哈迷們帶來一場久違的盛宴,更給不是哈迷的觀眾帶來了一次歡快爆笑的魔法旅程。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尋找之旅才剛剛開始,卻早已讓人期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