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懷孕2個月腰間出現帶狀皰疹,是否會影響小孩出生後畸形
我的一個朋友懷孕時也得過帶狀皰疹,後來好了,現在寶寶已經出生四個月了,非常健康,一點事沒有!所以我覺得帶狀皰疹應該不會影響到孩子吧?你最好咨詢一下婦產科醫生或者查查相關資料。祝好!
『貳』 帶狀皰疹怎樣止痛
我查了一下名醫論文中的研究,止痛是治療帶狀皰疹的一個課題,其回中比較權威的解釋是:
①答可在帶狀皰疹皮疹發生的急性期階段較早的應用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性葯物,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特別是疼痛表現較為明顯的患者;
②選擇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性的鎮靜或抗癲癇葯物如加巴噴丁、普瑞巴林,比單純的有止痛作用的葯物更重要;
③由於疼痛多源於中樞或周圍的神經興奮性增強,疼痛部位局部的治療如外用葯物、葯物封閉、手術干預等其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規范合理的系統葯物治療更為關鍵。
但我覺的如果你是考試可以借鑒,如果是治療,最好聽專科醫生的。
『叄』 身上長了這種疹子,別忘排查腫瘤
《子琳為您讀健康》第218期
撰文/資深醫療媒體人 子琳
受訪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兼麻醉與重症醫學(ICU)中心主任、多學科疼痛醫學中心主任 安建雄
本文已刊發於2016年11月2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民生周刊》健康醫葯專刊,原標題《因帶狀皰疹去看病,卻發現了腫瘤》
編者子琳有話說
李玉傑(化名)是位前列腺癌患者,以往腫瘤都是通過體檢或一些症狀被發現的。但李玉傑發現腫瘤的經歷有些「不按套路出牌」。事情還要從兩個月前他身上長了皰疹這件事情說起。
得了帶狀皰疹別忘篩查腫瘤
最初李先生是因為得了非常嚴重的帶狀皰疹,也就是我們平時總說的纏腰龍、蛇盤瘡來醫院就診,因為帶狀皰疹那種刀割和火燒樣的疼痛讓他實在難以忍受。當時接診的是航空總褲棚鍵醫院疼痛科安建雄醫生,他在了解了李先生的病情後,馬上給他做了腫瘤標記物、腹部B超等檢查,沒想到卻發現李先生的腫瘤標記物PSA明顯增高。
通過腹部B超還發現他的前列腺上長了一個4公分大的腫瘤。李先生趕緊到泌尿外科做了進和叢一步的檢查。您可能很好奇,來看帶狀皰疹為什麼要查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這帶狀皰疹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怎麼還能和腫瘤扯上關系呢?安建雄醫生說,大多數人都以為帶狀皰疹只是皮膚的事兒,其實它和腫瘤也有一定關系。
帶狀皰疹,你究竟是個什麼鬼?
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和生長並非一朝一夕。大家都知道小孩兒容易出水痘,雖然叫「出」水痘,但在發病時水痘不一定都出來。有的孩子會把水痘發出來,但有的孩子得病了卻沒有症狀表現,甚至到了成年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出過水痘。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其實早在那個時候,帶狀皰疹病毒就已經開始在我們身體的神經節里潛伏了。
也就是說,小時候我們感染了這種病毒就叫水痘,等我們成年以後再得這種病就叫帶狀皰疹了。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名稱不同,但根兒上是一樣的。水痘病毒最喜歡藏身於我們的三叉神經節(又叫半月神經節),面部帶狀皰疹就是因為病毒侵犯了這個神經節。
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專家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通過屍體解剖在半月神經節內提取病毒並做培養,發現半月神經節內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竟然高達87%。
除此之外,它還喜歡藏身於背根神經節,而胸部帶狀皰疹就是背根神經節遭到侵犯引起的。在背根神經節當中,帶狀皰疹病毒的存在率為57%。只是有的人這一生都和這個病毒「和平共處」,沒有把它激發出來。還有少數人是病毒侵犯到了視神經,視神經受到影響就看不見東西了。還有的是病毒侵犯到了動眼神經,造成眼肌癱瘓,看東西重影。
那麼成年之後我們又是怎麼一不小心把小時候感染的水痘病毒給招出來的呢?安建雄醫生說,一切導致免疫力低下的原因都會導致神經節里的病毒迅速繁殖、攻擊人體,進而造成帶狀皰疹。比如熬夜、精神打擊、感冒、腫瘤、癌症放化療等。當抵抗力下降,神經節內的病毒大量繁殖對人體進行攻擊,一個是攻擊神經,之所以我們覺得帶狀皰疹很疼很疼,就是因為病毒攻擊神經所致。
第二就是攻擊皮膚,病毒的攻擊讓皰疹出現在面部、頸部、腰部的皮膚上。而這些原因當中最首要就是排除腫瘤這種最危急的隱患。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所以很多都會患帶狀皰疹。通過多年的臨床調查發現,帶狀皰疹患者當中,女性患卵巢癌較多,男性患前列腺癌、肺癌較多。所以因帶狀皰疹來就診的患者,要常規做腫瘤標記物和腹部B超的檢查。
雖然說得了帶狀皰疹並不是100%都得了腫瘤,但確實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帶狀皰疹查出的腫瘤,所以還是要小心!
【聲明】本文為子琳原創,受訪專家專業校稿,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摘編,否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更多權威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子琳為您讀健康。
作者介紹
子琳,資深醫療媒體人,醫學科普作家,原北京電視台健康節目導演,深耕健康傳播領域近十年。2015年10月創辦醫學科普專欄《子琳為您讀健康》,再各大網站半年內累胡巧計閱讀量超過1個億。
『肆』 帶狀泡疹要注意什麼
不能吃海鮮,刺激,辛辣的食物,給你介紹一種方法,茶油灸治療法,此法有專家在雜志上寫過論文,證明有效。可以搜索游祖生,我的空間有具體的治療方法
『伍』 請問,我這屬於什麼類型的病毒性皰疹
就是帶狀皰疹,可肌注聚肌胞注射液每三日一次每次一支,魚腥草每二日一支每次一支,連用半個月.
『陸』 以醫患關系為話題寫一篇2000字論文
一、做好物理診斷可密切醫患關系
醫患之間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往往是從相互問候開始的,這是一個反復和同學們強調的問題,語調、語態都有藝術,就是貼近患者,比如:稱呼「老奶奶,老爺爺」比「老太太,老先生」更有親和力,對患者家屬更有感染力。不可否認,由於大環境造成個別醫生的浮躁,使患者對醫務人蘆氏員缺乏信任,那麼醫生花更多的時間與患者接觸,聆聽患者的聲音,讓患者感受到醫生關心其疾苦,非常有利於密切醫患關系。比如我們臨床工作繁忙,很多醫生在採集病史時,往往不讓患者敘述完畢,就打斷患者並進行提問。醫生擔心患者說到與病情無關的內容,耽誤時間,從表面上看這節省了時間,然而,醫生頻繁打斷患者,會嚴重干擾患者敘述病情的連貫性,不僅醫生可能遺漏某些重要的病史細節的採集,也會讓患者感到醫生不關心自己的感受。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有一篇研究報告,對醫生打斷患者敘述做了調查,該研究在一家大學附屬醫院的內科門診進行,納入了335例患者。結果發現,在醫生不打斷的情況下,患者敘述病情只需要92s,78%(258例)的患者在2min內敘述完畢,超過5min的僅有7例。有理由相信,即使醫生非常忙碌,在很多情況下,也不需要通過打斷患者來節約時間,這對建立醫患互信尤為重要。
二、做好物理診斷需要扎實的基本技能
傳統的單一物理診斷體檢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諸多不足之處,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醫學教育需要。現在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但往往在基礎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的醫德教育。本文認為在基本檢查法教學中貫穿對患者體貼關心,言傳身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基本技能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上腹痛,要排除心絞痛,要聽診心臟,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還有視診,觀察前後胸壁部,看是否有皰疹。帶狀皰疹可引起上腹痛,這就要求我們對待患者要心細,要有耐心。又如:患者心悸,除了聽診心臟,還要用愛心拿出你的手背觸診患者額頭,可能發現患者發熱,而非心臟本身疾患。再如:患者左下腹痛,當你觸診無陽性體征,要叩診腎區,看是否有扣擊痛,再指導進一步輔助檢查,明確是否有泌尿系統結石。當你用溫暖的手熟練的給患者檢查時,是對患者最大的安慰,也贏得患者的信任。每當講到這些臨床實例,同學們都恍然大悟,進一步明確了過硬的基本技能才可獲取患者的信任。
三、有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做好物理診斷中的科研、教學工作
物理診斷教學強調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除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採用錄像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標准化病人(SP)及虛擬實驗室等現代化新概念教學方法,但對於物理診斷中醫患關系的重要性,並沒有足夠的重視。本文認為,雖然無量化指標來指導學生,但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言傳身教,把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的臨床經驗、科研成果、教學感受傳授給學生,必定會極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比如:很多疾病由於發病機制復雜,很難找到滿意的實驗室標記物來指導臨床。而深入研究發現,該病的某些臨床表現,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完全可以做臨床診斷。比如:臨床常見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採用羅馬Ⅲ診斷標准,全部由症狀構成:有上腹痛,上腹燒灼感,餐後飽脹和早飽之一種或多種,呈持續或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病程超過半年,近3個月來症狀持續,上述症狀排便後不能緩解。同時,為了不漏診器質性疾病,又規定了一套「報警症狀和體征」:45歲以上,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症狀;有消瘦、貧血、黑糞、嘔血、吞咽困難、腹部腫塊、黃疸等;這種依靠症狀陪爛散體征篩檢模式簡單明了,在問診和基本檢查中就可完成,對臨床科研十分必要,這需要醫生耐心細致,還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沒有良好的醫患關系很難想像這種診斷模式。再如:物理診斷見習,具有典型體征的患者,往往是那些老患者,或許為了教學我們把他們請回醫院,這一傳統在我們教學醫院一直延續至今。總之,物理診斷是診斷學這門橋梁學科的重要組成部歷旅分,是由基礎醫學過渡到臨床醫學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醫療技術的飛躍發展,各種先進技術的不斷應用、各類先進設備的不斷出現並應用於臨床,使學生們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敏捷,但也普遍出現了忽視物理診斷這一基本的技能。很多醫學教育工作者在探索多元化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和診斷思維。本文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在物理診斷教學中貫穿醫患關系教育,強調醫患關系實例並與多種教學手段融為一體,相互補充促進,極大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有助於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合格醫學人才。
『柒』 長皮蛇後中風機率高35%!加強免疫防感染別忘了這6種食物
【王彥文】對於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只有會很痛、不能讓疹子繞過身體一圈的印象嗎?因為免疫力低下而發病的帶狀皰疹、大多被認為是50歲以上的人容易罹患的疾病,但在現代生活的高壓力下,近年來日本醫界注意到二十幾歲的年輕族群、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例越來越多。並且在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中由韓國研究團隊發表的大規模研究調查報告中,指出帶狀皰疹發病後的患者、之後發作腦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要高出35%。罹患帶狀皰疹的原因是甚麼?
帶狀皰疹的起因是水痘病毒,它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忽然爆發、至今多是在免疫力因為年齡增長而下降的中年人身上發作。不過根據日本東京都立感染病中心的今村顯史醫生表示,近十年來沒有得過水痘的年輕族群、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而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例明顯增多。 今村顯史說明這主要是因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一代在小時候罹患水痘的機率減低,體中沒有得過水痘而留下的抗體;同時年輕族群由於現代生活的影響,比過去容易營養不足與感受到強大壓力,因此免疫力下降的情況比長輩那代頻繁;在體中沒有水痘病毒抗體與免疫力普遍下降的狀況下,日本二十歲後的成人罹患帶狀皰疹的情形越來越多。 (編輯推薦:腸胃炎免疫力降,蔡依林染皮蛇!病毒入眼嚴重恐失明)帶狀皰疹與腦中風的關聯
在2014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發表了大規模的研究調查結果: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人、在發病1~4周內腦中風發作的風險為1.63倍,5~12周內腦中風發作的風險增加了1.42倍,13~26周內發作的風險為1.23倍。尤其是帶狀皰疹發在接近三叉神經的顏面或眼睛附近的病人,之後腦中風發作的風險更高,分別為1~4周內1.82倍、,5~12周內3.23倍、13~26周內1.41倍。而韓國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的學術雜志中的論文更指出:帶狀皰疹發病後的患者、之後發作腦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要高出35%。 目前醫學界認為發在顏面的病人風險更高之原因可能是帶狀皰疹的病毒侵入腦血管,引起發炎導致。【王彥文】對於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只有會很痛、不能讓疹子繞過身體一圈的印象嗎?因為免疫力低下而發病的帶狀皰疹、大多被認為是50歲以上的人容易罹患的疾病,但在現代生活的高壓力下,近年來日本醫界注意到二十幾歲的年輕族群、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例越來越多。並且在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中由韓國研究團隊發表的大規模研究調查報告中,指出帶狀皰疹發病後的患者、之後發作腦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要高出35%。罹患帶狀皰疹的原因是甚麼?
帶狀皰疹的起因是水痘病毒,它在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忽然爆發、至今多是在免疫力因為年齡增長而下降的中年人身上發作。不過根據日本東京都立感染病中心的今村顯史醫生表示,近十年來沒有得過水痘的年輕族群、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而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例明顯增多。 今村顯史說明這主要是因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一代在小時候罹患水痘的機率減低,體中沒有得過水痘而留下的抗體;同時年輕族群由於現代生活的影響,比過去容易營養不足與感受到強大壓力,因此免疫力下降的情況比長輩那代頻繁;在體中沒有水痘病毒抗體與免疫力普遍下降的狀況下,日本二十歲後的成人罹患帶狀皰疹的情形越來越多。 (編輯推薦:腸胃炎免疫力降,蔡依林染皮蛇!病毒入眼嚴重恐失明)帶狀皰疹與腦中風的關聯
在2014年,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發表了大規模的研究調查結果: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人、在發病1~4周內腦中風發作的風險為1.63倍,5~12周內腦中風發作的風險增加了1.42倍,13~26周內發作的風險為1.23倍。尤其是帶狀皰疹發在接近三叉神經的顏面或眼睛附近的病人,之後腦中風發作的風險更高,分別為1~4周內1.82倍、,5~12周內3.23倍、13~26周內1.41倍。而韓國的研究團隊在2017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的學術雜志中的論文更指出:帶狀皰疹發病後的患者、之後發作腦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要高出35%。 目前醫學界認為發在顏面的病人風險更高之原因可能是帶狀皰疹的病毒侵入腦血管,引起發炎導致。如何預防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發病後不但難過疼痛,就算痊癒了也可能留下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痹、聽覺障礙、並發角膜炎以外,康復後依然可能長年為神經痛而苦,因此預防非常重要。根據日本東京遞信醫院的副院長、皮膚科醫師江藤隆史表示:目前對於預防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水痘疫苗,保持體內的水痘病毒抗體。除了接種疫苗以外,確保睡眠充足、攝取均衡的營養、用嗜好發泄壓力都是預防帶狀皰疹的方法。帶狀皰疹的初期病狀為單側身體會感到如針刺般的疼痛,有80%的病人在疹子冒出前就有感到某側身體疼痛的症狀,如果感到單邊身體持續感到刺痛,請盡快就醫。 在日本昭和大學烏山醫院工作的營養師古原聰美則指出以下的食物能夠提高免疫力與抵抗力:- 紅蘿卜:維生素A含量豐富,能夠保護皮膚黏膜。
- 蓮藕與馬鈴薯:含有能夠抗氧化的維生素C,其充足的食物纖維更能夠讓腸內的好菌增加、增強抵抗力。
- 青花菜:同時含有食物纖維及維生素C、還有促進血液循環、抗氧化的維生素E。
- 大蒜、蔥、洋蔥:含有的烯丙基硫在體內能夠轉換為大蒜素,不但能夠殺菌、更能促進維生素B2的吸收,提高新陳代謝來增強抵抗力。
- 茼蒿:茼蒿含有的胡蘿卜素比菠菜中的含量還要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
- 南瓜:同時含有三大抗氧化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與β-胡蘿卜素,由於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為脂溶性維生素,南瓜用油炒比燉煮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