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得皰疹有什麼症狀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玻皰疹一般分為單純皰疹、內生殖器皰疹和帶狀容皰疹。
單純皰疹的症狀是嘴唇上米粒大小的丘疹、旋鈕和水泡。生殖器皰疹主要發生在外陰的生殖器部位,局部有灼熱感,丘疹、旋鈕和水泡逐漸出現。局部,帶狀皰疹有灼...
2. 皰疹性口腔炎的症狀及預防知識
皰疹性口腔炎的症狀及預防知識
由皰疹性病毒引起,在齒齦、頰黏膜、舌及上齶、咽部出現小皰疹,皰疹潰破後成為潰瘍,上有淡黃色的分泌物覆蓋,旁邊有一圈紅暈。因口腔潰瘍引起劇烈疼痛,小兒常常會拒食。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兒流口水現象。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所致。出生時可經產道感染而皰疹性口腔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皰疹性口腔炎的症狀及預防的知識,歡迎閱讀。
1疾病概述
由皰疹性病毒引起,在齒齦、頰黏膜、舌及上齶、咽部出現小皰疹,皰疹潰破後成為潰瘍,上有淡黃色的分泌物覆蓋,旁邊有一圈紅暈。因口腔潰瘍引起劇烈疼痛,小兒常常會拒食。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加重小兒流口水現象。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所致。出生時可經產道感染而皰疹性口腔炎。
2疾病描述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由於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變限於局部如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於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久病體弱和維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細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衛生或各種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和導致口炎的發生。目前細菌感染性口炎已經很少見,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經常見到。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見於1—3歲小兒,發病無明顯季節差異。從患者的唾液、皮膚病變和大小便中均能分離出病毒。
3症狀體征
皰疹性口腔炎起病時發熱可達38℃—40℃,1—2天後,齒齦、唇內、舌、頰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直徑約2mm,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有時累及軟齶、舌和咽部。由於疼痛劇烈,患兒可表現拒食、流涎、煩躁,所屬淋巴結腫大可持續2—3周。
本病應與皰疹性咽峽炎鑒別,後者大都為柯薩起奇病毒所引起多發生於夏秋季。常驟起發熱及咽痛,皰疹主要發生在咽部和軟齶,有時見於舌但不累及齒齦和頰粘膜,此點與皰疹性口腔炎迥異。
4治療方案
1、經常保持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多飲水、禁用刺激性葯物,預防口腔炎症。
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3、潰瘍疼痛嚴重者,可局部塗2%利多卡因止痛,保證患兒充分哺乳,以滿足其熱量和水分。局部可塗皰疹凈抑制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
4、應注意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以修復創面,緩解疼痛。可先用0.9%NS或2%SB徹底清潔口腔,特別是潰瘍部位後局部塗上聚肌胞;為緩解患兒進食時疼痛,可於進食前10-15分鍾用2%利多卡因塗口腔。
5、為預防繼發感染可塗2.5%—5%金黴素魚肝油。疼痛嚴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塗抹局部。食物以微溫或涼的流質為宜,發熱時可用退熱劑,有繼發感染時可用抗生素。
6、治療皰疹性口腔炎,主要是控制感染,可用三氮唑核苷或口服板藍根沖劑,保持口腔清潔,以修復創面,緩解疼痛,此外應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
5疾病預防
1.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少帶寶寶到衛生差的公共場所。
2.保持口腔清潔。吃完東西要漱口,及早開始刷牙以維持口腔衛生。如果寶寶較小,家長也可以用鹽水或涼白開水棉簽輕輕擦拭口腔。
3.增強寶寶抵抗力。
4.忌食刺激性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小兒皰疹性口腔炎亦可繼發於維生素B、C的缺乏。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B和維生素C。
;3. 口腔黏膜皰疹的症狀是什麼
銳寶今天已經完全退燒,此次病程高燒整整兩天(前天晨開始發燒到昨夜止燒),高熱不退(39.5-39.9度之間反復不下),退燒葯無效,高燒第一天口腔上膛就見紅色小點2處,第二天激發為6-8個直接變為白色小包(應該是白色皰疹),發病快,但手足及其他部位沒有任何症狀,這是區分手足口的唯一地方,大夫說這和手足口同病狀,很難區分,唯一的就是手和腳有沒類似的皰疹而已,此病發病急可分支若干類同狀病毒,表現不一,有的發為皰疹有的就是遍布紅點,需要及時診治,不然會向手足口發展。葯物為消炎葯加清熱解毒類葯,另外點滴效果快,可控制皰疹發布。 此病就是高熱引發口腔皰疹,只有皰疹發出變為潰瘍才算結束,孩子較為受罪,口水多,不吃不喝就喊嘴疼,高燒2天比較嚇人,是對父母極為嚴峻的考驗。 今天銳寶停留在不吃不喝的狀態,滴米未進,知識早上勉為其難的吸了兩口米湯,觀察口腔皰疹已發為潰瘍,約莫明天可見明顯好轉。寶媽的心理承受已經達到極限,看著寶難受勁心如刀割.... 晚上打算趁銳寶睡了拍拍口腔內情況,希望可以做到,以留日後病狀參考之用。 從網上摘錄到一些口腔皰疹的介紹,媽媽們可以看看,紅色字體都是銳寶實際的症狀。 這個季節是多發期,此病毒為細菌感染,多為幼兒園及人口集中的空間容易傳播,媽媽們還是近期少帶孩子去公共室內玩耍,盡量選擇露天,可以選擇板藍根預防..... 口腔粘膜常見的病毒感染-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是一種病毒引起的感染,這種病毒醫學上叫做I型單純皰疹病毒。和常見的感冒一樣,此病有一定的傳染性,通常是通過直接接觸或飛沫感染,也就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通過咳嗽或噴嚏將病毒播散到空氣中,造成其他人感染。 皰疹性口炎好發於冬春季節,6個月~2歲的嬰幼兒(幼兒食品)較容易患這種病。這是因為嬰兒出生後,身體內有來自母體的抗體存在,起到了保護嬰兒(嬰兒食品)的作用,而這種來自母體的抗體一般在6個月左右消失,2歲前,嬰幼兒體內還沒能充分產生新的抗單純皰疹病毒的抗體,所以孩子沒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後就很容易發病。 皰疹性口炎發病比較突然,表現為發熱,體溫通常在38度左右,頭痛、煩燥不安,口水增多,由於口腔疼痛,不愛吃東西,頜下淋巴結腫大、並伴有觸痛等。一般在2~3天後,體溫多逐漸下降,而口腔症狀確開始加重,全口的牙齦充血紅腫,呈暗紫紅色,輕輕一碰就會出血,口腔粘膜充血,看上去是深紅色的,上面有許多針尖大小的水泡,直徑1~2毫米,成簇分布,壁薄而透明,水皰很快破潰,融合後形成大小不等、邊緣不規則的潰瘍或糜爛面,表面常覆蓋有一層灰白色的、不能被擦掉的膜,醫學上叫假膜。由於潰瘍面大,又在多部位同時出現,疼痛常很劇烈,唾液分泌大量增加。如有繼發感染時潰瘍表面的假膜增厚,顏色變得污穢,還會出現口臭, 因此患兒十分痛苦。有時病變還波及到口唇周圍的皮膚,在口角及上下唇皮膚可出現紅色的斑疹,斑疹的上面小水皰聚集成簇狀,破裂後乾燥結痂,痂皮一經脫落,可留有暫時的淺咖啡色的色素沉著。皰疹性口炎的病程一般為7~14天。有繼發感染時,病程可延長至2~3周。
4. 皰疹性口腔炎有什麼症狀
皰疹性口腔炎是在頰粘膜、齒齦⌄舌、唇內部位的口腔黏膜出現的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周圍有紅暈,會迅速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會有劇烈的疼痛感。這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多見於1-3歲的幼兒。出現這種病症的時候,可以口服阿昔洛韋搭配潤美康口腔炎噴霧劑,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效果很好。
5. 口腔單純性皰疹的臨床表現
1.皰疹性口炎
本病多為初發,亦稱原發型皰疹性口炎。多見於嬰兒或兒童,以6個月到2歲最易發生。單純皰疹進入人體後,有10天左右的潛伏期,患兒有躁動不安、發熱、頭痛、咽痛、啼哭拒食等症狀。2~3日後體溫逐漸下降,可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出現病損,如唇、頰、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齶。初起黏膜充血、發紅、水腫,並出現數目較多成簇的、針頭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皰,直徑1~2mm,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繞以細窄的紅暈。皰很快破裂,留有表淺潰瘍,可相互融合成較大的潰瘍,覆蓋黃白色假膜,周圍充血發紅。此時有劇烈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該病有自限性,病程在7~10天。
2.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常見於成年人,多在原發型皰疹感染後當全身抵抗力降低時發生,一般復發部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處,故又稱復發性唇皰疹。表現為在唇紅黏膜與皮膚交界處有灼痛感、腫脹、發癢,繼之紅斑發皰,數目多,呈粟粒樣大小,常成簇。初期皰液稍黃透明,以後水皰高起擴大,相互融合,皰液變為混濁。皰破裂後乾涸結黃痂,痂皮脫落後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皰若繼發感染則形成膿皰,疼痛加劇。本病亦有自限性,從開始到癒合約10天。
6. 口腔皰疹病毒感染
口腔皰疹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
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病因
引起口腔及口周皮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是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傳染途徑為唾液飛沫的接觸傳染。人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當皰疹病毒接觸宿主易感細胞,病毒微粒進入細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細胞核內合成蛋白質與氨基酸,並利用宿主細胞氨酸和酶,重新復制病毒微粒;然後通過胞漿、細胞膜向周圍擴散,引起急性發作的稱原發性單純皰疹;若機體在接觸該病毒後形成抗體,但量不足,當遇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過度疲勞,消化功能失調或局部機械刺激等因素,潛伏在細胞內的病毒則活躍、繁殖,引起復發,稱復發性單純皰疹。
上皮細胞發生變性,出現棘層氣球變性和網狀變性。氣球變性後上皮細胞顯著腫大呈圓形,胞漿嗜酸性染色均勻,胞核為1個或多個或無胞核,細胞間橋可消失,細胞彼此分離形成水皰。氣球變性的上皮細胞多在水皰底部。網狀液化為上皮細胞內水腫,胞壁膨脹破裂,相互融合成多房水皰,細胞核內有嗜酸性病毒小體(包涵體),上皮下方結締組織伴有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
口腔單純性皰疹的症狀
1.皰疹性口炎
本病多為初發,亦稱原發型皰疹性口炎。多見於嬰兒或兒童,以6個月到2歲最易發生。單純皰疹進入人體後,有10天左右的潛伏期,患兒有躁動不安、發熱、頭痛、咽痛、啼哭拒食等症狀。2~3日後體溫逐漸下降,可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出現病損,如唇、頰、舌以及角化良好的硬齶。初起黏膜充血、發紅、水腫,並出現數目較多成簇的、針頭大小、壁薄透明的小水皰,直徑1~2mm,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繞以細窄的紅暈。皰很快破裂,留有表淺潰瘍,可相互融合成較大的潰瘍,覆蓋黃白色假膜,周圍充血發紅。此時有劇烈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該病有自限性,病程在7~10天。
2.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常見於成年人,多在原發型皰疹感染後當全身抵抗力降低時發生。表現為在唇紅粘膜與皮膚交界處有灼痛感、腫脹、發癢,繼之紅斑發皰,數目多,呈粟粒樣大小,常成簇。初期皰液稍黃透明,以後水皰高起擴大,相互融合,皰液變為混濁。皰破裂後乾涸結黃痂,痂皮脫落後不留瘢痕,但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皰若繼發感染則形成膿皰,疼痛加劇。本病亦有自限性可自行癒合。
口腔單純性皰疹的治療
目前還缺少抗病毒的特效療法,主要採用對症治療,以縮短病程,減輕痛苦,促進癒合。
(一)局部治療
局部葯物應用:5%金黴素甘油糊劑、新黴素或桿菌肽或硼酸軟膏,1%龍膽紫液,0.1%皰疹凈眼葯水、0.1%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諾)液、0.01%硫酸鋅溶液、1%~2%普魯卡因,0.5%~1%達克羅寧液含漱。
局部激光治療:可用氦氖激光治療。局部照射點功率密度100mW/cm2,每處照身60秒,照射3~5處;每次共照射3~5分鍾,每天1次,共治療6~7次。重型復發性皰疹治療10次。
(二)全身治療
1.支持療法
適當休息,對症處理。給予高能量、易消化、富於 營養 的流食或軟食。口服多種維生素類葯物。必要時可由靜脈輸入5%~10%葡萄糖液。
2.全身用葯
可服用病毒靈(嗎啉雙胍),口服板藍根片或沖劑,口炎沖劑等。
病重者可選用左旋咪唑、聚肌胞、干擾素等葯物。
(1)抗病毒葯物①阿昔洛韋對1型和2型單純皰疹病毒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和高度選擇性。本品口服或靜脈注射後在體內較穩定,大部分呈原形經腎排出。②利巴韋林又名病毒唑,本品不宜大量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嚴重的腸胃反應,孕婦禁用。③干擾素和聚肌胞注射後均在4~8小時內達到血葯峰值。聚肌苷酸(聚肌胞)(polyI:C)是人工合成的干擾素誘生劑,採用肌內注射,12~24小時達到血峰值,每天或隔天給葯。④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是預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HSV疫苗尚在研究中。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合機體獲得短暫的抗病毒能力,在HSV感染時,在一定的人群中使用有預防和治療的效果。
(2)免疫調節劑①胸腺素,轉移因子、左旋咪唑。②環氧合酶抵制劑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
3.其他方式
對症和支持療法及中醫中葯治療。
7. 皰疹性口腔炎有什麼症狀
皰疹性口炎是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具體治療如下:
1、抗病毒治療:一般選擇阿昔洛韋、噴昔洛韋等抗病毒葯物治療,對於有抗病毒葯禁忌症的患者,可選擇中葯治療。皰疹性口炎是明確的病毒感染引起,所以抗病毒治療能夠快速起效。
對於皰疹性口炎患者,有時發病前患者會有39℃以上的高熱,口腔糜爛和起泡的面積較大,並且有全身反應;
2、局部治療:一般選用有抗病毒或促進口腔癒合作用的漱口水,如西吡氯銨漱口液、復方氯己定漱口液,聚維酮碘也可選用,能夠盡快控制病情。
對於此類急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應前往專科醫院黏膜科就診。
如果發生在兒童,可選擇兒童醫院口腔科,這種疾病較常見於16歲以下的兒童或嬰幼兒,成人多數以復發性唇皰疹比較常見。
8. 口腔皰疹詳細資料大全
口腔皰疹包括口腔單純性皰疹、口腔帶狀皰疹、手足口病。口腔單純性皰疹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引起,對人體的感染非常多見,口腔、皮膚、眼、會陰、神經系統等是常易受侵犯的部位。人類是其天然宿主。又可分為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和復發性皰疹性口炎,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多見於兒童,復發性皰疹性口炎多見於成人,主要表現為唇皰疹。口腔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3歲以下兒童。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 :herpesofmouth
- 就診科室 :口腔科
- 常見發病部位 :口唇
- 常見病因 :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腸道病毒型(EV)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
病因
1.單純性皰疹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單純皰疹病毒(HSV)所致。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型,即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Ⅰ)和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Ⅱ)。過去認為HSV-1主要導致腰以上的皮膚黏膜病損,HSV-2主要累及腰一下部位,但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在口腔單純皰疹感染中,甚至健康人群的口腔中分離到HSV-2病毒,這可能與生活方式的變異有關。 2.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的病原屬脫氧核糖核酸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一致,又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為嗜神經病毒。 3.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型(EV)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較大。臨床表現
1.口腔單純性皰疹 (1)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為HSV-I引起,多表現為急性皰疹性齦口炎。以6歲以下兒童較多見,尤其是6個月至2歲更多。成人亦可發病。其發病有四個時期: ①前驅期 發病前常有與皰疹病患者接觸史。經過4~7天潛伏期後,出現發熱、頭痛、疲乏不適、全身肌疼痛、咽喉腫痛等急性症狀,下頜下和頸上淋巴結腫大、觸痛。患兒流涎、拒食、煩躁不安。經過1~2天後,口腔黏膜、附著齦和緣齦廣泛充血水腫。 ②水皰期 口腔黏膜呈現成簇小水皰,似針頭大小,皰壁薄、透明易潰破,形成淺表潰瘍。 ③糜爛期 成簇的小水皰潰破後可引起大面積糜爛,並可造成繼發感染。上覆黃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膚也可有類似病損,皰破潰後形成痂殼。 ④癒合期 糜爛面逐漸縮小,癒合,整個病程需7~10天。 (2)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原發性皰疹感染癒合後,發生復發性損害,復發感染的部位在口唇附近,又稱復發性唇皰疹。其臨床表現為:損害總是以多個成簇的水皰開始。損害復發時,總是在原先發作過的位置或附近。有前驅症狀,患者可感到輕微的疲乏與不適,很快就在將要發生復發損害的部位出現癢、張力增加、灼痛、刺痛等症狀。約在數小時以內,出現水皰,周圍有輕度的紅斑。一般情況下,水皰可持續到24小時以內,隨後破裂、糜爛、結痂。病程約10天,但繼發感染常延緩癒合,癒合後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著。誘使復發的因素包括局部機械 *** 、感冒、陽光照射等,情緒因素也能促使復發。雖復發性唇皰疹是本病的最常見復發形式,但少數復發可損害牙齦和硬齶。 2.口腔帶狀皰疹 口腔黏膜損害:易發生於三叉神經分布區,水皰時間短暫,多表現為邊緣不整、淺在的潰瘍面,表面有黃色假膜覆蓋,僅限於單側,出現劇烈的牙痛。將要發疹部位先有疼痛、瘙癢、灼熱感,繼而潮紅,出現集簇性粟粒大小丘疹群,沿受累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並迅速變為水皰,水皰可相互融合成大皰,皰壁緊張,內容澄清透明,逐漸變為混濁甚至呈血性、膿性,數日後水皰吸收乾涸,1~2周後脫痂,留有暫時性紅斑或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瘢痕,損害不超越中線。 3.手足口病 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足底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重症病例: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手足口病流行地區的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但有發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診斷
1.形態學診斷 通過塗片查找包涵體;電鏡檢查受損細胞中是否含有不成熟的病毒顆粒,或直接查找皰液中的病毒顆粒。 2.免疫學檢查 利用抗HSV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從受損細胞中查找特異性抗原;用HSV抗原與患者的血清進行抗體檢測。治療
1.按皮膚科一般護理常規 2.復發性單純皰疹 可用氫化可的松和新黴素乳膏,3%~5%無環鳥苷軟膏外搽。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左旋咪唑;亦可肌注聚肌胞、轉移因子等。 3.口腔帶狀皰疹 (1)一般治療 多休息,給以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預防繼發細菌感染。不要摩擦患處,避免水皰破裂。 (2)葯物治療 ①糖皮質激素 可在急性期減輕面神經的炎性反應和消腫,使之在固定管徑的面神經骨管內受壓減輕,從而減輕了面神經因水腫增粗而受到面神經骨管壓迫、微循環障礙的程度,因此,糖皮質激素治療為該病的首要和主要的葯物治療。糖尿病、結核、胃潰瘍以及孕婦慎用。高血壓者應注意控制血壓。 ②抗病毒葯物 可干擾皰疹病毒DNA聚合酶,抑制DNA復制。常用無環鳥苷(阿昔洛韋),亦可用更昔洛韋、泛昔洛韋或萬乃洛韋(洛韋)。 ③神經營養葯 維生素B 1 和維生素B 12 等肌肉注射或口服。 ④改善面神經微循環的葯物 採用銀杏葉提取物或其他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葯物靜脈注射或口服。 ⑤止疼葯 劇痛時可以適當套用止疼葯。 ⑥其他 轉移因子,正常人免疫球蛋白注射。 4.手足口病 (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並發症,預後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癒。主要為對症治療。①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②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者,用淡鹽水或0.1%氯已定液洗口。③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④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⑤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⑥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⑦可服用抗病毒葯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葯,補充維生素B、C等。 (2)並發症的治療 ①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患者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②注意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③有顱內壓增高者可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重症病例可酌情給予甲基潑尼松龍、靜脈用丙種球蛋白等葯物。④出現低氧血症、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徵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⑤維持血壓穩定,必要時適當給予血管活性葯物。⑥其他重症處理:如出現DIC、肺水腫、心力衰竭等,應給予相應處理。 (3)抗病毒葯物 因為抗病毒葯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們確診手足口病的時候,都已經過了最有效的治療階段,現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葯物。
9. 單純皰疹的症狀
按照皰疹病損部位的不同,單純皰疹的症狀可有如下不同的臨床表現類型。
(1)皮膚痘疹: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尤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唇緣、口角、鼻孔周圍多見,故也稱為唇皰疹」。皮膚皰疹起病時,局部發癢,繼而灼熱或刺痛,充血發紅,出現米粒大的水皰,數個或十數個成簇;水皰彼此並不融合,但可同時出現多簇水皰群。
(2)口腔皰疹:典型病變為急性牙齦口腔炎,皰疹和潰瘍出現在口腔黏膜、舌部、齒齦、咽部,甚可延忡至食道。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發熱及頜下淋巴結或頸淋巴結腫大。
(3)生殖器皰疹及皰疹性直腸炎:接觸後4—7日可發生初期病變,病變為疼痛程度不一的成簇的小皰疹糜爛,形成表淺的帶有紅暈的環形潰瘍,潰瘍可相互融合,也可發生點狀或片狀糜爛。
(4)眼皰疹:主要表現為皰疹性角膜炎,或伴發結膜炎;大多為單側性,常伴患側眼瞼皰疹或水腫。
(5)濕疹樣皰疹:初期表現為皮膚小水皰,但以後可融合、出血,或轉為膿癌,有的皰中央可有臍窩;伴局部琳巴結腫大及發熱,可因繼發細茼感染,或因發生病毒血行播散,累及腦組織或其他重要臟器而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6)皰疹性甲溝炎:皰疹病變發生於末端指節,導致末端指(趾)骨腫脹、紅斑樣病變,並深入至甲床形成蜂房樣壞死。
(7)單純皰疹病毒性胸炎:無論初發性或是復發性皰疹感染,均可能導致皰疹性腦炎。皰疹性腦炎主要累及顳葉和腦干,常形成出血性壞死灶。
(8)腦膜腦炎:較少見,輕者類似腸道病毒所致的無菌性腦膜炎,重者出現言語困難、共濟失調等神經功能障礙,少數可見驚厥及偏癱。
(9)全身播散性皰疹感染:患者多為新生兒,但亦可發生於原發性或繼發性免疫功能抑制者(例如艾滋病病人或器官移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