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過敏性濕疹怎麼辦
過敏性濕疹是指復一種制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其臨床特點為多形性皮疹,傾向滲出,對稱分布,自覺劇烈搔癢,病情易反復發作,可多年不愈。另外,病因比較復雜,多由於某些外界或體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易傾向復發和慢性化。過敏濕疹患者平時需要注意飲食,避免刺激發病部位。
指導建議:
濕疹最有效的方法是:中醫治療,這也是廣大患者總結的來的!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長期使用西葯有很大的副作用,產生抗體反復發作!所以盡量用中葯來調理!你可以試試「草本凝芷霜」{掏寶有售},純中草葯外洗用的極慢,各種 適合各種群體,孕婦小孩均可治療!
② 過敏體質,全身經常起濕疹,怎麼辦
你好,濕來疹一般是由於過敏引起,最源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過敏原,做好防護措施。
1、患濕疹後不宜受熱,因此盡量要選擇涼爽舒適的環境,不能穿得太多,以防使病情加重;
2、洗澡時不能用鹼性的肥皂,用清水即可,水溫不宜過高,溫水最佳;
3、皮膚保持清潔,避免搔抓、日曬、風吹;
4、飲食要清淡,忌辛辣、海鮮、發物等。
③ 過敏性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濕疹的辨證論治
濕熱型
【證見】
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方葯】
1.主方
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後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葯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
【證見】
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方葯】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葯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製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後服。
(2)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
【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葯】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1)早期見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而未見糜爛、滲液者,可用石珍散或二妙散、六一散等外撲,或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外塗。
(2)紅腫、糜爛、滲液多者,宜用下述中葯或中草葯煎水待冷濕敷。常用中葯、中草葯:黃柏、地榆、野菊花、蒲公英、金銀花葉、側柏葉、苦參、九里明、三椏苦、黑面神、火炭母等。選5—6味各30克,或用皮膚外洗二方,煎水冷濕敷,也可用綠茶葉水濕敷。
(3)濕敷間歇期,或經濕敷滲液已明顯減少者,可外塗青黛散油或二妙散油,也可外塗爐甘石洗劑。
2.亞急性濕疹常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必要時(滲液較多者)也可濕敷。並可選用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二妙散油或青黛散油外搽,或用石珍散水調外搽。
3.慢性濕疹可選用皮膚外洗一方或皮膚外洗二方水煎外洗,並選用5%~10%硫黃軟膏、5%一10%黑豆餾油軟膏或青黛膏外搽。
④ 過敏性濕疹怎麼治療好
在治療上應該先了解病因,盡量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
1.外用葯物:對於不同表現的濕疹,應採用不同的外用葯物。如滲出液皮損,建議冷濕敷,如3%硼酸或1/8000高錳酸鉀液濕敷,經過濕敷滲液已經明顯減少者,可外塗氧化鋅油等;皮疹乾燥、滲液停止後可外用含類固醇激素類的霜膏。對於乾燥性、脫屑的,可選擇保濕劑如凡士林;對於皮膚增生、浸潤肥厚的皮損部位可用含類固醇類激素的貼膏等。如細菌感染,建議同時外用莫匹羅星等抗生素軟膏。
2.內服葯物:抗組胺葯物西替利嗪,口服,每日一次;或者氯雷他定,口服,每日一次。
3.注意皮膚護理,避免熱水或肥皂清洗刺激皮損,不亂用刺激性止癢葯物。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
4.飲食上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魚、蝦等過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⑤ 過敏性皮炎濕疹,濕疹該怎麼辦
過敏性皮炎是由於接觸過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它主要是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凡對特異性抗原有遺傳的或體質上易感的人,在接觸這種抗原時,可導致速發型或遲發型過敏性皮炎,主要是指人體接觸到某些過敏源而引起皮膚紅腫、發癢、風團、脫皮等皮膚病症。具體的過敏原可以分為接觸過敏原、吸入過敏原、食入過敏原和注射入過敏原四類。每類過敏原都可以引起相應的過敏反應,主要的表現為多種多樣的皮炎、濕疹、蕁麻疹,出現過敏性皮炎時,應盡快找出病因,做好護理,同時及早治療。遠離致敏因素,這是預防過敏性皮炎最根本的辦法。盡可能減少環境中的變應原,如吸入性過敏原(凡是能夠經呼吸道吸入的物質都是潛在的過敏原),包括塵土、塵蟎、棉絮、花粉(春夏和秋季),動物毛、真菌、昆蟲和煙等。建議使用泰善堂膚妍清,殺菌祛濕,一天塗抹三次即可,堅持使用效果更好。
⑥ 我得了過敏性濕疹,怎麼治療
內服葯物
抗組胺葯
適用於瘙癢劇烈難耐,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的患者,可以緩解症狀。
抗生素
適用於伴有繼發性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療。
免疫抑制劑
當其他療法沒有有效緩解,或者根據個人病情的發展情況需要減停或者停用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醫生會根據情況選擇免疫抑制劑替代療法,常用葯物包括環孢素
、甲氨蝶呤和麥考酚酸酯等。
維生素
可以補充維生素,用於急性發作的患者,能有一定的療效。
過敏性濕疹如何進行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分內治和外治兩種方法,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治療方法。復方甘草酸苷和雷公藤多苷等中葯提取物可以緩解病情,但是也會伴有不良反應,對肝臟和腎臟都有損害。另一種中醫外治方法時是針對內治效果不明顯,熏蒸治療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可以採取內外兼治方式有針對性的治療,從根源性治療過敏性濕疹。
過敏性濕疹有哪些其他治療措施?
物理治療
主要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作用於人體,其中以光療
為主,通過窄譜中波紫外線等方法治療皮炎濕疹,該方法對於治療濕疹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注意的是,過度使用物理治療方法會導致患皮膚癌
和早衰的症狀。
飲食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提供合理的有效的飲食食譜。從飲食方面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過敏性濕疹的治療有什麼新進展?
生物劑杜匹魯單抗由美國發現並且現在已經上市,可用於治療某些對其他治療無效患者。
⑦ 過敏性濕疹怎麼治療啊
過敏性濕疹的治療主要是進行抗過敏治療的,在抗過敏治療方面一般是採用葯物進行治療。可以採用口服葯物,同時也可以配合外用葯物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可以口服第2代的抗組胺葯,比如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這些都是可以起到抗過敏和治療濕疹的作用的
但是不要盲目的濫用葯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
⑧ 過敏濕疹怎麼治好得快
濕疹的話是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特點為急性期皮損多形性,有滲出傾向,自覺搔癢,原因是比較復雜的。 一般的話是局部用硼酸溶液清洗,然後外塗甘伯宗清乳霜。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非常感謝!
⑨ 臉上長了濕疹,又紅又干.又過敏,我怎麼辦
1 避免搔抓,預防復發
濕疹一個重要特點是劇烈瘙癢。醫生叫病人不要搔抓,我們的經驗是絕大多數患者是做不到的,況且患者在睡眠時不知不覺的搔抓。
搔抓本身會引起皮疹!控制搔抓是預防復發的一個重要環節。預防搔抓口服止癢葯物就能做到,因此需要較長期持續或間斷應用止癢葯。
另外指甲應剪短,以減少抓傷。瘙癢部位用冷水濕敷,可以減少瘙癢。
2 避免接觸鹼性清潔劑
如香皂、洗手液、洗衣粉、洗潔精、碗筷清潔劑。
3 皮膚保濕,避免乾燥
大多數濕疹患者皮膚是乾燥的,而乾燥的皮膚會引起瘙癢。因此皮膚保濕是預防濕疹復發的基礎措施。在沐浴後3分鍾內塗抹潤膚劑保濕效果最佳,一天之內多次塗抹潤膚劑也是可以的。目前國內外新開發了多種低敏、療效型潤膚劑,其保濕效果優於普通潤膚劑,只是價格較貴。
4 避免出汗和過熱
因為這兩個因素會加重瘙癢。
避免突然的溫度或濕度改變。溫度突然升高會引起出汗和過熱,濕度下降會引起皮膚乾燥。
5 盡量穿棉質衣物
貼近皮膚的衣服應為棉質衣服,而化纖或毛質衣物會刺激皮膚。新衣服在穿之前應清洗,舊衣服應多次漂洗,以清除衣服上的清潔劑。
6 不要過早停止治療
濕疹的治療時間一般8周至12周,有的患者甚至6個月。治療分為控制階段和鞏固階段。有的患者在控制皮疹後就停止治療,發作時再治療。
但事實應該是:在控制皮疹後,繼續鞏固治療,鞏固期葯物和治療手段與控制期的不完全一樣(由醫生決定)。因此患者在治療開始就應有較長期治療的思想准備。過早停止治療,濕疹極易復發。
7 堅持寫濕疹日記
濕疹是一種原因不太清楚的多因素疾病。患者生活中應做有心人,最好堅持寫生活日記,堅持一段時間,多數能找到加重因素。如煙酒、辛辣食物等,找到後盡力避免。
8 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無非是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