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皰疹性咽峽炎驚跳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皰疹性咽峽炎驚跳

發布時間: 2023-04-26 14:07:35

❶ 什麼原因會引起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頰炎發病的流行病史

1、腸道病毒天性耐高溫,所以往往在夏季和初秋的季節比較高發,目前隨著天氣變熱,皰疹性咽頰炎逐漸增加。

2、皰疹性咽頰炎主要病毒是:腸道病毒血清型是柯薩奇病毒A1、A6、A8、A10、A22,當然也有很少一部分為A16、EV71,後兩者容易造成流行和爆發。

3、嬰幼兒為多,大多小於5歲。

4、主要傳播途徑:

A、糞 - 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B、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而傳播;

C、通過破損的囊泡液而傳播;

皰疹性咽頰炎主要表現

1、高燒、夏季高燒難退,沒有咳嗽流涕症狀,往往就要懷疑。

2、突然口水很多,吃奶減少,或者吃飯哭吵。

3、容易在第一個24小時發生驚厥。

4、早期第一天可能發現不了皰疹,而是頰粘膜有紅點,如果體溫反復,口水多,厭食,主要動態來醫院檢查。有些小朋友發現了咽頰部皰疹,沒有發生手足部位皮疹,過了第二天就發現,所以皰疹性咽頰炎的皮疹需要動態觀察。

5、並發症不如手足口病嚴重,但也要警惕手不典型足口病僅僅表現為皰疹性咽頰炎。所以居家觀察,還是要注意孩子體溫變化,精神狀態等。

皰疹性咽頰炎如何治療

1、發燒對症處理。詳見以往文章或者視頻。

2、流質飲食,但飲食一定要冷,好在夏季,可以吃點冰冷食物,補充正常水分和能量基本需求。

3、無法進食的小兒,需要輸液補充能量和水分。

4、沒有特效抗病毒葯物。

5、口腔疼痛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滴劑。

6、雖然皰疹性咽頰炎為自限性疾病,但因為病毒多樣性和手足口病具有交叉性,所以家長多一份警惕為好。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發育及喂養咨詢。 與 健康 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皰疹性咽峽炎起病更快,熱性驚厥更常見

夏天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如果和周圍有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發生接觸,很容易被感染,如果1到5歲兒童突然發熱,而且是高熱,那麼需要警惕皰疹性咽峽炎,如果醫生檢查發現咽喉部位有皰疹,那麼皰疹性咽峽炎就基本可以確定了。 皰疹性咽峽炎發熱特點是突然出現高熱,所以出現熱性驚厥的比例比較高,而手足口病多以中等程度發熱出現,很少熱性驚厥。但是熱性驚厥很少對孩子有嚴重後果,一般持續1到2分鍾就自行緩解了,也不會有後遺症。 手足口病出現腦炎的比例高於皰疹性咽峽炎,甚至極少數人有生命危險。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絕大部分病例都可以自愈。

兩者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都是絕大部分人可以自愈,除了發熱時候使用退熱葯物,其他葯物例如抗生素、抗病毒葯物、清熱解毒的中成葯,噴霧劑都沒必要使用。包括奧司他韋和利巴韋林等所謂的抗病毒葯物都不能縮短手足口病程,也不需要使用。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的兒童血常規有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升高,但是皰疹性咽峽炎就是可以這樣,不代表有細菌感染,不需要頭孢等抗生素。

皰疹性咽峽炎一般會在一周內痊癒,前三天都有可能反復高熱,一般4~5天轉為低熱,第6~7天體溫基本就會恢復正常了。

咽喉疼痛拒絕進食,家長著急亂陣腳。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患兒都可能因為咽喉的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導致疼痛,孩子拒絕進食水,家長會很擔心,不過這個過程一般持續不超過2~3天,這段時間避免給寶寶過熱的奶或者水,避免酸的飲料比較疼痛以免刺激潰瘍疼痛。冷飲,冰淇淋等冰涼的流食可以有鎮痛作用,吃完甜食記得漱口就可以。 所以皰疹性咽峽炎前幾天反復發熱家長不要著急,繼續用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退熱就可以了。


少數情況下,皰疹性咽峽炎可能發展為手足口,極少數有合並腦炎,家長需要觀察孩子是否有熱性驚厥,嗜睡,精神萎靡,肢體活動障礙,驚跳等並發症,如果沒有這些,居家隔離觀察就可以了。 如果超過5天仍有高熱,或者超過7天仍有發熱,需要復診,排除繼發細菌感染或者存在其他問題。


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由多種(型)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發熱、咽紅、咽痛、上齶粘膜水皰為主要症狀的嬰幼兒期的常見傳染性疾病。在夏、秋季節流行,冬季也會有發生。主要發生在1-7歲的兒童,但其他任何年齡也可能發生。病程為7~10天,傳染性較大,常可在托兒所、幼兒園形成小范圍的流行。

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皰疹性咽峽炎是自限性疾病,並沒有特效抗病毒的葯物,也沒有特別針對他的疫苗,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合並症的患兒可以在家治療護理。如果持續高熱、潰瘍不愈等要考慮就醫,一旦出現嘔吐、頭痛、精神萎靡等症狀,要盡快就醫。


平時要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並講究個人衛生。室內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教育孩子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飯前便後、外出回家要及時洗手;另外盡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減少被感染的風險。同時要注意 健康 均衡的營養,生活規律,保持充足睡眠,好的免疫力能更好抵禦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較輕,國家沒有將其列入傳染病防治法。即使禁止所有有症狀的孩子去上學,也無法控制群體感染,因為在群體中,隱性感染者往往才是主要傳染源。盡管患兒在症狀消失以後還會通過唾液、糞便等排出病毒,但目前認為患兒在症狀消失後復學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換個角度講,家長們需要能接受一個事實:送孩子進入托兒所和幼兒園的這幾年,孩子就會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無論是隱性感染還是感染發病(常見病一般都不嚴重),就當是免疫接種了,孩子的免疫功能會在與病原微生物的「斗爭」中逐漸完善起來的。


提起皰疹性咽峽炎,這個名字一長串還陌生,不過若提到「手足口病」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這皰疹性咽峽炎其實也算得上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狀了,它們都是由同一類病毒引起的。前者以咽部出現皰疹,也就是我們說的水泡,伴有疼痛,甚至出血為主要症狀,後者病變主要在四肢及口腔。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感染人體引起的,高發於兒童,多在夏秋季。這些腸道病毒,隨著大便排出體外之後會跑到空氣中,很容易就在我們呼吸的時候隨空氣進入人體;也可以污染食物,隨飲食進入人體;甚至停留在衣物、用具之上,經手觸摸之後,小孩子喜歡咀嚼手指,隨即感染。因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1. 患者自身免疫力過低,抵抗力差。一方面小孩本身就嬌嫩,免疫力就低下,故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就成人而言,過度勞累、身體受涼等等,抵抗力突然降低,給了病毒可乘之機。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多發於夏秋季節(夏秋季天氣變化大,容易受涼,病毒也容易傳播)

2. 不潔的生活習慣。小孩子多喜歡四處活動,東摸摸,西蹭蹭,手上難免會接觸到病毒,小孩子還喜歡咀嚼手指,感染幾率大大增加。同時,由於成人抵抗力強,可能成人從外界接觸到病毒之後,回家傳染給了小孩兒。

因此,一旦發現周圍有人得了皰疹性咽峽炎或者手足口病,一定謹記:遠離。尤其是小孩子,出門在外記得做好基礎的防護,比如口罩。家裡可以備洗手液,成人回家接觸小孩之前先洗手,換衣物。夏秋季盡量不帶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盡量減少外出就餐。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皰疹性咽峽炎通常以急性發熱、咽痛起病,在出現症狀前有2 4 天的潛伏期,熱度可為中低等發熱或高熱;該病的典型症狀是咽峽部皰疹、以及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口腔咽峽部是指扁桃體及其周邊。

由於潰瘍,患兒可表現出咽痛、據食等。該病具有自限性,大多數患兒症狀較輕,1-2周自愈,少數病例可出現高熱驚厥、腦炎等並發症。該病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多發於低年齡段兒童,臨床表現為主要為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性潰瘍。

能夠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較復雜,包括多種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包括多種亞型)、埃可病毒等;與引起手足口的病原有重疊。其中EV71(一種特殊的腸道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現重症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全年都可發生,發病高峰為5-7月。手足口病患者、皰疹性咽峽炎患者以及隱性感染者(感染了病原體但不發病、沒有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都可以是該病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以糞-口途徑為主,密切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皰疹液、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皰疹液、或者被患者皰疹液、口鼻分泌物或糞便污染的物品等)亦可傳播,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在幼托機構等兒童密集型場所可引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患病兒童必須隔離;幼托機構、早教機構等兒童較為集中的單位應開展入園(托)晨檢,流行期加強衛生消毒工作。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其主要病原為腸道病毒。皰疹性咽峽炎感染多發生在1-5歲兒童,而5歲以上的兒童發病率較低。甘正凱等學者的報道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多發生於12-23、24-35月齡的兒童,5歲以上的兒童患病率相對較低,與廣東、中國台灣地區報道也類似。1-5歲兒童易患病,可能與此年齡段兒童活潑好動,喜吃手相關;另男性患兒多餘女性患兒,也可能是由於男孩較女孩更活潑、好動,更容易接觸到病原。該病全年均可發病,流行性具明顯的季節性,流行期多為夏秋季。在我國,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除了的4-6月外,南方等省份9-10月左右還有一個明顯的高峰,這一特點可能與腸道病毒在濕度高和溫暖的地方更容易繁殖相關。

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6、8、10、16型、B組、埃可毒30型及EV71都能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流行。其中以CA16及EV71最為常見,存在EV71和CA16兩種病毒同時混合感染情況。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涎、咽痛,可伴腹瀉、嘔吐、驚厥及咳嗽,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可累及神經系統。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數為柯薩奇A組病毒所引起,偶爾也由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 多發於夏秋季, 好發於1-7歲的學齡前兒童。常常驟起發熱(高熱,甚至會出現熱性驚厥)、咽痛,皰疹主要發生於咽部和軟齶,有時見於舌,但一般不會累及齒齦和頰粘膜,查看口腔內,咽齶弓、軟齶、懸雍垂等黏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2-4mm大小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由於咽部充血、疼痛,寶寶會因吞咽痛和吞咽困難,而出現流涎、拒食、厭食或進食時哭鬧、煩躁不安等現象。該病潛伏期為2-4天,病程多數為1周左右,常無全身症狀,或全身症狀一般在4-6天後自愈。

皰疹性咽峽炎雖不是法定傳染病,但也是具有傳染性的, 主要通過接觸傳染、糞口傳播, 因此在 育兒 過程中,加強應要寶寶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少帶寶寶去人多空氣相對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少讓寶寶亂摸公共場所的 娛樂 玩具,自家的寶寶玩具也要勤消毒,這樣可以降低寶寶患皰疹性咽峽炎的機會。

皰疹性咽峽炎為自限性疾病,患病後主要以對症治療和加強護理為主。該病有個特點為高熱,如果寶寶體溫未超過38.5 ,家長可採取溫水浴、溫水擦洗、退熱貼等物理降溫,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 ,為防熱性驚厥,可予以葯物退熱。寶寶患皰症性咽峽炎期間,家長應加強家庭護理,讓寶寶注意休息、加強居室通風,多曬寶寶床上用品。還有,為了減輕寶寶咽痛,減少咽喉刺激,應讓寶寶清淡飲食,流質飲食,並多喝水,補充維生素類。

由於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初期的症狀與普通感冒的症狀區別不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為防止延誤治療,因此在日常 育兒 過程中,家長如果發現寶寶出現發燒(高燒)不退,流口水、厭食或進食哭鬧,要引起重視,寶寶可能是患了此病,應盡早帶他去醫院診治。

另外說明一下,其實,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是一類病毒造成的,皰疹性咽峽炎僅僅是咽喉部分有皰,手腳沒有出現皰疹,如果手腳也出現皰疹,則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等皰疹痘疹類病就是因為冬不藏精腎水不足,木氣上沖,中氣虛了,不能使火氣下降,用三豆水就可以治癒的。這些病症就是木火疏泄太過為病,要補中補水養木收火而不是清火滅火,一清一滅孩子體質便虛了,中醫向來都是從根源上調理!

三豆飲,味甘皆補中氣。其中各豆又再有專長,

黃豆:補土氣,中土運化復原、軸運輪行,金水木火四維升降不滯;

綠豆:清木熱,乙木升甲木降,相火回復;

黑豆:補水氣,水氣足,能藏陽,則相火收藏歸於命門,不再肆意疏泄,發熱和痘疹自然消退。

三豆飲的做法:

黃豆、黑豆、綠豆、各一把+冰糖適量,(尿少的可以加白飯豆1把,夜鬧煩躁不睡的可以加烏梅2顆)大火熬開,小火慢熬不少於2小時。可隨熬隨服,取豆湯當開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連續一周,嚴重的連吃15-30天,好了停服。凡熬豆需長時間熬湯才能顯出葯效,時間越長越好,每日熬湯每日喝,豆水不隔夜,隔夜變性,有煲湯鍋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電源,次日清晨取濃湯喝一天,最佳),

若過程中舌面上見白苔,加淡豆豉干吃或壓粉吞服,用量按年齡定,6月以下5顆左右、12月以下5-10顆,1歲以上10-15顆,大人1小把,飯後每天三次,隨年齡可適當加量。

小兒推拿方面可以配合每天補腎經、清肝平肺、清胃經清大腸經,順時針摩腹,3歲以下孩子每穴5分鍾,3歲以上每穴10分鍾。這套穴方組合也是補水養木旋轉中氣為主,讓陽氣得藏,而不是清掉滅掉。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一般在7歲以下的兒童發病較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免疫力和抵抗力較低。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突發性的高熱(大於或等於39度)、並且伴隨著咽喉痛,咽峽部長出類似於口腔潰瘍的黏膜皰疹,傳染性很強,感染速度也很快。

皰疹性咽峽炎這種疾病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接觸性傳染和胃腸道傳播,也就是糞-口傳播,因此,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第一個原因是與皰疹性咽峽炎患者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直接性接觸。這里多數以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飛沫、皰疹液、糞便為傳播途徑,間接性接觸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身體部位、衣物、食品、公共設施等,從而引起自身的病毒感染。

第二個原因是兒童的飲食生活習慣不衛生導致的,如吃了帶有細菌的食品,亂吃零食,常喝生水等不良習慣引發的腸道病毒感染,從而引起皰疹性咽峽炎。

所以,大人在照看兒童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兒童勤洗手、愛干凈的良好習慣。在傳染性疾病的高發時期,切勿經常去人多密集且空氣不流通的的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同時,盡量少碰或不要觸碰公共設施,觸碰公共設施後要記得清潔雙手或消毒殺菌。經常和兒童有直接接觸的物品例如兒童玩具和餐具以及其他兒童用品,要定期消毒並保持清潔。不吃不幹凈的食物,多喝開水或溫開水,不要給兒童亂吃零食。

指導專家:石計朋,主治醫師,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昨天是芒種,時序進入了仲夏,這是生命放縱生長的時節。

萬物瘋長,各種傳染病也進入高發,其中就有媽媽朋友圈盛傳的「親吻病」——皰疹性咽頰炎。

莫慌莫慌,其實沒那麼可怕。

回答這個問題一張卡就夠啦~


它和手足口病是「表兄」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一樣,都是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為病原體類似,這兩種病的症狀也很相似。


因為都可能出皰疹,所以,除非在口咽部以外的部位出現皰疹,否則這兩種病很難鑒別。

一句話: 只有嘴裡有皰疹就是皰疹性咽峽炎;身上也有疹子,就是手足口病。


家裡沒有壓舌板,拿小電筒照一下就能看到

「親一下」就能被傳染了嗎?

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還是通過糞口傳播, 說了是腸道病毒嘛。

通過「親吻」傳播的比例很少,親或不親,寶寶的患病率也相差不多。

但是,不會傳染不代表你可以隨便去親外面可愛的寶寶們啊!

換位思考下,總有人親你也是件比較奇怪的事情吧…

怎麼預防呢?

❷ 幼兒皰疹性咽頰炎高發期,家長們是如何應對的

這個我比較有發言權,因為我家寶寶前幾天剛得了這個病,現在還沒好。

我家寶寶現在14個月,前幾天我們在外面吃海鮮面,看寶寶饞的慌,就給他吃了一些面,還喝了很多湯(我覺得很可能是亂吃東西引起的),當天晚上回家就開始發燒,半夜直接飈到39度,吃了退燒葯,退燒了,第二天又開始燒,繼續吃葯,第三天燒完全退了,但是他不吃不喝,給他最喜歡吃的東西,吃一口還沒吞就開始哭,然後怎麼哄都不吃,我感覺有問題,去醫院看了下,醫生把他嘴巴弄開,我一看,天啊,咽喉那裡全部都是泡,都變白了,看著都痛。抽了血,排除手足口,醫生診斷皰疹性咽頰炎。

回家後我心疼的要死,熬了點小米粥,放涼,哄著他吃了小半碗,估計也是餓及了,雖然痛他還是吃了。喂葯的時候他很抵觸,強行餵了,他有點嗆到吐出了一大口痰,然後哭著哭著就睡著了,昨晚折騰了一宿,這會兒一覺睡了四五個小時。醒了我還是給他吃粥,多喝水,不敢給他吃別的,怕弄得他痛。第二天就感覺他好多了,喝奶也不哭了,也愛笑了。第三天就可以吃玉米,吃雞蛋了。現在是第四天,精神狀態特別好,不知道嘴裡的泡消沒消,他不給我看,不過看他那樣子,應該好的差不多了。

發病初期是發燒,燒了兩天多,然後是拒食哭鬧,這個會持續兩天左右,過後慢慢就好了。如果你家寶寶發燒後哭鬧,不吃不喝,嘴巴里口水直流,很可能就是這種病了。

你好,我是魚媽。

我小孩發過這個,三次。

第一次是十個月的時候,帶著她去了爸檔口,然後朋友買了水果給小孩吃,就用喝功夫茶的杯子用牙簽劃開葡萄給她吃了點果肉,結果隔了一天就開始發燒、拉肚子,帶著去看了醫生,開了葯,第二天燒退了、但還是不吃奶,又拉肚子,幾個小時沒尿,抱去醫院趕緊住院,怕造成嚴重缺水造成大的問題。住院第二天就開始吃奶了。醫生說是因為喉嚨不想吃奶所以這樣的,腸胃炎只能慢慢調整。

第二次是1歲2個月的時候,口水流得很多,而且不怎麼吃東西,然後發燒就一下燒到39度多,並且反復燒了3天,去醫院看醫生,醫生明確告訴我們是皰疹性咽頰炎,說有傳染性,醫生開了葯:主要是退燒葯還有一個清熱的葯,查明原因後第二天就退燒了,也吃得正常了。

第三次是快2歲的時候,前一天還好好的,結果某一天早上起來就不願意吃早餐,平常她最喜歡吃的,然後趴在我肩膀的時候我發現她喉嚨部位很燙,但身上沒有,我馬上意識到她應該是喉嚨發炎,但還是帶去醫院檢查了一下怕是別的原因造成的,醫生也說是喉嚨的原因,下午就開始發燒,一天都沒吃什麼東西,趕緊給她餵了退燒葯還有之前醫生開的葯,帶著她去公園玩,哄著吃了她喜歡喝的大白兔奶,還吃了香蕉,因為發現得比較早,當晚發燒到後半夜就完全好了,第二天白天還是37度多點,但是精神狀態已經很好了吃得也多了點。

總結就是:

如果孩子突然胃口不太好,口水變多,就摸摸孩子喉嚨脖子那裡,如果有喉嚨發燙、脖子有淋巴結腫大就是喉嚨有問題,最好是看看醫生讓醫生幫忙確定。


雖然我們看醫生的時候,醫生說有傳染性,但是我孩子發這個三次,我們家裡都沒有人被傳染上,不知道是不是大人的抵抗力好還是怎麼樣。

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就不至於太嚴重。

可能有的寶媽對這個所謂的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不太了解,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這到底是個什麼疾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基本特徵:

皰疹性咽峽炎病程一般為一周左右,兩到四天的潛伏期,外表上看不出來,然後開始出現發燒、咽喉紅腫等症狀。再然後,寶寶的口腔中開始出現大約2-4mm的白色水皰,周圍發紅,1-2天後,水皰會變成潰瘍,這時候寶寶會非常痛苦,疼的吃不下飯。

另外,皰疹性咽峽炎有時候是單獨發生,有時候是因為寶寶鼻炎、感冒、肺炎等疾病引發的,所以病症既可能是出現在咽喉或口腔,也有可能有其他的全身症狀。

關於皰疹性咽峽炎的認識

1. 是通過大人的飛沫傳染給寶寶的

朋友圈裡的這條消息說的是,大人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吹個飯,有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感染性較高的疾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糞—口形式,也可能通過手、食物、用具等間接形式傳播,所以如果幼兒園出現一例,很多寶寶也會受到感染。

病原體多是科薩奇A組病毒,一般是患病者或者隱性感染者傳播,寶媽寶爸如果沒有患病,親一親寶寶是不會感染到寶寶的哦!

但是,大人養成不經常親吻寶寶,不和孩子用同一個水杯等習慣也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有的細菌大人能夠抵抗,但是對寶寶來說卻不一定。

2. 和手足口病弄混

寶媽們對手足口病比較熟悉,而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有的寶媽會誤以為這種病是小兒手足口病。

如何治療和預防?

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在初期會有發燒症狀,寶媽可以先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如果寶寶高燒不退,再給寶寶使用退燒葯。

如果寶媽發現寶寶口腔中出現類似皰疹,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讓寶寶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不能太燙,飯後可以讓寶寶用淡鹽水來漱口。

預防: 如果身邊的孩子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者到了高發階段,寶媽還要幫孩子做好預防措施,少去人多的地方,保持家裡干凈衛生。如果幼兒園里發現有一例皰疹性咽峽炎,可以讓寶寶暫時回家待一段時間,平時也要讓寶寶養成自己的餐具自己用的習慣。另外,讓孩子平常多鍛煉身體, 健康 飲食,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抵抗能力,在疾病面前有了自己的防禦系統,孩子生病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哦!

我女兒上個禮拜就是這個病,周一去幼兒園還好好的,下午回來就發高燒了,我以為是午睡起來受涼了,因為早上穿的裙子,下午變天了突然降溫好幾度。就趕緊給孩子喝了點退燒葯,看嗓子還好好的,結果周二早上又發燒了,我一看嗓子有點泡泡,趕緊就喝葯,沒去幼兒園了,一天下來燒了幾次,每次退燒了就出一身汗,晚上孩子就喊嗓子疼,飯也不好好吃了,但是不發燒了,我周三早上就去診所給孩子打肌肉針了,下午又打了一針,周四就好多了,平時我孩子不打針的,這次主要看著嗓子挺嚴重,孩子太痛苦了,在這孩子周五有6.1文藝匯演,我也不想孩子錯過了,還好孩子病好了,過了一個快樂的6.1。不過哥哥周六又開始發燒,病情一樣的,有經驗了。不過這次這個病我感覺挺厲害的,因為我兒子身體素質一直很好,很少生病的,這次也是高燒了,不過哥哥三天就過了,這個禮拜,我女兒班3個小朋友請假,估計也是這個病吧。

每逢冬春季節,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就會成為高發性的傳染性疾病。因此,幼兒園老師的要求沒錯。

皰疹性咽峽炎是怎麼引起的?

病毒: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柯薩基A組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兒急性感染性疾病。是急性的病毒性咽炎,1-7歲嬰幼兒好發。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多數是由鼻炎、流感、肺炎、瘧疾、流腦等疾病繼發,單發病例也不少。臨床上以咽部充血、口腔粘膜皰疹為主要表現。

傳染性: 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較強,病毒主要通過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孩子接觸了患者、玩具、餐具等不潔飲食,就會感染。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特點有哪些?

1、 急性起病: 發熱,體溫驟然上升至40 ,甚至出現熱性驚厥。

2 、精神狀態差: 精神萎靡、激惹、煩躁、哭鬧,睡眠不安。

3、口腔疼痛: 孩子由於口腔皰疹而疼痛,抗拒進食,持續性流口水,甚至嘔吐。

4、 口腔皰疹及潰瘍: 通過檢查可見口腔粘膜彌漫性充血,咽部可見濾泡,其咽齶弓、軟齶、懸雍垂表面覆蓋有一層灰白色假膜及數粒2-4mm大小的皰疹,周圍有紅暈。一般1-2天皰疹破潰形成潰瘍,破潰水也可以感染其他部位。

5、 自然病程4-6日 :此病雖然發病急驟,症狀典型,但是皰疹性咽頰炎仍然屬於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能夠自愈。而且預後較好。

孩子患了皰疹性咽頰炎,家長怎麼處理及護理呢?

1、隔離和送醫院:

孩子患了皰疹性咽峽炎多數家長都無法淡定,體溫高,口腔炎症反應重,孩子哭鬧、拒食、流涎,一般性哄和安撫無濟於事。

所以,家長首先是將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隔離,然後,把孩子送醫院,並遵 ,配合治療。

2、多喝水、流質飲食: 孩子發熱出汗,消耗熱量多,因此要補充水分,多喝水。同時,由於口腔疼痛及張口困難,孩子拒食哭鬧,為保持營養需求,可以給孩子喝奶會米湯,暫停混合食物喂養。注意,孩子此時飲食不要喝溫度過高的奶或米湯,以免加重刺激及疼痛。

3、配合醫生物理降溫+退熱葯:

皰疹性咽峽炎發熱,體溫高,要注意熱性驚厥,因此,持續物理降溫,用溫濕毛巾濕敷腋窩或腹股溝,同時體溫超過38.5 ,要口服退熱葯,6個月以上孩子服布洛芬。同時注意讓孩子在安靜環境休息。必要時醫生會讓孩子鎮靜。

4、 補充維生素B和C: 維生素B和C有幫助修復創面,對口腔粘膜修復有意義。

5、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是關鍵,要用生理鹽水或嬰兒漱口液一日三次漱口,這樣即可以將病毒沖洗,同時減少刺激而緩解疼痛。

口腔局部用冰硼散紗布濕敷,可以緩解疼痛和炎症反應,或用反復甘草鋅粉播撒至潰瘍面,目的是修復粘膜損傷。

總而言之,嬰幼兒皰疹性咽峽炎是柯薩基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傳染性疾病,需要隔離。該病起病急,體溫高,精神狀態差,孩子易激惹、哭鬧,都是,此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4-6天,預後較好。

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咽炎。小孩子一旦患上,經常會出現以下三種症狀:

1.突發高熱,表現為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

2.咽部疼痛,吞咽困難,嬰幼兒患者經常表現為拒絕進食、流口水、嘔吐等。

3.咽部紅腫,會出現多個白色小皰疹或淺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一般是通過糞—口及飛沫傳播。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感染:

1.在外出回家後、飯前便後以及接觸病人後,都要及時洗手。

2.夏秋季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家長應該少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室內環境通風。

3.多點帶孩子做運動鍛煉,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另外,如果周圍有孩子已經患了皰疹性咽峽炎,建議暫時不要在一起玩,否則很容易造成相互感染。

最近很多的幼兒園都向家長發出了提醒:近期為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等各類傳染病高發期,請家長注意……確實在醫院兒科診室皰疹性咽峽炎的就診人數幾乎佔到了1/3,那麼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家長們應該如何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生?

第一、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通過名稱就能知道它是咽峽炎,並且是長了皰疹的咽峽炎。

完整的解釋皰疹性咽峽炎是指: 由於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

第二,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方式?

皰疹性咽峽炎以糞-口傳播和呼吸道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

寶寶的感染多是由於接觸到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以及能接觸到的生活用品等!

第三、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症狀?

前面簡單的說了皰疹性咽峽炎有發熱、咽峽部有特徵性皰疹潰瘍等,但這不是全部,另外還有:咽痛、厭食、流涎、嘔吐等。

這些症狀其實也是在提示家長:寶寶是不是患上了皰疹性咽峽炎?寶寶一般是不會自己說口腔中有皰疹,家長一般也不會特意去看口腔中有無皰疹潰瘍,所以很容易將皰疹性咽峽炎誤認為是感冒,如果寶寶在發燒後就開始不願吃東西,而且流口水,家長就要警惕了。

最後,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1. 不接觸,不和患有皰疹性咽峽炎的兒童接觸。

2. 不去人多的地方,最近屬於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盡量避免帶寶寶前往人多擁擠的地方。

3. 多通風,家中每天都要自然通風,保證空氣新鮮。

4. 多消毒,寶寶能接觸的所用的物品如玩具、扶手、床圍欄等要定期消毒處理。

5. 多洗手,不光要教寶寶多洗手,家長自己也要多洗手。

6. 多吃瓜果蔬菜,多休息,增加抵抗力。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就上個月吧,我家孩子就是這個病

開始就是發燒,以為吃了退燒葯會沒事,到半夜時又來發燒,擦了身子,還泡腳結果不出汗,沒辦法也只能再吃退燒葯了,半夜我都沒睡,一直注意他退熱情況,終於熬到天亮去看醫生,醫生說喉嚨有皰疹,這兩天要注意手腳有沒紅點,如果沒就排除手腳口,醫生問要不要打點滴,我不忍心讓孩子打,所以只開了葯回家,如果能吃葯好點,我盡量選擇讓他吃葯,畢竟孩子才2歲多,回家發燒又復發了,從開始一共4次了,退燒葯效過了就發燒,晚上時間我還是選擇去醫院打點滴吧,心裡就很擔心,一路上我不斷的幫他做心理准備,說醫生在手打針,用手按下他手背,一會就沒事,在醫院有個小朋友在打點滴時又叫又哭,我兒子看到就抱住我要回家,輪到我孩子,醫生叫但出手來,孩子就把手藏起來,我只能硬抓了,我叫孩子看下旁邊的小孩也很乖沒哭坐著,一直說沒事,很堅強很堅強,針頭插到手我看到也緊張,聽到孩子說好痛沒有哭,我高說孩子好堅強哦,我終於放下焦慮,整個過程都很乖。

有時候很擔心孩子生病,生病要清淡身體也瘦一圈,所以做媽媽很多方面也要注意,希望大家身體 健康 成長!

我不懂怎麼得的病,但是,因為我家孩子正在恢復期,而且感覺恢復得很快,所以告訴大家我們的治療方法:

上周二開始發燒,超過38.5度,布洛芬退燒,白開水不能停,周三就不燒了。退燒後孩子說嗓子疼,也就是燒退疹出,開始噴開喉劍,兩小時一次,白開水還是不能停。去葯店問問,就給了一個《復方一枝蒿》,賣葯的說,再發燒就去醫院檢查一下,開點抗生素,不發燒就不用吃什麼葯了,繼續噴開喉劍就夠了!這樣周四就可以正常吃飯了,周日潰瘍全好了!

如果孩子發燒超過3天,就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燒退了就噴開喉劍,多喝水就可以了,爸爸媽媽們不用太擔心的

不知不覺夏天來了,天氣逐漸炎熱起來,皰疹性咽峽炎趁著熱浪到了發病高峰期。皰疹性咽峽炎發病急,病情重,孩子受罪,家長心疼。對於那些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經常慌亂不堪。今天紀葯師(哼爸)就和大家聊聊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表現,如何預防,家長又該怎麼護理。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很強,傳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發或流行, 夏秋季 為高發季節,主要侵犯1 7歲小兒,其特點為 發熱、咽痛、咽部皰疹或小潰瘍 ,常見於嬰幼兒,也可見於學齡前和學齡兒童。

皰疹性咽峽炎有什麼表現形式?


皰疹性咽峽炎可以表現為急驟發熱,可出現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一般會反復發燒2天至4天不等, 咽痛 ,吞咽時尤甚, 小兒會出現煩躁不安、流口水、拒食、嘔吐,有時訴頭痛、腹痛或肌肉痛 。口腔中出現咽峽皰疹和潰瘍:一般起病2日內口腔黏膜出現少數(少則1 2個,多達10餘個)小的(直徑1 2mm) 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 ,但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在以後的24-48小時內,水皰破潰變為淺潰瘍,表面覆有淡黃色或白色假膜,一周左右癒合。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大多正常。如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明顯高於正常,應考慮合並細菌感染。家長在加強護理和觀察病情的同時,還應該有一定的耐心,如果孩子精神萎靡、面色欠佳,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


1、發燒家庭護理


有部分嬰幼兒高熱可以誘發驚厥,對發熱患兒須給予必要的退熱處理。正確測量體溫、按醫囑使用退燒葯,注意多飲水,必要時可用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2、飲食喂養


由於咽喉部、舌部皰疹和潰瘍疼痛,偏咸、偏熱、偏硬的食物會使疼痛加重,所以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鼓勵寶寶多飲水。

3、口腔護理


寶寶口腔皰疹、潰瘍不停的流口水,及時擦乾防止唇周口水疹。每次奶後、進食後、嘔吐後可以喂2-5毫升溫開水清潔口腔,2歲以上大寶寶可以用淡鹽水漱口。清潔後可以用抗病毒噴霧噴咽部,像開喉劍噴霧劑都是可以使用的,同時還可口服維生素B12、維生素C。

4、按照醫囑服用葯物


不要濫用抗生素進行消炎處理,因為皰疹性咽峽炎大多數是由病毒引起的,在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是沒有效果的。具體用葯還是聽取葯師或醫師意見。

5、注意消毒隔離


因為此病和手足口病都具有傳染性,所以要和其他小朋友隔離,隔離期限為從發病起兩周時間。注意居室通風,注意衛生,尤其手的衛生,強調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以上由PSM葯品安全合作聯盟編輯 提供答案!

❸ 這份新生兒異常行為匯總,值得你一看

前段時間發過「能不能豎抱寶寶」之後,引來了一大波新手媽媽的新問題,重復回答N遍之後,我才想起來,為啥不把他們匯總成一個清單?

看看那些困擾新手媽媽無數日夜的小問題,你中過幾個?

不停打嗝兒是餵奶方式不對嗎?

很多寶寶都會打嗝,而且一打打好久,看著都替他難受。

很多媽媽表示明明喂完奶之後拍嗝了,怎麼還是打個不停?

新生兒打嗝固然跟餵奶方式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 3個月之前寶寶的橫膈肌還沒有發育成熟。 一般3個月後打嗝的現象會自然好轉。

打嗝對身體 健康 沒有任何不良影響,也不需要干預 ,有的寶寶喂點水或奶可以讓打嗝暫停,但是有的寶寶根本無效。

睡覺一驚一乍是受驚嚇了么?

新生兒睡著後動不動就會一驚一乍,或者閉著眼睛雙頭突然舉起然後大哭。

三更半夜的看到這種景象,再聯想一下坊間的各種傳言,對於膽小的新媽媽來講還是蠻驚悚的

其實這只是新生兒常見的驚跳反射,並不是什麼嚇著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少,通常到4個月後消失。

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頭一直搖晃是有什麼毛病么?

有的寶寶躺在床上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帶勁到完全停不下來。

看的老媽子們一陣心驚,媽呀,這是什麼節奏,不是說劇烈搖晃會腦震盪么,難不成是頭疼不舒擾核服嗎?不會晃出什麼毛病吧?

有調查表明, 每5位寶寶當中至少1人會在睡覺時激烈地搖晃頭部 ,有的6~7個月左右的寶寶還會晃來晃去甚至撞頭。

但晃頭是一種寶寶緩解煩躁的方式,有節奏的晃動會讓他們感覺輕松, 並不是什麼行為或情緒上的問題。

應對寶寶的搖晃,最好的辦法就是 不介入,更不需要強行制止。

眼屎很多是「上火」么?

大多數新生兒在頭1-2個月是沒有眼淚或僅有幾滴眼淚的。

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淚腺還沒發育完善,不能分泌很多的眼淚,所以眼屎就會多, 95%新生兒的淚腺會在6個月發育完全。

這並不是炎症或是上火,更不要滴什麼眼葯水、喝什麼敗火茶!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干凈的棉球沾水幫助寶寶擦拭掉分泌物;可以幫助寶寶按摩按摩淚腺。

口水流個不停是「上火」么?

不知道「上火」上輩子做過什麼孽,這輩子要背這么多黑鍋。

0-6個月的寶寶流口水通常只有兩個原因:

一種原因,是長牙:

關於長牙前多久開始流口水,實在不好說。

有的孩子流幾個月才能出牙, 比如CC,3個月就成口水罐了,我每天都盼著出牙,盼了三個月才出了一顆。者李肆

有的寶寶就乾巴利落脆,口水流不了幾天牙就跟著往外冒了。

口水多的另外一種原因,就是疾病:

比較常見的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

如果寶寶非出牙期突然流口水、或出牙期口水突然增多,最好檢查一下 口腔以及咽部有沒有皰疹。

關於這兩種疾病咱們也寫過,就直接放鏈接了:扒一扒手足口和皰疹性咽頰炎這對「表兄弟 」。

枕禿、出汗是佝僂病么?要補鈣么?

常有媽媽發來照片, 寶寶枕禿的厲害,是不是缺鈣?

這個問題十個媽媽有九個都會問到。

寶寶出生後的胎發都是會脫落的,就如同乳牙最後會脫落,恆牙會長出一樣。

所以在寶寶6個月之前,脫發這件事兒首先肯定是正常的。

而頭幾個月寶寶躺著的機會比較多,後腦勺與床鋪摩擦自然會加速胎發的脫落。

如果還給寶寶枕了頗具摩擦力的枕頭,那肯定會禿的更嚴重,但這都不是因為缺啥!

很多媽媽容易由枕禿聯想到佝僂病,因為枕禿、多汗都是佝僂病的症狀。

如果說單單的枕禿還不足以引起恐慌,那麼加一個神助攻就由不得讓人心生警惕了——巧了,寶寶還愛出汗!!

所以,咱先插播一下寶寶出汗的問題。

小寶寶都愛出汗,多到怎麼看怎麼不像是正常現象。

但人家真的是正常滴!

由於嬰兒控制體溫的中樞神經還沒有發育完全,而且新陳代謝也比成人更快,所以會格外愛出汗首轎,尤其是在夜間。

有時候衣服都會濕透,但這不是生病、也不是體虛、更不是缺啥!

夜裡睡覺出汗很多,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太熱了,當然不能參照成人的標准。

通常寶寶的穿蓋比大人需要的要少,判斷冷熱的標準是 脖子溫熱,手腳不涼。 如果摸到脖子有汗,那一定就是太熱了。

寶寶睡覺不需要被子,穿厚薄適宜的睡衣或睡袋即可。

所以,多汗、枕禿雖然是佝僂病的的症狀,但佝僂病卻不是引發這兩種症狀的唯一原因。

再者, 佝僂病也不是因為缺鈣,而是維生素D攝入量不足。

母乳寶寶只要按時按量的補充維生素D,就很少會出現佝僂病。

關於VD的補充之前寫的很詳細,沒看過的可以直接戳原來寶寶一直缺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D

新生兒鼻塞、打噴嚏感冒了怎麼辦

母乳自帶抗體,3個月之內的寶寶感冒的比例確實不高,所以最初有媽媽火急火燎的來問,新生寶寶感冒了怎麼辦時,我也跟著著急上火。

我們雖然建議常見小兒疾病不要著急跑醫院,但是新生兒生病確實很麻煩。

可是再一追問,90%不過是虛驚一場,很多媽媽只是誤把「新生兒鼻塞」當作了「感冒鼻塞」。

很多寶寶鼻子不太通氣的原因是因為鼻孔太小,一旦空氣質量不好,比如說 霧霾天 (即便不開窗室內也必然是受到影響的)、或者 空氣太乾燥 ,那麼形成的鼻屎就會多且硬,堵住一部分鼻孔,影響寶寶呼吸,聽起來呼哧呼哧的。

可以滴一滴淡鹽水或是母乳進鼻孔,幫助鼻屎軟化;平時可以開加濕器保持室內空氣濕度。

而「所謂感冒」的第二個症狀, 打噴嚏多 ,也正是受到鼻屎的刺激導致,是寶寶鼻腔自我清潔、排出鼻屎的一種正常反應。

當然除此之外,打噴嚏也有可能是受到灰塵、溫度等刺激所致。

總之,判斷新生兒感冒,還是要看有無稀鼻涕,以及體溫有沒有升高。

C媽說

看完只想問一句:

那麼多個日日夜夜,

你的心是不是白操了?

❹ 皰疹性咽頰炎的症狀及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是由許多A組柯薩奇病毒,偶爾也有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那麼皰疹性咽頰炎的症狀及治療大家知道多少呢?

皰疹性咽頰炎的症狀

皰疹性咽頰炎一般起病比較急,出現急劇的發熱,多為低熱或中度的發熱,也可以有少數的高熱,達到40℃以上,甚至會引起驚厥,2-4天可以逐漸減輕。小兒可以見到拒食、哭鬧,煩躁不安、流涎這些症狀,也可以出現惡心、嘔吐。皰疹性咽頰炎的咽喉部的典型症狀可以出現咽部充血,起病兩日之內有口腔黏膜數個小的灰白色的皰疹,周圍繞以紅暈,2-3天後紅暈加劇擴大,可以出現潰破,形成黃色的潰瘍面。

皰疹性咽頰炎的治療

1.運動治療

大多數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身體抵抗力都比較差,所以在得了皰疹性咽峽炎以後,必須要積極的運動。而運動不但能夠提高免疫力,對於皰疹性咽峽炎和其他疾病也有著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2.病因治療

干擾素a,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病毒復制時蛋白質的合成、增強未感染宿主細胞抗感染能力和激活宿主免疫細胞。可以通過噴霧或霧化給葯,局部用葯使用便捷,兒童容易接受且胺全有效。

3.葯物治療

患兒體溫達到38.5°C以上,伴有明顯不適時需降溫治療,除進行物理降溫外,也可給予退熱葯物進行降溫。常用退熱葯物包括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患兒發生高熱驚厥時,需要及時進行止驚治療,常用葯物為咪達唑侖、水合氯醛。

4.一般治療

注意做好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的患兒,應適當補液,以防止電解質紊亂。發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如退熱貼、溫水浴等。

❺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線!家裡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氣逐漸轉熱,

手足口病 已進入高發期,

同時上線的,

還有它的「小弟」——

皰疹性咽峽炎


近期各地對這「兄弟倆」

發布的預警信號

可謂一浪接一浪


最近幾年,「手足口病」的高發病率讓大家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度明顯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潰瘍、手腳心有小水泡,家長們都基本會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麼預防處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長報告後處置了幾起幼兒園聚集性發生的奇怪現象卻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現是孩子們在班級里聚集性發病,只有嘴巴里有皰疹,手心沒有水泡,足底沒有水泡,多有高燒。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季節,常見於 5歲以下 的小寶寶,而 幼兒園(托幼機構) 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是它們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寶爸寶媽瞬間「臉盲」,因為這兩傢伙實在是太像了,撞臉指數高達 99.99% 。

如何區別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 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


兩者 都是由腸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二者病毒間有許多重疊,導致症狀與傳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專業醫療人員,非常容易誤診誤斷。


從病症上來說,皰疹性咽頰炎來勢猛烈,高熱抽搐的臨床表現往往讓家長先亂陣腳,但實質上來說 皰疹性咽頰炎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並發症與後遺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幾率感染並發症,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有時往往危機生命;家長們應當在發現孩子有手腳水泡與發熱後,及時送去就醫,切勿拖延 。因此,從並發症來看,手足口更危險。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炎?

皰疹性咽炎發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症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驚厥。體溫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發病時常有嘔吐或頭痛,少數患兒有腹痛。

孩子如果發生以上症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炎的可能性,應及時就醫,否則有可能合並細菌感染,小皰疹發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長可以對照以下症狀:

Ø 發高燒, 體溫多在38 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

Ø 出現丘疹或皰疹, 多發於手、足、口、臀 四個部位

Ø 口腔潰瘍疼痛,拒絕進食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如何護理?

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識別危重信號,及時就診,合理治療,一般都可順利康復。


1. 注意隔離


(1)患兒應盡量待在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後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共隔離 2 周時間,尤其是在發病的第一周內,傳染性是最強的;


(2)多通風:

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家長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2. 觀察病情


(1)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新的症狀:

注意有無新的體征出現,或原有症狀、體征有無加重或惡化,重點留意有沒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號出沒;


應密切觀測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肢體抖動、易驚、皮膚溫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壓等,一旦出現危重信號,需及時就診或復診。


(2) 注意觀察呼吸:


主要觀察患兒有沒有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的情況,5 歲以上兒童 30 次/分鍾;1 歲 5 歲 40 次/分鍾;2 月齡 12 月齡 50 次/分鍾;新生兒 2 月齡 60 次/分鍾;


如果有持續或頻繁出現呼吸困難和/或呼吸頻率加快,那麼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需要及時就診或復診了。


(3)定期監測體溫:


一般每 4 個小時可以測一次體溫,如體溫超過 38.5 (腋溫),每 1 2 小時測一次體溫,並要注意有無寒戰、驚跳、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出現幻覺或甚抽搐等情況,進行退熱處理後 1 小時應重測體溫。


3. 注意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的烹飪軟爛或流質、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病的一周內,休息很重要

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餐後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

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

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於太陽底下暴曬 0.5 1.0 小時,但只限於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消毒:

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後、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後都應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麼?如何消毒?


1.空氣

以自然通風為主,每日通風2 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無法自然通風的可採用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有條件的可使用紫外線消毒。


2.物體表面、地面、牆壁

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檯面、水龍頭等)、地面和牆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必要時用清水擦拭乾凈。

被患兒糞便、皰疹液等污染的物體表面、地面和牆壁可先用即棄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噴灑消毒,作用30分鍾。


3.衣物、被褥等織物

患兒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單獨清洗,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煮沸20分鍾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


4.奶瓶、餐飲具

患兒的奶瓶、餐飲具每次使用前應煮沸20分鍾或高溫消毒。



5.玩具、學慣用品

患兒接觸過的學慣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凈,不適合用消毒劑擦拭的學慣用品(如書本等)可陽光下暴曬2小時。


6.手

手接觸糞便、皰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後,應及時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確的方法洗手,必要時可用復配手消毒劑進行雙手消毒。


7.便器

患兒使用後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


8.診療用品

醫務室的診療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體溫計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30分鍾,清水沖洗干凈後備用。 壓舌板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壓舌板應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壓蒸汽滅菌。


9.校車

如果有配備校車,要保持校車衛生清潔;校車應以自然通風為主,密閉的空調車應開啟通風裝置;每天對校車的門把手、座位、扶手、車廂地面等進行消毒。


特別提醒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腸病毒引起的,醇類消毒劑(如酒精)對它的滅活效果不佳,不宜用於噴灑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類復合制劑,須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殺滅腸病毒。


如何預防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


因手足口&皰疹性咽頰炎都是通過 糞-口-呼吸道傳染 ,且都是因腸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傳染病,所以預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種疫苗


2016年我們國家就研發上市了 EV71疫苗 (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用於預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



接種EV71疫苗的適齡兒童為 6月齡-5歲 ,建議盡早接種,低齡兒童盡量在 12月齡前完成2劑次接種 程序(兩次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便盡早發揮保護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種EV71疫苗,可以預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絕大多數重症手足口病。 寶寶接種後,得手足口病的幾率會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會是嚴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說呢?


02

加強防禦


除接種疫苗之外,防護預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自身抵抗力較強或曾被感染過,因此不會發病或者只出現類似感冒、口腔潰瘍等較輕的症狀。但成人在和寶寶的密切接觸中卻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寶寶,因此成人在接觸寶寶前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洗干凈手之後再去抱寶寶。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一定要落實: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最後提醒 :凡出現發熱、感冒或呼吸道症狀,或發現手足口皰疹皮疹病兒,應速去醫院就診。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及時應對、不信謠言,才能給寶寶最好的保護!


另外要提醒各幼兒園(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非常必要,如發現寶寶出現發熱、咽痛、出疹等症狀,要通知家長盡早帶寶寶到醫院就診。病例異常增多時,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❻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有沒有危險

醫生說:它和手足口是同一類型的病。如有發燒、驚厥、抽搐、四肢抖動、驚跳、精神不佳等現象則要高度注意、密切監視了,那樣屬於重症患者,可能引發腦炎等並發症,醫生基本都會建議住院觀察的。如果手腳嘴巴都還沒有很多小紅點,則打打點滴、控制住發燒基本就不會有問題。 ps。成人患手足口感受:早期(第一天)類似於感...冒,渾身酸痛,貌似發燒,感覺冷,疲憊,犯困,手腳有極少量紅點點;然後(第二天)手腳會起超多的、大面積的紅泡泡,又疼、又癢、又麻、又腫的,一個星期左右甚至更長時間才會消;嗓子特別疼,火燒火燎,吞咽困難,該疼痛不同於一般的咽炎、扁桃體炎;第三、四天吧嚴重者會嘔吐,吃下去即吐;還會拉肚子。 因為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性疾病,後兩個表現可能因人而異,不過,提醒家長,患兒會很難受,請及早治療。

❼ 皰疹性咽峽炎有什麼症狀 皰疹性咽峽炎會自己好嗎

1

皰疹性咽峽炎有什麼症狀

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首先表現為發熱,起病早期表現有反復高熱。其次是流涎,流涎就是寶寶一發熱半夜流口水,檢查發現寶寶咽峽部數個這種皰疹。

重症病例可以出現精神不好,精神萎靡,還有可以出現肢體抖動、驚跳,還有易驚症狀,這些就考慮是手足口病合並腦炎的一些表現。此外皰疹性咽峽炎可以出現咳嗽,甚至可以合並肺炎等症狀。

2

皰疹性咽峽炎會自己好嗎

首先要明確,皰疹性咽峽炎是因為腸道病毒感染的發熱或者不發熱,伴隨有咽峽部皰疹的疾病,腸道病毒一般都有個自限性病程,大部分皰疹性咽峽炎是一個星期左右的病程。

所以,如果病情穩定,沒有發熱,生命鄭氏山體征平穩的情況下,有的皰疹性咽峽炎就給予多喝溫開水、注意監測體溫和精神反應各方面的情況,沒有給予特殊的治療,慢慢喊中的也可以使病情控制,是有可能自愈的。

3

皰疹性咽峽炎幾天痊癒

皰疹性咽峽炎是腸道病毒感染疾病,病毒感染一般都有自限性病程,大部分一個星期左右可以把病情控制,皰疹基本上慢慢修復了,但是要完全修復可能要八到十天,達到痊癒的狀態。有的機體免疫功能比較好的,病情恢復快的,可能一個星期就完全消失。

4

皰疹性咽峽炎能洗澡嗎

皰疹性咽峽炎是可以洗澡的,一般來說在發熱的時候,如果退熱有困難,或者是低熱的情況核搏下,可以給予洗溫水浴幫助退燒,寶寶沒有發熱的情況下同樣是可以洗澡的,因為洗澡本身就是清潔衛生,洗了澡寶寶身體舒服一些,相對來說病情恢復也快一些。

❽ 秋季小兒好發疾病——皰疹性咽頰炎

近期,朋友圈被一則「孩子高燒40度,確診為皰疹性咽頰炎,聽說傳染性極高,兒童醫院、兒研所已經有上千名類似的患兒就診……」消息刷了屏。這里提醒各位家長,請不用慌,用知識來武裝自己,不用被假象蒙蔽雙眼。秋季確實是皰疹性咽頰炎的高發季節,但是沒有網傳的那麼誇張!

(作者:夏晶,國家二級營養師,育兒科普作者,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姚迪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❾ 皰疹性咽峽炎,知多少一圖讀懂,注意這四點輕松應對

入春以來,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增多。這種病傳染性強、傳播快,通過接觸、飛沫傳播,1-7歲的兒童普遍易感,特別容易在幼兒園流行。患兒會突然高熱,甚至反復高熱並伴有咽喉紅腫、食慾不振等症狀,無法與普通感冒相區別。

聽說這種病比手足口病還兇殘?聽說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分不清?

別急!先來跟著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皰疹性咽峽炎」!

對抗皰疹性咽峽炎,注意這四點:

寶寶發燒超過三天,需及時就診

雖然多數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預後良好,屬於自限性疾病,症狀較輕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癒,但少部分孩子會出現腦炎等並發症,危及生命。

如果患兒超過三天高燒不退,或出現渾身發軟,嘔吐,驚跳,肢體抖動等情況,要高度懷疑並發腦炎可能,需及時就診。

別湊熱鬧,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觸傳染,所以,體弱的孩子要盡量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已經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離兩周。

外出回家及時洗手,家長自己也不要忽視

外出回家要及時洗手,許多家長對孩子們都是這樣要求並且執行的,對自己就難免鬆懈,這同樣會給孩子的 健康 帶來隱患。

成人接觸了手足口病毒同樣可能感染此病,由於成人抵抗力強等原因,沒有出現手足口病的相關症狀,但是已經處於隱性感染狀態了。雖然沒有相關症狀,但體內已經攜帶了該病毒並且也會向外排毒,傳染給孩子。

所以,家長也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換洗衣服、曬被褥。

不要亂用抗生素

有的家長說用抗生素去預防,這是不科學的。因為抗生素是殺菌和消炎的作用,卻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長給孩子亂用抗生素,還會導致菌群混亂,無形中會延長病程,加重病痛。

兒童飲食安排十大難題

飲食安排有問題,孩子會貧血,將來影響生育

飲食安排有問題,孩子長不高,怪你一輩子

飲食安排有問題,孩子豆芽菜,看著好欺負

飲食安排有問題,孩子小胖墩,容易性早熟

飲食安排有問題,愛垃圾食品,不跟你商量

飲食安排有問題,影響專注力,好動坐不住

飲食安排有問題,學習成績差,拚命上補習班

飲食安排有問題,營養不良,煩煩煩

飲食安排有問題,經常生病,累累累

飲食安排有問題,逼著吃,影響親子關系

長此以往,還會出現:一是腸胃功能紊亂,二是厭食,都跟飲食結構或飲食搭配不合理有關,三跟心理問題。

......

等等這些, 追根溯源,就是孩子早期發展時某些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營養

❿ 寶寶得了咽峽炎,現在腿上也有小泡泡,咽峽炎會在別的位置長嗎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病毒性感染,常見的病原體為各種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等等。典型的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就是口腔特別是咽峽部皰疹、吞咽疼痛、發熱。皰疹集中於口腔部。如果其他部位也有長皮疹,甚至進展為皰疹,就要注意是不是有手足口病了。

實際上,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下面來說說這兩個病的關系!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區別

①部位不同。手足口病的皰疹的位置常見於口腔、手心手背、足底足背、肘部、膝蓋、屁股等處,而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主要是在口腔,四肢、屁股等處,則不會出現。我們兒科醫生判斷一個孩子到底得的是手足口病還是皰疹性咽峽炎主要就是看部位。

②傳染性不同。手足口病的傳染性更高,更容易在孩子間傳染,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程度沒有手口病的高。曾經多次見過幼兒園整個班級小朋友幾乎都得了手足口病,不得不停課,但是很少聽說因為皰疹性咽峽炎而停課的。

有時候,寶寶看起來得的是皰疹性咽峽炎,但是手足屁股等處皮疹長的並不是那麼典型,家長不是那麼容易鑒別發現罷了。特別是在2008年手足口病大流行的時候,很多重症手足口病的孩子,直到病情加重的時候在身上都沒怎麼找得到皮疹。所以,當家長覺得沒把握的時候,建議及時帶寶寶找兒科醫生!

無論是皰疹性咽峽炎還是手足口病,特別是寶寶為5歲以下(尤其<3歲),在家觀察期間,建議家長注意寶寶是否有以下情況:

發熱超過3天;精神差、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症狀;呼吸心率增快;四肢末梢循環差,充盈時間延長,冰冷,發紫;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危險信號:年齡<3歲;體溫>39℃,≥3天;嗜睡、頭疼、嘔吐、抽搐等表現。

上面這些情況寶寶具備得越多,家長的警惕性就要越強。畢竟寶寶表達能力是很欠缺的,年齡越小家長越要重視!嚴重病例大多是發生在一兩歲小年齡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