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慢性蕁麻疹吃中葯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慢性蕁麻疹吃中葯

發布時間: 2023-04-12 06:02:22

A. 得了慢性蕁麻疹,莫要愁,中醫葯來幫忙

蕁麻疹,主要表現為此起彼伏的風團伴輕重不一的瘙癢,是常見過敏性皮膚病。大多數病人發作常有規律性,或夜間發作,或清晨驟起。病情輕者,對生活、學習與工作並無大礙;病情重粗察者,會明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一般把病程超過6周的蕁麻疹稱為慢性蕁麻疹。本病易診難治,西葯只能控制症狀,不能根治,而中醫在治療慢性蕁麻疹確有高招。

蕁麻疹,中醫稱之為「癮疹」,又稱「風疹塊」和「鬼飯疙瘩」。其發病機理在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風瘙癮疹候》認為是「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癮疹」就有記載。目前中醫學者認為慢性蕁麻疹的發病機理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外感風寒、風熱之邪,或進食魚蝦海味,脾胃濕熱,氣血虛弱等諸多因素而致人體腠理疏鬆,營衛失調所致。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鬱不舒、氣機壅滯不暢、郁而化火、灼傷陰血、致陰血不足復感風邪而發。在臨床施治中應結合患者的體質,臨床表現,發病原因或誘因,皮疹顏色,舌脈象等因素辨證施治,做到有的放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總結大致有以下幾種證型。

一、風寒型 風團淡紅或淡白伴瘙癢,遇風寒加劇,得溫則減,舌淡苔薄白,脈遲緩。治宜散寒和營,祛風止癢。方用桂麻各半湯和荊防敗毒散化裁:麻黃,桂枝,白芍,防風,荊芥,蟬蛻,白鮮皮,生薑,大棗,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二、風熱型 風團鮮紅、皮膚自覺灼熱,瘙癢,遇熱加重、得冷則緩,口渴,煩燥不安、舌紅苔黃,脈浮數。治宜辛涼清熱,祛風止癢。方用銀翹散和消風散化裁:銀花,連翹岩做茄,牛蒡子,蟬蛻,荊芥,胡納防風,丹皮,白鮮皮,桑白皮,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三、腸胃濕熱型 風團或紅或紫,神疲納呆,脘腹痞滿脹痛、口臭、大便秘結或泄瀉,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通腑瀉熱。方用茵陳蒿湯和除濕胃苓湯化裁:茵陳,大黃、梔子,蒼術,厚朴,陳皮,豬苓,澤瀉,茯苓,白術,防風,當,苦參,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四、沖任不調型 皮損周期發作,多於經前發作,經後消退,伴痛經,乳房脹痛。治宜舒肝理氣,調攝沖任。方用丹梔逍遙丸化裁:丹皮,梔子, 當歸,白術,茯苓,柴胡,黃芩,防風,蟬蛻,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五、氣血兩虛型 風團反復發作,經年不愈、勞累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治宜補氣養血,調和營衛。方用四物湯和玉屏風散化裁: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桂枝,黃芪,白術,防風

六、陽虛型 風團遇冷誘發或加重,平素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無味,小便清長,腰腹畏寒,著衣較多。舌淡暗,苔白潤,脈沉細。治宜溫陽散寒。方用陽和湯和當歸四逆湯化裁:炙麻黃,炮姜,白芥子,熟地,制附子,乾薑, 肉桂,鹿角霜,當歸,黃芪,蟬蛻,大棗,炙甘草。日一付,水煎服。

B. 蕁麻疹中醫治療

蕁麻疹 是一種過敏性 疾病 ,它的 治療方法 有很多種, 中醫 就是其中的一種。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蕁麻疹中醫治療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蕁麻疹中醫治療

一、風熱型

相當於急性蕁麻疹。皮疹色澤紅赤,受風加劇。治宜疏風 清熱 。方用疏風清熱飲、消風散加減:荊芥15、防風12、牛蒡子10、苦參30、蟬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銀花25、連翹15等。

二、風寒型

相當於寒冷性蕁麻疹。治宜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或桂枝湯加減:麻黃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獨活9、防風5、荊芥9、浮萍10、炙草6、生薑15、白蘚皮10等。

三、脾胃 濕熱 型

相當於胃腸型蕁麻疹。方用除濕胃苓湯合茵陳湯加減:茯苓20、蒼術10、白術15、厚朴10、山梔9、茵陳20、防風10、荊芥10、香附15、烏葯10、枳殼9、澤瀉10、大黃6、砂仁9等。

四、陰虛火旺型

多見於慢性蕁麻疹。皮疹多在午後或夜間發作,皮疹時隱時現,來去無常,經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黃, 頭暈 目眩,口乾頰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光,脈數無力。治宜養血、 滋陰 、 降火 。葯用四物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當歸、生地、首烏、玄參、地骨皮、白芍、青蒿、龜板、鱉甲、勾藤、五加皮、白蘚皮、桑白皮等。

五、沖任不調型

多見於女性,因月經紊亂而引起蕁麻疹。發疹有周期性,與月經有關,常有 月經不調 ,經期超前或推後。經來 腹痛 ,經色紫紅或有瘀塊。經來疹多,症狀加重;經清疹退,症狀消失。苔薄,舌有紫氣,脈弦數。治宜調理沖任。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紅花、丹參、當歸、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絲子、仙靈脾、巴戟天、防風、荊芥、甘草等。

六、熱毒燔營型

多為感染或葯物引起的急性蕁麻疹或血清病型蕁麻疹。發病突然,皮疹廣泛,全身大塊狀,色絳紅,灼熱感,奇癢。伴有發熱、惡心、心煩不安,口渴喜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 便秘 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熱、涼血、 解毒 。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黃連、黃芩、生石膏、知母、銀花、玄參、人中黃、蘆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中醫治療蕁麻疹的 偏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一

金銀花12克,地膚子、芥穗各9克,大黃10克,厚朴、雲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貝劑,分2次服。本方清熱散風,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二

生地10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烏10克,黃芪12克,防風、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本方養血益氣,疏風止癢,適用於血虛受風所致的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三

荊芥穗10克,防風9克,金銀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黃芩10克,蟬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辛涼解毒,疏風止癢,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四

玉米須15克,已發酵好的酒釀l00克。將玉米須放人鋁鍋中,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撈去玉米須,再加酒釀,煮沸食用。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五

香樟木、晚蠶砂、徐長卿、敗醬草、核桃葉各30-創克,紫蘇120克。將葯任選一種煎水,乘熱先熏後洗,每日1叫次。本方適用於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六

熟地9克,當歸、白芍各20克,首烏、黃芪各30克,防風、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蟬蛻10克,荊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本方出自《山東中醫雜志》1989.8期,適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治療蕁麻疹偏方七

黃芪10克,白術、防風、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薑6克,大棗9克,浮萍6克,白蘚皮10克,荊芥穗9克,陳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本方調和營衛,益氣固表,對蕁麻疹有效。

治療蕁麻疹常用的 中葯 方劑

疏風散寒

調和營衛,可用桂枝湯加減,葯用桂枝、芍葯、荊芥、防風、生薑、甘草、大棗,或麻黃蟬蛻湯,葯用麻黃、槐花、蟬蛻、浮萍、黃連、甘草;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散加減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葯用荊芥、防風、桑葉、杭菊、蟬衣、金銀花、苦參、生地、生甘草,或麻黃、連翹根、杏仁、赤小豆、大棗、生梓白皮、生薑、炙甘草。

腸胃濕熱

解表疏風化濕,通腑解毒,方用防風通聖散加減.葯用防風、荊芥、連翹、薄荷葉、川貝、當歸、芍葯、白術、山梔、大黃、芒硝、生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陳、苦參。

血熱

涼血清熱,消風止癢,方用犀角地黃湯合化斑湯加減.葯用犀角、地黃、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元參、黃連、黃芩、鮮茅根、蘆根。

血瘀

活血化瘀,活血祛風,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或當歸飲子、八珍湯加減,葯用桃紅、紅花、赤芍、當歸、熟地、白鮮皮、防風、地膚子、生甘草,或黃芪、黨參、炒白術、全當歸、大生地、何首烏、白蒺藜、荊芥、珍珠母、茯苓、白芍。

蟲積傷脾

消食合胃,化濕散結,用保和丸,葯用炒山楂、半夏、茯苓、陳皮、萊菔子、連翹、元曲;健脾驅蟲,用烏梅丸,葯用烏梅、細辛、乾薑、當歸、附子、蜀椒、桂枝、黃柏、黃連、人參。

衛表不固

固表御風,方用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葯用黃芪、白術、防風、荊芥、黨參、芍葯、生薑、大棗、甘草。

氣血兩虛

調補血氣,益氣養血,祛風止癢,方用當歸飲子、八珍湯加減,葯用黃芪、黨參、炒白術、赤芍、防風、全當歸、大生地、何首烏、川貝、白蒺藜、珍珠母、茯苓、白芍。

沖任不調

調理沖任,養血活血,方用四物湯合二仙湯加減.葯用全當歸、白芍、大生地、肉蓯蓉、仙茅、菟絲子、炙甘草、夜交藤、珍珠母、丹參、黃柏、大棗。

C. 多年慢性蕁麻疹用什麼中葯

一般最難治的屬於慢性蕁麻疹較多,發作就是瞬間遍布全身,呈風團裝,如果不依靠抗過敏的要物也是瘙癢很難挺住的。

蕁麻疹的主要因素是人體肺氣不足導致皮膚表層功能紊亂。肺主肌表。

可采「蕁麻疹組合」鞏固治癒,平時忌酒。辛辣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D. 慢性蕁麻疹能通過吃中葯好轉嗎

恩,可以先到醫院查下,看看病情嚴重不,醫生都會開些葯。如果不嚴內重,吃點葯應該容就會好。如果病情嚴重的話,只吃中葯怕是不行,好了也會再復發。此外,葯畢竟有副作用,大人還不要緊,尤其是孩子不能多吃。建議可以一邊少吃點葯,多喝點抗過敏益生菌敏亦康,疊加起來,效果會好很多。

E. 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葯

中醫治療【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版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權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最好不要相信偏方,到醫院進行治療。

F. 中葯治療蕁麻疹

首先要知道得的是什麼類型的蕁麻疹,才好下葯。

(1)風熱型,多見於急性蕁麻疹。辨證為風熱襲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涼透表,宣肺清熱,方以「荊防方」加減。

荊防方

【葯物組成】荊芥穗2錢,防風2錢,僵蠶2錢,金銀花4錢,牛蒡子3錢,丹皮3錢,紫背浮萍2錢,乾地黃3錢,薄荷1錢半,黃芩3錢,蟬蛻1錢半,生甘草2錢

【方劑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2)風寒型,多見於寒冷性蕁麻疹。辨證為風寒束表,肺衛失宣,治以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黃方」加減。

麻黃方

【處方】麻黃3克,乾薑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功能主治】辛開腠理,和血止癢。主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3)陰血不足,血虛受風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辨證為陰血不足,風邪束表,治以滋陰養血,疏散風邪,方以當歸飲子加減;

(4)脾肺兩虛,風寒束表型,多見於慢性蕁麻疹。辨證為脾肺兩虛,衛氣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氣固表,方以玉屏風散合多皮飲加減。

再有:

慢性蕁麻疹中葯方劑

中葯方劑(一)

【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郁於肌膚。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名】多皮飲。

【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蘚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乾薑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中葯方劑(二)

【辨證】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治法】辛開腠理,和血止癢。

【方名】麻黃方。

【組成】麻黃3克,乾薑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中葯方劑(三)

【辨證】脾虛兼風。

【治法】健脾利濕,祛風止癢。

【方名】蕁麻疹湯。

【組成】蒼術5克,白術30克,茯苓15克,荊芥15克,丹皮15克,防風9克,白蒺藜12克,僵蟲10克,川芎9克,丹參15克,黃芩10克,龍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屈舒信方。

中葯方劑(四)

【辨證】陰血不足,風淫濕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氣誘發。

【治法】養陰益血,以清理血分為主,佐以疏風利濕。

【方名】加減當歸飲。

【組成】當歸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烏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龍9克,路路通15克,地膚子12克,烏葯6克,荊芥6克,防風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俞長榮方。

中葯方劑(五)

【辨證】沐浴當風,邪客經絡,氣血阻痹,而致風疹纏綿。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經。

【方名】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組成】麻黃3克,連翹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烏9克,苦參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何任方<蕁麻疹>

G. 小兒慢性蕁麻疹能吃中葯嗎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瘙癢,一癢起來,常人都很難忍受。但是現在,很多孩子由於護理不當或接觸到過敏原,也常會得小兒慢性蕁麻疹。因為聽說中葯對於治療蕁麻疹很有幫助,但是 小兒慢性蕁麻疹能吃中葯嗎

小兒慢性蕁麻疹能吃中葯嗎

蕁麻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過敏引起的。寶寶較小不提倡使用中葯治療,建議積極抗過敏進行治療較好,可使用西替利嗪滴劑進行治療較好。要遠離過敏原,例如蝦蟹等食物、葯物、花粉、油漆等,更不要使用刺激性食物較好。小孩不宜用葯太多,尤其是口服葯,此病不能完全根除,但不少人隨著年齡增長有逐漸消退甚至痊癒的現象。不要刻意偏食,正常飲食,如有特殊食品多次食用後每每發生過敏則喊哪彎就是過敏原,可以停止食用,如又想吃,可以漸次增加用量以使機體產生耐受而達到不過敏的程度。

小兒蕁麻疹多數很難找到過敏原因,故在發病期間,暫時禁食魚、蝦、蟹、雞蛋、牛奶等過敏性食物,可喝豬肝湯、排骨湯等易消化和有營養的食物,鈣片和含有維生素C較多的酸性水果,會有助於脫敏。也沒有必要去做過敏試驗檢查。治療及時得當,一般一周後即可恢復正常。

小兒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主要是找到過敏原,應用中醫治療,臨床上有不少至於病例,副作緩蘆用少,可以採用。但是如果寶寶較小,不宜用葯過多。

如何護理小兒蕁麻疹患兒

1、孩子得了麻疹如無並發症應在家中隔離。鄭悶隔離時間為5天,有並發症者需延長至10天。由於麻疹病毒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會喪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就可以達到空氣消毒的目的。家長接觸病兒後,只需在戶外逗留20分鍾,即可不傳染他人。病兒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曬1~2小時就可達到消毒目的。

2、室內要保持通風、整潔、乾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也不要噴灑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葯物,以免致敏。寶寶要加強鍛煉,參加各項有利於健康的運動,如游泳、跳繩、跑步、打球等。夏季用冷毛巾擦身,逐漸過渡到冷水沖澡,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夏季還可用食療調補,如用紅棗10個、蘆根30克,藿香10克,茯苓10克、烏梅5克、甘草3克,煎湯服用,有清暑化濕防過敏的作用。

3、注重營養均衡,患兒不宜食用過多高蛋白質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鮮類的食物。不讓孩子用手抓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可用冷敷減輕瘙癢感,也可用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清洗皮膚。注意衛生,家庭防蟎很重要。避免孩子接觸花粉類物質,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

精彩推薦:

牙齒黃怎麼辦

麻疹

齲齒

增高

腮腺炎

H. 中葯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患病初期,在皮膚出現紅斑、水腫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等,泡破後出現糜爛、滲水、結痂、脫屑等。覺瘙癢,搔抓可以引起糜爛、膿泡、出血、苔癬樣變等,另外可以從原發部位向周圍擴散,泛發全身,形成紅皮玻患病後瘙癢難忍。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e68a847a6431333335333164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血熱症【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溫馨提示:中醫治療蕁麻疹固原很好,但是見效比較慢。目前,經國內外皮膚病專家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針對蕁麻疹發病機理入手,精心研製的歐淇貝康抗菌乳膏,具有清毒化濕、清血除風、化瘀解毒的良好治療效果,對久治不愈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以及急性蕁麻疹都有很明顯的療效,此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蕁麻疹患者的病痛和煩惱

I. 慢性蕁麻疹最佳中葯治療方法

慢性蕁麻疹的最佳治療方法是中醫辯證治療。慢性蕁麻疹,因其病勢纏綿,歷內久不愈,反復發作,故有時容又稱為頑固性蕁麻疹。80年代以後,臨床上對此病頗為重視,其病機多責之於虛、濕、風、瘀;治療方面,主張益氣固表、清理濕熱、祛風止癢、養血和營、活血祛瘀等,尤其是久病風邪人絡,認為宜選用內服中葯調理過敏體質。
治療慢性蕁麻疹除了採取治療措施外還需做好生活調理、防護措施。
【生活調理

(1)對麻疹患兒應早發現、及時隔離、及早治療。隔離患兒不要出門,易感小兒不串門。
(2)良好的護理有助於本病的恢復,並可減少並發症。有的護理得當,可不治而愈。假如護理不當,就會發生嚴重的並發症,此時要及時採取其他治療措施。
(3)室內溫度要適宜,不可忽冷忽熱。保持空氣新鮮。燈光要柔和,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4)勤擦洗皮膚,注意清潔口鼻,假如眼眵過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輕輕擦洗。
(5)足夠飲水,在出疹期給於清淡易消化食物,進入恢復期應及時適量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