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蜂療副作用
蜂針
人類利用蜜蜂螫器官為針具,循經絡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針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蜂針療法。蜂針既給人體經絡穴位以機械刺激,同時自動注入皮內適量的蜂針液,具有獨特的葯理作用,其針後繼發局部潮經充血,以兼具溫灸效應。可見它是針、葯、灸相互結合的復合型刺灸法。
蜂針療法(bee venom therapy) 是利用蜜蜂尾部蜇針運用針灸原理蜇刺人體穴位,是一種自然療法(Naturopathpy),在世界部分國家應用已經超過1200年之久,在中國、韓國、和蘇聯有臨床上廣泛的使用。蜂針療法主要應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症、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
民間蜂螫治病經驗與針灸醫術相結合發展而成的蜂針療法,兼有針、葯、灸3種作用。
「針」:指蜂的尾刺似針,能刺激人體的經絡、皮部,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葯」:指蜂針中的蜂針液輸入人體,發揮了蜂針液的一系列葯理功效;「灸」:是蜂針刺後,局部充血紅腫,皮溫升高,似有溫灸效應,可起到溫經通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蜂針循經散刺法屬輕刺激,經穴直刺法為中等刺激,活蜂螫刺法是強刺激,視個體反應辨證施治。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蜂針療法提高了原始蜂螫法的療效。使用活蜂蜂針,將蜂針液中揮發性成分注入人體,這是蜂針液葯劑所無法代替的。
蜂針是蜜蜂的自衛器官,當蜜蜂感受到生命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脅時,會執行蜇刺的動作,而在針刺的同時,蜜蜂會從蜂針注射一種液體,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對於被針蜇的生物會產生局部或全身反應,我們將蜜蜂針刺所產生的液體稱為蜂針液。
蜂針液味辛、苦,性平。功能祛風通絡,化瘀止痛,抗過敏,降血壓。實驗研究知道,蜂針液含十一種勝x、五種s、三種生理活性胺、糖類、脂肪、各種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組胺、膽鹼、甘油、磷酸、蟻酸、脂肪酸。另含磷、碳、硫、鎂、銅、鈣、鉀等元素。在勝x中,最重要的有melittin,apamine,mast cell degranulating peptide和adolapin。整體來說,它們有著全身性的作用:抗發炎、抗細菌、抗黴菌、抗發熱、刺激血管通透性、刺激acth。s類(磷酸脂sa、透明質酸s、鹼性磷酸s、酸性磷酸s等),作用於心臟血管系統,或局部作用於蜂針液施用點。從諸多文獻中知道,蜂針液可作用在免疫系統,並抑制免疫失調。類固醇能治療的疾病,蜂針液一樣也可以治療,但是蜂針液有一個較類固醇為佳的優點,就是蜂針液沒有類固醇的副作用。這是它難能可貴的地方。蜂針液具有極強的溶血作用,它還有抗凝血作用,無論在體內還在體外,均可延長血液的凝固時間。蜂針液有抗發炎及抗菌作用,所含apamine、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制炎症的作用,另一些成分melittin則對腦下腺-腎上腺皮質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還有些成分本身既能刺激腎上腺皮質,又能直接抑制炎症過程。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此外,蜂針液還有免疫抑制、抗輻射及鎮痛作用,能抑制多種植物及動物腫瘤組織的生長。
蜂針液取得不容易,1g的蜂針液結晶至少需只10000隻工蜂才能收集完成,而且常溫下的天然蜂針液不太穩定,有2/3會揮發,其主成份為乙酸戊酯,為蜜蜂的警報費落蒙,僅殘餘1/3的蜂針液結晶。由於得來不易,因此蜂針液是十分昂貴的葯物,2001年在宜蘭武荖坑所舉辦的綠色博覽會曾經展出國外進口的蜂針液,每瓶只有0.1g,卻叫價3500元,換言之,每公斤的蜂針液價格高達3500萬元,可說價值連城。
根據出土的文物記載,古埃及、印度、羅馬、和中國都曾經以蜂針治療風濕病,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獻也記載蓋倫曾經用蜂針治療風濕病的案例,蜂針療法後來甚至還傳入俄國,為歷代沙皇所採用。
19世紀末開始有了關於蜂針療法系統性的臨床研究,1888年維也納醫師特爾(Terc),曾用蜂蜇治療風濕病173個病例,由於相當成功,這種療法逐漸流傳到整個歐洲。一直到20世紀新大陸才有較多蜂針療法用於風濕病,1935年美國的貝克(Beck)出版蜂針療法的專論,可謂集各家之大成。1936年中國也開展全國性大規模的研究,而到1950年代世界各國已經開始進行蜂針液成分的研究,以期更加了解蜂針液,並建立更詳細的資料庫。
人們早巳認識到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對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蘇聯醫學碩士約理什,N.(N.Yoirish)曾調查烏克蘭390位養蜂人的健康狀況,在養蜂場工作滿5年至57年的273人,養蜂以來他們沒有生過任何疾病,其中22人過去患風濕病,養蜂後被蜂螫治癒。養蜂人施瓦列夫介紹:他在蜂場工作了45年,從沒生過病,他家三代人養蜂,雙親健在,祖父不知道什麼叫疾病,活到105歲無疾而終。邦達連科養蜂40年裡從沒有生過病,其母也是養蜂人,1951年調查時她巳108歲,還很健康。我國當代養蜂家閩南庄淵澄先生1988年逝世,享年96歲;翼南王博亞先生1991年逝世,享年94歲,共同養過蜂的老伴巳98歲,仍健在。當今美國的城市居民熱衷業余養蜂者已達20餘萬人,在鬧區住家的庭院或陽台上安放一隻只形式各異的蜂箱。在競爭激烈、節奏快速的美國社會的各階層中,愈來愈多的人企望在與大自然親近的養蜂活動中寬松緊張情緒,增進健康。
蜂針療法對下述疾病療效顯著: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子宮肌瘤、各類神經痛、頸椎病、骨質增生病。
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有所差異。一般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個療程即可取得顯著療效,某些疑難雜症的療程則需適當延長。
蜂療患者須知:
1、蜂療的禁忌:過敏體質者;10歲以下的幼童;腦創傷;蕁麻疹者不宜採用蜂蜜療。蜂針治療期間嚴禁飲酒、食螺、蚌、蝦等食物和服用含蟲類的葯物,以免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2、蜂針的反應:初次接受蜂針的患者,在治療點或身體的某些部位產生經、腫、癢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這是蜂針(毒)溫經通絡的正常效應,無須用葯處理,在治療的過程中會逐步減少和消失。 蜂針反應的大小,並不是衡量某一人適不適應蜂針療法的指標和依據,它是蜂療醫生掌握間隔時間和蜂針用量的依據。
3、蜂針的療效:蜂針療法的特點是:對人體安全、沒有毒副作用。國際蜂療權威大師米倉溫先生把蜂毒加入蜂蜜中飲用,發現蜂針(毒)還有強壯強精的效果。加此孕婦接受少量蜂針,可以助長胎兒發育健全。
4、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稍有差異一般每項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療程可以痊癒,但如類風濕、神經官能症、支氣管哮喘等頑固性病種,需治療20次才能達到1療程,嚴重的病例需3-5個療程才能康復。
B. 蜂針是什麼
蜂針療法
人類利用蜜蜂螫器官為針具,循經絡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針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蜂針療法。蜂針既給人體經絡穴位以機械刺激,同時自動注入皮內適量的蜂針液,具有獨特的葯理作用,其針後繼發局部潮經充血,以兼具溫灸效應。可見它是針、葯、灸相互結合的復合型刺灸法。
蜂針療法對下述疾病療效顯著: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力低下、過敏性鼻炎、子宮肌瘤、各類神經痛、頸椎病、骨質增生病。
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有所差異。一般每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個療程即可取得顯著療效,某些疑難雜症的療程則需適當延長。
蜂療患者須知:
1、蜂療的禁忌:過敏體質者;10歲以下的幼童;腦創傷;蕁麻疹者不宜採用蜂蜜療。蜂針治療期間嚴禁飲酒、食螺、蚌、蝦等食物和服用含蟲類的葯物,以免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2、蜂針的反應:初次接受蜂針的患者,在治療點或身體的某些部位產生經、腫、癢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這是蜂針(毒)溫經通絡的正常效應,無須用葯處理,在治療的過程中會逐步減少和消失。 蜂針反應的大小,並不是衡量某一人適不適應蜂針療法的指標和依據,它是蜂療醫生掌握間隔時間和蜂針用量的依據。
3、蜂針的療效:蜂針療法的特點是:對人體安全、沒有毒副作用。國際蜂療權威大師米倉溫先生把蜂毒加入蜂蜜中飲用,發現蜂針(毒)還有強壯強精的效果。加此孕婦接受少量蜂針,可以助長胎兒發育健全。
4、蜂針的療程:根據病種和病情的輕重程度,療程稍有差異一般每項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1-2療程可以痊癒,但如類風濕、神經官能症、支氣管哮喘等頑固性病種,需治療20次才能達到1療程,嚴重的病例需3-5個療程才能康復。
C. 蜂毒的蜂毒療法
將蜂毒導入人體內的方法有幾種,但由於蜂毒對某些人有致敏作用,所以無論採用哪種治療方法,均必須在治療前進行過敏試驗,觀察治療對象對蜂毒是否過敏,若不過敏,可採用蜂毒進行治療。 不同的人對蜂毒的反應有所差異。絕大多數人接受蜂毒治療時,在受蜜蜂蜇的部位會出現局部的紅、痛、腫、癢的反應,這種局部反應,過幾小時或過幾天會自然消失。但是極少數人在接受蜂毒治療時,會發生嘔吐、腹痛,或是出現全身皮膚潮紅、騷癢、蕁麻疹、紫瘢、怕冷、發熱等反應。如有上述症狀時應進行葯物脫敏治療,方法是服用撲爾敏(4毫克)和強的松(5毫克)各1片,若服用4小時後還沒有好轉,可繼續按以上方法服用,直至症狀消失。若3~4次後仍不見效,應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鑒於人們對蜂毒療法反應的差異,在採用蜂毒治療疾病時,應先進行過敏試驗,方法是:用1隻蜜蜂在病人背部蜇刺,蜇後20分鍾拔出蜇針,第二天在背部再做1次同樣試驗,每次按常規方法檢查尿中有無蛋白質,若無蛋白質,則可進行蜂毒治療。若蜂毒是針劑,可以進行皮下注射,第一次用0.25毫升,第二次用0.5毫升,第三次0.75毫升,每次注射後必須檢查尿中是否有蛋白質。 由於蜂毒治療各種疾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目前還沒有一種科學的方法來鑒定蜂毒的效價。現在普遍採用將1隻工蜂的排毒量(約0.2~0.&127;4毫升)作為一個治療單位,治療使用的劑量大小,要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的變化而定,一般每次使用1~4個治療單位。
【來源】為工蜂腹部末端螫刺腺體內的有毒液體。
【性狀】淺黃色透明液體,比重1.1313,PH5.5。
【性味歸經】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疼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膝酸痛,坐骨神經痛。
【用法用量】每用1~5個蜂。捉到蜜蜂後,輕捏頭部,然後迅速放於患處,將蜂尾貼於皮膚,使之刺螫,立即感到疼痛,此時蜂毒隨螫針注入皮膚內,約1分鍾,將蜂彈去,拔出螫刺。此時螫處呈現出一小腫包,約指甲大小,20分鍾後,局部紅腫、發熱,有舒適感。一般24小時後作用消除,患處恢復常態。第二日或隔日再行刺螫。
【注意】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防治中毒現象發生。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JDQ-I型、Ⅱ型采毒器,QF-1型蜜蜂電子自動取毒器,封閉式蜜蜂采毒器,巢門、巢底兩用式電取蜂毒器,籠式電取蜂毒器(其使用方法按照說明書進行)。
電取毒是利用一定的電流通過蜜蜂機體,蜜蜂受電擊後,產生排毒反應而排出蜂毒,再用玻璃板等承接,待干後即可刮取蜂毒。取下的蜂毒要用棕色玻璃瓶裝好、密封,以備提純。
1、取毒場地應選擇人畜來往較少的蜂場,以免塵土影響蜂毒質量。操作人員與取毒用具要注意清潔衛生,尤其是取毒板要用乙醇消毒,工作時要穿上防護服及防蜂面罩,不要吸煙和使用噴霧器。取毒時切忌打開蜂箱觀看,一群蜂取毒完畢,應讓蜜蜂安靜10分鍾後再撤走取毒器。
2、取毒時間應選在每個流蜜期結束時,因流蜜期取毒,工蜂在排毒的同時會吐蜜,而污染蜂毒。取毒要選在氣溫不低於15℃、風小的傍晚或晚上(但不要超過晚上11點鍾)進行。
3、取毒的蜂群應選擇壯、老年蜂較多的蜂群,因為幼蜂在取毒時容易因電擊而受到傷害,也會減少取毒量。
4、蜂毒有強烈的氣味,對人體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刮毒時應戴口罩。
5、取毒後的蜂群應適當獎勵飼喂,補充營養,以及時恢復電擊後蜜蜂的體質。另外,取過毒的蜂群也不宜馬上進行轉地,要休息3~4天,以在蜂群「余怒消除」後再轉地為好。
6、取得的蜂毒要裝入深色瓶密封,置低溫處保存。
D. 蜂療調治蕁麻疹扎哪些穴位
對此,蜂療網專家指出,這必須得從了解蕁麻疹說起。 蕁麻疹又被稱為「風團」,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在接觸過敏源之後克迅速發生,也可以迅速消退,劇癢難忍,伴隨有發燒、腹痛、腹瀉等症狀。 專家表示,蜂毒擁有很強的抗過敏性(蜂毒同時或可引起過敏),蜂療調治蕁麻疹實際上採用的是中醫上的「以毒攻毒」的理念。另外蜂毒毒性較低,而且可以提升身體免疫力,因此對蕁麻疹有較明顯的治療效果。專家指出,如果要採用蜂針療法,需要使用蜂針扎以下三個主穴:曲池、三陰交、血海;以及「合谷、血海、委中、膈腧、天井、三陰交、曲池」組穴。 對於深圳市民的咨詢,蜂療專家梁燕群還表示,在醫學上只要皮膚破皮均屬於醫療范疇,雖然提供蜂針的蜜蜂隨處可以獲得,但是並不是人人可以施展蜂針治療的,必須由獲得中醫醫生資格證的醫師實施,否則將導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