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帶狀皰疹皮節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帶狀皰疹皮節

發布時間: 2023-04-07 06:36:39

① 什麼是帶狀皰疹

這幾天洗澡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後背起了好幾處紅疹子,很大一片,有點癢癢的,就很想用手去撓,而且我發現越來越多了,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這是帶狀皰疹。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什麼是帶狀皰疹。
1. 第一: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帶狀皰疹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伴有明顯神經痛。


2. 第二:帶狀皰疹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再度活動,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發生帶狀皰疹。


3. 第三: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徵為簇集性水皰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愈後極少復發。


注意事項
帶狀皰疹一般一周左右可癒合,這個病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是給人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可用阿昔洛韋軟膏外用抗病毒治療,皰疹注意不要抓破,以免感染。

② 腹部鼓脹如河豚,原來是帶狀皰疹作祟

吃生菜減重當心子宮、攝護腺都受害關節痛、尿酸高不見得是痛風腎性貧血櫻乎症狀不易分辨切勿輕忽快治療結婚五年不孕原來是巧克力囊腫惹禍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於感覺神經節,首次受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時,皮膚上會出現許多散在性小水泡,痊癒後,每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及繁殖,大量復制的病毒會從感覺神經節沿著神經跑出來,造成神經發炎也讓神經所支配的皮節產生群聚性水皰。

一名69歲女性,因左側腹部麻感及鼓脹就診。經詢問發現,該病患就診前兩、三周左側腹部皮膚產生水泡合並疼痛,之後同側腹部不明原因鼓脹,因曾被告知可能是腹部出血所以十分驚慌,於是就醫做檢查但未發現特殊異狀。

病患此次就醫時,左側腹部水泡已痊癒,除了麻感及腹部明顯鼓脹並無便秘等胃腸不適症狀。經診視後確認是罹患帶狀皰疹,影響范圍為左側腹部(左側胸椎第10至12皮節),合並感覺神經炎產生的神經麻脊跡悉痛,及運動神經麻痹引起的腹肌鬆弛及腹部鼓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或飛蛇,成因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從潛伏處的感覺神經節內跑出來。人體首次受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時,皮膚上會出現許多散在性小水泡,這就是水痘。

水痘痊癒後,病毒便進入感覺神經節內,當宿主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及繁殖,這些大量復制的病毒會從感覺神經節沿著神經跑出來,除了造成神經發炎,也讓這些神經所支配的皮節產生群聚性水皰。因皮疹沿著神經呈帶狀分布,因此稱為帶狀皰疹。

潘企岳表示,帶狀皰疹都出現在身體的一側,最常發生在胸腹部和頭頸部。水泡產生前的不明疼痛常被州穗誤以為是其他病症,水泡產生後常會被誤以為是蚊蟲叮咬,或是使用貼布引起的疹子。帶狀皰疹因感覺神經炎常伴隨感覺神經症狀,通常是抽痛甚至劇痛,也有可能產生癢、麻、蟲爬感等,這些症狀有可能發疹前數日開始至皮疹痊癒後數周甚至更久。

帶狀皰疹伴隨運動神經麻痹的案例較少見,整體來講約佔1%-5%,軀干更少約佔0.7%。頭部的帶狀皰疹可能會引起半側臉部肌肉麻痹,譬如Ramsay Hunt氏癥候群就是外耳的帶狀皰疹,症狀除了水泡、耳痛、耳鳴、聽力喪失、頭暈,還會合並同側顏面神經麻痹。腹部的帶狀皰疹若伴隨運動神經麻痹則有可能引起同側的腹部鼓脹,如同此案例。這樣的肌肉麻痹經過3個月至半年大多會自行復元,毋須過度擔心。此案例即提醒民眾辨識此一狀況免得引起無謂的驚慌及免去不必要的檢查。

話題: 帶狀皰疹, 水痘, 皮蛇

③ 水痘治療和預防:潛伏帶狀皰疹病根!打過疫苗還會得水痘

編按:水痘是一種高傳染力疾病,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簡稱水痘病毒)所引起,可藉咳嗽飛沫及接觸傳染。不是只有小孩子會長水痘,大人一旦得水痘,情況更嚴重。以下為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詳細介紹水痘病毒。 【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

唯一空氣傳染的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會在人類身上引發疾病的皰疹病毒有8種,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是其中一種。這是唯一以空氣傳染的皰疹,因此十分容易造成流行。 皰疹病毒有幾項共通特徵。其一,發病者分為初次感染和再度活化(reactivation);其二,感染過一次後,(恐怕)就不可能從身上完全去除,所以才說「Once herpes, always herpes」。 順帶一提,herpes在英文中音近「哈皮斯」。這個字原本在希臘文中是「爬行」之意,到了近代拉丁文中,轉為「皮膚發疹」之意。

診斷時要「仔細檢查皮膚」

初次感染V Z V時,皮膚會起水痘(varicella),也就是會在全身起水皰。 這種多半不用治療就會自然痊癒。然後,它們會賴在三叉神經節、背根神經節的地方不走,而且一賴就是幾十年。 然後,因年齡增長、使用類固醇等,而產生免疫抑制狀態時,它們就會沿著皮膚的感覺神經起疹子。這就是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在日本,有些地方稱之為「胴卷」,其日文原意是指一種包裹在腹部的帶狀袋子。帶狀皰疹可是相當痛的。 只要看到水皰伴隨會痛的疹子,沿著皮節(dermatome)生長,就能立即診斷出這是帶狀皰疹。甚至不需要接受任何檢查。 荷蘭的一般醫療醫師,在臨床診斷出帶狀皰疹的正確率高達90%以上。不過,仍有1成左右的錯誤機率,所以還是不能輕忽大意。醫師若沒有仔細觀察皮膚,就會出錯。重點在於,只要病人有感受到任何疼痛,就必須想到帶狀皰疹,並仔細檢查皮膚。

要注意無皮疹性帶狀皰疹

事實上,還有一種是無皮疹性帶狀皰疹(herpes sine zoster),這種只能透過疼痛的症狀來大略判斷是否為帶狀皰疹。不少以頭痛、胸痛、腹痛為主訴的病人,因為醫師沒有想到是帶狀皰疹,而只拿到醫師開的頭痛葯或Buscopan®(補斯可胖®),就被打發回家。 如果太晚診斷出來,就會演變成葯石罔效。一般來說,必須在發病72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葯。早期治療具有改善皮疹、減輕並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效果。在日本,現有的抗病毒葯為Valaciclovir(袪疹易®)和Famciclovir(抗濾兒®),兩者的效果被認為勢均力敵「注3」。醫師經常會使用類固醇來預防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但在綜合分析上,其預防效果是遭到否定的「注4」。 此外,因為病毒有可能透過三叉神經而使眼角膜受損,甚至造成失明,因此一定要進行眼科會診。尤其,鼻頭上起疹子時,就要小心眼睛的並發症(Hutchinson's sign)。 水痘疫苗的效果已在臨床實驗上得到驗證,因此許多國家都將其列為定期接種之疫苗「注5」。帶狀皰疹也有疫苗(Zostavax,日本未承認),在美國他們倡導50~59歲的民眾施打此疫苗。研究顯示,相較於使用安慰劑,施打疫苗可使帶狀皰疹的發病率,從6.6/1000人/年減至2/1000人/年「注6」。像日本這樣每年都在托兒所中引發水痘的流行……是非常愚蠢的,我說真的。 本文摘自《超圖解菌種圖鑒》/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台灣東販 ※以下看為您整理的水痘知識小網路!

水痘(Varicella)症狀

水痘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所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初期(紅疹出現前1-2天)包含輕微發燒(37.5-39℃)、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酸痛等症狀,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逐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由臉、頭皮往軀干四肢延伸,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皰,最後留下粒狀痂皮(通常約於2~4星期內痊癒)。

打過疫苗還會得水痘?

曾施打過疫苗的人仍可能得水痘,接種疫苗42天後仍感染野生株水痘稱之為「疫苗失敗的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 )」,其病程較短(4–6天)、水泡數約50顆以下且症狀表現溫和,突破感染患者的傳染力約為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的1/3。 而曾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仍有25%至30%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痘症狀,若水泡多於50處,則傳染力與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相似,罹病期間應與他人區隔,不宜忽視。

  1. 小於1歲之嬰兒、孕婦、成人及免疫缺陷者(例:患有嚴重疾病如癌症、免疫缺陷與不全者、正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者)若罹患水痘為水痘並發症之高危險群。
  2. 水痘並發症包含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蜂窩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中毒性休克徵候群)、肺炎、腦炎、小腦性共濟失調、雷氏綜合癥候群(Reye』s Syndrome)及死亡等。
  3. 水痘並發症的致死原因,在成人以原發性肺炎,小孩以敗血症和腦炎最常見。對於某些特殊的患者,如白血病孩童和新生兒,則致死率高達5%至10%。(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
參考資料:

④ 皰疹的結構皰疹的結構是什麼

皰疹的結構是:皰(半包圍結構)疹(半包圍結構)。
皰疹的結構是:皰(半包圍結構)疹(半包圍結構)。注音是:ㄆㄠ_ㄓㄣˇ。詞性是:名詞。拼音是:pàozhěn。
皰疹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皰疹pàozhěn。1. 常常成片出現在皮膚表面的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皰,如天花、水痘。2. 多發生在上唇或面部的皮膚病,局部先發癢,然後出現水泡狀的隆起,微痛,一兩周後結痂自愈。
二、引證解釋
⒈皮膚表面出現的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皰,常成片出現,大小不定,裡面充滿液體。天花、水痘等都有這種症狀。⒉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多發生在上唇部或顏面部,症狀租腔野是局部先發癢,然後出現水泡狀的隆起,內含透明的液體,有微痛,一兩周後結痂自愈。
三、國語詞典
病名。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症狀是在皮膚上出現水泡。可分為單純皰疹與帶狀皰疹。如:「口唇皰疹」、「陰部皰疹」。詞語翻譯德語Herpes(S,Med)_
四、網路解釋
皰疹科普中國皰疹是指皰疹病毒科病毒所致疾病。目前已知在皰疹病毒科中有八種病毒(單純皰疹病毒1、2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巨細胞病毒弊喊,EB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6、7、8型)可造成人類疾病,這類病毒被統稱為人類皰疹病毒(HHV)。HHV是一組中等大小的有囊膜的DNA病毒,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並能長期潛伏在體內,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再發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水痘、帶狀皰疹、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等疾病。可侵犯人體多個器官,任何年齡都可發病。
關於皰疹的單詞
zoster
關於皰疹的成語
獨步當時促膝談心電光朝露越殂代皰擔驚受怕東拉西扯點金乏術憚赫千里斗粟尺布詞不達意
關於皰疹的詞語
詞不達意點金乏術堤潰蟻孔擔驚受怕島瘦郊寒東拉西扯大公無私大含細入電光朝露促膝談心
關於皰疹的造句
1、目的:觀察復方徐長卿合劑外治帶狀皰疹的治療效果。
2、兒童牙病診室擁有牙片機、超聲潔牙機、光敏固化機等設備,吳迪可以開展兒童各種齲齒、牙髓炎症、根尖周病,及鵝口瘡、皰疹性齦口炎等兒童口腔粘膜病。
3、避孕套提供了一些保護以防止皰疹、梅毒和軟下疳,但是生殖器潰瘍的性病也能通過與受感染的皮膚接觸而傳染到。
4、避孕套也提供了一些保護以防止皰疹、梅毒和軟下疳,但是生殖器潰瘍的性病也能通過與受感染的皮膚接觸而傳染到。
5、帶狀皰疹感染侵犯薦椎皮節時,會引起膀胱功能異常,甚至急性尿液滯留。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皰疹的圓緩詳細信息

⑤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在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症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燒灼感,版三叉神經帶狀皰疹可出現牙痛權。皮膚呈不規則或橢圓形紅斑,數小時後在紅斑上發生水皰,逐漸增多並能合為大皰—嚴重者可為血皰,有繼發感染則為膿皰。

⑥ 帶狀皰疹是怎麼回事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患者在兒童期感染後病毒回長期潛伏答在神經根或神經節內,當勞累、熬夜、生氣、腫瘤患者放化療等引起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可迅速生長繁殖,並沿神經分布下行,破壞神經支配區皮膚,導致皮膚出現水皰、皮疹、紅斑等表現,同時伴有神經疼痛。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避免引起後遺神經痛。

⑦ 帶狀皰疹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呢

水痘-帶狀皰疹抄病毒是帶狀皰疹的直接襲致病病毒,病情與多種因素有關聯,人體免疫力處於低水平、外傷等外在因素均可誘發、加重帶狀皰疹症狀。一些人們對帶狀皰疹危害認識不清,出現的時候往往採取一些偏方或者自行用葯進行治療,不僅為有效治癒症狀,反而加重了病情。 鑒於帶狀皰疹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建議您如若發現帶狀皰疹症狀,請盡早科學診療。帶狀皰疹的初期症狀主要為: 1、初期症狀相對隱蔽,但發疹前往往會伴隨有輕度發熱、疲倦乏力、食慾不振等全身不適症狀,患部皮膚出現灼熱感或神經痛等,但也有少數病人不會出現這些症狀而直接發病。 2、各年齡段人群均可發病,但主要以老年人群為主,年齡愈大疼痛愈劇烈,甚至疼痛難忍,令患者身心疲憊不堪。 3、皮疹基本損害為成群的水皰,皰內容物清亮,嚴重時呈血性,水皰間融合,可發生壞死潰瘍。皮疹多呈單側分布,有時可見數堆水皰沿周圍神經支配的皮膚節段呈帶狀分布。

⑧ 帶狀皰疹的症狀有哪些

帶狀皰疹的典型症狀是發熱、乏力、局部淋巴結腫痛、患處皮膚灼熱、感覺過敏、神經痛以及沿神經走行分布的紅斑上出現成簇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
一、典型症狀
1、皰疹情況:在出現前驅症狀的1~5天後,在一定的神經分布區域出現皮疹。皮疹初起為一個小紅斑點,繼而紅斑點形成小紅丘疹,迅速變成水皰,皰液清亮,周圍有紅暈。數群皰疹呈帶狀沿某一支神經走行分布,一般不超過正中線。3天左右,水皰內水液可混濁化膿或呈血性,水皰壁較薄,破潰或不破潰。至5~10天,皰疹乾燥結痂,痂皮脫落後,遺留暫時性淡紅色斑跡或色素沉著,若無繼發感染,色素沉著或斑跡逐漸消失,愈後不留瘢痕。若繼發感染,嚴重者可出現血皰、糜爛,形成潰瘍,愈後則可能留下瘢痕。
2、皰疹部位:帶狀皰疹多發於身體一側的腋下、脅肋、胸、背、腰及頭面部,沿某一周圍神經分布區排列,一般不超過中線。以胸段最多見,其次為腰段、頸段及三叉神經分布區,四肢等其他部位亦可發生,但相對少見。
3、疼痛症狀:帶狀皰疹多以疼痛為主要症狀,部分患者未見皰疹,而先見腋下、脅肋、胸背腰部的疼痛,疼痛劇烈難忍,多伴有煩躁不安等症狀,這種劇烈的疼痛多見於老年患者。隨著皰疹消退、病情的好轉,其疼痛大多數可以逐漸緩陸緩解。但仍有一部分帶狀皰疹患者在皰疹全部消退後,仍留有皮膚的疼痛,久久不消失。若皰疹消退4周後,仍遺留頑固的劇烈疼痛,則稱之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二、伴隨症狀
可伴有發熱、乏力、煩躁易怒、局部淋巴結腫痛等全身症狀。
三、其他症狀
由於機體免疫狀態的不同,本病在臨床上常有不典型的表現。
1、無疹型帶狀皰疹:免疫功能較強的患者,僅有典型的節段性神經痛,而不出現皮疹,稱「無疹型帶狀皰疹」。
2、頓挫型帶狀皰疹:又稱不全型帶狀皰疹,指僅出現紅斑、丘疹而擾簡頃不發生典型水皰即消退者。
3、大皰性帶狀皰疹:免疫功能低下,如年老、患惡性腫瘤或長期使用抗癌葯物者可發生大皰,稱大皰性帶狀皰疹。
4、出血型帶狀皰疹:皰液內容呈出血性或形成血痂者。
5、壞疽型帶狀皰疹:老年人或營養不良的患者皮疹中心可壞死,結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愈後可留有瘢痕,稱壞疽型帶狀皰疹。
6、雙側性帶狀皰疹:病毒可同時累及兩個以上不相鄰神經節,產生咐歷對稱性或一側同時有數個神經節分布區的損害。雙側性帶狀皰疹較少見,常見部位為胸段脊神經分布區,其次為頸神經。
7、泛發性或全身性帶狀皰疹: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可以通過血行播散遍及身體各處,在局部發疹後數日內產生廣泛性水痘樣皮疹,常伴有高熱,甚至可引起帶狀皰疹性腮腺炎、肺炎和腦脊髓炎,病情嚴重,可致死亡。

⑨ 帶狀泡疹症狀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又稱腰纏火丹、串瘡、蜘蛛瘡等。

本病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起的。目前認為帶狀皰疹和水系同一病引起的不同臨床表現。初次感染VZV後,臨床上表現為水痘(兒童多見)或呈隱性感染,此後病毒侵入感覺末端,再經過移動並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中。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某些傳染病、惡性腫瘤、全身紅斑狼瘡、外傷、放射治療、使用某些葯物(如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尤其是神經系統障礙時,均可導致病毒的再活動,激發本病。

臨床表現

好發於春秋季節,成人多見。發疹前往往有發熱、倦怠、食不振等前驅症狀,經1-3天後,患處皮膚潮紅,進而出現多數成群簇集的粟至綠豆大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內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經分布,單側發疹,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排列。常見於肋間神經、頸部神經、三叉神經及腰骶神經支配區,如顏面、頸、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陰部粘膜、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可於發疹前或伴隨發疹出現。疼痛沿受累神經去配區域放射。老年患者常於損害消退後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痛。病程約需1-2周,愈後可後遺暫時性色素沉著,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皰破潰破形成糜爛或繼發感染。少數臨床表現不典型,常見的有: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僅出現紅斑、丘疹、不發生典型水泡。
2、大皰型帶狀皰疹,可形成豌豆至櫻桃大的水皰。
3、出血性帶狀皰疹,皰內容為血性。
4、壞疽型帶狀皰疹,皮疹中心發生壞疽,結成黑色痂不易剝離,愈後遺留疤痕。
5、播散型帶狀皰疹,在惡性腫瘤或年老弱的患者,在局部發疹數日內,全身出現類似水痘樣發疹,常伴有高熱,可並發肺、腦損害,病性嚴重,可致死亡。
(1)眼帶狀皰疹
眼帶狀皰疹為散發,以9-11月分發口香糖多見。臨床所見眼帶狀皰疹伴有同側三叉神經第一支受累,可見眼瞼紅腫、結膜充血、水皰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後因疤痕形成失明。嚴重者可發生全眼球炎、腦炎、甚至死亡。
(2)耳帶狀皰疹
又稱Remsay-Hunt綜合症,是由於VZV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所致,臨床特點為耳部急劇疼痛和同側面癱,間伴重聽、眩暈等。可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脹和肋腺炎。
(3)帶狀皰疹性腦膜炎
系病毒直接從脊髓神經前、後根向上逆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大多見於顱神經頸、或上胸脊髓神經節段受侵的患者。表現有頭痛嘔吐、驚厥或其它進行性感覺障礙,尚可有共濟失調及其它小腦症狀等。
(4)內臟帶狀皰疹

病毒由脊髓後根侵及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引起胃腸或泌尿症狀,當侵犯胸膜、腹膜時,則發生刺激症狀甚或出現積液。

應要單純皰疹、皰疹性濕疹鑒別

單純皰疹
好發於皮膚粘膜交界處,不沿神經分布,常有反復發作,多見於發熱性疾病、胃腸功紊亂及月經不調等患者。

皰疹性濕疹
皮疹多形性,無一定好發部位,多對稱分布,自覺劇癢。

⑩ 守住免疫防線,拒絕帶狀皰疹

文/郭岳潭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發作時,病患的身上會冒出一串長條帶狀、群聚性的紅疹、水泡,令人感到疼痛難耐、非常困擾,病灶的外觀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蛇纏繞在皮膚表面,所以,又俗稱為「皮蛇」,台語稱為「生蛇」、「飛蛇」,客語稱為「發蛇」,均有類似的意涵。

國泰綜合醫院暨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煜彬表示,帶狀皰疹可說是水痘病毒的「餘孽」,由於小時候得到的水痘病毒與後來的帶狀皰疹病毒,都是屬於同一株病毒;兩者不同的是,水痘是由體外首次進入人體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帶狀皰疹則是由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復發所導致。

水痘病毒的「餘孽」

水痘屬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12歲以下的兒童,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主要是經由飛沫或空氣傳染呼吸道上皮、皮膚直接接觸,或是接觸患者水泡及黏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進而發生間接傳染。患者的全身皮膚會長滿水泡,並且伴隨著發燒、疲倦、食慾不振、頭痛、肌肉或關租稿節酸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一般情形下,只要得過一次水痘,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通常不容易再次感染。雖然得到水痘可以痊癒,但是,水痘病毒卻會潛伏在神經節的裡面,免疫力正常的時候,身體沒有任何異狀,完全不會察覺病毒的存在;一旦等到免疫力變差時,水痘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跑出來作亂,沿著神經來到皮膚上,形成具有危險性的「帶狀皰疹」。

局限型帶狀皰疹佔多數

帶狀皰疹分為「局限型帶狀皰疹」及「彌散型帶狀皰疹」。局限型帶狀皰疹只會在某幾條神經分布的范圍發作,也就是稱為「皮節」(dermatomes)的范圍,出現成群紅疹或水泡的病灶,除非沒得過水痘的人直接接觸,否則不具有傳染性。

而「彌散型帶狀皰疹」的病患,皮膚上同樣會有大面積的紅疹、水泡,而且特徵是遠離主要發病的神經皮節之處,會有超過20顆以上的水泡,代表帶狀皰疹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並且在血液中流竄而散布全身,形成「病毒血症」,就可能具有較強的空氣與飛沫傳染性。但是,發生機率比較低,目前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而且被感染者通常沒有水痘的免疫力,感染後會發生水痘,而不是出現帶狀皰疹。

4大高風險族群

曾經感染過水痘病毒的人,無論水痘有無發病,只要免疫力低下時,帶狀皰疹就可能會冒出來。根據研究顯示,人的一生當中,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為32%。鄭煜彬臨床觀察發現,有4大族群比較容易發生帶狀皰疹。

第1類:免疫力低下的人

許多民眾經常熬夜、晚睡,或是工作、精神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夠,造成免疫力下降,還有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疾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機能較差,很容易誘發帶狀皰疹發作。

第2類:局部皮膚外傷的人

根據研究顯示,局部皮膚外傷,例如濕疹、手術傷口,都容易誘發帶狀皰疹。臨床上,也有不少民眾到海邊玩棗咐水、日曬過後,局部皮膚發生曬傷、脫皮,或是鼻竇炎患者神經受損,也會增加發生帶狀皰疹的機會。

第3類:使用特定治療葯物病患

接受化學治療的癌症病患,以及使用生物制劑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癬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B細胞淋巴瘤患者等,也都是容易增加發生帶狀皰疹機會的族群。

第4類:60歲以上年長者

隨著年紀越大,帶狀皰疹的發生機率也越高,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者,是最容易發生帶狀皰疹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研究統計,一般人發生率為千分之1~1.5,超過60歲以上的話,凳型純發生率則增加至千分之7~11。

胸部、腰部是好發部位

人體全身上下都有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8對頸神經、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薦神經、1對尾神經,總共有43對神經,各條神經在皮膚表面的神經支配的范圍中分布,根據統計顯示,胸部、腰部等部位,是帶狀皰疹最容易好發的部位。

帶狀皰疹發病前期,大部分的病患會感覺皮膚有抽痛、刺痛的典型症狀,有些患者可能只有搔癢的異常感覺;經過3~7天之後,帶狀皰疹沿著被侵犯的神經皮節部位,首先會出現群聚性的紅色丘疹,接著快速進展為水泡或膿泡,這些水泡或膿泡的大小大約是0.1~1公分,並且伴隨著灼燒般的神經性疼痛症狀。而群聚性的水泡就是帶狀皰疹最典型的症狀,水泡收斂形成痂皮後脫落,至少需要1~2星期的時間,整個疾病發展過程大約2~4星期。

留意非典型症狀,以免過度診斷

鄭煜彬提醒,有些病患的帶狀皰疹發生在腹部,雖然有產生疼痛感,但是皮疹、水泡病灶尚未發生,可能會被當作是腎結石等腸胃道疾病;也有患者的帶狀皰疹長在胸部上,同樣會有疼痛、刺痛等感覺,而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除此以外,發生在腹部肚臍附近的帶狀皰疹,由於神經受傷,導致患處肌肉無力,皮膚可能垂出一塊,外觀就像是疝氣一般,稱為「假性疝氣」。另外,帶狀皰疹病患也可能發生單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通常經過數星期至數個月,就能自然恢復。

這些非典型症狀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是如果病患就醫時,未告知醫師曾經發生帶狀皰疹,而被當成其他疾病過度診斷,例如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承受不必要的輻射暴露,反而對健康有害,甚至發生過度治療,都不正確。

抗病毒葯物才有效,把握黃金治療期

治療帶狀皰疹時間點非常重要,發疹3~4天之內,使用抗病毒葯物的治療效果最好,也能預防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若是超過4天以上才治療,治療效果會比較差。使用外用葯膏並不適合,不但沒有治療效果,更會延誤治療時機。

標准治療葯物有口服抗病毒葯物acyclovir,valacyclovir及famciclovir,或是針劑型抗病毒葯物Acyclovir,視病人發病時間使用約3~7天,水泡就不會再增加,並且進一步結痂脫落。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嚴重程度,來選擇口服或是針劑抗病毒葯物,大部分的患者可自行在家服用抗病毒葯物。如果帶狀皰疹發生在臉部的第一對三叉神經、第二對薦神經,可能影響視力或大小便功能,甚至需要插尿管,則可考慮住院治療,並使用針劑型抗病毒葯物。

無法完全根治,施打疫苗降低發生機率

鄭煜彬強調,目前帶狀皰疹無法完全根治,當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再次復發,因此,建議60歲以上年長者,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根據研究統計,帶狀皰疹疫苗能夠提供長達10年的保護力,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發生機率51%,並且降低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機率達66%。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時,可以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但不能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以免效用減弱。若是曾經發生帶狀皰疹,3年內再次復發的機率較低,建議間隔3年之後,再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比較符合經濟效益。

皮蛇繞一圈會死?

老一輩的人說皮蛇繞身一圈會死掉,真的會如此嗎?鄭煜彬認為,這是民間謠傳,完全沒有根據可言,也不曾發生過皮蛇繞一圈而致死的案例,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事實上,帶狀皰疹造成生命危險的機率很低,絕大部分的患者只有單一神經皮節會長帶狀皰疹,即使免疫力非常低,帶狀皰疹侵犯多條神經皮節,要長在同處雙側神經皮節的情形,也就是繞過脊椎形成一圈,在臨床上相當少見。國內有史以來,也僅有報告過一例雙側神經皮節長帶狀皰疹(繞一圈)的個案,而這名患者經過治療之後,順利康復,並未死亡。

不過,長在臉部三叉神經的帶狀皰疹,危險性會比較高,除了影響皮膚外觀之外,還可能影響視力、聽力,甚至造成腦栓塞、腦出血。由於三叉神經從腦部發展,沿著血管發散到皮膚表面,如果帶狀皰疹嚴重侵犯整個三叉神經,不隻影響神經功能,也可能造成血管受傷發炎引起腦栓塞,或是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

免疫力低下是誘發關鍵

鄭煜彬強調,免疫力低下是誘發帶狀皰疹的關鍵,人體的免疫細胞主要為B細胞、T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其中帶狀皰疹與負責細胞免疫的T細胞與負責抗體免疫的B細胞較有密切關系。當這兩種細胞數目減少、免疫力下降時,就沒有辦法壓制住帶狀皰疹病毒,導致病毒再度活化,並且大量增生,最終帶狀皰疹沿著神經分布的皮膚冒出來,在各個部位都可能發生。

帶狀皰疹抗病毒特效葯即將納入健保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大約有20萬多人罹患帶狀皰疹,不過,治療帶狀皰疹最有效的抗病毒特效葯物,卻不是每位患者都能使用,是有條件給付的,能夠透過健保給付的患者,只佔了整體患者約1/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患者得自費購買抗病毒特效葯。

自費葯物的額度,依據不同種類的葯物,每個療程大約需要數百元到千元不等,因此,皮膚科醫學會向健保署提案,建議放寬抗病毒特效葯的給付條件,以便縮短病程,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健保署即將開會討論,若是能夠順利通過本案,最快可在6月開放給付。

6招預防帶狀皰疹

1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2早睡早起。

3均衡飲食。

4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5避免壓力過大。

6避免皮膚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