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蕁麻疹臉腫怎麼快速消腫、前天晚上開
如果有蕁麻疹就會引起臉部腫痛的,可以服用葯物消腫的。建議你可以服用西替利嗪片+強的松片+維生素C片等葯物,另外配合外擦復方醋酸地塞米松軟膏。注意患部衛生,不要用手去抓患部,以免引起感染。
2. 蕁麻疹怎麼治療
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而最常見的就是蕁麻疹。進入夏天以後,人們的注意力均放在了降溫上, 常常會忽略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使得蕁麻疹頻發。所以在夏季到來的時候,蕁麻疹患者一定要做好預防護理,避免蕁麻疹危害到患者身體,造成後期治療的難度,另外患者還要避免蕁麻疹的擴散,要及早治療。
蕁麻疹的症狀表現
症狀1、病程不定
蕁麻疹的病程不定,數日或1-2周內痊癒。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如食物、葯物、感染、蚊蟲叮咬、吸入物、接觸物、內科疾病、遺傳以及精神因素、物理或化學因素等均可誘發。但是以食物中的動物蛋白質致敏最為常見,如魚蝦、牛奶、雞蛋等。
症狀2、瘙癢難忍
得了蕁麻疹,患者會感到全身瘙癢難忍,讓患者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
症狀3、起疙瘩
蕁麻疹的症狀為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時遍布全身。蕁麻疹發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兒童常合並發熱和胃腸道症狀,有些患兒還可合並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局限性水腫。
關於蕁麻疹的治療的三個重點:
1、 過敏調節
以往對蕁麻疹的治療只關注了症狀治療,並沒有對過敏反應的本身:由於過敏源刺激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紊亂,使體內免疫球蛋白E異常增多,反復接觸過敏原使體內產生大量的IgE抗體並長久的附著在免疫細胞上,導致組胺等炎性介質的分泌傷害自體的一種免疫反應,從蕁麻疹的免疫學上看,治療的根本應控制IgE,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為主。
台灣研究中心研發長、台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究發現,蕁麻疹患者可以補充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這種極少數的活性益生菌能夠促進體內干擾素的分泌,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過增進免疫細胞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增進患者抗過敏的能力。欣、敏、康益生菌抗過敏免疫參與調節療法的介入可大大減少或縮短抗過敏西葯的療程,調節免疫減少過敏發生。
抗過敏益生菌的起效階段通常分為四期:第一期為0~22天;第二期為23~56天;第三期為57~83天;第四期為84天以後(即三個月以後的長期效果)。
2、用葯治療
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
2、 忌食辛辣魚腥發物
盡量不要吃魚蝦、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蝦蟹、牡蠣、海蛤、甲魚、帶魚等,因為這些食物容易生風化熱,誘發蕁麻疹的發生,有時也可直接成為過敏原,產生變態反應。
3. 得了蕁麻疹怎麼辦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原本形容小草的頑強,沒想到用在蕁麻疹上也很恰當。尤其是那些防治不當的蕁麻疹的成人和兒童,蕁麻疹容易反反復復,可受了不少苦啊。
蕁麻疹發作時,皮損常為圓形或梭形之風疹塊樣損害,頂端可有針頭到豆大之水皰,散在或成簇分布。好發於四肢伸側、軀干及臀部,瘙癢劇烈,可因反復搔抓而引起膿皮病等。其實分析一下蕁麻疹的病因就能有效預防。
著名專家崔玉濤給出這樣的解釋:
引發蕁麻疹的原因也就兩個,一個是過敏體質或免疫異常,另一個是外在環境影響,比如花粉、灰塵、溫度變化以及季節變化都有可能會出現蕁麻疹。
這兩部分原因是造成蕁麻疹疾病患發的導火線。通常,外部因素很難有辦法將其避免,但是對於內部因素來說,人們只要有意識地去改善,並且盡量遠離外因,就能夠很好的預防蕁麻疹的引發。
一般來說,蕁麻疹有兩種類型,急性和慢性。
急性蕁麻疹: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孤立散在,亦可融合成片。但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表面毛孔顯著如桔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伏彼起,一日之內可多次發生。這種輕度的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往往可以不治而愈。慢性蕁麻疹: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常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頑強難治,這種過敏性蕁麻疹症狀,需配合醫生長期進行治療。
急性蕁麻疹如果不太時治療的話,很有可能轉化成慢性蕁麻疹。
這兩種類型的共同點都是因為過敏體質或免疫失常。所以為此,成人和兒童在防治蕁麻疹時,更應該注意以下這些細節,才能讓遠離蕁麻疹的困擾。
1、尋找過敏原,並遠離它,成人和兒童都需要遠離
過敏原就是上面提到的「外在環境影響」。如果是對花粉過敏,那春夏季是花粉紛飛的季節,這個時候就應避免外出踏青了。如果忍無可忍非要外出,那麼最好戴上口罩。如果是對塵蟎、灰塵、真菌過敏,那麼家裡的衛生一定要做好,每天都要拖地板,傢具經常擦洗,被子床單席子應經常清洗、暴曬,蟎蟲比較頑固,就算殺死了它,它的屍體仍然會引發過敏,最好買個除蟎儀器把蟎蟲通通吸走。家裡勤通風,室內濕度最好不要超過60%,容易滋養黴菌。
2、調節過敏體質或免疫失常
近年來,由於免疫學的迅速發展,對免疫的理解已超出了原來認為它僅限於機體防禦和消除外來有害因子的傳統概念上,隨著對腸道菌群及免疫系統的研究深入,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證實:過敏是有多種因素引發的,外因是過敏原,內因卻是因為腸道菌群紊亂引發微生態免疫失調而導致的過敏體質。
針對蕁麻疹,補充抗過敏益生菌可調整過敏體質,調節免疫失常。益生菌改善過敏的作用機理:當人體內益生菌的數量,遠低於正常值時,會使血清中的IgE抗體升高和脾臟細胞IFN-γ分泌量不足,誘發皮膚、黏膜出現多種過敏反應。而如果保持人體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充足,即便持續接觸過敏原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欣、敏、康益生菌採用了具有增強抗過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組合物:唾液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通過定植腸道,促進白介素質12(IL-12)和干擾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應過度的過敏現象的方法。欣、敏、康益生菌可用於調整調整過敏體質,維護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平衡。有效預防嬰幼兒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等常見蕁麻疹疾病,對胃酸和膽汁具有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於腸道粘膜,在人體的消化作用下存活。另含有多種益生元成分可提升免疫力,定殖益生菌在腸道內的作用,不需另外再補充益生元雙重效果。
3、輕微蕁麻疹遵醫囑
通常,輕微蕁麻疹使用外敷葯很容易康復,但是有些人的蕁麻疹比較嚴重,應該配合吃一些葯物,尤其是一些抗過敏葯,最好找醫生推薦。一般,配合使維C和鈣片服用效果會更好。
4、注意衛生,減少皮膚刺激
注意皮膚清潔衛生,要經常洗澡,洗澡水的水溫不要太高,少用或者不用刺激性化妝品。被褥不要曬得太勤,不要是毛絨類的,毛絨的東西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加重病情。不要抓撓,刺癢的時候不要抓撓,以防止皮膚出血,繼發皮膚感染。
4. 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蕁麻疹的症狀:
1.急性蕁麻疹(acute urticaria) 在所有蕁麻疹中約佔1/3。
(1)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可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散在,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狀,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周圍有紅暈,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
(2)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不斷發生,1天內可反復多次發作。
(3)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4)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於某部,有時黏膜亦可受累,如累及胃腸,引起黏膜水腫,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喉頭黏膜受侵時則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喉頭水腫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症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的可能。
(5)皮膚劃痕症可呈陽性。
(6)血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性顆粒。
2.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發病約占蕁麻疹的2/3,風團反復發生,時多時少,常經年累月不愈,可達2個月以上,在經過中時輕時重,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無一定規律,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大多數患者找不到病因。
此外,臨床上尚有一些特殊類型的蕁麻疹:
(1)人工性蕁麻疹(factitious unicatia):又稱皮膚劃痕症(dermatographism):
①患者皮膚對外界機械性刺激非常敏感,皮膚上通常無風團,若用指甲或鈍器劃皮膚時,即發生與劃痕相一致的條狀隆起(圖1,2),不久消退,伴有瘙癢;
②可發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發病原因,體內感染病灶,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障礙,絕經期等與發病有關,也可由葯物引起如青黴素,也有認為與皮膚肥大細胞存在某種異常功能有關;
③病程不定,可持續數月或長期存在;
④有極少數皮膚劃痕症消退0.5h~6h後,風團反應又在原位出現,並可持續至48h,此稱延遲性皮膚劃痕症(delayed dermatographism)。
(2)蛋白腖性蕁麻疹(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腖引起,在正常情況下,蛋白腖容易消化而不被吸收入血中,但在暴飲暴食並有精神激動或同時飲酒時,蛋白腖可以通過腸黏膜吸收入血而致病,皮膚充血發紅,風團,頭痛,乏力,一般病程較短,可在1~4h消退,有時持續幾小時或1~2天,屬抗原抗體反應。
(3)寒冷性蕁麻疹(cold urticaria):有獲得性和家族性兩種。
①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見,系生後不久開始發病,可持續終生,發病機制及介質均不清楚,女性多見,症狀可隨年齡增長而減輕,一般暴露於冷空氣或冷水中0.5~4h後發病,呈不超過2cm直徑的紅色斑丘疹,非真性風團,不癢有灼燒感,常伴有寒戰,發熱,頭痛和關節痛及白細胞增高等全身症狀,冰塊試驗陽性,即用冰塊置於患者前臂皮膚上,2min後可在該部位引起典型的風團,被動轉移試驗陰性。
②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可能為自體免疫性變態反應,對冷過敏,大多屬特發性,約1/3有遺傳過敏史,常從兒童開始發病,在氣溫驟降,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於暴露或接觸部位發生風團或斑狀水腫,可持續0.5h~4h消失,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若游泳時發生,可致寒冷性休克甚至溺水致死,統計有約25%患者在進冷飲食時可引起口腔和喉頭腫脹,嚴重者發生窒息死亡,抗體為IgE,認為寒冷可使體內某種正常代謝產物變為抗原,從而引起抗體產生,亦可能因寒冷因素改變了皮膚蛋白的立體結構而成為抗體不能識別其自身組織蛋白的抗原性物質,風團的形成是因皮膚受冷後IgM大分子球蛋白聚積的結果,主要介質是組胺和激肽,發病機制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冰塊試驗為陽性,亦可用冰水浸手法測驗,可把手臂浸入5~10℃的冷水中5min,若引起風團及紅斑者為陽性,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在極少數情況下寒冷性蕁麻疹可發生於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肝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症(梅毒性),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特別在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等。
(4)膽鹼能性蕁麻疹:又稱小丘疹狀蕁麻疹或全身性熱性蕁麻疹,多見於23~28歲青年,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使體內深部溫度上升等誘發因素刺激中樞神經,通過膽鹼能傳入神經刺激汗腺神經結合部,引起乙醯膽鹼釋放,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或由於膽鹼酯酶不足而發生,約占蕁麻疹的5%~7%,皮損特點為直徑1~3mm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布,不相融合,多在上述因素刺激後2~10min發疹,持續30~50min,很少超過3h,皮疹即全部消退,掌跖很少發生,自覺劇癢,有時每次發病後有8~24h的不應期存在,在這段時間內,即使再遇上述刺激,也不會發疹,約有近1/3患者可伴有頭痛,口周水腫,流淚,眼脹痛,流涎,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少數有眩暈,低血壓,哮喘發作等現象,病程經數年後漸趨好轉,以1∶5000醋甲膽鹼(methacholine)作皮試或劃痕試驗陽性者,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並於周圍出現衛星狀小風團(正常人少見),但輕症患者或同一患者重復試驗,結果常不一致。
(5)日光性蕁麻疹:皮膚暴露於日光或人工光源後數秒至數分鍾後,局部出現瘙癢,紅斑,風團,偶爾有血管性水腫,嚴重者發生皮疹的同時可有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支氣管痙攣等,常常為特發性的,有時可伴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等,根據其可能的發病機制及對不同波長的光反應情況,可分為2大類6個亞型,第一大類一般認為發病與IgE變態反應有關,但目前尚未發現有關的致病抗原,該類又分3個亞型,即Ⅰ型,Ⅳ型和Ⅵ型,Ⅰ型主要對280~320nm的短波紫外線過敏,照射後局部皮膚可見明顯組胺釋放,肥大細胞脫顆粒及出現中性,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Ⅳ型對400~500nm的可見光過敏,目前已肯定此類型屬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可能是遲發型皮膚卟啉症的一種皮膚表現,其光敏原為原卟啉Ⅸ,但又與其他卟啉症不同,其尿卟啉排泄正常,而紅細胞原卟啉,糞原卟啉及糞卟啉增加,此類病人照光後可活化血清中補體系統,產生一系列炎症反應,Ⅵ型由400~500nm光線引起,與Ⅳ型的不同處是由β胡蘿卜素引起,另一大類亦包括3個亞型,Ⅱ型系由300~400nm長波紫外線引起,Ⅲ型為400~500nm的可見光,Ⅴ型為280~500nm的廣譜光線,一般認為該類患者與免疫反應無關,大部分找不到原因,但少數患者屬於SLE早期或後期表現,也可能由葯物引起,如布洛芬,磺胺,氯丙嗪等。
(6)壓迫性蕁麻疹:皮膚受壓後4~8h,局部皮膚發生紅色水腫性斑塊,常為深在性水腫,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與血管性水腫類似,有燒灼或疼痛感,持續約8~12h消退,約半數患者可出現發熱,多汗,眩暈,頭痛,惡心,疲乏,無力,氣急,煩躁等全身症狀,尚有少數有精神壓抑表現,常見於行走後的足底部和臀部等受壓迫的部位,血白細胞計數可輕度增高,發病機制可能與激肽有關,有統計此類病人中約94%同時伴有慢性蕁麻疹,43%對阿司匹林激發試驗呈陽性反應,63%伴劃痕症,但與遺傳過敏無關,多數壓力性蕁麻疹為遲發性,但極少數為立即型,局部受壓後20min即出現皮損,明確診斷可作如下檢查:用寬頻掛在肩部下懸2~10kg砝碼,或讓病人採取坐位,把寬頻懸於大腿中部10~30min,去除寬頻後立即觀察,然後分別在4,6,8h,直至20h連續觀察,並可同時在背部劃痕,以證實同時存在劃痕症,若劃痕症陽性,2h可重復試驗。
(7)血清病性蕁麻疹:由於應用異體血清,包括各種抗毒血清,疫苗,丙種球蛋白或白蛋白,輸血等一切由人或動物提供的血清及其製品,血液而引起,在注射部位或全身發生紅斑,瘙癢及風團等,亦有發生環狀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此外,約有2.7%患者還可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肌痛,關節痛,紫癜,低補體血症等全身症狀,稱為血清病,其症狀有自限性,逐漸消失,但亦有少數症狀嚴重者偶可引起死亡,約有1%~3%受血者,在輸血後發生全身蕁麻疹,目前認為是由於免疫復合物形成所致,引起血管及平滑肌改變,也可間接通過過敏毒素導致肥大細胞釋放介質,發現15%~20%多次受血者的血中存在有抗IgA的IgG抗體,可與供血者血中的IgA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而引起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但有的無抗體發現,如輸入丙種球蛋白後也可發生蕁麻疹,原因是因輸入丙種球蛋白後,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濃度增高,互相凝聚,固定補體所致。
(8)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某些變應原後發生風團,紅斑,可分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機制不明三種,非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系由原發性致蕁麻疹物質引起,無需致敏,幾乎所有接觸者均可發生,其發病機制是接觸物質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慢反應物質,緩激肽等而引起反應,較常見物質為動物或植物如水母,蕁麻,毛蟲,粉蝶等,多種化學物質亦可引起,據調查,成人中約88%的人對5%苯甲酸產生陽性反應,85%的人對5%苯丙烯酸呈陽性反應,58%的人對25%山梨酸呈陽性反應,大都於接觸上述物質45min以後發生反應,在2h內消退,這些物質除由非免疫性反應發生外,亦可由免疫性反應引起,出疹可局限於接觸部位,亦可全身泛發,要確定其接觸物質,最常用的方法是做斑貼試驗,免疫性接觸性蕁麻疹大多數病例屬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常見接觸物質為魚,蝦,蔬菜,動物毛發,皮屑,雞蛋,葯物和化學物質等,
蕁麻疹的西醫治療方法:
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暫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1.內用葯
抗組織胺葯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葯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症狀,抗組織胺葯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葯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葯容易引起耐葯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並應用。兒童的耐葯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抗組織胺葯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鹼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6-氨基乙酸可用於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於膽鹼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於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葯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於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並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2.局部用葯
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1、血熱症
【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方葯】荊芥穗,防風,僵蠶,金銀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黃苓,蟬衣,生甘草。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2、氣虛血熱
【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方葯】生黃芪,當歸,生地,炒枳殼,白蘚皮,地膚子,防風,連翹,桑葉,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荊芥。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濕困脾土
【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乾薑皮,大腹皮,白蘚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民間驗方:
龍李葯酒配方: 穿山甲、烏梢蛇、克黃蓮、紅花、白芷、黃柏、露蜂房、花椒、白芥子。
泡製: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
看了蕁麻疹的症狀和治療方法的人還看:
1. 蕁麻疹最快治療方法
2. 民間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3. 青少年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4. 兒童蕁麻疹的有效治療方法
5. 蕁麻疹應該如何治療
蕁麻來疹是由各種各樣的過敏因素自,導致的一種皮膚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水腫表現。所以。蕁麻疹在臨床治療上,一般首先推薦患者應用口服的葯物進行控制。常用的選擇葯物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撲爾敏、依巴斯汀片、酮替芬之類的抗組胺類葯物。患者也可以同時配合像爐甘石洗劑,與糖皮質激素軟膏外塗,這樣也可以緩解一部分瘙癢感。但是,如果患者蕁麻疹發作的比較嚴重,尤其是全身蕁麻疹發作,應用這些葯物並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出現了像呼吸困難、胸悶、憋喘的情況,一定要抓緊時間前往正規的醫院,可以靜脈輸注糖皮質激素與葡萄糖酸鈣
6. 得了蕁麻疹眼睛跟臉腫了該怎麼消腫啊
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常由食物、葯物、冷熱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現為時起時消的風叢悶團,也可造成大面積的水腫,瘙癢,嚴重者可出現喉頭水腫引起呼吸困難等症狀。首先要避免接觸引起咐鄭巧您發病的過敏性物質,第二治療可以選衡鍵擇抗過敏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配合免疫調節劑如復方甘草酸苷、卡介菌多糖核酸等,使用抗過敏葯物之後,慢慢就會消腫的。如果長時間不能緩解可以口服一定量的激素片。如出現呼吸困難等,建議立即到當地醫院皮膚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7. 蕁麻疹如何盡快消腫
蕁麻疹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版生暫時性權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可見於任何年齡突然發病。皮膚在暴露於冷風、冷水等後,數分鍾內局部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可持續30~60分鍾,保暖後緩解。
意見建議:治療首先是祛除病因,西葯可以用抗過敏葯撲爾敏、開瑞坦、酮替芬或一些激素等。中葯就需要進行辨證施治了。
8. 得了蕁麻疹腳腫了怎麼辦
1,中醫療法
血熱症
【蕁麻疹症狀】皮疹紅色,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夏季發病,苔薄黃,脈浮數。
【蕁麻疹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蕁麻疹方葯】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金銀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黃苓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每日一劑,分兩次涼服。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葯。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於骨肉之風,故宣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於誘發。以上四味葯,表散作用較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葯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葯。
氣虛血熱
【蕁麻疹症狀】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大如豆粒,為扁平硬節,高出皮膚,一旦搔破,則連結成片,舌暗苔白,脈弦。
【蕁麻疹治法】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蕁麻疹方葯】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以五劑為一個療程。初愈後復發,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蕁麻疹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故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濕困脾土
【蕁麻疹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重,口膩,腹脹便溏泄,舌淡苔白膩,脈沉滑。
【蕁麻疹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蕁麻疹方葯】多皮飲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乾薑皮6克,大腹皮9克,白蘚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兩服,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蕁麻疹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民間驗方:
龍李葯酒配方: 穿山甲5克、烏梢蛇15、克黃蓮30克、紅花30克、白芷60克、黃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製: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蕁麻疹
9. 得了蕁麻疹眼睛跟臉腫了該怎麼消腫啊
可以試試熱敷,消腫還是可以的,也可以塗一些氫化可的松
按照醫囑用葯,不好的話需要去醫院做一個腎臟的檢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