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尋求治療蕁麻疹有效方法
老中醫書抄錄:
風寒引起:風團呈淡紅色,搔癢,遇到天氣寒冷就容易發,氣候溫暖則病減輕或不發。發時全身怕冷,微微發燒舌苔薄白,脈緩。治宜疏風散液核跡寒。
處方:
1)紅浮萍 6 克,麻黃 3 克,地膚子 10 克,防風 4.5 克,(癢得厲害加皂角刺 4.5 克),水煎服。
2)楓球(楓樹結的果實)30克,水煎服,日一劑,連服 3~7 天。
3)荊芥6克,防鬧並風 6 克,蟬衣3克,銀花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4)大楓子30克,大蒜15克,水煎洗。
5)苦參30克,艾葉15克,楓球15克,生薑12克,共煎水洗。
風熱引起:風團呈深紅色,多在天氣溫暖時發生,搔癢難忍,全身發熱,口乾,心煩,大便燥結,小便黃,舌苔黃,氏粗脈細數。治宜除風清熱。
處方:
1)僵蠶12克,蟬蛻6克,苦參6克,姜黃3克,共研細末,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調服。
2)麻黃3克,連翹10克,赤小豆10克,白蘚皮10克,水煎服。
3)赭石15克(布包),青殼鴨蛋2個,冰糖30克,水煎服。
4)百部15克,用白酒100毫升煮,用紗布浸葯酒擦患處。
5)明礬30克,泡水洗。
血虛引起:風團色紅而淡,癢較輕微,多在午後或晚間出現,心煩不安,稍發熱,口乾燥又不要多喝開水,舌質淡紅無苔,或如豬肝色,脈細數。治宜養血疏風。
處方:
1)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蠶10克,蟬蛻6克,水煎服。
2)芋頭桿(芋頭的干莖)30~60克,酌量配豬排骨(或豬精肉)燉服。
3)桑葉(研末)250克,黑芝麻60克,白蜜250克,先將黑芝麻搗碎煮取濃汁,再加白蜜 250克熬,然後放入桑葉末和勻,做丸如綠豆大。每次服 10 克,空腹時鹽湯送下。
4)大蒜苗30克,鳳凰衣(雞蛋殼的內皮)10克,蟬蛻(去頭足)3克,煎水洗。
⑵ 「路路通」中葯有什麼功效啊
路路通 (《綱目拾遺》) 【異名】楓實(《南方草木狀》),楓木上球(《德勝堂經驗方》),楓香果(《槐西雜志》),楓果、聶子(《綱目拾遺》),狼目(《葯材資料匯編》),楓球子(《中葯志》),狼眼(《中葯材手冊》),楓樹球(《葯材學》),九空子(《江蘇植葯志》)。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果實。 【植物形態】楓香(《本草經集注》),又名:聶聶(《爾雅》),楓木(《說文》),楓樹(《爾雅》郭虞注),香楓,楓宸(《綱目》),楓仔樹(《植物名匯》),三角楓,三角尖(《嶺南采葯錄》),雞楓樹、雞爪楓、大葉楓、檳樹、檳臭。 落葉喬木,高20~40米;樹皮幼時灰白,平滑。老時褐色、粗糙。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厘米,寬8~15厘米,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總狀花序,有銹色細長毛,雄蕊多數,密生成球形;雌花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被毛,有少數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多數癒合;四周有許多鑽形小苞片圍繞,2室,花柱2,柱頭彎曲。復果圓球形,下垂,直徑2.5~3厘米,表面有刺,蒴果多數,密集復果之內,長橢圓形,成熟時頂孔開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棱上有時略有翅。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於濕潤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青海、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楓香樹根)、樹皮(楓香樹皮)、樹脂(白膠香)、葉(楓香樹葉)等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採集】冬季採摘,除去雜質,洗凈曬干。 【葯材】乾燥復果呈圓球形,直徑2~3厘米。表麵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數鳥嘴狀針刺,長約5~8毫米,常折斷;苞片捲成筒狀,有時裂開,內藏多數小蒴果。復果基部殘留果柄,有時折斷。蒴果細小,直徑1~2毫米,頂端有一裂孔,內有種子2枚。種子淡褐色,有光澤。氣特異,味淡。以色黃、個大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貴州等地亦產。 【葯理作用】實驗證明,楓香酒精溶劑(60%)外用,能防止鉤蚴侵入小鼠皮膚。其防護效力與溶劑濃度成正比。 【性味】苦,平。 ①《現代實用中葯》:"味苦澀,性平,無毒。" ②《浙江民間草葯》:"性平,味淡,無毒。"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 【歸經】《綱目拾遺》:"通行十二經。" 【功用主治】祛風通絡,利水除濕。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 ①《綱目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余鍵,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缺滾愈。" ②《嶺南采葯錄》:"治風濕流注疼痛及癰疽腫毒。" ③《現代實用中葯》:"燒灰外用於皮膚濕癬、痔漏等,有收斂、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葯志》:"通經利水,除濕熱痹痛。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治風濕性腰痛,心胃氣痛,少乳,濕疹,皮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燒煙聞嗅。 【宜忌】孕婦忌服。 ①《中葯志》:"陰虛內熱者不宜。" ②《廣西中葯志》:"虛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葯志》:"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選方】①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藤、橘絡、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葯志》) ②治臟毒:路路通一個。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 ④治蕁麻疹: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湖南葯物志》) ⑤治耳內流黃水:路路通五錢。煎服。豎扮巧(《浙江民間草葯》) 【名家論述】《綱目拾遺》:"楓果去外刺皮,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⑶ 老公最近身上總是長小紅疙瘩 特別癢 經常一片一片的 請問這是蕁麻疹嗎 有什麼小偏方治好嗎
應該是蕁麻疹,我們老家在湖南,家裡叫風皰,一般會用楓球子煮水洗,我現在在廣東,我前段時間才長過,大概四天的樣子就好了,我泡了艾葉水洗澡,買了潔爾陰洗液擦身體(這個止癢的效果還不錯)還吃了鈣片,維C,維E,具體也不知道是哪個治好的,不過主要還是要保持心情舒暢,不要去抓,祝他早日康復!
⑷ 問中葯楓球
楓樹上結得果實,別名路路通,
祛風通絡,利水蠢羨配除濕。 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 ①《綱目拾遺》:辟瘴卻瘟,明目,除濕,舒筋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焚之嗅其煙氣皆愈。 ②《嶺南采葯錄》:治風濕流注疼痛及癰疽腫毒。 ③《現代實用中葯》:燒灰外用於皮膚濕癬、痔漏等,有收斂、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葯志》:通經利水,除濕熱痹痛。 治月經不調,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證。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祛風除濕,行氣活血。 治風濕性腰痛,心胃氣痛,少乳,濕疹,皮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煅存性研末。 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燒煙聞嗅。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藤、橘絡、苡仁。 水煎服。 (《四川中葯志》) ②治臟毒:路路通一個。 煅存性,研末酒煎服。 (《古今良方》) ③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 共末,香油搽。 (《德勝堂經驗方》) ④治蕁麻疹:楓球一斤。 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 (《湖南葯物志》) ⑤治耳內流黃帶指水:路路通五錢。 煎服。 (《浙江民間草葯》) 【名家論述】《綱目拾遺》:楓果去外刺皮,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 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腫脹用之,派殲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⑸ 路路通燒炭敷用什麼東西
路路通能外用嗎?路路通外敷的作用功效與用量主治
養生之家導讀:本草外用運用中葯歸經原則,以氣味具厚葯物為引導率領群葯。那麼路路通能外用嗎?路路通外敷的作用功效與用量主治有哪些?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祛風活絡,利銷枯斗水通經。用於關節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乳少經閉。
【外用葯效】楓香酒精製劑外用有防止鉤蚴侵入小鼠皮膚作用,樺木酮酸有抗肝細胞毒活性作用。
【古代臨床外用】《德勝堂經驗方》載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麻油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調敷或燒煙聞嗅。
【注意】孕婦忌服。
①《中葯志》:「陰虛內熱者不敗灶宜。」
②《廣西中葯志》:「虛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葯志》:「凡經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復方】①治風濕肢節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風藤、橘絡、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葯志》)
②治臟毒:路路通一個。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癬:楓木上球十個(燒存性),白砒虧磨五厘。共末,香油搽。(《德勝堂經驗方》)
④治蕁麻疹:楓球一斤。煎濃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錢,空心服。
⑹ 請問,治療尋麻疹用什麼中葯最好謝謝!
採用農村裡頭的艾葉.楓球.熬成水洗澡
⑺ 楓樹葉子能治小孩蕁麻疹嗎
沒有用的。蕁麻疹是一種變態反病變,所以外用的效果可以不考慮!你可和我詳聊
⑻ 楓球子煮鴨蛋能治蕁麻疹嗎
你好!
不能,這個疾病昌配是可以治癒的,我院採用中葯治療,有效的辯證論治,徹底的陵物治癒此病,患者是你本人嗎,有這樣的情況多久了。
僅耐汪指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