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皮膚病有哪些
病毒性皮膚病
一、火燎瘡(單純性皰疹)
二、纏腰火丹(帶專狀皰疹) 屬
三、扁瘊(扁平疣)
四、枯筋箭(尋常疣)
五、水瘊(傳染懷軟疣)
六、瘙瘊(尖銳濕疣)
七、水痘
八、痘風瘡
九、血疳瘡
化膿性皮膚病
一、黃水瘡
二、須瘡及發際瘡
三、坐板瘡
四、癤腫
五、軟癤
六、疔瘡
七、丹毒
八、蝣蜓瘡(壞疽性膿皮症)
皮膚真菌病
一、禿瘡
二、腳濕氣
三、錢癬
四、陰癬
五、鵝掌風
六、汗斑
㈡ 白癜風的治療方法
白癜風的營養治療
1、盡量避免服用維生素C,少吃或不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番茄、柑橘、柚子等。 2、吃含銅豐富的食品,若體內銅離子含量增高,黑色素的生成亦增加。故應多吃田螺、河蚌、毛蚶等含銅食品。 3、黑木耳、海帶、海參、芹菜、茄子、香椿牙、胡桃仁、甲魚、莧菜、韭菜、發菜、黑米飯、榆樹葉均有防治癜風的作用,可經常食用。忌食草莓、楊梅、酸辣食物及雞、羊等發物。 4、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如肉(牛、兔、豬瘦肉)、動物肝臟、蛋(雞蛋、鴨蛋、鵪鶉蛋)、奶(牛奶、酸奶)、新鮮蔬菜(蘿卜、茄子、海帶等)、豆(黃豆、豌豆、綠豆、豆製品)、花生、黑芝麻、核桃、葡萄乾、螺、蛤等貝殼類食物。 5:中葯。養肝、振氣、健腎,如白癜扶正散等葯,另可輔以免疫調節劑一同治療,治癒率較高。 6:黑色素細胞移植手術,費用高,治癒效果快。
白癜風治療共識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於2005年4月在杭州共同制訂了白癜風的治療共識,2006年4月西安會議作了修訂。 1、進展期白癜風 (一)尋常型: 1.局限型:外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胸腺肽等),局部光療:窄譜中波紫外線、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等,中醫中葯。 2.散在型、泛發型和肢端型:中醫中葯,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胸腺肽等),系統用糖皮質激素,光療:窄譜中波紫外線、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等,局部外用葯治療(參考進展期 局限型)。 (二)節段型:參考進展期局限型治療。 2、穩定期白癜風 (一)尋常型: 1.局限型:外用補骨脂素類葯物、糖皮質激素、氮芥等,自體表皮移植,局部光療或光化學療法: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準分子激光及準分子光等,中醫中葯。 2.散在型、泛發型和肢端型:中醫中葯,光療或光化學療法: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PUVA等,自體表皮移植(暴露部位或患者要求的部位 白癜風
),局部外用葯治療(參考穩定期局限型)。 (二)節段型:自體表皮移植;其他參考穩定期局限型治療。
3、輔助治療
暴露部位必要時可依據膚色選用深淺不同的遮蓋劑,但是不推薦使用遮蓋劑,必要時可心理咨詢,解除顧慮、樹立信心、堅持治療,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E,葉酸,鋅劑,鈣劑等可能有一定幫助。
編輯本段白癜風的中醫中葯治療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表皮色素脫失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白癜」或「白駁風」,在皮膚上可出現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白斑,邊界清晰,邊緣色素較深。近代研究表明,白癜風除皮膚外,還會累及眼、耳等,該病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和人種,其中以 20~30 歲的青年人為多見,一般人的發病率約0.5%到4% ,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白癜風好發於皺褶及暴露部位,易診斷難治療,且影響美觀。目前,國內外均缺乏較為滿意的療法,然而中醫對此病的論述及治療已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在白癜風的治癒率上有較好的療效,現就近 10 年來有關中醫治療白癜風情況綜述如下:
一、內外合治法
中醫通常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白癜風。一般來說,由於患者各自的體質不同,引起白癜風的病因各異,因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1 、補益氣血法
病人氣血虧虛,兼風邪外襲,營衛失和。多屬白癜風穩定期,主要表現為白斑淺淡,伴神疲乏力,面色晃白,舌質淡,脈沉細而澀。 治宜補氣益血,兼祛風和血。 [1] 商氏等用自製消白方Ⅱ號(黨參 15 克,黃芪 20 克,白術 10 克,茯苓 20 克,丹參 20 克,紅花 10 克,當歸 10 克,防風 10 克,白蒺藜 20 克,何首烏 20 克,砂仁 6 克,白扁豆 10 克,山葯 10 克)水煎內服,每日 1 劑,日服 2 次。兒童用量酌減。白斑發生於面部者,加柴胡 10 克或白芷 10 克,頭部加羌活 10 克或川芎 10 克,項背部加葛根 20 克;腰部加續斷 10 克;上肢加姜黃 10 克;下肢加牛膝 10 克;泛發者加威靈仙 10 克;進展期者加烏梅、五味子各 10 克等等,同時配合外搽氮芥酒精或補骨脂酊,每日 2 ~ 3 次。共治 84 例白癜風患者,痊癒 17 例,總有效率為 78.57 %。
2 、補益肝腎法
病人肝腎陰虛,兼氣血失和,肌膚失養。病程較長,白斑局限或泛發。毛發變白,皮膚乾燥,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紅少苔,脈細弱。 治宜補益肝腎,活血祛風。 [2] 於氏採用內服中葯與局部外用葯物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內服自擬「滋補肝腎消白湯」(當歸、赤白芍、生熟地、川芎各 10 克,女貞子、補骨脂、生黃芪 各 15 克,何首烏、白蒺藜、黑芝麻各 30 克,柴胡、防風、白術、枸杞、菟絲子、紅花各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日服 2 次,兒童用量減半。面部白斑酌加白芷 10 克或川芎 10 克,頭部白斑加羌活 10 克或槁本 10 克,頸背部白斑加葛根 10 克,腰腹部白斑加川斷 10 克,上肢白斑加桑枝 10 克或桂枝 10 克,下肢白斑加牛 白癜風
膝 10 克或獨活 10 克,泛發性白斑加威靈仙 12 克,進展期白斑加烏梅 10 克、五味子 10 克等。外用葯選擇使用復方補骨脂酊、烏梅酊或氮芥酊局部外擦,每日 2~3 次。治療 90 例白癜風患者,痊癒 19 例,顯效 40 例,有效 21 例,有效率 88.8 %。 [3] 邢氏等以「補腎活血祛風湯」(制首烏 30 克,黑芝麻、白蒺藜、熟地、生地各 20 克,當歸、白芍各 15 克,丹皮、赤芍各 12 克,川芎 15 克,黃 20 克,防風 12 克,麻黃 6 克,補骨脂 15 克,荊芥 12 克,桑椹子 20 克,浮萍 12 克,丹參 20 克,旱蓮草 30 克)治療白癜風 36 例,總有效率達 75% 。 [4] 王氏用「祛風清斑湯」(黑芝麻 30 克,黑桑椹、補骨脂各 20 克,當歸、丹參、白蒺藜各 15 克,首烏 20 克,紅花 10 克,防風、川芎各 15 克)結合外用方(金錢草 20 克,補骨脂 30 克,紅花 10 克,白蒺藜 20 克,冰片 2 克,用 60o 白酒 500 克,浸泡一周後外用,每日早晚兩次外擦皮損部位,適當摩擦,增加日照,以出現明顯紅斑水皰為度)治療白癜風 41 例,總有效率 68% 。
3 、祛風通絡法
病人因風濕外侵,經脈不利,肌膚失養。發病及蔓延快,白斑多發於頭面或泛發全身,局部常有癢感,苔薄白,脈浮。 治宜祛風除濕,和血通絡。 [5] 鄒氏等用祛風和血通絡丸(白蒺藜 80 克,蒼術 50 克,苦參 40 克,麻黃 50 克,白鮮皮 80 克,旱蓮草 100 克,皂角刺 80 克,桃仁 80 克,紅花 80 克,檀香 40 克,片姜黃 80 克,生熟地黃各 120 克,何首烏 l00 克,黑芝麻 l00 克,赤芍 80 克,補骨脂 80 克,川芎 80 克,桑螵蛸 80 克,當歸 80 克,桑椹子 l00 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內服,早晚各 2 丸,兒童量減半。共治療白癜風 113 例,其中 65 例白斑面積縮小 l/2 以上, 22 例白斑面積縮小在 1/4 ~ 1/2 之間,其顯效率為 58.3 %。
4 、行氣活血法
病人多為氣滯血瘀,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斑點或片狀,邊緣清楚、光滑,伴肢體困重而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宜行氣活血。 [6] 張氏用內服「消瘢湯」(當歸尾 15 克,丹參 18 克,丹皮 15 克,赤芍 12 克,姜黃 12 克,紅花 12 克,桂枝 10 克,白蒺藜 30 克,鬱金 12 克,月季花 6 克,豨薟草 12 克,何首烏 15 克,白癬皮 15 克,蛇床子 12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兒童酌情減量。每日 1 劑, 15 日為 1 療程,間隔 10 日再服第 2 療程),外搽「消瘢液」(取番木 面 30 克,蛇床子 30 克,紅花 30 克,白花蛇 3 條,生薑片 50 片,麝香 3 克,蟾酥 2 克。浸泡於 75 %酒精 500 毫升中,入瓶密封, 3 周後過濾即得),結合梅花針擊刺患處(同時外搽「消瘢湯」,每日 1 次, 15 次為 1 療程,時隔 10 日再進行第 2 療程)。治療白癜風 120 例,總有效率為 86.8 %。
5 、疏肝理氣法
病人多為肝鬱氣滯,臨床表現為白斑無固定好發部位,色澤時明時暗,常隨情緒變化而加劇,女性多見,常伴胸悶暖氣、性急易怒、月經不調及乳中結塊等,苔白,脈弦。 治宜疏肝理氣。 [7] 尹氏用自擬方(炒柴胡、白芍、香附、當歸、防己、蒼耳草各 15 克,川芎 20 克,刺蒺藜 45 克,炙何首烏、黃 、自然銅各 30 克,紅花、補骨脂各 10 克)水煎服。發於頭面部加升麻、白芷;發於胸腹部加瓜蔞皮、鬱金;發於下肢加牛膝;肝腎陰虛者加旱蓮草、黑芝麻;血瘀明顯者加水蛭、丹參。每劑葯煎服 4 次,每日 2 次,留少許葯汁用紗布浸之外搽,每日 4~5 次。共治白癜風 56 例,總有效率 88 %。
二、局部外治法
中葯局部外治白癜風,主要制劑為酊劑、浸劑,亦有散劑、膏劑等,因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療效迅速、肯定,尤其以局限型白癜風為最好。 [8] 張氏等自製復方「補骨脂酊」(以補骨脂 300 克,烏梅 150 克,黃連 100 克,用 95 %乙醇 1000 毫升浸泡兩周後,取濾液即得),外塗患處,每日 3~4 次。共治白癜風 48 例,總有效率 65.2% 。 [9] 王氏用自製復方「補骨脂酊」(補骨脂 200 克,骨碎補 100 克,黑芝麻 50 克,石榴皮 50 克,白芷 50 克,菟絲草 50 克, 75 %酒精 1000 毫升。將以上中葯碾碎,放入酒精中浸泡 7 天,去渣,裝玻璃器具中密封備用;外搽皮損處,每日 2~3 次,外搽後在陽光下照射 10~20 分鍾, 30 天為 1 療程)治療白癜風 45 例,總有效率 88.89% 。 [10] 楊氏自製「脂芷酊」(取中葯補骨脂 100 克,白芷 20 克,紅花 20 克,當歸 20 克,浸入 50 %的酒精 500 毫升內,密封一周後用。每天下午 3~4 時,在戶外朝太陽外擦患處。夏、秋季,兒童曬 3~5 分鍾,成人曬 5~10 分鍾;冬、春季,兒童曬 5~10 分鍾,成人曬 10~15 分鍾, 10 天為一療程。治療過程中皮損處可出現潮紅、瘙癢、疼痛、丘疹或皰疹,皮疹嚴重者,可暫停 3~5 天,並外塗消炎膏,好轉後再繼續外搽葯水,連續治療三個療程)外搽治療白癜風 80 例,總有效率 70% 。 針灸療法:對於病情穩定或已控制住病情的患者(受傷後結痂脫落部位不明顯變白),可以在『局部小面積』嘗試針灸療法,具體方法可自己查閱書籍(書店:醫學類 中醫 針灸),自己操作即可。本人就對腿部的一塊指甲大小的白斑進行了簡單的針灸療法,效果比較明顯。切記:不要隨便嘗試各種偏方,尤其是怪方。本方法也只能在上述條件下使用,不要盲目嘗試,否則會加重病情!
㈢ 白癜風怎樣治療
白癜風的治療應該根據白癜風的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白癜風的進展期,應給予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穩定期的白癜風可以口服中葯,外用補骨脂酊,或結合308nm的準分子激光治療、表皮移植術治療。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減退性皮膚病,表現為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白癜風的發病,由於皮膚和毛囊的黑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的功能減退、喪失而引起。目前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自身免疫、黑素細胞自身破壞、神經化學因子、遺傳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有關。
白癜風患者常伴有其賣鉛他自身免疫性疾緩埋病,例如甲亢、斑禿等等。患者血清中可以測到抗黑素細胞抗體,遺傳因素對本病的發生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微量元素中,以銅和鋅與本病的關系最密切。白癜風的基本病變是表皮黑素細胞部分或全部的喪失功能,導致表皮明顯缺少黑素顆粒。近年來研究表明,白癜風患者血液、皮膚中銅或銅藍蛋白低於擾配螞正常,導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從而影響黑素代謝。總之,白癜風的發生是具有遺傳素質的個體,在多種內外因子的激發下表現為免疫功能、神經精神,以及內分泌代謝功能等各方面的紊亂,導致酶系統的抑制和黑素細胞破壞,使黑素體的生成、黑素化過程障礙,終至色素脫失。
白癜風的治療,白癜風臨床上分為進展期和穩定期,進展期主要以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為主。穩定期可以口服中葯、免疫調節劑,外用補骨脂、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也可以配合308nm的準分子激光或紫外線照射,可以表皮移植術治療,取得比較好的療效。
㈣ 什麼樣的人得白癜風的幾率比較大-怎樣預防兒童白癜風
什麼樣的人得白癜風的幾率比較大?專家指出,如果本身有皮膚病的患者是比較容易患上白癜風的。患者如果是患上全身性紅斑狼瘡等慢性皮膚病會出現白癜風的並發症。患有糖尿病,肺結核,梅毒等病症的病人也會因為自身的機制出現問題而導致患者抗病能力低,出現帶狀皰疹,脫發,座瘡等患上白癜風。如果是過敏性體質的人會因為接觸植物、花粉,食品,化妝品,清洗劑等而導致白癜風發作。一些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的人和特定地區的人是非常容易患上白癜風等皮膚病的。很長時間生活在擁擠,不潔環境的人也容易患上白癜風。過長時間的在冰冷或炎熱天氣下從事室外活動,常會影響皮膚症狀。 除了上述的人群之外,一些身體素質較差,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較差的人很容易被細菌感染,他們患上白癜風的幾率要比常人高很多。如果是屬於上述人群的人一定要多加註意,做好 白癜風的預防 工作,可以考慮換工作或者是更換生活環境。
㈤ 白癜風的症狀特點主要都有哪些
白癜風是後天發生的,主要表現是皮膚出現白斑。白斑可以單獨出現在一個部位,或廣泛分布,也可完全或部分沿某一神經節段單側發病。白癜風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尤其好發於暴露、摩擦及皮膚皺褶部位。典型表現發病特點少部分患者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春末夏初病情發展加重,冬季緩解。白癜風常出現在面部、頸部、手背、手指、腕部、前臂、腹部及腰骶部等部位,口唇、陰部及肛門黏膜、腋窩、腹股溝等處也可發病。頭面部白癜風常見白發。臨床表現白癜風患者通常表現為一片或幾片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片,斑片中心通常白色顯著,而其周圍皮膚呈淡白色。如果皮膚下有血管,斑片可能略呈粉紅色。斑片可以是圓形、橢圓形、不規液行陵則形或線狀。典型白癜風患者的白斑為乳白色或瓷白色,和周圍皮膚之間的邊界清帶物楚。大多數患者無自覺症狀,少數發病前及發病初期可有濕疹樣、體癬樣等炎症表現,進展期可有短時瘙癢。發展進程白癜風初發時表現為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斑,境界不清,然後逐漸擴大為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片。在病程進展期,鬧戚白斑擴大、增多,邊緣呈淺白色或灰白色,邊界相對模糊,形成三色白癜風,而且在機械性刺激如壓力、摩擦,燒傷,外傷後可繼發白癜風(同形反應)。至穩定期,白斑停止發展,呈乳白色或瓷白色,境界清楚,損害邊緣色素加深。很難預測有多少部位的皮膚會受到影響,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白斑可能擴散到很多部位,且大部分患者在暴曬、疲勞及精神壓力下加重。如果不治療,白色斑塊多數情況下長期存在。
㈥ 世界最痛苦十大皮膚病 每個看了都頭皮發麻最難治癒
眾所周知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也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對保障人的健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皮膚病往往侵犯著我們的皮膚,幾乎所有的皮膚病病人都會瘙癢,如世界最痛苦十大皮膚病中的帶狀皰疹、白癜風、銀屑病、紅斑狼瘡、麻風、濕疹、蕁麻疹、疥瘡、硬皮病、接觸性皮炎症等皮膚病不是帶癢就是帶疼,看了都讓人頭皮發麻,關鍵是還非常難治癒。
10.接觸性皮炎症
它是一種接觸外界物質發生炎症反應的皮膚病。急性皮炎發病部位起紅斑、水腫、丘疹,或在水腫性紅斑基礎上密布丘疹、水皰或大皰,皰破後呈現糜爛、滲液、結痂。自覺灼痛或瘙癢。慢性發病者會呈現不同程度浸潤、增厚、脫屑或皸裂。
9.硬皮病
硬皮病是皮膚炎性、變性、增厚和纖維化進而硬化和萎縮為特徵的一系列組織病,此病可以引起多系統損害。其中系統性硬化除皮膚、滑膜、趾動脈出現退行性病變外,也會累及消化道、肺、心臟和腎等內臟器官。
8.疥瘡
有性傳播疾病之稱的疥瘡是由疥蟲感染所致,傳染性極強。當感染疥瘡之後,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皮膚刺癢,在瘙癢部位同時出現小皮疹,小水皰或結痂等皮疹。其癢甚劇,一般白天稍輕,夜晚加重,往往由於搔抓,遍體搔痕,甚至血跡斑斑,導致病人難以入睡。
7.蕁麻疹
蕁麻疹的痛苦,經歷過的人都了解:全身滲人的紅腫,爆發者巨癢,折磨著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僅如此,蕁麻疹發作的時候會引起發燒感染肺及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
6.濕疹
濕疹患者每天都在遭受燒灼感,針刺感、發熱、瘙癢、乏力的反復折磨。癢起來抓出血都停不下來讓人生不如死。
5.麻風
麻風主要病變在皮膚和周圍神經,有一定的傳染性。臨床表現為麻木性皮膚損害,神經粗大,嚴重者甚至肢端殘廢。
4.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是一種涉及許多系統和臟器的自身免疫的皮膚類疾病,人們常說的“蝴蝶病”,多見於15-40歲育齡期女性同胞,病情復雜多樣不易醫治。
3.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病程長,易復發,春冬季病情加重,有的病例幾乎終生不愈。比如中國清末風雲人物曾國藩就患有嚴重的銀屑病,每晚都要婢女為他搔癢才能入睡,終身未能痊癒。
2.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由於黑色素細胞明顯減少或缺失而引發的皮膚、黏膜和毛發色素脫失性疾病。由於皮膚的黑素細胞功能消失影響皮膚黑素細胞,也影響眼、耳等處色素細胞極其影響美觀造成患者都存在很自卑的心理和精神壓力。
1.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對於大家相當熟悉的皮膚疾病,中醫叫它“纏腰龍、蛇膽瘡”,據說皰疹在頭上長滿一圈兒人就會死。它會讓身體感受到劇烈的疼痛,同時累及神經發生炎症、壞死,產生神經痛。
皮膚可以說是身體健康的一面鏡子,很多健康方面的問題都能夠通過皮膚反映出來,尤其是如今越來越多的皮膚病患者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受著生不如死的反復折磨。除了以上世界最痛苦十大皮膚病外還有很多疾病給人帶來的痛苦也不少。
㈦ 朋友小孩子得了白癜風,有何方
白癜風的營養治療 1、盡量避免服用維生素C,少吃或不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椒、番茄、柑橘、柚子等。 2、吃含銅豐富的食品,若體內銅離子含量增高,黑色素的生成亦增加。故應多吃田螺、河蚌、毛蚶等含銅食品。 3、黑木耳、海帶、海參、芹菜、茄子、香椿牙、胡桃仁、甲魚、莧菜、韭菜、發菜、黑米飯、榆樹葉均有防治癜風的作用,可經常食用。忌食草莓、楊梅、酸辣食物及雞、羊等發物。 4、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如肉(牛、兔、豬瘦肉)、動物肝臟、蛋(雞蛋、鴨蛋、鵪鶉蛋)、奶(牛奶、酸奶)、新鮮蔬菜(蘿卜、茄子、海帶等)、豆(黃豆、豌豆、綠豆、豆製品)、花生、黑芝麻、核桃、葡萄乾、螺、蛤等貝殼類食物。 5:中葯。養肝、振氣、健腎,如白癜扶正散等葯,另可輔以免疫調節劑一同治療,治癒率較高。 白癜風治療共識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於2005年4月在杭州共同制訂了白癜風的治療共識,2006年4月西安會議作了修訂。 1、進展期白癜風 (一)尋常型: 1.局限型:外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胸腺肽等),局部光療:窄譜中波紫外線、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等,中醫中葯。 2.散在型、泛發型和肢端型:中醫中葯,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胸腺肽等),系統用糖皮質激素,光療:窄譜中波紫外線、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等,局部外用葯治療(參考進展期 局限型)。 (二)節段型:參考進展期局限型治療 。 2、穩定期白癜風 (一)尋常型: 1.局限型:外用補骨脂素類葯物、糖皮質激素、氮芥等,自體表皮移植,局部光療或光化學療法: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準分子激光及準分子光等,GX—B技術,中醫中葯。 2.散在型、泛發型和肢端型:中醫中葯,光療或光化學療法: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準分子激光、準分子光、PUVA等,自體表皮移植(暴露部位或患者要求的部位),局部外用葯治療(參考穩定期局限型)。 (二)節段型: 自體表皮移植;其他參考穩定期局限型治療。 3、輔助治療 暴露部位必要時可依據膚色選用深淺不同的遮蓋劑,但是不推薦使用遮蓋劑,必要時可心理咨詢,解除顧慮、樹立信心、堅持治療,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E,葉酸,鋅劑,鈣劑等可能有一定幫助。 白癜風的中醫中葯治療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後天性表皮色素脫失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白癜」或「白駁風」,在皮膚上可出現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白斑,邊界清晰,邊緣色素較深。近代研究表明,白癜風除皮膚外,還會累及眼、耳等,該病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和人種,其中以 20~30 歲的青年人為多見,一般人的發病率約0.5%到4% ,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白癜風好發於皺褶及暴露部位,易診斷難治療,且影響美觀。目前,國內外均缺乏較為滿意的療法,然而中醫對此病的論述及治療已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在白癜風的治癒率上有較好的療效,現就近 10 年來有關中醫治療白癜風情況綜述如下: 一、內外合治法 中醫通常用辨證論治的方法治療白癜風。一般來說,由於患者各自的體質不同,引起白癜風的病因各異,因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1 、補益氣血法 病人氣血虧虛,兼風邪外襲,營衛失和。多屬白癜風穩定期,主要表現為白斑淺淡,伴神疲乏力,面色晃白,舌質淡,脈沉細而澀。 治宜補氣益血,兼祛風和血。 商氏等用自製消白方Ⅱ號(黨參 15 克,黃芪 20 克,白術 10 克,茯苓 20 克,丹參 20 克,紅花 10 克,當歸 10 克,防風 10 克,白蒺藜 20 克,何首烏 20 克,砂仁 6 克,白扁豆 10 克,山葯 10 克)水煎內服,每日 1 劑,日服 2 次。兒童用量酌減。白斑發生於面部者,加柴胡 10 克或白芷 10 克,頭部加羌活 10 克或川芎 10 克,項背部加葛根 20 克;腰部加續斷 10 克;上肢加姜黃 10 克;下肢加牛膝 10 克;泛發者加威靈仙 10 克;進展期者加烏梅、五味子各 10 克等等,同時配合外搽氮芥酒精或補骨脂酊,每日 2 ~ 3 次。共治 84 例白癜風患者,痊癒 17 例,總有效率為 78.57 %。 2 、補益肝腎法 病人肝腎陰虛,兼氣血失和,肌膚失養。病程較長,白斑局限或泛發。毛發變白,皮膚乾燥,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淡紅少苔,脈細弱。 治宜補益肝腎,活血祛風。 於氏採用內服中葯與局部外用葯物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內服自擬「滋補肝腎消白湯」(當歸、赤白芍、生熟地、川芎各 10 克,女貞子、補骨脂、生黃芪 各 15 克,何首烏、白蒺藜、黑芝麻各 30 克,柴胡、防風、白術、枸杞、菟絲子、紅花各 10 克),水煎服,每日 1 劑,日服 2 次,兒童用量減半。面部白斑酌加白芷 10 克或川芎 10 克,頭部白斑加羌活 10 克或槁本 10 克,頸背部白斑加葛根 10 克,腰腹部白斑加川斷 10 克,上肢白斑加桑枝 10 克或桂枝 10 克,下肢白斑加牛膝 10 克或獨活 10 克,泛發性白斑加威靈仙 12 克,進展期白斑加烏梅 10 克、五味子 10 克等。外用葯選擇使用復方補骨脂酊、烏梅酊或氮芥酊局部外擦,每日 2~3 次。治療 90 例白癜風患者,痊癒 19 例,顯效 40 例,有效 21 例,有效率 88.8 %。 邢氏等以「補腎活血祛風湯」(制首烏 30 克,黑芝麻、白蒺藜、熟地、生地各 20 克,當歸、白芍各 15 克,丹皮、赤芍各 12 克,川芎 15 克,黃 20 克,防風 12 克,麻黃 6 克,補骨脂 15 克,荊芥 12 克,桑椹子 20 克,浮萍 12 克,丹參 20 克,旱蓮草 30 克)治療白癜風 36 例,總有效率達 75% 。 王氏用「祛風清斑湯」(黑芝麻 30 克,黑桑椹、補骨脂各 20 克,當歸、丹參、白蒺藜各 15 克,首烏 20 克,紅花 10 克,防風、川芎各 15 克)結合外用方(金錢草 20 克,補骨脂 30 克,紅花 10 克,白蒺藜 20 克,冰片 2 克,用 60o 白酒 500 克,浸泡一周後外用,每日早晚兩次外擦皮損部位,適當摩擦,增加日照,以出現明顯紅斑水皰為度)治療白癜風 41 例,總有效率 68% 。 3 、祛風通絡法 病人因風濕外侵,經脈不利,肌膚失養。發病及蔓延快,白斑多發於頭面或泛發全身,局部常有癢感,苔薄白,脈浮。 治宜祛風除濕,和血通絡。 鄒氏等用祛風和血通絡丸(白蒺藜 80 克,蒼術 50 克,苦參 40 克,麻黃 50 克,白鮮皮 80 克,旱蓮草 100 克,皂角刺 80 克,桃仁 80 克,紅花 80 克,檀香 40 克,片姜黃 80 克,生熟地黃各 120 克,何首烏 l00 克,黑芝麻 l00 克,赤芍 80 克,補骨脂 80 克,川芎 80 克,桑螵蛸 80 克,當歸 80 克,桑椹子 l00 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內服,早晚各 2 丸,兒童量減半。共治療白癜風 113 例,其中 65 例白斑面積縮小 l/2 以上, 22 例白斑面積縮小在 1/4 ~ 1/2 之間,其顯效率為 58.3 %。 4 、行氣活血法 病人多為氣滯血瘀,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斑點或片狀,邊緣清楚、光滑,伴肢體困重而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宜行氣活血。 張氏用內服「消瘢湯」(當歸尾 15 克,丹參 18 克,丹皮 15 克,赤芍 12 克,姜黃 12 克,紅花 12 克,桂枝 10 克,白蒺藜 30 克,鬱金 12 克,月季花 6 克,豨薟草 12 克,何首烏 15 克,白癬皮 15 克,蛇床子 12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兒童酌情減量。每日 1 劑, 15 日為 1 療程,間隔 10 日再服第 2 療程),外搽「消瘢液」(取番木 面 30 克,蛇床子 30 克,紅花 30 克,白花蛇 3 條,生薑片 50 片,麝香 3 克,蟾酥 2 克。浸泡於 75 %酒精 500 毫升中,入瓶密封, 3 周後過濾即得),結合梅花針擊刺患處(同時外搽「消瘢湯」,每日 1 次, 15 次為 1 療程,時隔 10 日再進行第 2 療程)。治療白癜風 120 例,總有效率為 86.8 %。 5 、疏肝理氣法 病人多為肝鬱氣滯,臨床表現為白斑無固定好發部位,色澤時明時暗,常隨情緒變化而加劇,女性多見,常伴胸悶暖氣、性急易怒、月經不調及乳中結塊等,苔白,脈弦。 治宜疏肝理氣。 尹氏用自擬方 (炒柴胡、白芍、香附、當歸、防己、蒼耳草各 15 克
㈧ 白癜風的知識
白癜風大多為後天發生。
白癜風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
有以下幾方面的可能致病因素:
1、精神神經化塵陪因素。不少白癜風患者都是受各種環境刺激和精神創傷之後發病的禪兄宏,情緒波動、焦慮、神經緊張、易怒、憂郁等不良刺激易引起機體內賀冊生理、生物化學反應的紊亂,誘發或加劇病情的發展。還有人認為白癜風是一種心身疾病。
2、自身免疫因素。不少專家認為白癜風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可能與甲狀腺疾病有關。
3、黑素細胞自毀因素
4、酪氨酸、銅離子相對缺乏
5、遺傳因素。遺傳因素中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還沒有得到大家的共識,因此現在只能認為是遺傳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有白癜風家族成員的人發生白癜風的幾率是3-12%,如果再有神經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就容易發病。
6、外傷
7、微循環障礙。由於微循環受阻,使營養成分不能輸送到肌膚部位。黑色素細胞不能正常生長發育,從而使皮膚脫色,出現白癜風病灶。
綜合各種學說的觀點,一般認為其發病是具有遺傳素質的個體,有多種內外因子的激發下表現為免疫功能、神經、精神及內分泌、代謝功能等各方面的紊亂,導致酶系統的抑制或黑素細胞的破壞或使黑素體的生成或黑化過程障礙,終至色素脫失。
精神因素和神經化學因素在發病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據臨床觀察發現、精神因素與外傷是白癜風的主要誘發因素,夏季是本病的好發季節。
㈨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我們的身體總是會出現一些小的疾病,而很多的人都會覺得只是一些小的問題而沒有引起重視,但這樣只會導致對我們的身體損傷的更加的嚴重,以下是關於常見的皮膚病名稱。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1
1、讓我們從濕疹常見皮膚病列表開始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濕疹
濕疹表現為紅色區域被水泡覆蓋,導致瘙癢。這種皮膚病可能是過敏的、急性的或慢性的。
接觸性濕疹的症狀是發紅、局部腫脹和滲出水泡,然後由於皮膚與觸發因素接觸而發展成結痂。接觸性濕疹伴有劇烈瘙癢。
2、牛皮癬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牛皮癬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症狀是紅斑-鱗狀病變:紅色斑塊覆蓋著許多鱗屑。這種皮屑實際上是積累過多的死細胞。牛皮癬很少引起瘙癢。
在牛皮癬患者中,要考慮遺傳因素。牛皮癬也可能在壓力、感染、服用某些葯物(鋰、類固醇、β-受體阻滯劑)、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過量飲酒後引發。
3、蕁麻疹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炎症反應性皮膚病,會導致真皮局部水腫。邊緣清晰的粉紅色或紅色疙瘩,瘙癢很強烈。蕁麻疹可能出現在以下情況:
葯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是抗生素或抗炎葯。這被稱為葯物性蕁麻疹。
攝入某些食物和添加劑。這被稱為食物性蕁麻疹。
某些物質與健康皮膚的接觸。病變在接觸後15到30分鍾出現。這稱為接觸性蕁麻疹。
吸入了富含花粉、黴菌、灰塵或動物皮屑的環境空氣。這被為過敏性蕁麻疹。
蕁麻疹也可能是感染或全身性疾病的徵兆。
4、帶狀皰疹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引起水痘的同一病毒引起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其症狀表現為紅色、起泡的皮疹,可能會纏繞在軀干周圍或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也可能出現發燒、疲勞和頭痛。
如果你患過水痘,你就有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因為水痘病毒在你的神經系統中潛伏多年。
5、痤瘡/青春痘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痤瘡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皮脂腺分泌過多的皮脂引起。皮膚上的痤瘡病變可以以下形式出現:
結節
囊腫
丘疹
粉刺(黑頭)
膿皰
在95%的情況下,面部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區域。身體的其他部位可能長滿青春痘:背部(43%的痤瘡患者)、頸部(20%)和胸前部(20%)。
6、癬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癬
癬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它的症狀是環形斑塊,有時略帶紅斑,邊緣凸起有鱗屑。癬有各種類型,如頭皮癬,手癬,股癬,腳癬等。其中腳癬即腳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癬類皮膚病。它會導致腳部和腳趾之間的皮膚極度瘙癢,脫皮,發紅和龜裂。你也可能出現水泡和潰瘍。
7、疥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疥瘡
疥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微小疥蟎的雌性引起。它在表皮中挖洞並產卵。這種疾病表現為瘙癢(通常在夜間更強烈)和擦傷的皮膚損傷。它們位於特定位置:手指和手之間,手腕前部,肘部和前臂等。
疥瘡特有的皮膚損傷是彎曲和絲狀的皺紋,皮膚發紅的半透明水泡,紅色或紫色的損傷(特別是在男性的生殖器區域),與皮膚分離的表皮薄片和結痂(常見於面部)。
在嬰兒中,腳底和手掌特別受影響。
8、水痘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水痘
水痘是兒童常見皮膚病之一。水痘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它會導致皮膚和粘膜上出現紅色小丘疹。紅色被三到四毫米的水泡覆蓋,裡面充滿了快速混濁的透明液體。皮疹首先出現在頸部、胸部、腹部和背部,但會逐漸影響整個身體,甚至頭皮、面部、手和腳。口腔內部和生殖器黏膜有時可能會被潰瘍影響。
9、白癜風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個人開始失去膚色的皮膚病。這種色素損失通常是由於產生黑色素或皮膚色素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或體積下降所致。在某些情況下,白癜風會擴散到整個身體,而在其他情況下,它可能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或更少的區域。
10、膿皰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膿皰瘡
膿皰瘡是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的皮膚細菌感染性皮膚病。它可以是硬皮或大皰。細菌的傳播是通過直接接觸病灶。它主要影響嬰兒和兒童。病變症狀表現為囊泡,迅速變成充滿膿液的膿皰。然後它們破裂並變成硬殼。病變周圍的區域是紅色和發炎的。
11、疣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疣
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它的症狀是皮膚上有凸起的腫塊。常見的疣出現在手指或手上。當你觸摸帶有病毒的人使用過的東西時,疣就會傳播。它們通常是無害且無痛的。
12、狼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紅斑狼瘡
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皮膚病,表現為面部、鼻子兩側發紅、脫發、皮膚對光敏感和口腔潰瘍。當疾病僅表現為皮膚和關節病變時,它是一種良性形式。
13、接觸性皮炎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接觸性皮炎
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的一種皮膚病,是指皮膚因接觸特定物質而出現發紅或皮疹。有大量物質會引起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從強酸或強鹼到用於治療皮炎的乳液。
14、斑禿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斑禿
斑禿是一種當免疫系統攻擊毛囊並導致脫發時發生的皮膚病。毛囊是皮膚中形成毛發的結構。雖然毛發可以從身體的任何部位脫落,但斑禿通常會影響頭部和面部。頭發通常會脫落成大約四分之一大小的小圓形斑塊,但在某些情況下,脫發更為廣泛。大多數患有這種皮膚病的人都很健康,沒有其他症狀。
15、水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水泡
水泡是一種充滿透明液體的小氣泡形式的皮膚病。它是皮膚在反復摩擦過程中的一種防禦機制。水泡也可能因燒傷、過敏或傳染病而出現。
16、手足口病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影響6個月至4歲的兒童。它表現為手掌和腳底上的小紅色丘疹。皮損也可以到達口腔,尤其是舌頭(丘疹看起來像口腔潰瘍)。
成人也可能被感染,但感染方式要少得多。
17、鵝口瘡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皮膚病,表現為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嬰兒感染。它表現為舌頭上、嘴唇內的白點。它看起來像口腔潰瘍。
18、以皰疹來結束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
常見皮膚病圖片及名稱皰疹
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和傳染性皮膚病。它影響皮膚和粘膜。受影響的區域被簇狀囊泡覆蓋。小水泡充滿了含有病毒的液體。它們往往會破裂並形成開放性傷口。
唇皰疹的症狀是小簇狀和滲出的水泡,該區域周圍發紅。
生殖器皰疹的症狀是小水泡聚集在感染區域,看起來像充滿透明液體的小泡。它們會引起刺激、瘙癢、刺痛、灼熱或疼痛。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2
1、真菌病
常見的有手腳癬、體股癬及甲癬(灰指甲);
2、細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丹毒及麻風;
3、病毒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皰疹;
4、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如疥瘡;
5、性傳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皮膚病
常見有接觸性皮炎、濕疹、尋麻疹及多型紅斑;葯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7、物理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曬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雞眼;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銀屑病(牛皮癬)、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結締組織疾病
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天皰疹、類天皰疹及掌跖膿皰病;
12、素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
13、化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毛發紅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膚病
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及臭汗症;
自覺症狀及其辨證
自覺症狀系指患者自己主觀感覺到的症狀。其主要有瘙癢、疼痛、麻木、灼熱等。自覺症狀常因致病因素或誘發原因、病情、個體敏感性不同而有差異。某些皮膚病僅有瘙癢症狀,而另一些則以疼痛為主,如帶狀皰疹。
(一)瘙癢
⒈、風癢 表現為癢無定處,流竄不定,遍身作癢。因風性上行,故尤以頭面為多,皮損呈乾性,舌紅或淡紅、苔薄,脈浮。如瘙癢症、蕁麻疹等。
⒉、熱癢 臨床特點為皮疹色紅、腫脹、{熱作癢,遇熱加重,癢痛相間,舌紅、苔黃,脈數。如毛囊炎、膿皰瘡、癤及丹毒等化膿性皮膚病。
⒊、濕癢 特點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浸淫成片,纏綿難愈;其因為濕性趨下,故以會陰、下肢多見;舌淡紅或紅、苔膩或黃膩、脈濡,如墜積性皮炎、濕疹及接觸性皮炎。
⒋、蟲癢 表現為癢若蟲行,部位不定,奇癢難忍,夜間尤甚,如疥瘡。
⒌、血虛癢 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瘙癢,日輕夜重。其因氣血不足,肝失所養,肌膚失潤、血虛生風所致,舌淡或有齒痕、苔凈,脈沉細,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
(二)疼痛
疼痛(pain)系因疾病或創傷所致的感覺苦楚,為辨別傷害機體刺激強度的感覺。皮膚科的疼痛性疾病有帶狀皰疹、雞眼、淋病、紅斑性肢痛症及皮肌炎等。疼痛的性質各異,可為灼痛、刺痛、割痛、跳痛、劇痛、鈍痛或電擊般閃痛。引起人體痛覺的刺激強度,稱痛閾,可分為痛知覺閾和痛耐受閾。
看來皮膚病除了我們最熟悉的癢的症狀,還會出現疼痛、腫脹、麻木的現象,這就不僅僅關乎著美麗,還關系著身體的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對症下葯,不要貪圖便宜而耽誤治療!只要堅持正確的治療方法,對皮膚的康復還是有很大的益處!
常見的皮膚病名稱3
皮膚病的症狀表現為皮膚紅腫,起皮疹,皮屑,糜爛,結痂,紫癜,色素沉著,色素減退,毛發性狀的改變、變稀、變粗、毛發減少脫落,此外指甲也有異常的改變,還可以表現為局部皮膚的結節。皮膚病的種類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感染性。常見的如真菌,細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第二類非特異性的炎症。
大體分為3類:
1、過敏性的,如食物、葯物、蟲媒接觸以及其它的光、溫度異常變化引起的過敏;
2、免疫性;
3、營養性。
第三類腫瘤性的,包括色素性的,血管性的,非特異性的細胞增生的情況。
皮膚病種類繁多,如懷疑有皮膚病或已經出現了症狀建議到醫院行相關檢查明確為何種疾病,規范治療。
白癜風的症狀可以概括為乳白色,大小不一,范圍從1-2平方厘米到數十平方厘米,形狀不規則,如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狀,地圖線或網格,數量從一個病變到多個白斑不等。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但面部、手臂、乳頭和其他黑色素的接觸面積更大。
頸部、腰帶等易受傷害部位是白癜風的易受傷害部位。臨床上,白癜風的常見部位有上肢、下肢、腹部、頸部、面部、頭部、外生殖器和肛門。上肢的大部分白斑都在手上。背部和手腕,而下肢主要見於腿部、大腿和膝蓋。如果我們懷疑我們有類似的症狀,我們應該盡快去醫院。
㈩ 白癜風的病因是什麼
白癜風是一種後天性獲得性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白癜風的病因比較復雜,但是基本認同它是一種跟自身免疫相關毀蠢的皮膚病,身體里產生的自身免疫的抗體,或者炎症細胞導致黑素細胞產生黑素的功能下降,或者直接破壞了黑素細胞,所以纖畢陪導致皮膚的發白。很多白癜風患者自身免疫的紊亂和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還有一些白癜風的患者本身也可以查到一些自身抗體。在臨床表現上,白癜數帆風表現為一片或者多片色素的減退斑,邊界是很清楚的,時間長了以後就變成色素脫失斑,什麼部位都可以出現白癜風的皮損,而白癜風的皮損一般沒有任何自覺症狀,而且除了顏色的改變以外,皮膚的質地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