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麻疹怎麼治療
對麻疹病毒至今尚未發現特異的抗病毒葯物,故治療重點在加強護理,對症處理和防治並發症。
(一)護理及對症治療 應卧床休息,單間隔離,居室空氣新鮮,保持適當溫度和濕度,衣被不宜過多,眼、鼻、口腔、皮膚保持清潔。飲食宜富營養易消化,並應多喂溫開水。不可忌嘴,
恢復期尚應加餐。高熱時可給小劑量退熱劑,咳劇時予以鎮咳葯等。體弱病重者可早期給丙種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近年報告給麻疹病人補充維生素A,一次10萬~20萬IU口服,可減輕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醫中葯治療 前驅期初熱時,可用宣毒發表湯或升麻葛根湯加減,以辛涼透表,驅邪外出;外用透疹葯(生麻黃、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後在床旁蒸薰,或稍涼後以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熱解毒透疹,用清熱透表湯,重病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虛弱肢冷者用人參敗毒飲或補中益氯湯。恢復期宜養陰清熱,可用消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
(三)並發症治療
1.肺炎 按一般肺炎處理,繼發細菌感染選用抗菌葯物,重症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食少適當補液及支持療法。
2.喉炎 保持居室內一定濕度,並用蒸氣吸入,一日數次,以稀釋痰液。選用1~2種抗菌葯物,重症可口服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保持安靜。喉梗阻進展迅速者,應及早考慮氣管插管或行切開術。
3.心血管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時及早應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強心丙治療,可同時應用速尿利尿。控制補液總量和速度,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用能量合劑(輔酶A、三磷酸腺苷、細胞色素C)及維生素C靜脈滴注,以保護心肌。循環衰竭按休克處理。
4.腦炎 處理同病毒性腦炎,重點在對症治療。高熱者降溫,驚厥時用止驚劑。昏迷者加強護理。目前對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無特殊治療。
Ⅱ 蕁麻疹能否治好哪裡的醫術最好
目前還不能治好
Ⅲ 喝葛根湯後怎麼都不出汗的,我這什麼體制,得蕁麻疹半年了,都治不好!還能繼續用葛根湯嗎
蕁麻疹是肌膚過敏性疾病,你是需要採取抗過敏治療的,葛根湯不一定就有效果,不要亂使用偏方
Ⅳ 桂枝湯,加減湯
桂枝湯為群方之冠。《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里把桂枝湯均列為第一張方劑,是耐人尋味的。其加減方劑,向被歷代醫家所重視。本方可貴之處,就在於它有調和陰陽的作用,並有治病求本,本於陰陽這一涵義。方中五味葯物,分陰陽兩類,即桂枝、生薑為陽,芍葯、大棗為陰,至於炙甘草則介於陰陽之間而能兼顧。本方的配伍意義:桂枝、生薑辛溫為陽能發散衛分風邪,芍葯、大棗酸甘化陰以滋榮分之陰,炙甘草溫中補氣,兼調榮衛而諧和陰陽。凡服桂枝湯,必須啜熱粥以助葯力,並應溫覆衣服,微似汗出為佳。若發汗不出,或汗出如水流漓,則病必不除,用本方時以此為准。
在《傷寒論》113方中,有桂枝的計41方,以桂枝湯進行加減的則不下29方。所以在臨床中,桂枝湯的應用機會為多。為此,我們不但應從理論上進行探討,還必須結合實踐加以印證,謹將臨床有關醫案附載於下,以供參考。
1.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一、治療蕁麻疹:一男性患者,60歲,患蕁麻疹,瘙癢鑽心,數月不愈。切其脈浮而緩,並見汗出惡風,舌苔薄白而潤。證屬風邪稽留肌腠,榮衛不和,因發為風疹。治宜祛風調和榮衛,方用桂桂湯原方,不增添一味,葯後啜熱稀粥,溫覆取汗,則疹消癢止。
二、治發熱汗出:李某,女,53歲。每天都有兩、三次發熱汗出之證,患病已一年,聞其飲食二便尚可。曾按陰虛發熱治療,服葯20餘劑無效。脈緩軟,舌淡苔白。辨為榮衛不和之證,為疏桂枝湯原方,服後取微汗,果熱退汗出而瘥。
三、治汗出偏沮:孫某,男,39歲。患病為左半身經常汗出,而右半身則反無汗,左有汗而右無汗,界限分明。切其脈緩而略浮,舌苔薄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此證為陰陽氣血不和,故汗出偏沮,而左右陰陽不相諧和,致氣血之乖戾。治宜調諧陰陽,令氣血相和則愈。用桂枝湯原方,服後啜粥取微汗,從此其病獲痊。
2.桂枝湯加減的應用
一、加味桂枝湯:
1.桂枝加桂湯:此方治療火劫迫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沖於心等證。如治一崔姓婦女,50歲,患病頗奇,自覺有一股氣從內踝沿陰股上竄,行至小腹則脹,抵心胸則氣短心悸,頭出冷汗;少頃氣下行則諸證隨減,每日發作兩三次,甚為恐怖。其人面色青黃不澤,舌質淡嫩,苔白而潤,脈弦數,按之無力。
此證中醫名「奔豚」,然如此證者實屬罕見。且奔豚發作,皆因心陽虛於上坐鎮無權,下焦腎之陰邪得以上沖。今陰來搏陽而與之爭,故脈雖弦數而按之無力;況弦脈屬陰,陰氣上逆是以脈弦。當奔豚所過之處,則發脹、憋氣、心悸等證,亦勿怪其然。舌質淡嫩則是心陽之虛。治宜助心陽,伐腎降沖,用桂枝加桂湯原方,另服黑錫丹6g,共服五劑,其病不發。
2.桂枝加芍葯湯:此方仲景用以治太陽病下之後腹滿時痛之證。余取其義用治慢性菌痢有效。錄其案如下:王某,男,46歲。症見:每日大便作痢,達3-6次,不成形且有紅色黏液,兼有里急後重。其脈沉弦而滑,舌質紅而苔白。西醫診為慢性菌痢,糞檢有紅、白細胞,病延一年而治療無效。
余辨此證為肝脾不調,氣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運化,則陰陽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痢,而脈弦。此證非寒非熱,介於虛實之間,故補之無功,而寒熱之治亦無效。治宜平肝和脾,調其氣血,則不專治痢而痢亦可止。方用桂枝湯加芍葯,共進四劑,大便逐漸成形而愈。
3.桂枝加葛根湯;此方治中風汗出惡風,反見項背強幾幾等證。在臨床用它治療冠心病的胸背作痛,陽明病的口眼 斜,隨證加減均有療效。如張某,女,26歲。因乘長途 汽車 ,面朝敞窗,疾風拂面,當時殊覺涼爽,比及抵家,發覺面肌拘緊,口眼歪斜。切脈浮,舌苔白而潤。證屬風中陽明經絡,正如《金匱要略》所說:「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渦僻不遂」之證。治宜疏散陽明經中風邪,方用桂枝加葛根湯,另加白附子、全蠍。服兩劑汗出邪解,其病遂瘳。
4.桂枝加人參湯(簡稱新加湯):此方治發汗後身疼痛,脈反沉遲等證。余在臨床用治婦女產後、或行經後,由於失血榮虛出現的身體疼痛,用此方往往獲效。曾治樊姓婦女,新產之後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湯兩帖無效。隨我實習的學員診為氣血兩虛的身痛,用當歸、黃芪等補葯服之有效,但未痊癒。切其脈沉緩無力,舌淡苔薄白。囑改用新加湯,三劑而痛止。學員不解其意,余說關鍵在於桂枝、生薑能使人參、芍葯補營血的作用於體表,它補而不滯,又使榮衛作用加強,所以其效更著。
5.桂枝加附子湯:此方治發汗遂漏不止,惡風而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等證,可見此方有固陽攝陰,又有祛風止汗等作用。余認為對老人陽虛患外感,脈沉而汗出惡風的,用此方而加大附子劑量,以溫經扶陽為正邪兼顧之計。它與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區別,是以汗之有無為抉擇。如服桂枝加附子湯不瘥,則當急固其本,用四逆湯。
6.桂枝加黃芪湯:仲景用此方治療黃疸脈浮,日久衛虛之證。意在言外,當具有發熱汗出的證候在內。然此方在臨床上治療神經炎、手足麻木也極有效。
7.桂枝加當歸湯:此方治療榮衛不和所致榮衛不足,或因汗出過多,榮陰外泄等證。故徐靈胎主張應於桂枝湯內再加當歸。余用此方治左半身麻木,而脈細舌淡的往往奏效。
8.桂枝加栝樓根湯:此方治津液不足,太陽經脈燥急發生的痙證,表現為身體強,幾幾然。它與桂枝加葛根湯證對比,而有脈浮與脈沉、口渴與不渴之別。
9.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中風證兼見氣喘。在臨床凡外感風寒,脈浮緩而舌苔白的皆可用。用此方應與麻杏甘石湯相比,以辨出寒熱;若與麻黃湯相比,則應辨出表虛與表實。
二、減味桂枝湯:
桂枝去芍葯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之證,以及心臟病伴發的胸滿、短氣、咳嗽等證,也同樣有效。
三、有加有減桂枝湯:
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此方治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之證。余用此方治療「水悸」和「水痞」,腹診時又有腹肌痙攣的,此方有效。昔陳修園於嘉慶戊辰,治吏部謝芝田令親之頭項強痛,身疼心下滿,小便不利;服表葯無汗反煩,六脈洪數。初診疑為太陽陽明合病,諦思良久,曰前病在無形之太陽,今病在有形之太陽。但使有形之太陽小便得利,則所有病氣,俱隨無形之經氣而汗解矣,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遂瘥。
2.桂枝去芍葯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此方治火劫迫汗,心胸陽虛,使痰水之邪上迷心竅,發為驚狂卧起不安等證。余師其說,用治精神分裂症,舌淡苔潤滑的用之有效。服葯後有時作吐,亦不可不知。
3.桂枝去芍葯加附子湯:此方治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而且惡寒等證。余宗其義,治療心胸陽虛,寒邪凝滯為痹,亦有療效。今錄治案如下:王某,男,46歲,建築工人。多年來胸中發悶,甚或疼痛,遇寒冷氣候則甚,並伴有咳嗽氣短等證。切其脈沉弦而緩,握其手則涼,詢其溲則清長,視其舌質淡嫩,苔白略滑。證屬心陽不振,陰霾布於胸中,氣血為之不利,亦胸痹之證類也。治宜溫補心陽,以解寒凝。用桂枝湯除姜棗僅三味葯,患者流露不信之色。一周後欣然來告,稱連服六劑,一次比一次見輕,多年之胸中悶痛得以解除。
綜上所述,桂枝湯能解肌發汗,又能調和榮衛、調和氣血、調和脾胃、調和陰陽,又能下氣降沖、擴張血脈、緩解痙攣,故為群方之冠,而有它的獨特之功,故其治療范圍為廣。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