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皰疹性咽炎和手足口怎麼區分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多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內臀部出現容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你的寶寶並無皮疹,所以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皰疹性咽峽炎,也是由病毒引起,建議你加用維生素B2片,每次1片,1天3次;蒙脫石散溫開水稀釋後噴灑於咽喉部,可以促進病情的恢復。
②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怎麼治
每年夏秋季節,朋友圈、家長群經常會流傳一些「皰疹性咽峽炎在幼兒園爆發流行」的相關消息,引得人心惶惶。這個皰疹性咽峽炎,究竟是什麼鬼?
一、皰疹性咽峽炎是什麼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病毒是柯薩奇A組病毒(一種腸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的感染途徑主要為糞-口,常發生於夏季和秋季,5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具有高度的傳染性。
幼兒園如果有一個孩子得皰疹性咽峽炎,就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小孩,造成群體感染流行。因此,如果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要注意居家隔離,不要上學,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小朋友,一般要從生病開始隔離2周。
二、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症狀表現?
急性發熱(體溫38.9 ℃-40 ℃,甚至更高),一般會持續 3-5 天。
咽喉部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
咽喉疼痛,孩子也會因此而不願意吃東西或喝奶,可能會出現脫水表現。
三、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如何進行家庭護理?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自愈性疾病,沒有特效葯,多數在一周內好轉,少數會持續10-14天。
家長可以採取一些家庭護理措施,來減輕孩子的不適。
飲食
飲食要保持清淡,以容易吞咽的流食為主,同時食物的溫度不宜太高;
當孩子因咽部疼痛不願意吃東西時,可以給ta喝點冰水,或者吃點冰鎮水果、冰棒等,以補充水分和能量,緩解疼痛。
衛生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進食後給孩子喝點水,或直接用溫水、淡鹽水漱口;
飯前、便後、玩耍後,提醒或幫助孩子認真洗手;
孩子的餐具、玩具,要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用葯
當孩子高熱難受時,可以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來退熱;
休息
減少強度大的運動,讓孩子多休息,以保持體力,提升機體的抗病能力。
四、什麼情況下,該帶孩子看醫生?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愛玩能睡,食慾尚可,那就不用太擔心。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現,那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就診了——
孩子持續高熱,即使吃了退燒葯也很難退燒;
孩子精神狀態不好,長時間不願意喝水或吃東西;
有明顯的頭痛、頻繁嘔吐、呼吸急促或抽搐等表現;
出現中度或重度脫水,表現為口唇乾、小便減少、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等。
五、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什麼區別?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有部分症狀相似,常常容易被混淆。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1、長皰疹的位置不一樣。
手足口病主要在手心、腳心、肛周和咽喉部長皰疹;而皰疹性咽峽炎則主要長在咽喉後壁。
2、發病的風險不一樣。
因為皰疹性咽峽炎通常是突發高熱再發現皰疹,而手足口病則是先發現皰疹再出現中低熱,因此可能會讓人感覺皰疹性咽峽炎比較兇猛,但從並發症的角度來說,其實手足口病的風險更大一些。
皰疹性咽峽炎極少會引發嚴重的並發症,而部分手足口病可能會轉成重症,如腦炎、肺炎、肺水腫、心肌炎等。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口腔長有皰疹時,不要大意,要留心觀察孩子的情況,如果情況嚴重或比較擔心,就要及時就醫檢查。
六、皰疹性咽峽炎如何預防?
讓孩子注意衛生,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在疾病流行時期,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③ 念好「五句真經」,預防手足口病和皰疹狀咽峽炎!
目前正是嬰幼兒手足口病
和皰疹狀咽峽炎高發季節
醫生說,要認真念好「五句真經」
即 勤洗手、吃熟食、
喝開水、勤通風和曬太陽
才能有效做好預防
5歲以下嬰幼兒是感染高發年齡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均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1歲至7歲,特別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是高發年齡,每年4月至7月或夏秋季節為發病的高峰期。
據虎門鎮疾控中心醫生介紹,這兩種並發病症狀看似相似,實則有一定的區別。皰疹性咽峽炎往往會先出現發熱,然後口腔的咽部和軟齶會長皰疹,並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而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則是發熱和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體溫可達38度以上,同時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醫生提醒,這兩種病起病急,嬰幼兒如果出現發高燒,伴有頭痛,咳嗽,流涕,以及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出現丘疹或皰疹、拒絕進食等症狀,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切勿自行用葯,以免耽誤病情。
「五句真經」可預防手足口病
由於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一般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播,因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家長要教育孩子在飯前便後和外出回來後要洗手。看護人在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及處理糞便後也要洗手,因為成人也會感染手足口病。雖然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無任何症狀),但會帶菌,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此外,幼兒園、托兒機構等也要做好晨檢,加強對兒童書桌、被褥、玩具的清潔消毒,以及保持課室、宿舍空氣流通。
醫生表示,若要有效預防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就要認真念好「五句真經」,即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和曬太陽。
出品:虎門融媒體中心
文稿:陳栩琳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編:吳穎楠
④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區別
手足口病,不少家長一聽到它就聞風喪膽。以及分辨與手足口病極為相似的4種病(皰疹性咽峽炎、水痘、丘疹性蕁麻疹、口腔潰瘍)的方法。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區別?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區別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數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少見於長在手腳背,並伴有發燒。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咽峽炎雖然可能合並細菌感染,但是不會出現腦炎等並發症,也就是說,幾乎不會出現重症、發生生命危險。手足口病的少數患兒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會導致死亡。
由於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細菌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發疾病。家長要注意保持孩子個人和室內的衛生,盡量不帶孩子去嘈雜的公共場所。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發生死亡。
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後大多數不會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和A組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乾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精彩推薦:
男性手淫 處女膜 射精無力 拔牙後注意事項 更年期 刮痧的好處和壞處 蜜蜂蟄了怎麼辦 花椒水泡腳 乳頭癢
⑤ 皰疹性咽炎是手足口病嗎
皰疹性咽炎可以是手足口病的一個階段。皰疹性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於其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造成小兒皰疹性咽頰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最近天氣比較炎熱、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使室內空氣細菌和病毒急劇繁殖,進入小兒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發生。這些病毒主要是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並發細菌感染等。減輕不適的方法是: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用10%硝酸銀塗於潰瘍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減輕咽痛症狀。口服維生素C及B等。抗生素對病毒性咽炎無效。但如有發熱,應給予抗菌葯物治療,以便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
⑥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從病原體上說,都有可能是有科薩奇病毒A型(CoxA)引起;
從症狀上說,回都有發熱、口腔咽答峽部的潰瘍或皰疹,但手足口病還必須有其他部位,如手部、足部、肛周等部位的皮疹;
治療上來說,都用抗病毒葯物;
皰疹性咽峽炎不屬於傳染病,而手足口病屬於丙類傳染病,且有無皮疹是兩者鑒別診斷方面的主要區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