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濕疹香油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濕疹香油

發布時間: 2023-03-05 14:52:34

1. 寶寶臉上長濕疹怎麼辦

1

做好飲食管理

首先,避免喂哺過量,以免消化不良,加重病情。如疑牛奶過敏,應更換奶粉,選擇低敏配方奶粉,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代替牛奶;如疑蛋白過敏,只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

餵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餵奶期間不要吃魚、蝦、蟹、海產品等易過敏的食物,以免通過母乳傳給嬰兒。

2

局部運用抗過敏止癢葯物

濕疹可使小兒奇癢難忍、夜不成眠、煩躁不安。葯物治療有一定效果。所以家長應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消炎、止癢、脫敏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含激素類葯膏。因為這類葯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還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輕度萎縮。患兒在停葯後,往往會復發,如因搔癢而影響睡眠時,可請醫生開點鎮靜葯。如果濕疹化膿感染或小兒因此發燒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寶寶臉部濕疹病情輕時,可給孩子塗點爽身粉或爐甘石洗劑,有助緩解病情。

3

自製外用止癢方

野菊花熏洗法

野菊花全草250克,陳石灰粉適量。野菊花全草切碎置鍋中,加水2000毫升,小火煎至800毫升,過濾,變溫後熏洗患處15分鍾,立即用潔凈的陳石灰粉或者痱子粉撲之,每日2次,清熱解毒、緩解瘙癢,適用於寶寶臉上長濕疹。

綠豆香油膏塗抹法

綠豆粉、香油各適量。將綠豆粉炒至色黃,晾涼,用香油調勻塗患處,每日1次。本方清熱除濕,適用於急性濕疹,症見皮損暗紅,表面水皰滲液、水腫。

黃連蛋清外敷法

黃連12克,雞蛋清適量。黃連研細末,調入雞蛋清,攪拌均勻,敷在患處。可清熱利濕,適用於急性濕疹,症見臉上起小紅疹、瘙癢難忍等。

明礬茶浸泡法

茶葉、明礬各60克。將茶葉、明礬入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鍾,然後煎煮30分鍾即可。外用,每次用此茶水浸泡患處10分鍾,不用布擦,使其自然乾燥。本方清熱利濕,適用於急性濕疹,癢痛難忍。

4

濕疹患兒在日常護理中要注意

1、盡量少用肥皂,不用鹼性大的肥皂。除用適用嬰兒的擦臉油外,不用任何化妝品。

2、不穿化纖、羊毛衣服,以柔軟淺色的棉布為宜,衣服要寬松,不要穿蓋過多。

3、防止搔抓,以免皮膚發生感染。給孩子剪掉指甲,或用軟布鬆鬆包裹雙手,但要勤觀察,防止線頭纏繞手指。

4、頭皮和眉毛等部位結成的痂皮,可塗消過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輕輕擦洗。

5、在濕疹發作時,不作預防接種,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2. 治療濕疹的土方法有哪些

治療濕疹的土方法有哪些?不建議用土方法,我自己之前濕疹的時候用過土方專子,有一點效果,但是也屬造成了不少困擾,皮膚有灼痛感,就不敢再用了,安安分分的用葯物治療,畢竟濕疹本就是反反復復的,好好用葯,建議大家也別用土方子了

措施:

1.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2.榴槤、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3.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3. 你知道哪些治療濕疹的偏方

某男頸部慢性濕疹,奇癢難忍,曾注射青黴素無效。後有民間醫生告知一治療濕疹偏方:用食用醋熬豬皮膠(酌加點水),待溫後攤在一塊干凈布上,貼在患處,一次即愈。另收集治療濕疹的偏方如下:


1、濕疹(皮膚起紅點、水泡、發癢):用綠豆3兩炒焦研成粉,用醋調勻塗患處,一日二次,連塗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2、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


3、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點心食用。


4、竹節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節菜加水煎湯,去渣後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溫熱頓服。本方清熱利濕除風,適用於皮膚濕疹、陰部瘙癢等症。


5、樟腦丸一個,放半斤陳醋內浸3天後,用醋搽患處,一日3次,至治癒。特效。


6、烏梢蛇1條,豬脂、鹽、姜少許。將蛇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本方祛風、除濕、解毒,適用於濕疹及風濕痹痛症。


7、水蛇1-2條,蟾蜍2-4隻,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後切小塊,剝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調味食。


8、黃柏6克,丹皮炭、陳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黃,油適量。前4味葯研細末,用蛋黃油調成糊狀,塗患處,每日3次。


9、大黃9克,清油適量。將大黃研細末,用清油調擦患處,本方適用於濕疹水泡期。


10、五倍子6克。將其炒黃研細末,撒於患處。


11、鮮地丁適量:搗成膏狀,外敷患處。也可用乾地丁文火炒黃,研細面撒患處。3天換葯1次。


12、生黃柏、大棗炭各等份。制用法:將大棗炒成炭同生黃柏共研成細粉,香油調勻塗局部。如滲出液多亦可撒乾粉,每日2-3次。


13、魚腥草治陰囊濕疹:先將水一斤燒開,再放入鮮魚腥草100克(乾草減半),煎3一5分鍾。冷卻後,用紗布蘸葯液洗患處,每日1一2次,可根據病症連續洗7一10天。一般經治療後,可見局部乾燥,滲出液停止或減輕,瘙癢日漸消失。


4. 中醫治療濕疹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主要是調和各種中葯外搽,直接作用於患處,沒有不良反應,比較適用於嬰兒濕疹。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主要是調和各種中葯外搽,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效用,沒有不良反應。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嬰兒濕疹的治療,同時避免了外搽激素類霜、膏所造成的副作用。

中葯治療濕疹效果:白蘚皮可清熱燥濕止癢;地膚子、蛇床子清熱除濕止癢;爐甘石甘平,功可收濕收斂;青黛咸寒,清濕熱解毒是其所長。

按中醫的說法,過敏的孩子大都因為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濕疹發作厲害的時候,停了牛奶和一切葷食,大量喝水和水果,比塗什麼葯都強。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種。

1、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後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

2、蛇床子9克,銀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約10分鍾。

3、蒲公英、野菊花、白鮮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鍾,然後煮沸15分鍾。等葯液放涼時,取一塊干凈的紗布放在葯液里浸透,然後敷在患處15分鍾左右,每天兩次。

4、花椒能消炎、止癢;艾蒿有鎮靜、抗過敏的作用,療效相當不錯的。用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過濾後取汁液兌水來洗澡。

5、白蘚皮40克,地膚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葯均研成細粉),爐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用法用量:將葯充分調勻貯瓶中,用時每日3次外搽。

治療濕疹,要對症下葯。 首先要尋找病因,最好找出孩子的過敏源,建議保持室內濕潤,仔細的反復的一項一項的查找過敏源。

最好的查知過敏源的方法是排它法:除了奶粉和米粉,蛋黃也要加的小心;其它輔食一樣一樣加,每次從少到多,每樣吃4、5天,先吃蔬菜和水果類的,每樣東西吃了一周沒有過敏現象,再吃新的一種,這樣,若是有一種吃了過敏,馬上可以知道是什麼。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揪出寶寶濕疹的3大元兇 尿布疹濕疹大不同

治療濕疹的偏方

治療濕疹的偏方主要有以下14種:

1、黃瓜皮適量,水煎代茶飲。

2、鮮馬齒莧30克,水煎服,每次50毫升,分3次服。

3、炒槐米、香油各適量,將槐米研細,加香油調成糊狀,塗患處。

4、紅薯適量,搗爛取汁,用消毒紗布放在紅薯汁內浸透,折成兩層,貼患處,然後用干紗布包好,每日換葯1次。

5、僵蠶適量,去嘴研末,煎湯浴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6、活蚯蚓4條,白糖少許,共搗爛取汁液,擦塗患處。

7、土豆一個,切薄片,敷擦患處。每日數次。

8、蛤蟆草30克,水煎溫洗,每日數次。

9、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捲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10、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葯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10分鍾。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11、黃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鋅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12、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楓球15克,黃柏12克,水煎外洗患處,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鍾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13、土豆洗凈,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紮,每晝夜換葯2-3次。

14、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5. 治濕疹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你好,出現濕疹一般和抄過敏有關系,也可見於接觸到其他異常物質導致,可以出現皮膚瘙癢,出現丘疹,皮膚發紅等症狀,可以外塗潤安舒潔霜,也可以到皮膚科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葯物治療,注意皮膚衛生,不要接觸其他異常物質。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防止影響病情恢復。

6. 濕疹怎麼辦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但好發於面部、頭部、耳周、小腿、腋窩,肘窩、陰囊、外陰及肛門周圍等部位,發病原因未明了,過敏體質可能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濕疹常對分布,皮疹有多種形式,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液和結痂等。自覺劇癢,抓破後可引起感染。病程約2 ̄3周,但容易轉為慢性,且反復發作。 慢性濕疹以四肢多見。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可呈苔癬樣變,脫屑,色素沉著,自覺劇癢。常可急性發作,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 【臨床表現】濕疹臨床症狀變化多端,根據發病過程中的皮損表現不同,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急性濕疹的損害多形性,初期為紅斑,自覺灼熱、瘙癢。繼之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皰,搔抓或摩擦之後,搔破而形成糜爛、滲液面。日久或治療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乾燥、結痂、鱗屑,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復發作不愈演變而來,或是開始時即呈現慢性炎症,常以局限於某一相同部位經久不愈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沉著等。主要自覺症狀是劇烈瘙癢。 濕疹雖有上述的共同臨床表現,但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皮損形態也有一定差異。如外耳道濕疹易伴發真菌感染,乳房濕疹常見於哺乳期婦女,常有皸裂而伴疼痛。肛門、陰囊濕疹常因搔抓、熱水皂洗而至急性腫脹或糜爛。小腿部濕疹常致潰爛,不易癒合等。除上述以外,在臨床上還有部分表現尋常的特殊型濕疹,如繼發於中耳炎、潰瘍、瘺管及褥瘡等細菌性化膿性皮膚病的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對自體內部皮膚組織所產生的物質過敏而引發的自體敏感性濕疹。嬰兒濕疹好發於滿月後嬰幼兒期,常對稱發生在手背、四肢伸側及臀部。皮損形狀似錢幣的錢幣狀濕疹。 【病因及發病機理】 濕疹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復雜,涉及體內、外多種因素。是發生在皮膚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本病常發生於具有過敏素質的個體。凡有此素質的人,對體內外各種致敏物質,如食物中蛋白質,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還有化學物品、植物、動物皮革及羽毛、腸道中寄生蟲,感染灶等的作用較正常人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有的甚至連日光、風熱、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誘發濕疹。此外,濕疹的發生,有時還可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消化不良、腸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等有一定的關系,總而言之,濕疹的發病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臨床上也可見到,堅持鍛煉身體或環境的改變,使濕疹病損減輕或自然消退。其易復發原因與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質的多源性密切相關。 中醫對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瘡」相當於泛發性濕疹,「面游風」相當於面部濕疹,「旋耳瘡」相當於耳部濕疹,「乳頭風」相當於乳頭濕疹,「臍瘡」相當於臍部濕疹,「綉球風」、腎囊風」相多於陰囊濕疹,「四彎風」相當於肘窩與膝窩濕疹,「鵝掌風」相當於掌部濕疹,「濕臁瘡」相當於小腿濕疹,「肛門圈癬」相當於肛門濕疹。祖國醫學認為濕疹是由於稟性不耐,風熱內蘊,外感風邪,風濕熱邪相搏,浸淫肌膚而成。其中「濕」是主要因素。由於濕邪粘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而慢性濕疹是由於營血不足、濕熱逗留,以致血虛傷陰,化燥生風,風燥濕熱郁結,肌膚失養所致。 【診斷與鑒別】 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特點,診斷較容易。急性濕疹皮疹表現為多形性、對稱分布,傾向滲出;慢性型皮損呈苔蘚樣變;亞急性損害介於上述兩者之間。自覺瘙癢劇烈;容易復發。對特殊型濕疹應注意其獨特臨床症狀,診斷也不困難。慢性濕疹需同神經性皮炎鑒別,神經性皮炎先有瘙癢後發皮疹。苔蘚樣變明顯,皮損乾燥、一般無滲出、無色素沉著。好發於頸項、骶部及四肢伸側。可耐受多種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療】目前西醫對濕疹尚無特效療法,多採用對症治療。以內服抗組胺葯物治療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葯、維生素C等合用。外用葯劑型依據臨床皮損表現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若苔蘚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塗膜劑、酊劑及硬膏等。 【獨特療法】我所近年來採用內服「濕毒清濃縮顆粒」,每晚睡前開水沖服一包;配合外用膚康凈洗劑治療,收到滿意效果。對局限性慢性濕疹,我所近年來採用皮炎靈封閉液皮下淺層注射封閉治療,收到滿意效果。7——10天一次,一般三次即可痊癒。 【注意事項】 盡量尋找發病原因並去除之,注意調整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進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類, 海鮮貝類食物應禁用、以清淡飲食為好;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 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因為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激素制劑,還會成癮導致葯物依賴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現約有20多種:最常見的是用葯後病情迅速好轉,持續外用一段時間,一旦停葯後,在一兩天內用葯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癢、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原發病變加重,又稱之為反跳性皮炎。當重新塗用激素後,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葯,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患者為了避免停葯後的痛苦,完全依賴於塗用激素。幾個月或幾年之後,皮膚明顯變薄,毛細血管擴張,有時出現紫癜等,特別是在面部可出現更深的持續性紅斑。塗用時間越長、產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膚變薄、脆弱、萎縮、毛細血管擴張、紫癜、真菌感染、痤瘡樣皮炎等。變得易受損傷;還可出現輕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傷口癒合困難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膚病更不適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類制劑。 如果長期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葯物治療,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鈉瀦留、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並發症。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並對激素產生了的依賴性,停葯後原發病變反跳加重與繼發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醫生與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在正確選擇治療葯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葯。達到安全徹底治癒疾病的目的。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治療濕疹效方九則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塗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紮,1日1次。 4.吳茱萸100克,研細末,加膚輕松軟膏調糊狀,外敷濕疹處,1日3次,一般用1次癢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紮。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葯灌入孔內後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t0分鍾。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 8.黃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鋅20克。共研末,調香油外塗患處。1日3次。 9.蛇床子、大黃、苦參30克,楓球15克,黃柏12克,水煎外洗患處,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鍾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濕疹即消。 摘自:《上海中醫葯報》文/李典雲 參考資料:山東省聊城市皮膚病研究所 濕疹的診斷要點 1.急性濕疹 (1)發病呈急性。 (2)皮疹好發於四肢屈側(肘窩、腘窩)、小腿、手足背、頭面部(前額、眼皮、頰部、耳部、口周圍等)、外陰部(陰囊、女陰)、臍窩、乳房、肛門周圍等處。多對稱分布,也有不對稱者。 (3)皮疹表現為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結痂、鱗屑等),邊界不清楚。皮疹的發展過程,一般開始時局部出現邊界不清楚的片狀水腫性紅斑,紅斑繼續向四周擴展,同時在紅斑上或周圍皮膚出現數量較多的紅色小丘疹,以後可演變為丘皰疹或水皰,如繼發感染可演變為膿皰。水皰或膿皰破損後,則出現紅色糜爛面,並有漿液或膿液滲出,以後則結痂及可見鱗屑。在發病過程中,常可見有2~3種以上的皮疹同時存在。 (4)自覺劇癢。一般全身症狀不明顯。泛發者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 (5)病程:一般經2—3周可治癒;泛發者則需4—6周。愈後容易復發。 2.亞急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演變而來,症狀較為緩和,有炎症消退的傾向。表現為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出現鱗屑、結痂,仍可見小丘疹、丘皰疹、小水皰及糜爛,自覺瘙癢。 3.慢性濕疹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癒,多次反復發作演變而成;也有少數患者一開始即表現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部皮膚增厚,觸之較硬,呈暗紅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皮疹邊界清楚,伴有少量糠秕樣鱗屑、抓痕、結痂和色素沉著;外圍也可有丘疹、丘皰疹散在,間有糜爛、滲液。自覺陣發性瘙癢。 4.急性濕疹應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後者一般有明確的接觸史,皮疹發生於接觸部位,邊界清楚,皮疹形態較單一,較重者可發生大皰,一般病程較短,去除病因(不再接觸致敏物質)後很快可痊癒。 5.慢性濕疹應與牛皮癬相鑒別。後者皮疹以典型的苔癬樣變為主,無多形性皮疹,無滲出表現,且皮疹80%~90%發生於頸項部,其次為肘部、尾骶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