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蕁麻疹拔罐後為什麼有點刺癢
考慮是蕁麻疹的病情導致的,這種病情給於拔罐治療是沒有特效的方法的,引起蕁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某些物質引起的過敏反應或血管神經功能障礙所造成的。所以有蕁麻疹的患者是需要你到醫院給予檢查一下過敏原的情況的,以後避免接觸易導致過敏的物質。
2. 尋麻疹患者可以拔火罐嗎
不能拔火罐。蕁麻疹是由於過敏原及其他因素引起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滲透性版增加發權生限局性、一過性水腫,伴有瘙癢的皮膚病盡可能找到致敏原,避免接觸,或作皮內試驗尋找過敏原,採用脫敏治療。
可服用抗組胺葯,如果面積小可以用尿素軟膏治療。
3. 蕁麻疹可以拔火罐嗎
可以,但拔火罐的時間不宜過長,3-5分鍾為佳,每日一次,小兒、孕婦不可用此法。
4. 實用的治療蕁麻疹偏方
蕁麻疹 俗稱風團、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 皮膚病 ,是由於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而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治療蕁麻疹的 偏方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治療蕁麻疹的偏方的資料,僅供參考。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
一、風熱型:風團色紅,遇熱則發,得冷則減,夏發冬愈或夏重冬輕。舌苔薄黃,脈浮數。
二、風寒型:風團色白,遇冷或冷風外吹而發,得暖而減,冬發夏愈或冬重夏輕,舌苔薄白,脈浮緊。
三、腸胃 濕熱 型:發病過程中,可伴有脘腹疼痛或繞臍竄痛,神疲納呆,大 便秘 結或泄瀉,或伴有惡心嘔吐。舌苔黃膩,脈滑數。
四、多型性紅斑:多在手足的背側等暴露部位,為圓形丘疹或環狀斑丘疹,中央呈虹膜樣,皮疹持久。
五、丘疹性蕁麻疹∶損害為紡錘形水腫性丘疹,頂端有針頭大的水皰,皮疹持續較久,退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好發於下肢及軀干,常於春秋之季發病。以 兒童 為多見。 治蕁麻疹的十大偏方
一、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
二、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一發作就用鮮絲瓜葉搓擦
三、肚臍拔火罐治蕁麻疹: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
四、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 :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
五、用鮮姜榨汁擦抹(對風疹比較有效)
六、紫荊樹(春天未長葉前,先開紫花)的花、莖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天即愈。
七、用鮮韭菜汁外塗。(將鮮韭萊切碎壓出汁後,用容器存於冰箱內可使用數日。 )
八、香萊根治蕁麻疹。(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鍾,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九、小白菜治蕁麻疹: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至今未復發。
十、有一種叫桐臭蒿子的草本 植物 ,采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鍾後喝汁,即愈。
蕁麻疹 中醫 偏方
蕁麻疹偏方一:芝麻根治蕁麻疹
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凈後加水煎,趁熱燙洗
功效—— 清熱 ,散風,止癢。
偏方二:韭菜治蕁麻疹
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將韭菜放在火上烤熱。塗擦患處,每日數次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偏方三:艾葉酒治蕁麻疹
葯方——白酒100克,生艾葉10克
用法——上葯共煎至50克左右,頓服。每天一次,連服3天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偏方四:十全大補湯加味治蕁麻疹
葯方——黃芪、地膚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黨參、白術、茯苓、赤芍、白芍、當歸各12克,熟地黃15克,川穹、烏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劑,早晚兩次服用。服用5劑症狀減輕者,為葯證相符,可繼續服用,反之,則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實用的治療蕁麻疹偏方
方1 木瓜姜醋方治蕁麻疹------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於蕁麻疹,屬風寒外襲者。
【原 料】生薑9克,木瓜60克,米醋100毫升。
【制用法】3味共放人沙鍋中煎煮,待醋煮干時,取出生薑、木瓜,分早晚兩次服完。每天1劑,連服7~10劑。
【功效】疏風散寒。適用於風寒柬表型蕁麻疹。
2 方2 紅糖藕片治蕁麻疹
【原料】鮮藕300克,紅糖20克,調料適量。
【制用法】鮮藕洗凈切片,開水燒過後,入紅糖及調料,拌勻即可。
【功效】藕可散瘀活血,紅糖甘溫,益氣活血。合用可活血通絡,適用於陰血不足型蕁麻疹。
3 方3 涼拌油菜心治蕁麻疹
【原料】嫩油菜300克,銀花15克,薄荷10克。
【制用法】嫩油菜洗凈,去幫留心,開水焯過後,拌入調料。銀花、薄荷水煎,去渣濃煎取汁15~20毫升,澆於菜上即可。
【功效】疏風清熱。
【附註】油菜辛涼,涼血散血,清熱透疹;薄荷辛涼,疏散風熱;銀花甘寒,清熱疏風。適用於風熱襲肺型蕁麻疹。
4 方4 山楂肉丁治蕁麻疹
【原料】山楂30克,瘦豬肉300克,紅花10克。
【制用法】山楂洗凈,瘦豬肉切丁,油炸紅花後去渣,加入肉丁煸炒,加佐料後人山楂,炒熟即可。
【功效】活血通絡。方中山楂酸甘溫,化瘀散滯;紅花甘溫,活血通脈;豬肉甘平, 滋陰 潤燥。適用於陰血不足型蕁麻疹。
5 方5 韭菜甘草飲治蕁麻疹
【原 料】韭菜150克,甘草10克。
【制用法】韭菜洗凈切段與甘草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棄渣取汁。每日2次,每次1劑。
【功效】行氣理血。主治風寒型蕁麻疹,遇寒尤劇者。
【生活宜忌】 1.避免接觸過敏源。2.如對寒冷、日曬過敏者應採取防護 措施 。 3.由感染病灶引起的蕁麻疹,應首先控制感染;對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者,應查找病因並去除之。
6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1
【配方】麻黃、甘草各6克,桂枝、杭芍、杏仁各9 克,生薑3片,紅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1-2劑即愈,未見復發。
7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2
【配方】皂刺、甘草各9克,雙花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1-2劑即愈。
8 治療蕁麻疹的偏方3
【配方】尿素30克。
【制用法】冷開水浸化,塗患處。
【功效】即刻見效,1次痊癒。
9 1.蕁麻疹偏方-韭菜治蕁麻疹
【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將韭菜放在火上烤熱. 塗擦患處,每日數次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10 2.蕁麻疹偏方-芝麻根治蕁麻疹
【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凈後加水煎,趁熱燙洗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11 3.蕁麻疹偏方-艾葉酒治蕁麻疹
【葯方】白酒100克,生艾葉10克
【用法】上葯共煎至50克左右,頓服.每天一次,連服3天
【功效】清熱,散風,止癢.
12 紅薯藤治蕁麻疹
【配方】紅薯藤(干品)50克。
【制用法】將上葯水煎,加紅糖適量飲服,1日1劑。3~5劑為1個療程。
5. 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土方法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發作時皮膚瘙癢難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民間流傳的許多土方法,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土方法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慢性蕁麻疹的土偏方
1、肚臍拔火罐:小時我常起蕁麻疹,後聽人介紹用拔火罐拔肚臍可治。母親給我試用,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兩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過病。
2、蕁麻疹久治不愈,老中醫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至今未復發。
3、小兒蕁麻疹偏方: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
4、生芝麻180克。搗爛,裝於薄布袋中,頻擦患處。鮮桃樹葉適量,反復摩擦患部,至愈為止。
5、白楊樹皮30克,白礬6克,水煎,洗患處。每日2-3次。
6、蒼耳子、浮萍、側柏果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7、浮萍、防風、蟬蛻20克,白鮮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加水泡15分鍾,煮沸20分鍾。每日1劑,2次分服。用於頑固性蕁麻疹。
8、生石膏、地膚子各30克,知母、白僵蠶、粳米各9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9、地膚子100克、水煎2次,混合液縮濃至400毫升。成人每日1劑,2次分服,小兒酌減。同時,將葯渣用紗布包好,趁熱塗擦患部。3天為1個療程。
10、地膚子、何首烏各30克,益母草15克,荊芥、防風各10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每次加紅糖15克,熱服避風,取微汗。
11、驗方:食醋20~30毫升。加水5000毫升洗澡用。可治療慢性蕁麻疹。
12、蜂糖30克、黃酒60毫升。合勻燉溫,空腹服,每天1劑,治癒為度。可治療風寒型蕁麻疹。
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三個小秘方
一、香萊根治慢性蕁麻疹: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鍾,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應連續煮飲3天,每天喝1次。鮮絲瓜葉治慢性蕁麻疹:摘鮮絲爪葉在疹塊處反復搓擦代替用手抓撓解癢,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發作時用鮮絲瓜葉搓擦,連續搓擦了10多次。
二、韭萊汁治慢性蕁麻疹:用鮮韭菜汁外塗。每日兩次,連續外塗一周。將鮮韭萊切碎壓出汁後,用容器存於冰箱內可使用數日。
三、小白菜治慢性蕁麻疹: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紫荊樹花莖煮水治慢性蕁麻疹:可用紫荊樹(春天未長葉前,先開紫花)的花、莖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天即愈。
慢性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
1、食物。無論動物性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羊肉、奶製品等,還是植物性食物,如菠蘿、蘑菇、蠶豆、大蒜、草莓、番茄等均可引起蕁麻疹,但以動物性食物和奶製品誘發蕁麻疹為多。食物中的添加劑,如孩子們常愛吃的冷飲、汽水、雪糕、糕點、巧克力等食品,因其廣泛含有食物添加劑,常是慢性蕁麻疹的不可忽視的誘因。
2、葯物。約有14%的葯物性皮炎表現為蕁麻疹,可見葯物是導致蕁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見的葯物有青黴素及青黴素類,其次為磺胺類葯物、四環素類、痢特靈、阿司匹林等退燒葯,鎮靜安眠葯,無論內服還是靜脈或肌肉注射,均可誘發蕁麻疹。
3、感染。各種感染,尤其小兒患各種感染常合並蕁麻疹,如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膿皮病、牙疼、齒槽膿腫,上感、咽炎、肝炎、寄生蟲病,胃腸炎等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4、理化因素。如寒冷、炎熱、日曬、擠壓、摩擦、搔抓和潮濕等常常引起蕁麻疹。
5、吸入或接觸物。如花粉,空氣中的黴菌孢子、動物的皮屑及羽毛、蟲咬、穿的化纖織物等。
6、輸血及血液製品。各種抗毒血清、球蛋白、白蛋白等。
7、精神因素。如過度緊張、失眠等。
8、遺傳因素。如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家族性局限性熱蕁麻疹、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等。
6. 拔火罐可以治好蕁麻疹嗎
拔火罐可以治好蕁麻疹嗎?火罐是一種對人體很有好處的養生方法,但是它只能是對於身體起到專一定的屬調節作用,但是無法治療蕁麻疹,蕁麻疹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系統的治療。接下來將為您介紹一下拔火罐的優點。 拔火罐對蕁麻疹的調節作用: 一、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 二、溫熱作用拔罐法對局部皮膚有溫熱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葯罐最明顯。 三、調節作用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或溫熱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四、不同罐法不同作用在火罐共性的基礎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拔火罐可以治好蕁麻疹嗎?上文做了詳細的描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7. 蕁麻疹可以拔罐刮痧嗎 教你用拔罐刮痧輕松治蕁麻疹!
1蕁麻疹可以拔罐刮痧嗎
可以拔罐刮痧,但要對症治療才有效。
蕁麻疹在中醫上可分為為風熱、風寒、血熱、血瘀、氣血兩虛、濕邪等類型。若是因於熱、瘀、濕者,使用拔罐可去除體內的熱、瘀、濕,並進一步緩解搔癢、紅疹、風團等症狀;若為氣血兩虛或有寒者,則除了拔罐之外,仍必須要配合艾灸或中葯來治療。
附蕁麻疹類型症狀
1、蕁麻疹風寒症狀
症見風團色談紅或白,浸涉冷水或吹風受寒後加重,得暖則輕。自覺惡寒惡風,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緩。
2、蕁麻疹風熱症狀
症見風團色紅,遇熱增劇,得冷則瘥,惡風微熱,口渴心煩,舌紅,菩薄黃,脈浮數。
3、蕁麻疹氣血兩虛症狀
症見風團不息,食納銳減,夜寐欠安,神情疲憊,面色蒼白,肢軟無力,動輒氣喘,唇甲色淡,舌胖體嫩,質淡,脈細弱。
注意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拔罐刮痧,若有全身浮腫、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重度心臟病則不宜。
2
如何用拔罐治蕁麻疹
拔罐法一
取穴: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功效: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操作:讓患者取側卧位,選用500ml罐頭瓶,用閃火法,在神闕穴吸拔火罐(越深越好),第1次保留10分鍾後起罐,相隔1~2分鍾,再在此穴用同樣方法進行,每個患者施術3次,使局部充血越明顯越好,由正常膚色變成暗紫紅色為好。
療程:每日1次,連續3天為1個療程。如9日未愈者為無效,應另選擇其他療法。
配穴方案
1、風寒束表者,加拔大椎、風門、曲池、血海。
2、風熱客表者,加拔風門、風池、曲池、風市、膈俞、血海。
3、脾胃濕熱者,拔天樞,伴腹痛者加中脘、氣海;
4、氣血兩虛者,拔脾俞、氣海、膈俞、血海;
5、沖任失調者,加拔肝俞、期門、關元、血海。
拔罐法二
留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合谷穴、曲池穴、中脘穴、神闕穴、風市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採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鍾。2~3日1次,10次為1療程。
取穴位置
1、合谷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古右各一穴。
2、曲池穴:在肘部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左右各一穴。
3、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方4寸。
4、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
5、風市穴:在大腿外側的中線上,胭橫紋上7寸處。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古右各一穴。
6、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緣外側約一橫指處,左右各一穴。
7、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入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左右各一穴。
8、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後緣,左右各一穴。
3
如何用刮痧治蕁麻疹
功效:祛風止癢。
方法:採用直接刮法。
刮拭用油:可選用正紅花油或刮痧活血劑。
部位及選穴
1、項背部:大椎、風府、膈俞;
2、上肢:曲池
3、下肢: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手法
1、持握刮痧板與皮膚成45度,由上而下或由內而外順序刮拭背部、上肢及下肢。
2、力度以受術者感受舒適為准,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復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
備註:濕熱者大椎、曲池、膈俞用瀉法;血虛者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用補法。
療程:10次為1療程,治療時間根據疾病緩急、病程長短而決定。
注意事項
1、急、慢性蕁麻疹均適宜刮痧治療;經激素和抗過敏葯物治療無效者,刮痧也可獲效。
2、急性者一般經1~2次治療可愈,慢性者多需10次左右治療也可愈。
3、多食新鮮蔬菜,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4
搭配針灸+中葯調理更有效
針灸
1、針刺療法
取穴:主穴取大椎、曲池、血海。配穴取風池、風市、大腸俞、內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膈俞、委中、風門、尺澤、復溜、氣海、關元。
操作:毫針剌大椎穴,針尖向下斜刺進針1寸,或三棱針點刺數點後拔罐;直刺曲池1~2寸,針尖向上斜刺血海1.5~2寸。針刺手法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持續運針3~5分鍾,留針20分鍾,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
(1)風團泛發全身的取風池、風市、大腸俞疏散風邪;
(2)皮疹發於上半身的,取內關;
(3)發於下半身的,取足三里、三陰交。
(4)風團顏色鮮紅、遇熱瘙癢加劇的,取膈俞、三陰交、委中;
(5)疹色蒼白或淡紅、吹風受涼加重、遇熱減輕的,取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風門、尺澤;
(6)發皮疹時微怕風、出汗,加剌復溜、足三里、三陰交、氣海。
2、耳針療法
取穴:神門、肺、腎上腺、內分泌、交感、大腸。
操作:毫針強剌激,留針30分鍾。
3、頭針療法
取穴:額中線、頂中線、額旁1線(雙側)、頂顳後斜線(雙側),有胃腸症狀者加額旁2線(雙側)。
操作:額區各線由上而下,頂中線由前向後,頂顳後斜線根據症狀部位選擇進針點(風團見於下肢則從百會進針,見於上肢則從上中段的分界點進針等)沿線向前下方,透刺達一定深度後,分別行抽氣手法2~3分鍾。待症狀有所減輕後留針,留針時間較長,至少2小時,其間只要有症狀發作則立即停針。如有可能,留針12~24小時為佳。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如屬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者,可間隔3~5日再作第2個療程的治療,並在第2個療程結束1~2月後,再做1個療程的鞏固性治療(可隔日1次)。
4、手針療法
方案1:取合谷、後溪。1寸毫針刺0.5寸,中度刺激,留針30分鍾。
方案2:取肺點、肝點、胃腸點。用按摩療法,摩擦雙手掌發熱,再點按上穴位各50次。
5、足針療法
方案1:取湧泉、內庭、行間、解溪。治療急性蕁麻疹剌湧泉、內庭,瀉法;治療慢性蕁麻疹,平補平瀉。
方案2:取肺點、坐骨點。1寸毫針刺0.3~0.5寸,急性者用重刺激,慢性者用輕刺激,留針20分鍾。
中葯調理
1、風熱
治宜祛風清熱。
消風散加減,葯用荊芥、防風、牛蒡苦參、蟬衣、石膏、知母、生地黃、胡麻仁、甘草。咳嗽痰黃,加桑白皮、竹茹;大便干結,加紫草、冬瓜仁;心煩,加梔子、珍珠母;咽痛,加板藍根、大青葉。
2、風寒
治宜疏風散寒。
麻桂各半湯加減,葯用麻黃,桂枝、白芍、羌活、獨活、荊芥、白鮮皮、生薑、炙甘草、紅棗等。手足冰冷,加當歸、黨參;易出汗,著風即起,加龍骨、麻黃根。
3、氣血兩虛
治宜補血益氣。
八珍湯加減,葯用黃芪、黨參、茯苓、白術、當歸、丹參、炙雞金、焦六曲、炒棗仁、合歡皮、實甘草。大便稀,加山葯、芡實;瘙癢劇烈,加防風、刺蒺擊。
備注
以上所有的方法,均需在專業的中葯醫師和推拿按摩針灸醫師下操作,不建議自行隨意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