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水痘驗血報告看哪項
擴展閱讀
汗泡濕疹吃什麼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濕疹長什麼樣的 2025-05-16 23:22:04
濕疹嬰兒喝什麼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水痘驗血報告看哪項

發布時間: 2023-01-01 06:22:17

Ⅰ 驗血的各項字母縮寫指標代表什麼,各項在哪個范圍內算正常,請專業人士作答

你問的這個范圍太廣泛
檢驗指標多達幾百種
一、常規項目
檢驗項目 英文縮寫 正常值范圍 臨床意義
紅細胞計數 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兒(6-7)×1012/L
兒童(4.0-5.2)×1012/L RBC↑,見於真性經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燒傷、休克、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一氧化碳中毒、劇烈運動、高血壓、高原居住等。
RBC↓,各種貧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續小出血,重症寄生蟲病,妊娠等。
血紅蛋白 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紅蛋白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計數基本相 同
紅細胞壓積 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 PCV↑脫水濃縮,大面積燒傷,嚴重嘔吐腹瀉,尿崩症等。
PCV↓各種貧血,水中毒,妊娠。
紅細胞平均體積 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項診斷貧血的篩選指標。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 320-360g/L
網織紅細胞計數 Ret·c 成人0.5%-1.5% Ret·c↑見於各種增生性貧血。
Ret·c↓腎臟疾病,分內泌疾病,溶血性貧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血小板計數 PLT BPC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術後(2月內)、急性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大手術後(2W內)等。
血小板計數 PLT BPC (100-300)×109/L 減少①遺傳性疾病。②獲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各種貧血。
以及脾、腎、肝、心臟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葯物過敏等。
白細胞計數 WBC 成人(4-10)×109/L
兒童(5-12)×109/L
新生兒(15-20)×109/L 增多:若干種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積燒傷、尿毒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蟲病、肺吸蟲病、白血病、類白血病、惡性腫瘤、組織壞死、各種過敏、手術後、尤以脾切除後為甚等。
WBC減少:感冒、麻疹、傷寒、副傷寒、瘧疾、斑疹傷寒、回歸熱、粟粒性結核、嚴重感染、敗血症、惡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症、脾功能亢進、急性粒細胞減少症、腫瘤化療、射線照射、激素治療以及多種葯物如解熱鎮痛葯、抗生素、抗腫瘤葯、抗癲癇病、抗甲狀腺葯、抗瘧葯、抗結核葯、抗糖尿病葯物等。
白細胞計數 生理性增多:新生兒、妊娠期、分娩期、月經期、餐後劇烈運動後,冷水浴後、日光浴、紫外線照射、神經過度緊張、恐懼、惡心、嘔吐。
白細胞分類計數 WBC、DC 中性粒細胞
桿狀核1%-5%
分葉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症、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結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增殖異常綜合症)、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細胞
0.5%-5.0% 增多:見於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某些血液病、射線照射後,脾切除術後、傳染病恢復期等。
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嗜鹼性粒細胞
0%-1% 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鹼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術後等。
淋巴細胞
20%-40% 增多見於某些傳染病(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減少見於多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
3%-8% 增多見於結核病、傷寒、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單核細胞白血病、黑熱病及傳染病的恢復期等。
出血時間 BT 1-3min
大於4min為延長 延長見於血管壁結核或功能有缺陷,血小板量或質缺陷,血管性血友病等,以及多種葯物副作用、偶見於阻塞性黃疸,維生素K的缺乏症及抗凝治療過量。
凝血時間試管法
凝血時間玻片法 CCT 5-12min
1-4min 延長見於血友病甲乙和ⅪⅫ缺乏症,也見於凝血酶原因子V、X和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者、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存在。縮短: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高凝期。
一氧化碳性試驗 陰性 出現陽性應立即報告,從速搶救
紅細胞沉降率 ESR 男性小於15mm/h
女性小於20mm/h 增塊:①生理性、運動、月經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後3W)60歲以上高齡。
②病理性:各種炎症。風濕熱活動期、結核活動期、組織損傷及環死持續2-3W,以肌梗死發病1W左右,惡性腫瘤,其它各種高球蛋白血症,稀血症(貧血),高膽固醇血症。
減低:主要見於紅細胞增多症,血紅蛋白病、低纖維蛋白原血症,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多症,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惡液質,抗感染治療葯物。
尿比重 SG 1.003-1.030晨尿大於1.020
24小時尿為1.015-1.025
嬰兒1.002-1.006 尿比重增高大於1.025為濃縮尿,見於急性腎炎,腎病、心功能不全、高熱、脫水、體克及未控制的糖尿病。
比重減低小於1.005為低滲尿,見於尿毒症,原發性或心源性崩症,慢性腎衰、惡性高血壓病。尿液含放射線造影劑時可使比重大於1.050。
酸鹼反應 PH 4.5-8多數PH約6夜間尿較晝間尿為酸 尿液HP值升高見於進食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類水果,無缺鉀的代謝性鹼中毒,持續嘔吐,呼吸性鹼中毒、尿路感染,餐後,腎小管酸中毒等。
PH值減低見於飲食大量動物性食品,缺鉀性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飢餓,嚴重腹瀉。
尿蛋白質定性 Pro 陰性一 如化驗報告出現尿蛋白為+~++++者為蛋白尿。尿蛋白除功能性體位之外,病理性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一個早期而易被忽視的指標。
許多葯物可使尿蛋白出現陽性。
尿糖定性 GLU 陰性一 尿糖陽性可分暫時性和病理性,暫時性糖尿見於應激反應一時性腎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分泌過多所致。病理性尿糖見於胰島素分泌量相對絕對不足,繼發性高血糖性糖尿,如胰腺疾病、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垂體前葉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和肥胖症、高血壓等疾病。
尿酮體定性 KET 陰性一 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飢餓、禁食、脫水等。
尿潛血試驗 BLO 陰性一 參考尿沉渣紅細胞。
尿膽素 URB 陰性或弱陽性 增加: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在肝炎對尿膽紅素陽性可早於出現黃疸。
尿膽元 URO
UBG 健康人尿膽元含量為(+)或小於1:20或<4.0Ehrlicho/L 增加:血管內溶血性貧血,組織內出血、肝細胞損傷、膽管部分阻塞並伴發膽管感染,缺氧、鉛中毒、惡性貧血。
減少:膽管阻塞,廣泛肝細胞損傷、腎功能不全、酸性尿。
尿亞硝酸鹽試驗 NIT 陰性一 陽性、尿路細菌性感染
尿沉渣鏡檢:
紅細胞
RBC 0-3/HPF 增多常見於泌尿系統結石、結核、腫瘤、腎炎及外傷,亦見於鄰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症或腫瘤、直腸、子宮的腫瘤累及泌尿道時。此外,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液病如過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亦可在尿中出現較多的紅細胞。
白細胞 WBC 0-5/HPF 白細胞增多大部分為膿細胞,常見於腎盂腎炎、膀胱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結核、腎腫瘤等。婦女可因白帶混入尿液而致白細胞增多。
上皮細胞 少量出現無臨床意義
管型 出現管型結合臨床
腦脊液常規 CSFRT 無色透明液體不含紅細胞,白細胞數極少,蛋白定性試驗一
葡萄糖定性試驗,五管陽性,PH 7.3-7.6 中性粒細胞增多:各種感染性增多見於多種腦膜炎,非感染性增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出血後,多次腰穿後、腦室造影、白血病波及腫瘤轉移以及腦血管栓塞。
淋巴細胞增多,感染性增多見於多種腦膜為炎。非感染性增多見於葯物性腦病,格林~巴綜合症,急性彌散性腦脊髓炎、腦膜結節病、多神經炎、動脈周圍炎。
精液常規 正常精液為乳白色粘性液體,一次排出量為2.0~4.0ml,30分鍾至於小時自行液化。pH 7.5-8.5,活動率>70%,活力優+良>50%,WBC<5個/HPF,RBC<5個/HPF 精子密度低或無精子,可見於生殖系結核,非特異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並發睾丸炎及某些先天性疾病,如睾丸發育不良,隱睾症等。此外大劑量射線、工業污染、多種葯物亦可引起精子密度減低,前列腺炎症、精囊炎可影響精液量及精液凝固,液化性狀。精液中大量白細胞並見紅細胞者多見於生殖系統炎症、結核,大量紅細胞者可見於外傷或腫瘤,如查見癌細胞則為診斷生殖系統癌極有意義。
前列腺液常規 精子計數100-200×109/L,乳白色液體,可見卵鱗脂小體,WBC低於10個/HPF,RBC低於5個HPF,可見精子。老年患者可檢出前列腺顆粒細胞和澱粉樣體。 炎症時可見成堆膿細胞,如白細胞每高位視野多於10~15個即可診斷為前列腺炎。
二、生化檢查
檢驗項目 英文縮寫 正常值范圍 臨床意義
鉀 K+ 血清鉀
3.5~5.5mmol/L
尿鉀
25~125mmol/24h 高鉀:⑴腎臟疾患⑵高鉀飲食,輸過多含鉀液體⑶擠壓傷、溶血、組織缺氧、酸中毒、糖尿病、胰島素缺乏、洋地黃中毒、先天性高鉀性周期性麻痹
低鉀:⑴急性腎衰多尿期,醛固酮增多症,葯物作用嘔吐、腹瀉、胃腸引流⑵低鉀飲食,酒精中毒,吸收不良,久不進食⑶鹼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治療恢復期,低鉀性周期麻痹、心功能不全、腎性水腫、輸入無鉀液體過多。
尿鉀增多:見於使用利尿劑,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鈉 Na+ 血清鈉
135~145mmol/L
尿鈉
130~260mmol/L 高鈉血症⑴水攝入不足⑵水丟失過多⑶內分泌疾病
低鈉血症⑴慢性腎功能不全並酸中毒、吸利尿葯嘔吐、腹瀉、汗出、嚴重燒傷、創傷⑵心衰、肝硬變、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少尿期⑶尿崩症,低醛固酮血症,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⑷酸中毒
尿鈉測定常用於失水的鑒別診斷
氯 CL- 血清氯
96~106mmol/L
尿氯
110~125mmol/L 血氯增高:見於代謝性酸中毒血氯減退:代謝性鹼中毒,單純低氯只見於持續嘔吐或抽取大量胃液。
尿氯增高見於連續服用氯化鈉或氯化鉀後。
鈣 Ca 血清鈣
成人2.1-2.8mmol/L
兒童2.25-3.0mmol/L
尿鈣25-7.5mmol/24h 增多:見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多發性骨髓瘤大量應用維生素D治療
降低:原發或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低下,慢性腎功能不全及嚴重肝病,佝僂病與嬰兒低鈣驚厥,手足搐弱及骨軟化症,長期低鈣飲食或吸收不良。
磷 P 血清磷
成人
0.80-1.6mmol/L
兒童
1.45-2.1mmol/L
尿磷
9.7-42mmol/24h 血磷增高:原發或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減退,慢性腎功能不全、維生素D攝取過量、多發性骨髓瘤、骨折癒合期。
血磷減低: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腎小管變性病變佝僂病或軟骨病,長期腹瀉,吸收不良以及體內糖利用增加需大量磷酸鹽參加磷酸代謝。
尿磷增高:甲狀旁腺機能亢進,鹼中毒和甲狀旁腺素治療後纖維性囊性骨炎。
尿磷減低:見於甲狀旁腺機能減退,伴有酸中毒的腎功能不全。
鎂 Mg 血清鎂
兒童
0.5-0.9mmol/L
成人
0.67-1.03mmol/L
尿鎂
0.98-10.49mmol/24h 增高:見於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旁腺機能減退,多發性骨髓瘤,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和嚴重脫水,糖尿病昏迷等。
降低: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內分泌疾病。
穀草轉氨酶/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SGOT/AST 0-40U/L ①顯著增高:各種急性肝炎,大手術後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膽道阻塞性疾病
③輕度增高:進行性肌肉損害,胸膜炎、腎炎、肝炎等
谷丙轉氨酶/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SGPT/ALT 0-40U/L ①顯著增高見於各種肝炎急性期葯物引起的肝病肝細胞壞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③輕度增高膽道阻塞性疾病。
乳酸脫氫酶 LDH L法109-245U/L
P法280-460U/L 增高: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惡性腫瘤、白血病等。
羥丁酸脫氫酶 α-HBDH 80~200U/L 心肌梗塞病人α-HBDH增高。
肌酸肌酶 CK 25-200V/L 增高:①急性心梗時顯著增高,病毒性心肌炎可增高②進行性肌萎縮③其它腦血管溢外,腦膜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劇烈運動,各種插管手術。
肌酸激酶同1酶 CK-MB (0-25)V/L 對急性心梗可提高診斷特異性
血糖 GLU 3.90-6.10mmol/l 增高見於糖尿病,垂體前葉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胰島細胞瘤等,另顱外傷,顱內出血,腦膜炎嘔吐、腹瀉、高熱等。
生理性增高:如餐後1-2h,注射葡萄糖後,情緒緊張等
低血糖:①飢餓和劇烈運動後,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後②胰島素β細胞瘤,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甲狀腺功能減退,長期營養不良,肝炎肝壞死等。
尿素氮 BUN 3.20-7.00mmol/L 增高見於各種腎臟疾病。
肌酐 Cr 53.0-106.00mmol/L 增高腎臟疾病性病變。
總膽紅質素 T-BIL 0~18.8umo1/L 總膽紅素增高,如肝細胞損害、肝內和肝外膽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直接膽紅素 D-BIL 0~6.84umo1/L 參考總膽紅素
總蛋白 TP 60~80g/L 血清總蛋白增加①脫水如水份攝入不足下痢嘔吐糖尿病酸中毒,腸梗阻或穿孔,灼傷,外傷性休克,急性傳染病等。②多發性骨髓瘤單核細胞性白血病③結核,梅毒,血液原蟲病等。血清總蛋白降低①出血、潰瘍、蛋白尿等②營養失調、低蛋白飲食、維生素缺乏症、惡性腫瘤、惡生貧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與血清總蛋白測定基本相同
鹼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兒童20-220U/L 增高見於①骨髓疾患②肝膽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狀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醯基轉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顯增高:肝癌、阻塞性黃疸、晚期性肝硬化、胰頭癌
②輕中度增高: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葯物等所致
膽固醇 CHO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於高脂蛋白血症與異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診斷、分析。
②用於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判斷。
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見於遺傳因素,飲食因素,糖尿病、腎病綜合症及甲狀腺功能減退、妊娠、口服避孕葯、酗酒等。
降低(低於人群的5%位數)無重要臨床意義。過低見於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膽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數之間負相關已經被許多流行病學研究所證實.1.生理性升高:運動(如運動員一般HDL—C較高)、飲
酒、婦女服用避孕葯、一些降膽固醇葯物(如諾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運動的人,應激反應後。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遺傳性高HDL血症。
HDL膽固醇是一種和總膽固醇濃度無關的危險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預期價值.
因此,HDL膽固醇濃度的測定對冠心病危險的評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澱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見於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減低見於嚴重肝病(血清尿澱粉酶同時降低)
三、肝炎標志檢查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Pre-S1Ag HBcAb-IgM 簡要意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e抗體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體夠免疫球蛋白M型抗體 HBsAg是乙肝病毒標志物,表示患有乙肝;
HBeAg、pre-S1Ag、HBcAb、HBcAb-IgM表示
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HBsAb、HBeAb
表示機體產生免疫力抵抗病毒,趨於恢復。
+ - - - - - - 慢性表面抗原攜帶;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後期
+ - + - - + - 急性乙肝早期,傳染性強
+ - + - + + + 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強
+ - - - + - + 急慢性乙肝,具傳染性
+ - - + + - - 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弱
+ - - + + + - 急慢性乙肝,傳染性強,乙型肝炎e抗原變異
- - - - + - - 乙肝核心抗隱性攜帶,有乙肝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急性乙肝恢復期或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乙肝恢復期,具備免疫力
- + - - - - - 接種疫苗,乙肝恢復,具備免疫力
+ - - + - - -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易轉陰
+ - + + + + - 急性乙肝趨於恢復;慢性表面抗原攜帶
+ - - + - - - 乙肝感染後已恢復

Ⅱ 驗血報告怎麼看

關於血液檢驗報告單的初步認識(驗血單)
關於血液檢驗報告單的初步認識(驗血單)2009-04-16 11:02幾乎每個人都曾經驗過血,但能夠基本讀懂檢驗報告單上數據的網友並不多吧,您能否在拿到驗血單的同時對自己的血液情況有個初步的了解呢?如果有,是不是對詢問醫生有所針對性、有所幫助呢?如果沒有,那就看看以下內容是否對您有所幫助呢?驗血單數據分析(初步):1.--WBC(白細胞計數)參考值:4-10 10^9/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4-10之間就屬於正常。若數值略微偏高,最常見的可能是細菌感染;若數值偏低,代表免疫低下。2.--LYM#(淋巴細胞計數)參考值:1.2-3.2 10^9/L(0.8-4.0 10^9/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1.2-3.2之間就屬於正常。若數值略偏高,常見於淋巴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百日咳、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熱、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前期、傳染病恢復期等;若數值偏低,常見於免疫缺陷病、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淋巴細胞減少症、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放射病等。3.--LYM%(淋巴細胞比率)參考值:17-48%(20-40%)分析:一般數值會在20-40之間就屬於正常。基本與淋巴細胞計數分析類同。4.--RBC(紅細胞計數)參考值:3.8-5.8 10^12/L(4.0-5.5 10^12/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4.0-5.5之間就屬於正常。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其值的高低對於提示累計紅細胞系統的疾病有重要意義。若數值偏高,常見於大面積燒傷、嚴重嘔吐、腹瀉、多汗、多尿,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若數值偏低,常見於不同類型的貧血等。5.--HGB(血紅蛋白)參考值:110-165 g/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110-165左右就屬於正常。若數值略微偏高,一般不要緊,太高就要注意了;若數值偏低,則可能是貧血的預兆。6.--HCT(紅細胞壓積)參考值:30-50%分析:一般數值會在37-50左右就屬於正常。若數值偏高,可以了解脫水病人的血液濃縮程度,作為計算補液量的參考;若數值偏低,可能與貧血有關,要與血紅蛋白濃度值相對作參考。7.--PLT(血小板計數)參考值:100-300 10^9/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100-300之間屬於正常。若數值偏高,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惡性腫瘤、感染、缺氧、創傷、骨折等。若數值偏低,可能有多種情況,血小板生成減少、血小板破壞過多、血小板消耗增加,具體情況要進一步檢查。8.--MCV(紅細胞平均體積)參考值:79-100 fL分析:一般數值會在82-93之間屬於正常。若數值偏高,常見可能是葯物導致,如:巴比妥酸鹽、魯米那(葉酸代謝障礙)、導眠能、苯妥英鈉、非那西丁(偶爾)、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靈(致葉酸或vitB12缺乏)、呋喃類、新黴素、異煙肼、環絲氨酸、氨基苯甲酸(誘致消化道吸收障礙所致)、氨基水楊酸、氨甲喋呤、秋水仙鹼(伴vitB12缺乏)等;若數值偏低,可能是新雙香豆素可發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9.--MCH(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參考值:27-35 pg分析:本數值略有偏差沒關系,主要看RBC、HGB、HCT 10.--MCHC(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參考值:315-370 g/L分析:本數值是根據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和紅細胞比積結果計算出來的,對貧血的鑒別有一定的價值。11.--RDW(紅細胞平均寬度)--PDW(血小板平均寬度)--MPV(平均血小板體積)參考值:10-18%10-18 fL 6.5-12fL分析:PDW用於反映血液內血小板容積變異的參數MPV用於判斷出血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變化12.--CRP(C-反應蛋白)參考值:0-20 mg/L(≤10 mg/L)分析:反應炎症感染和療效的良好指標。①以上指標的參考值可能有所偏差,不同醫院標准值的參考有所不同,請遵循血液檢驗報告單上的參考值。②希望以上內容對網友有所幫助,若有不足之處或錯誤之處,歡迎指教,糾正,謝謝。註:以上列舉了驗血單上一些報告信息的相關知識,僅供參考,詳細內容請咨詢專業醫師。

Ⅲ 抽血化驗單怎麼看

通常在健康體檢時也包括血常規化驗檢查,可見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時,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的數量會發生變化,血常規檢查簡便、快速、易行,能夠幫助醫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變化,為進一步判斷疾病提供有用線索。但對於平常人來說,化驗單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就像天書一般,很難讀懂。下面簡明扼要地介紹血常規化驗單中的主要項目和意義,當您再面對它時,可以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 血常規化驗包括很多項目,但主要有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血小板計數等3項。看血常規化驗單,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 一、 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參與氧氣運輸的一種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為(120~160) g/L,女性為(110~150) g/L。 血紅蛋白低於正常水平稱之為貧血,可見於多種疾病: 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③各種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紅細胞丟失過多如嚴重外傷失血、潰瘍病出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肛裂出血。 ④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各種溶血性貧血。 ⑤惡性腫瘤細胞侵犯骨髓,如各種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 血紅蛋白增高常見於: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大量長期吸煙,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某些腎臟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如發現血紅蛋白結果異常,應注意查看是否同時伴有白細胞數、血小板及網織紅細胞數目異常,必要時應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為這些數據對於進一步明確貧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時應聽從血液科醫師的指導,不可自作主張亂服葯,以免延誤診治。 二、 白細胞計數(WBC)及分類 血液中的白細胞俗稱「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化驗單中白細胞計數是指測定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分類是指計算上述各類白細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狀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的變化來判斷病因。正常成人WBC總數為(4.0~10)×109/L;分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Gran)佔50%~70%,淋巴細胞(Lym)佔20%~40%,單核細胞(Mono)佔3%~8%,嗜酸性粒細胞0.5%~05%,嗜鹼性粒細胞0~1%。 白細胞減少常見於: 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瘧疾、黑熱病,以及嚴重感染如粟粒性結核、嚴重敗血症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缺乏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等。 ④某些葯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如磺胺葯、氯黴素、抗腫瘤葯、化妝品、不合格裝修材料等。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葉性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闌尾炎、白喉等。 ②明顯的白細胞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腫瘤可致白細胞升高。 ④外傷或組織壞死,如大面積燒傷等。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於結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細胞減少時,淋巴細胞比例會相對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剝脫性皮炎、腸道寄生蟲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應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是動態變化的,有些生理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過性波動,如餐後、劇烈運動等,另外也可能出現儀器測量誤差。因此發現白細胞計數異常時不必過於驚慌,至少要復查一次,盡早到血液科就診。 三、 血小板計數(PLT) PLT的正常值范圍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參與機體的止血與凝血。血小板數量過高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容易發生血栓,過低則容易發生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見於血液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脾切除後、運動後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減少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某些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很常用的檢驗方法,報告單中的項目比較多,所以在看報告單時,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項,必須把各項化驗結果綜合分析,醫生也會根據你的臨床症狀以及體格檢查的情況做進一步的診療處理。

Ⅳ 得水痘了看血液分析檢查報告單哪裡

水痘血液檢查單不能明確診斷,主要是看出疹的特點

Ⅳ 驗血報告單怎麼看

血常規檢查是反映血液狀況的一項常見檢查,通過觀察數值的分布,可以判斷出病人存在的一些情況。比如紅細胞的檢測值在低於參考范圍的情況下時,可能代表著這個病人存在貧血的情況,如果血小板的檢測值低於參考范圍的,則代表著這個病人的凝血功能不太好,還有一些白細胞的數值,可以判斷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是否存在炎症等情況,每一項數據都代表不同的意義,具體還要根據病人身體出現的一些病症來做參考,以便醫生對症治療。出了報告單後,還是交給醫生來看比較好。

Ⅵ 長水痘抽血化驗和小便化驗能查出來嗎

有必要。因為你出水痘說明體內有病毒,而如果你驗出來的小便報告單上的數據不符合正常要求,那就要不停地喝水。因為多喝水是排毒的。

Ⅶ 我兒子7周半了,今天被查出得了水痘,驗血時的血常規數據請幫忙分析一下:謝謝。

樓上的你真列害抄 看血常規報告缺鐵都能看出來嗎?這個血常規是WBC減少 中性粒細胞下降 L上升 是病毒導致的 應該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這個沒有什麼問題一般沒有葯物能治療 只有靠自身免疫力 一般7天就會好的 沒有什麼大問題
這個是血細胞分析儀做出來的結果 根本不可靠 沒做骨髓鐵染色你就知道缺鐵真是神醫

Ⅷ 嬰幼兒驗血項目 檢查報告怎看

導讀:有些家長會在寶寶不舒服或是定期健康檢查時順便替嬰兒做抽血檢驗,但許多爸媽一看到驗血單上的數據資料,就像是在看無字天書一樣,有看沒有懂,只能憂心的抓著醫生問。驗血報告怎麼看,趕快學起來吧!

一、寶寶驗血化驗單須知

1、化驗單簡單看

(1) 看白細胞的數量,如果白細胞的數量大於10000,就提示孩子有細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療。

(2) 看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數值越高,說明孩子是細菌感染而且說明疾病還在發展。

(3) 看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它低於正常值,說明是病毒感染。

(4) 看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淋巴細胞百分率。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就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5) 看嗜酸細胞絕對值和看嗜鹼細胞絕對值,它們是判斷孩子是否過敏的指標之一。

寶寶抽血檢查,報告書項目及數據要看清。

2、血清總膽固醇

目前臨床上常規測定的血脂項目一般至少有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四項。

3、動脈粥樣硬化

總膽固醇(T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預防、發病估計、治療觀察等的參考指標。

延伸閱讀:孩子指甲看健康 呵護寶寶指甲

延伸閱讀:寶寶頭發遺傳健康及護理

4、高脂蛋白血症

TC升高可見於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黃疸、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此外,吸煙、飲酒、緊張、血液濃縮等也可使TC升高。

5、鉅細胞性貧血

TC降低可見於各種脂蛋白缺陷狀態、肝硬化、惡性腫瘤、營養不良、鉅細胞性貧血等。此外,女性月經期TC也可降低。

6、甘油三酯升高

甘油三酯(TG)升高可見於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腎病綜合征、甲狀腺機能減退、膽道梗塞、妊娠、口服避孕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延伸閱讀:觀察寶寶小便 判斷孩子的健康

延伸閱讀:寶寶愛喝飲料 健康危害及改善

7、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由於LDL-C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常用於判斷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指標。

8、高膽固醇血症

LDL-C升高可見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衰竭、妊娠、多發性肌瘤、某些葯物的使用等。

9、消化吸收不良

LDL-C降低可見於家族性無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apoB合成減少等。

10、細胞轉到肝臟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脂蛋白的一種,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從周圍組織細胞轉運到肝臟,代謝及排泄過多的膽固醇,以維持血漿正常膽固醇水平。

知識家: 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血漿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護因子。

延伸閱讀:判斷寶寶大便健康 從顏色看端倪

Ⅸ 驗血報告單怎麼看

這是血清電解質的檢測報告。
根據報告提示高鈉血症,高氯血症。

氯(CI)結果:1070mmoI/L參考值:96~108 前面的數值應該是一個錯誤。如果是筆誤,僅提示高鈉血症。

Ⅹ 驗血報告單要怎麼看各項指標指什麼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體(HBsAb)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體(HBeAb)5、乙肝核心抗體(HBcA b)檢查結果常有這樣幾種陽性出現: ①第1、3、5項呈陽性大家通常稱為「大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②第1、4、5項呈陽性稱為「小三陽」,為乙肝病毒攜帶,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復制,急性或慢性感染後期,傳染性比「大三陽」小。「大三陽」、「小三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體內乙肝病毒的數量和活躍程度,說明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攜帶乙肝病毒; ③第4、5項呈陽性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既往感染;④第2、4、5項呈陽性為乙肝病毒感染後恢復期; ⑤僅第2項呈陽性為注射乙肝疫苗後或過去感染乙肝後已恢復。HBsAb為保護性抗體,產生後人體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查看原帖>>